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史官是怎么记录历史的
古代史官是如何记录历史秘闻的?
老K谈历史
06-24
我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喜欢看那些历史秘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是密闻,那么在当时都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一些事情,那么史官是如何知道并且记录下来的呢?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史官是指那些专门负责记录和撰写历史的官员,虽然每个朝代对史官的称呼和分类不怎么相同,但他们大体上都将史观分为记录型和撰写型两种类型,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不怎么区分这两种类型。后来又细化出了专门记录皇帝言语行为,与政治主张的起居注史官和专门撰写前代王朝历史的史官。那么古代的史官是怎么知道别人密谋的聊天详情的呢?
其实一件事,只要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必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而史官们进行了仔细的访谈查询之后总是能找到一些线索的,再结合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也就不难得知历史事件的真相了。从商朝开始就会有专门的人记载统治者的言行或重大行动。这些人会随侍左右,将帝王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甚至骂人的话也不放过,这就给后人修史提供了方便。历朝历代都有起居注,并设置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职被编写皇帝的一言一行。有人评价说,中国古代史就是帝王将相史。在唐朝以后先皇驾崩之后,丞相都会组织官员编写实录,结合起居注等材料,成为“编年体史书”,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明神宗实录”。当然写史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咨询历史人物的后人,比如太史令写“鸿门宴”的时候自己不可能在现场,那么他是怎么记载的呢?他就咨询了樊哙的后人,所以才将樊哙喝酒吃肉的场景描写的维妙维肖。很多大人物都喜欢在后辈面前讲述自己的光辉历史,这些资料也都会被采集下来。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后人记录,虽然当事者本身没有意识留下着作,不过学生后代将他们的言行记录了下来,“论语”就是这种情况。另外,岳飞的很多言行也是根据其子孙后代的作品,而是采集的。写史书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需要作者自己来脑补了。比如战争前夕的战前对话或者叫阵等等,不可能有史官在旁边记录,这个时候史官就会根据传说、背景以及氛围和主角的性格等等自己补充,主要还是突出人物形象为准,那么这个就考验书写者的想象力了。
所以一个好的史官,同样是一名好的小说家,有强大的故事构建能力。史官只在历史上占了一个小角色,但是我们从中窥到的,这是所有史官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的灵魂。虽然到了最后,封建王权常常压制这些政治的史官,使历史成为了王侯将相的家世,但是我们从不能否认这些勇敢无畏的史官,为我们的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② 古代人用那些方法记录信息
1、奇普
奇普(Quipu或khipu)是古代印加人的一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用来计数或者记录历史。它是由许多颜色的绳结编成的。这种结绳记事方法已经失传,目前还没有人能够了解其全部含义。
2、干支纪日法
大约产生于殷商时代。从春秋战国开始,干支纪日便成为历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世界上迄今应用时间最长的纪日法:春秋时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二千六百多年,从未间断。
3、古代计时法
西周开始,中国的历法逐渐稳定了一岁十二个月的概念。以日比作岁,也采用十二时辰划分一日、并将日期切分点(换日点)固定在夜半。
十二时辰的十二个时间节点(起点),为十二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逐渐词不达意,遂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凌晨三点寅时、早晨五点卯时、上午七点辰时、上午九点巳时、中午十一点午时、下午一点未时、下午三点申时、傍晚五点酉时、晚上七点戌时、晚上九点亥时。
(2)记录历史的方法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古代起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中华帝国和其它古文明帝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和其它的部落联合,融化和扩张,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
当研究其它的古文明时,现代人一直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文字,以致难以了解自己的文明之始末,而现代的中国人却能读通几千年前的文字,了解中华祖先的文化。
③ 早期历史记录有哪些形式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链差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棚清皮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正码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④ 历史的叙述方式有哪几种
编年体:是一种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文献形式,通常以年份为单位,记录一段时期内的重大事件。编年体多用于记载古代历史,如《左传》、《史记》等。
纪传体:是一种把历史事件按照人物模念顺序进行叙述的文献形式,主要记录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和传记,对于历史人物的性格、言行等进行描述,如《资治通鉴》等。
国别体:是一种按照国家或地区顺序叙述历史事件的文献形式,通常以国家为单位,叙述该国在一段时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国别体通常用于记载中古和近代史,如《三国志》、《新唐书》等。
这些不同的叙述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劣势。编年体以时间为轴心,能够清晰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但对于人物和事情的细节描述相对较少;纪传体则可以深入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但对于整体历史的叙述可能会缺少连贯性;国别体则可以提族岁供更为旦穗困详尽的地区性历史资料,但可能会缺少全局性的视角。
⑤ 古代的史官是怎么搜集资料记录历史的
根据记录和从其他地方收集回来的资料
顾名思义一种是紧跟着皇帝或者是其他人身边一直追随的记录,另一种就是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来进行记录。在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独特的史官体系,如果有一些历史涉及到了秘密的事情。就会有一个“保密期”,这个保密期可能会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秘密就会被公布出来,当然有一些秘密可能永远都不会说出来。那些时光,每经历过一段,时间都会把记录的事情编辑成册,保存下来。
有一些比较种植中性的时光,即使遇到皇帝做的不对的事情,也会严格的进行记载。只不过那些史书资料,一般情况下都会经过皇帝过目之后才会被同意制成史书,所以即使那些政治的史官将真实的事情记录下来之后,也不能保证可以被世人所看到。
所以如今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不单单会从一些正规的史书上去研究当时所具有的事实。也会从一些其他方面进行研究。
⑥ 历史有几种记录方法
通史、断代史、专题史、人物史
编年体、传记体
现场闭敬记录、回忆录、旁述、资料首态扮整理、综合编写
语者灶言传说、文字记载、实物保存、照片-影像记录
⑦ 古代没有摄像头记录人的一言一行,史官是通过什么方式记录历史的
每个朝代都设有起居注官,他们的职责就是记录当朝皇帝每天所做的事情,这样一朝一代的事就会被记载的很清楚。
⑧ 怎样快速记忆历史
有很多的高中生的历史是非常的不好的,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道怎样去学习历史,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去学习历史呢?
预习
预习是一个好习惯,对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没有任何例外。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让你对文科历史有个提前的理解,更加有学习兴趣、更加高效地去学习历史,收获历史的真正意义,让历史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
了解历史
很多人都对文科历史有所一丝的不屑,他们都认为历史不就是一个事儿吗,记下来就好了。但是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历史真的就这点意义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历代国家又为何那么大的力度去记录历史呢?只有了解历史,你才可以真正有了人生收获。
记忆有方
记忆历史,毕竟历史太多了,我们需要高效的去学习历史,就必须掌握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要准确的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建立三维乃至四维的历史思维导图来架构历史,搞清楚历史头绪。
历史比较法,把历史上几个相似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较他们的历史背景、时间、人物事件、性质、结果、影响……让我们在漫漫的对照中慢慢养成比较历史的意识,建立理解历史的思维。
学习历史的方法
1、不建议死记硬背。
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科目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但是有的同学即使是背下来也不太理解,导致考试的时候答不上,所以我们在背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理解记忆,分析里面所讲的内容,把各个部分的知识框架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历史题目中做讲的问题。
2、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要只是把历史学好,如果你的其他科目不好,那么你在高考中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学习历史其实是需要过程的,不要急于一时,没有任何科目是速成的,我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一定要把主科成绩打好基础。
3、学会观察书本上的图片。
高中的历史书上的每个内容都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同学认为老师让背的才是重点,其实历史的整本书都是重点,历史教材当中是有很多的图片的,我们一定要去观察图片, 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图片给你的时候,你就知道它讲的是哪课的内容,这样非常有利于我们答题。
我推荐: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4、书上的知识点盲区不要有。
我们在读历史教材的时候,经常有一些简短的词语,它可能是描述的一个事件,但是我们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咨询老师,历史教材上的所有注释都要记住,因为这在考试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出题老师都会选择很多的同学不太注意的地方出题。
5、学会驾驭历史的大纲。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看历史大纲,知道历史每年都出来哪些题型,今年的题型有没有什么变化,然后把往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拿出来做一下,看看自己欠缺的,及时的去改正,这对我们提高历史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
1.要先理解文字内容。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着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着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