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
历史学科是一间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信仰和精神意念等万面的建设上.由于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段距离,使得历史因没有实用价值、毕业后就业机会少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倍受冷落和歧视.历史作为一间基础学科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1、不懂历史,就难以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经验和启示.
历史作为一间科学,它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和广泛的包容性,它包括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际关系、社会风俗等等.西人说:"历史叙述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历史把老人们的经验传给儿童,若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埋应从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从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因而,历史具有借鉴资政和启迪心智的功能是不争的事实.
2、不懂历史,就难以揭示社会规律,预示未来的发展.
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这就阐明了历史的最高层次的社会功能,即历史的揭示社会发展奥秘、预示社会前进方向的独特功能.可见历史乃治国之学,兴国之学.历史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培养教育青少年,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历史和今天,便之以充分的信心、坚强的毅力、历史的智慧,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
3、祖国振兴需要爱国精神
历史有巨大的育人功能,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儿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式下,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迫切需要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及其巨大的凝聚力来增强公民的民族自信,凶、自蒙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做出努力.
4、人的发展渴求人文关怀.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这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提高人的个性修养和生存质量,优化人的认知结构,开阔其思维视野,增强人的气质魁力.在社会迅速转型和高科技发展对人的生活万式、思维方式、道德观点、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对人文知识相对忽视的总体形式下,教育出现了重"应试",轻素质,重理轻艾等实用主义的短视倾向,从而造成了青少年学生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应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Ⅱ 如何在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印度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
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
去,收获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命运
”
。
这句话道出了育人的意义,也道出了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历史教
师,而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它在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
方面进行:
(一)
以历史名人为典范,树立民族气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历史,讲述故事,在故事中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甲午战争》一课时,以讲故事的方法给学生
讲了中日黄海大战的经过。
重点讲了着名爱国将领邓石昌指挥致远舰全体
船员浴血奋战,痛击日本敌寇,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事迹,使学生在听故
事中受到教育,
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
的美感,从而使学生联想到,假如我处于祖国危亡的紧急关头,也应该像
他那样挺身而出,救国救民,建功立业,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增强他们
的爱国意识。
(二)以民族先贤为楷模,弘扬中华美德
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有着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先人在为民
族团结统一、国家独立富强和社会繁荣进步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和丰富的嘉言懿行。这是我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教材。如诸葛亮为
治理国家而
“
鞠躬尽瘁
”
;范仲淹的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
主张;顾宪成的
“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的志向;顾炎武的
“
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情怀,这些人物的崇高志向和博大胸怀,是能让我
们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以此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学生
树立面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民族。如孙膑双膝被残
而作
《孙膑兵法》
;
司马迁受迫害被处宫刑后发奋着成
“
史家之绝唱
”
的
《史
记》
;王羲之练字洗笔成墨池;祖冲之历经万次演算得到圆周率数值到小
数点后第七位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对他们所处的时
代、取得的成就及其地位进行了记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立志勤学是人
材成长必须具有的精神;自强不息,奋勇进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尽艰难而
不衰亡的重要原因。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如坚持
“
直笔
”
修史,正确评价人
物的司马迁;着《论衡》要对古往今来的学说进行秤量和品评,而后区别
是非真假的王充;拒绝高官厚禄引诱,绝不放弃自己的《神灭论》主张的
范缜等等。加强对这些人物的教学,不仅在智能上使学生明白了他们的真
理观点出现在当时的进步性,理解了他们的学说内容,学说出现的背景,
统治者为什么迫害他们的原因
,
而且在情感上也使学生对他们勇于坚持真
理精神产生崇敬之心。
(三)
以典型的反面人物为教材,弘扬正气,反对邪恶
历史教材中,列举了许多危害一时,为后人所不齿的反面人物。如甘
当儿皇帝的石敬瑭;善于拍马屁,装孝心、暗藏夺权野心的安禄山;口蜜
腹剑的李林甫;先投降女真贵族,后以
“
莫须有
”
罪名杀害岳飞的秦桧;
“
贪
污之王
”
和坤;贪于权势,对内镇压太平天国、维新志士、义和团,对外
一味卖国的慈禧等等。将这些人物的丑恶言行尽量地揭露出来,使学生不
仅对他们产生了憎恨感,也使学生在批判中辨明了是非,弘扬了正气。
(四)通过分析比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例如,在讲《辛丑条约》时,引导学生将已经了解的《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从时间、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意
义上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使学生了解了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及腐朽的封建
制度。
再通过这三次条约的赔款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深渊,人民受苦受难,生活在深水火热之中。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拓宽
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并从分析比较中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名言品析激励法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
这些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含义
深刻,富有哲理。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品字析句,不但有利于对教材的
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深化思想教育。比如在讲《唐太宗纳谏》一课时,我
引导学生品析了李世民说魏征之死,
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段话。
使学生领
会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听取臣下的意见,
所以他把忠心向他纳谏的魏征
当做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品析,学生不但掌握了较全面的知识,
而且从
中受到了启示:
做人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就会少做错事,
少犯错误。
(六)情境感染、潜移默化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有目的的创设情境,
能够激
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因此,我在
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图片,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
的电视电影和文艺节目,
来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水平。
还通过其他各种
渠道,充分利用美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收到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了长征路
线图和飞夺沪定桥的材料,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经历了一个极端
艰苦的历程,
这在世界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
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长征精神鼓励了学生,
他们好好学习,
刻苦读书,
树立了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利用丰富多
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
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
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