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都的历史
长征出发地--于都
于都,地处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毗邻闽粤,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人口94.2万,是赣州人口大县。
县城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工农业迅猛发展的中心城市。
323、319国道和赣龙铁路穿境而过,与红色故都瑞金、将军县兴国及宁都、安远、石城、会昌相接壤,至赣州市仅6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非常显着。
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今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境内),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
按《地理坤鉴》云:“龙首人身。”而今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
事具徐整《三五历纪》及《丹壶记》。
至唐袁天纲推言之《真源赋》,谓元始应世,万八千年为一甲子。
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以候月之阴暗,云其显化之所宜,有以也。
《元丰九域志》:“广陵有盘古冢、庙”,殆亦神假者。
会昌历史上是雩都之地,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在历史上数度属吴又数度属楚,其沿革正合“吴楚间”的地域特征。
据《于都县志》记载:“春秋,于都地处楚吴边域。
楚若敖二十一年(前770年)属楚。
吴阖(闾)十一年(前504年),属吴。
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十月,越王勾践灭吴,于都属越。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复归楚。
秦统一中国,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36个郡,于都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楚项羽立英布(即黔布)为九江王,于都属楚。
四年,九江郡改为淮南国。
五年,汉灭楚,仍为淮南国,于都始属汉。
六年(前201年),颖阴侯灌婴平定江南,析淮南设豫章郡,郡治南昌。
于都始设县,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县,治所东溪的南面(今西郊乡古田),属豫章郡。
……三国是属吴。”
宋时“赣之会昌”的盘古山就是今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的盘古山。
今江西省于都县原称雩都县(1957年改为于都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立县治,管辖今于都、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七县 。
后七县先后从雩都管辖的地域析出设立县治。
其中会昌县在雩都的东部紧邻,于公元982年从雩都析出。
《宋史》志第四十一 地理四载:“太平兴国中(公元982年),析雩都六乡于九州镇置仔带源”。
析出的六乡就包括了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行腔靖石乡、铁山龙镇、小溪乡的一部分以及现在会昌县的其他地区。
罗苹是《路史》作者罗泌的儿子,罗苹生活在公元1100年左右,是当会昌设县不久,所以罗苹注《路史》说:“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 盘古山在今于都县的盘古山镇和靖石乡境内,该地区982年以前属于雩都县,982年——1952年属于会昌,1952年又从会昌县靖石区划回雩都县,仍称靖石区。
1957年6月从靖石区分设出盘古山镇。
今盘古山地处现江西省于都县盘古山镇、靖石乡、利村乡境内,属于九连山的余脉,盘古山镇距于都县城53公里,盘古山主峰屏坑山(原称龙山)距于都县城29公里。
主峰龙山与龙王山相连,龙山海拔1312米,龙山为于都县的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210米,富含钨矿,盘古山东有贡江支流靖石河和濂江,东南有长龙河,龙山上有念态三森水库,盘古山西接祁山禄山(海拔1065米)。
2. 江西于都有几个将军
1、谢明-少将;
2、方槐-少将;
3、张耀祠-少将;
4、李致远-少将;
5、段德彰-少将;
6、刘友光-少将;
7、钟贤文-少将;
8、黄经耀-少将;
9、曾庆良-少将;
10、丁荣昌-少将;
11、杨思禄-少将;
12、谢正浩-少将:
13、康林:-少将
14、叶萌庭-少将:
15、丁盛-少将。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素有“六县闭碰败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截至2017年末,全县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11.5万人。县政府驻贡江镇。
于都县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赣南省委,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起源地、长征精神的发源地、中央苏区全红县之一和苏区精神的形成地之一。
(2)于都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于都县历史: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而得名。1957年6月1日起,因字生僻,改“雩都”为“于都”。
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设在于都近250年之久。
公元前201年(西汉高祖六年)建县,迄今已有2214年的历史。是赣南建县最轿颤早的三个县之一。
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在白鹿营分设阳都县(280年改宁都县)。
南朝梁大同十年(吵团544年)在南乡分设安远县。
五代时分设石城县,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将瑞金监升为瑞金县。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在九州分设会昌县。
苏区时期,先后分设于都、胜利、登贤、瑞西、兴胜、于西等县,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
1949年于都解放。先后属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行政公署、赣州专区、赣州地区、赣州市。
3. 于都县属于哪个市
于都县属于江西省赣州市。
于都县,隶属江西省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会昌县,南连会昌县,安远县,西接赣县区,北毗兴国县,宁都县,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2021年,于握蚂都县户籍总人口111.77万人。
截至2021年10月,于都县下辖9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贡江镇渡江大道566号,汉,置雩都县,以北有雩山,吴,析于都县东北之白鹿营,设阳都县,梁,析于都之南乡设安远县,南唐,于都瑞金监升为瑞金县,析虔化之石城场设石城县。
于都县的于都唢呐:
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迁传入赣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于民间的唢呐曲牌众多,仅传统曲牌就有280多个,在唢呐手数量上,据不完全统计,于都全县有1000多名,1993年,于都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艺术之乡。
于都客家唢呐有木管唢呐,铜管唢呐,铝管唢呐,锡管唢呐,木管的唢呐音质柔和,铜管的音质响亮,如今,用得最宴源多的是铝管和锡管唢呐,于都客家唢呐分为大,中,小以及辣子4种,小唢呐欢快,优雅,中唢呐高亢,激昂,大唢呐粗犷,气派。
于都客家唢呐基础深厚,应用广泛,人们嫁娶,丧葬,庆寿,庙会,乔迁,开张剪彩,参军等,以及接送贵客都喜欢请唢呐手吹上一番,于都的唢呐手有个顺口溜,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我,无声无息蛮难过。
唢呐不仅流行段祥埋于民间,而且在赣州东河戏,采茶戏的舞台上也得到充分发挥。
4. 于都县有多少人口
问题一:于都有多少人口 人 口
105万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东部,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冲”之称。
问题二:于都有多少人口 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一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02万稿差昌,其中农业人口83.7万人,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二是千年古县,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三是资源大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键扒矿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四是着名革命老区县,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诞生过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央红庆山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先后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是建设中的经济强县
问题三:于都县人口是多少 于都地处赣州市东部,距赣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东邻瑞金,南接安远,西连赣县,北毗兴国和宁都;位于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之间;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
问题四:于都县人口有多少人 106万
问题五:江西于都有多少个乡镇 于都县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村委会。
贡江镇面积:154.65kO人口:168523人邮编:342300代码:360731100
辖红旗、向阳、红卫、东方红、解放、长龙、古田、于中、兴都、贡江等10个居委会,长征、红旗、蔬菜场、仓前、长岭、黄金、红峰、上窑、里泗、金桥、窑塘、东溪、古田、永红、白口、芦山、水南、新地、河田、楂林、农业、罗坪、密坑、上欧、迳坑等25个村委会。镇 *** 驻长龙路。
铁山垄镇面积:70.7kO人口:19913人邮编:342307代码:360731101
辖丰田、铁山、大岭等3个居委会,丰田、畔田、河迳、林丰、大布、大富脑、大庄排、中坑等8个村委会。镇 *** 驻丰田圩。
盘古山镇面积:156.6kO人口:25348人邮编:342311代码:360731102
辖东村、南村等2个居委会,山森、工农、横城、仁风、下增、长龙、人和、和平、F仔、茶梓等10个村委会。镇 *** 驻仁风圩。
禾丰镇面积:130.7kO人口:59958人邮编:342306代码:360731103
辖利邦、东方红等2个居委会,东光、隘下、黄F、华堂、坪山、禾丰、珠塘、金盆、园岭、麻园、大弯、陂角、尧口、大字、营前、中坊、黄田、库心、石迳、亭子等20个村委会。
祁禄山镇面积:171.2kO人口:12574人邮编:342305代码:360731104
辖新圩、荷树岭等2个居委会,F水、金沙、井前、上岭岗、畚岭、坑溪、邓屋、马岭、水坞、嵊背、横龙等11个村委会。镇 *** 驻畚岭圩。
梓山镇面积:173.6kO人口:62696人邮编:342313代码:360731105
辖梓山、潭头等2个居委会,上蕉、联星、花桥、永丰、梓山畲族、合和、星明、塘贯、大陂、山峰、山塘、长口、源枫、河坑、安和、潭头、下潭、红丰、中心、岗脑、排脑、张军、龙口、磊石等24个村委会。
银坑镇面积:170.9kO人口:63696人邮编:342323代码:360731106
辖新街居委会,谢坑、冷水、坪脑、香塘、银坑、窑前、营下、洋河、洋迳、年丰、河背、平安、琵琶、松山、岩前、上谢、梅屋、汾坑、富竹、鲤汾、井洲、周新、周庆、汉田、上排等25个村委会。
岭背镇面积:141.2kO人口:57447人邮编:342319代码:360731107
辖于山居委会,岭背、东坑、长富、大窝、金星、金溪、阳田、下拔、元峰、小岭、禾溪端口、禾溪、小禾溪、山田、兰龙、水头、录田、大塘、布坑、燕溪、塘外、塘内、谢屋、上营、蛤蟆石、太阴山等26个村委会。
罗坳镇面积:162.7kO人口:48579人邮编:342302代码:360731108
辖圩上居委会,罗坳、下坪、大桥、河坪、黄坳、孟口、步前、正坑、跃洲、杨梅坑、塘头、岩背、鲤鱼、茅坪、峡山、三门、水F、全角等18个村委会。
罗江乡面积:117.3kO人口:35333人邮编:342301代码:360731200
辖前村、罗江、新屋、圭竹、西岗、黄坑、太坪、联丰、苏坑、高滩、下坝、洋坑、小满、上溪、白田等15个村委会。
小溪乡面积:160.9kO人口:27427人邮编:342304代码:3......>>
问题六:于都县禾丰镇约有多少人口 45925人
问题七:于都县的人口民族 于都工业园区总面积6平方公里,完成“三通一平”面积3700亩,引入县外资金29亿元,签约项目146个,动工建厂企业17家,投产企业42家,被评为省重点工业园区。铁山垅钨矿为江西省知名企业。于都已形成以有色冶金、新型建材、机械电子、现代轻纺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五大支柱产业。2005年主要产品产量:钨精矿年产量达2997.26吨、发电量722.8万度、齿轮845万件、原煤5.5万吨、水泥62.3万吨。而1978年65%钨精矿产量仅526吨,发电量71.17万度,水泥1591吨,石灰93204吨。2012年于都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新增税收超百万元企业5户、超千万元企业2户。矿业、机械电子业、轻纺食品业分别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9亿元、57.7亿元和57.6亿元。
问题八: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靖石乡有多少人口 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191个村小组,162个自然村,5769户,2.8万人。2013年统计
问题九:于都县禾丰镇华姓人口有多少 好像有50W
5. 长征为什么从于都开始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燃桐利,红军离开瑞金到于都集结,当时军民将山上的毛竹编成竹排拖到渡口,有关部门集中调剂各路船只和老表家的门板床板,在于都河上架起了八座浮桥。
随后在瑞金的中央党政机关人员以及从兴国、宁都、石城、长汀、宁化等战场上过来的红军将士陆续来到于都集结,拉开突围转移的帷幕。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部队分别从于都的山峰坝、东门、南门、西门、孟口、鲤鱼、石尾、渔翁端口等8个渡口过桥,标志着长征的开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5)于都历史多久扩展阅读:
长征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亩并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迅段迹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6. 于都古文的历史溯源
于都县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县域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总人口90.2万辖9镇14乡,是赣州人口大县。于都是客家人的主要集居地,且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产生了许多野雹优秀的文化艺术,于都古文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于都古文早在运烂明末清初就已形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直是赣南地区极为流行的一种汉族民间曲艺,山乡僻壤,妇孺皆知。演唱古文的人,多是双目失明者,以演唱古文来做为谋生的手段。他们演唱的大都是一些流传于汉族民间的古老传说、神话和历史故事等,当地群众又称之为“唱传颂悄帆本”。其主要曲目有《赵玉林》、《珍珠塔》、《卖花记》、《丝带记》等三十余本。
7. 赣州于都是什么地方。去过吗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东邻瑞金市,南连会昌县和安远县,西接赣县,北毗兴国县和宁都县;县城距赣州65千米,南昌422千米。全县南北长83.25千米,东西宽63.33千米,总面积2893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958335人(2006年末)。境内通行客家话(于桂片),客家文化浓厚。
全县辖9个镇、14个乡:贡江镇、铁山垅镇、盘古山镇、禾丰镇、祁禄山镇、梓山镇、银坑镇、岭背镇、罗 坳镇、罗江乡、小溪乡、利村乡、新陂乡、靖石乡、黄麟乡、沙心乡、宽田乡、葛坳乡、桥头乡、马安乡、仙下乡、车溪乡、段屋乡。共有25个居委会、35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贡江镇,距赣州市65千米,南昌市422千米。
属丘陵低山区,地势东、南、北三面较高,中、西较低,山地面积占74%。主峰海拔1312米的屏坑山为境内最高峰;峡山与赣县接壤处的贡水河床为县域最低处。贡水、梅江、濂江等在境内纵横交错,建有渔翁端口水电站、下栏水库工程。属中亚热带潮湿天气,年均温19.7℃,年降水量1507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
矿产资源有钨、铁、铋、铝、锌、铜、锡、金、银、铀、石灰石、煤、稀土等。全国商品猪出产基地县和甘蔗、油茶、花生、柑橘出产重点县。特产有薯粉饺子、禾丰珍珠粉、眉公酥。G76厦蓉高速公路、赣龙铁路、319、323国道,省道银于线、庄黄线,县道于盘线、利朱线、三门-金沙线贯串县境。民间“客家哨呐”有悠久历史。名胜古迹有屏山牧场、罗田岩摩崖石刻、宝塔公园、盘古茶场生态旅游等。纪念地有中心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东门渡口、毛泽东旧居何屋、中心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等。 于都县
于都地处赣州市东部,亏则距赣州65公里,南昌422公里;东邻瑞金,南接安远,西连赣县,北毗兴国和宁都;位于东经115°11'~115°49',北纬25°35'8"~26°20'53"之间;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南北长83.25公里,东西宽63.33公里;人口94.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6.74万,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在贡江镇,该镇面积154.65平方公里,辖28个村和8个居委会,总人口16.85万。改革开放以后,农业人口向城市化转移速度加快,仅2000-2005年就转移6.5万人;城区面积由改革开放初期3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境内少数民族有畲族,占总人口雀贺的0.4%;境内通行客家方言。
于都始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以北有雩山,取名雩都,1957年改称“于都”。建县时幅员辽阔,所辖地域含现瑞金、会昌、石城、宁都、安远和寻乌诸县。素有“六县之母”和“闽、粤、湘三省往来之冲”之称。古时于都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军事要地,郡治设在于都近250年之久。苏区时期,先后分设于都、胜利、登贤、瑞西、顷空派兴胜、于西等县,0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于都县城。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于都县位列第43名。
2020年11月25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于都县上榜。
2020年6月,于都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9年3月,于都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湘赣片区)。
8. 于都县城原来的古塔始建于哪个朝代
于都重光宝塔,始建于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邑人曾绍、陈可暹发起,塔址为县城小西门外贡水河右岸(今长征大桥北端尘野掘西侧),塔身七层,并含有一石刻,乃陈可暹记其造塔之由。因塔傍于唐所建之慧明禅院,故取名慧明院塔。宝塔历经千年沧桑,曾在宋、元、明、清几度修复,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再次修复后方改名为重光塔。清宋启在《龙门石赋》中记曰:“雩城之西,宝塔之前,水萦洄而荡漾,山磐固而回旋。” 原重光宝塔呈六角形,塔身用火砖砌成,中间空,七级楼阁式,逐层收分明显。塔高47米,塔基面积宽大,厚3.3米;上层内宽1.5米,外宽3.5米;下层内宽1.5米,外宽5.5米。宝塔造型雄伟壮观,素有“于都文峰”之称。只可惜由脊喊于历史的原因,宝塔于派核1971年被拆毁,民众无不痛惜。公元2003年,于都县委、县政府尊重历史、顺应民意,决定重建“于都重光宝塔”,并因势扩展为宝塔公园。新塔址择于贡江镇永红村狮子岭,同年农历3月13巳时奠基,次年农历2月15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庆典和开光仪式。新塔高55.26米,塔型八面朔风,塔身七级重檐,塔基5.32米,塔腹设旋梯升级,每级设游廊护栏;塔单层设子、午、卯、酉四大正门,双层设乾、坤,艮、巽四大隅门;塔刹四级铸铁,塔基呈八角形,直径12米,塔体框架砖混结构,外砌青砖,着色调和,仿宋风格,古红衬灰,临江而立,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