㈠ 道教发源地在中国哪里
道教发源地在山东省。
原氏悄因:
老子是山东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道教发源于齐国;山东省威海市圣经山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
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为宇宙本体、万物规律,是超越时空的神秘存在,以“道”为基点建立道教的神学理论体系;老庄的神秘主义和养生思想所形敬困成的得道成仙思想为道教的核心信仰。注重修炼养生,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道方法,被教徒所继承发扬。
战国中期的齐国兴盛起了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
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被道教涵盖;《易经》是道士的基本经典,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科仪各方面;先秦道士邹衍的五行学说,也为道教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汉黄老道教的《太平经》宣扬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歼稿渣道承负、乐生好善,以“太平世道”为目标。
㈡ 古代各大门派
古代真的存在武林门派,但不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什么少林派、武当派、昆仑派、峨眉派、青城派、五岳剑派……真正的武林门派,没有这么泾渭分明,也没有任何一家门派真的像武侠小说中少林派或者明教那样,可以一家独大、号令群雄。
按文献记载,武术上分门别派的现象,至少从宋朝就存在了。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路》上提到过,在两宋之交的淮河两岸,为了保护家园,为了与金兵和土匪相抗衡,人们成立“棍棒社”、“绿弓社”、“西山大枪会”、“淮南归义社”等武术组织,农闲教人习武,有敌来犯时击鼓出战。
明朝的武学门派应该也不少,据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当时山东流行“太祖长拳”,东南沿海流行“温家拳”,戚继光则拜师学过“杨家枪”——这套枪法并非《射雕英雄传》里丘处机学自杨铁心,然后再传给杨康的那套枪法,也不是评书《杨家将》里传自北宋军人世家杨业家族的那套枪法,而是南宋时期义军女将杨妙真的梨花枪。杨妙真属于马战高手,长枪如风,枪枪刺敌,人称“二十年间天下无敌手”。戚继光在杨家枪基础上,结合当时流传的马家枪和沙家枪,编写了单人练枪的基础套路“八母枪”、双人对战的基础套路“六合对枪”,以及更适合战场杀敌的基础技巧“二十四枪势”。
清朝和民国时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近了,不但有文献记载,更有历史照片。在清朝,云南有马帮,漕运有青帮,上海码头有红帮,广东是天地会的天下,四川是哥老会的天下,这些大门大派的门徒遍及全国。
《清稗类钞·会党类》主要写清朝帮派,也有一些武林门派,如湖北哥老会旗下有一个门派叫“短刀门”,广东三清会旗下有一个门派叫“龙枪会”。河北沧州作为武术之乡,大大小小的门派更是多如牛毛,如“沙家拳”、“马家拳”、“北派梅花拳”、“曹家神拳”、“大刀会”等等。顺便说一下,晚清闹义和团时,这些武学门派的首领和徒众见义和团势大,纷纷投奔,很多人都成了义和团的骨干。
民国时期最兴盛的门派,当属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的“精武体操会”,又称“精武门”。霍元甲去世后,精武门的影响扩大到华东和华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广东、香港,乃至境外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有精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