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村历史怎么写

村历史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5-28 04:23:11

‘壹’ 写村史的题目应该怎么拟定

写村史:xx村的历史变迁

‘贰’ 樊庄村历史

1.洛阳市宜阳县樊村乡有什么历史

樊村乡

樊老锋村乡位于河南宜阳县城东南12.5公里的浅山丘陵区,地处北纬34°26′,东经111°11′。东临伊川县境,西和北与城关乡相连,南与白杨乡毗邻。总面积56.8平方公里,耕地4001亩(含水浇地1708亩)。乡 *** 驻地樊村,因明代樊姓从黄河北迁此定居而得名,距县城13公里,海拔411米。东临伊川县境,南邻白杨,西近赵保,北接城关,处两县五乡结合部。国土面积58.9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142个村民组,总人口2.52万人,宜阳县南环线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历史情况

该乡明清时期一直属于泊头保的泊一里、泊二里,归属屏阴区。民国25年(1936)属第一区(城关)。民国32年(1943)属寿安乡。解放到1955年先后属于宜南县城关区。1956年划为樊村中心乡,辖沙坡、宋村两个一般乡,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属城关公社。1962年成立樊村人民公社,属城关区。1983年改为樊村乡至今,1990年辖15行政村,147村民组,64个自然村,4784户,22702人(非农业人口214人),其中 *** 2人,余为汉族,平均每平方公里371人,人均耕地1.71亩。 该乡地处洛河峡谷南部边沿高岭地带的浅山区,石层表露,土壤瘠薄,红黏土质,水源相当缺乏。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等。全乡有小型水库和机井能浇地近两千亩。1983年,全乡实现了有线广播化,活跃了山区人民的政治文化生活。 该乡煤田丰富,有乡办煤窑1个,还有常年性和季节性建筑队等。 文教卫生:1990年有初中6所,教师56人,学生550人,小学14所,教师126人,学生2881人。乡有文化站、电影队,并有医院1所,医务人员15人,诊所18个,医务人员80名。 交通:境内东部的牵羊坡和西部的青龙口分陆斗别有自北向南的两条公路通向白杨。洛阳通往白杨、赵保的公路在樊村乡南部通过。有利于物资文化交流。

行政辖区

辖樊村、北杓柳、宋、铁炉、王寨、杓柳、姜营、里河、苏村、沙坡、安古、马道、老庄、任村、李在15个行政村[1]

发展理念

樊村乡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变化最有说服力、创新才能有活力”的理念,以“单项工作夺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在发展的道路上全面提速,取得了“超常规、跳跃式、大跨度”的发展。

经济发展

樊村乡农业发展方面,按照“种养并举,南种北养”的调整思路,稳定烟叶、大豆两大产业,建成养猪、绵山羊、肉牛生产、肉蛋鸡四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传统农业化升级得到落实。该乡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资源,石英石、高铝石的储量也很大 樊村乡

该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继续坚持以沙坡煤矿为龙头的原煤开采业,稳定煤炭行业在该乡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规范前杓石灰石加工业,组建了石灰供销公司,并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北黑、南白、中商贸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8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产业结构

樊村乡 樊村乡

樊村乡农业发展方面,按照“种养并举,南种北养”的调整思路,稳定烟叶、大豆两大产业,建成养猪、绵山羊、肉牛生产、肉蛋鸡四大基地,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传统农业化升级得到落实。该乡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资源,石英石、高铝石的储量也很大。该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继续坚持以沙坡煤矿为龙头的原煤开采业,稳定煤炭行业在该乡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规范前杓石灰石加工业,组建了石灰供销公司,并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北黑、南白、中商贸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8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早含磨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2.樊姓历史名人

樊皮,春秋时周国大夫。樊皮叛王《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樊于期,战国时秦国大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

樊英,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

樊逊,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

樊稠(?-195),东汉末年军阀,官至右将军、万年侯。凉州金城人。

樊兴,安州(今广东省中山市)人,原籍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为人忠谨,大唐开国功臣。历左骁卫将军、赤水道行军总管、左监门大将军等职,后官累至检校右武侯将军、襄城郡公。永徽初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樊父原系隋将,归依突厥)。樊梨花智勇全,美貌绝伦,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樊圻,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

樊莹(1434—1508),字廷璧,号澄江,常山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引疾归养。成化三年(1467),应知县李溥之聘编纂《常山县志》。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乡(今常山县何家乡)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樊继祖,字孝甫,号双岩,郓城县人,明正德6年(1511年)进士。着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

3.高陵北樊村的历史谁能说说

北樊村位于关山镇南2公里处。

1987年由南樊村分出后成立北樊村委会,村委会设在张寨组。下辖张寨、北樊、东樊3个自然村,含张北、张南、张西、北樊、樊西、樊东6个村民小组。

该村明清时属于临潼县义门里。民国时属临潼县关山镇第二保。

建国初,行政区划变更频繁。1958年成立北樊大队。

1984年称北樊村。1987年8月1日随关山乡由临潼县划归西安市阎良区管辖至今。

北樊村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本村西邻西延铁路,南以东西排碱沟为界,东邻水寨、新义村,北与东兴村接壤。

关油二号公路穿村而过。东方红灌区的三个支斗渠东西横贯,40多眼机井星罗棋布。

村组之间路面都已硬化。村民收入以农作物种植,奶牛、奶羊、生猪、蛋鸡饲养及打工为主。

90%以上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北樊村现有医疗室4个,从业人员9人。

路口的四个超市、农资服务和饲料销售部生意红火。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10年全村有420户,1748人,耕地面积3186亩地。 一、村组概况 (一)张寨村 该村建于明代,初叫周胡寨。

干隆年间周胡二姓相继迁往栎阳等地,后有姓张的数户由礼泉迁居此处,遂将周胡寨改名张家寨。建国前的张家寨,有37户,103人,耕地面积1840亩。

1958年,根据居住分布状况,又分成张北、张南、张西三个生产队。三个生产队共有714人,1360亩耕地。

本村有张、唐、史、李、赵、麻、梁、刘等姓氏。唐姓是张家女婿,婚后由富平入赘到张寨;史姓由留古史家坡迁到张寨;麻、赵姓系1962年迁入的华阴移民;梁姓由山东迁来。

建国后,村民生活逐步改善,农村面貌不断变化。1975年村里通了电,张北生产队买了一台磨面机,解决了三个队的粮食加工问题。

1981年到1984年,张北生产队百余亩土地出现积水,四年七料颗粒未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精神面貌、村庄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民的心理素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市场经济意识大为提高,尊老爱幼、互相帮助、重教重学,蔚然成风。 截止2010年全村共走出大学、中专、技术专业学校毕业生64人,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

从2000年起三个村民小组就拉土垫石,现在五六米宽的三条水泥路连通着全村的各个角落。村民以种粮、务菜、务瓜、栽红提葡萄、做生意、搞饲养、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

现在全村90%以上的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摩托或电动自行车。彩电、空调、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基本普及。

全村现有多家在城市买了房,有的已有小汽车。 (二)东樊村 东樊村位于张寨东南方向,有樊东、樊西两个生产小组,共120余户,550口人,1120亩耕地,该村有樊、王、张、吴、杨、梁等姓氏。

梁姓是1962年由华阴迁来的库区移民。 建国前的东樊村筑有城墙,城门向东,坚固易守。

东樊堡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据传东樊村的先人由北樊村搬出,住在东草地,故名东樊村。

相传东樊有个叫樊毓江的,身高体壮,公正清廉,祛恶扶正,且有清朝武举之衔。周边有些人遇到官司,都来找他从中调解说和,群众甚为欢迎。

建国后东樊村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以后,养殖奶牛、奶羊,种菜、务甜瓜已成了村民的主要致富途径,仅甜瓜就有二百多亩。

截止2010年,东樊村共走出大中专毕业生20余人。村内现有奶牛20多头、奶羊近百只、摩托电动车100多辆、三轮20多辆、汽车5辆、收割机两台、建筑队两个、超市两个、医疗站1个、沼汽抽液车1台、大型吊车3辆,街道及出村水泥路全面贯通。

(三)北樊村 北樊村位于关山镇南三公里处,全村150户,473口人,826亩耕地。该村有樊、王、刘、雷等姓氏。

樊姓人多,王姓从山东迁来,刘、雷姓是由宁夏返迁安置的华阴库区移民。旧时的北樊村有城墙,便于防守,传说李虎臣曾驻守过此城。

樊姓祖籍-,到此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现在的南樊村、东樊村都是由北樊村相继分出的。北樊村中原有樊氏祠堂,不知建于何年。

建国前北樊村有38户,170人,1300亩耕地,居住环境恶劣,村民生活困苦,周边人称其“烂樊家”。后有人将村名改叫“永丰堡”,以振奋人心,但起色不大。

建国后,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打机井、修大路、拴皮轮,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大家都住上了新房,水泥路面环绕全村。

全村共走出大学、专科、技术院校毕业生24人。现有大型吊车1辆、五轮三轮50多辆、商店两个、医疗站1个、兽医站1个、奶牛20多头、奶羊50多只,摩托、电动车、手机、电话更是家家都有。

二、本村人物 樊英(1426~1487) 字世杰,号默庵,祖籍临潼义门里北樊村,其父樊斌在京为官,举家遂移居北京。明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拜监察御史。

天顺元年(1457年)石亨擅权朝野,樊英上疏-,被贬束鹿知县,未行而复。次年,巡大同宣府二镇,威令大行。

1461年,巡南城,严惩了被权贵包庇的恶棍张刚。后遭诬陷,罢归。

成化元年(1465年),官复御史,以父忧去。1469年,擢辽东苑马寺少卿。

1487年,擢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卒于。

4.新密红色经典事例作文

河南省新密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溱洧二水左右襟带、大隗具茨环列为屏,溱洧两岸古文化遗址密布,莪沟北岗裴岗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多年历史。

在全市范围内发现有裴李岗文化遗址12处、仰韶文化遗址11处、龙山文化遗址11处,其他还有二里头和二里岗等文化遗址多处。特别是溱洧二水交汇处的中心区域内,有黄帝古都轩辕丘;有黄帝先祖少典氏的方国有熊之墟;有黄帝后裔祝融、郐人和郑武公在此建都的祝融之墟、郐国故城和古郑城;还有夏启建都的新寨遗址;西周密人建国的密国都城;炎帝时补人建都的补国城,这些大小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共有11处,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古都群。

古城寨遗址新密古城寨遗址就是黄帝古都轩辕丘。位于新密市曲梁镇大樊庄村溱水东岸,城址面积17万平方米,城墙内外有护城河,城内中心位置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和廊庑式建筑,2000年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古城寨遗址与新寨遗址一起,被国家启动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选定为四个重点研究项目。

新寨遗址位于郑州新密市城东23公里处刘寨镇新寨村。遗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

北部为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中部和南部为二里头文化遗存。1979年3~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试掘。

该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龙山文化窖穴有圆形、椭圆形和袋形三种,直径为2~3米,深为0.9~1.8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有深腹罐、鼎、甑、盆、碗等;石器较少,仅有刀、锛和石镞等。

补国城补国,上古封国。其地原为补部落人居住,夏朝建立,遂以原地相封,故名补国。

其旧址在今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镇打虎亭村北补子庙西南。范围相当于今河南新密市西南部和登封市东部。

郐国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35公里处曲梁乡樊庄东古城角寨村。西周郐国都城遗址。

郐国于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郐国故城沿用很久,1860年在古郐城的旧址上切削加高。

现有城墙高约5~7米,下层2~4米为西周郐故城旧址。城呈长方形,东墙长330米,西墙濒临溱水,长336米,南墙长435米,北墙长442米。

有熊之墟根据战国以来的文献记载,特别是晋以来的相关史志,都记有新郑为有熊之墟,而又与新郑境内的有关传说和考古资料相印证,新郑为有熊之墟是可信的。祝融之墟祝融之族活动地域最早在豫中的嵩山地区,其范围包括今新郑、新密、登封、郑州一带。

5.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历史上的历任书记都是谁

渭南市临渭区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是渭南市委、市 *** 所在地,渭南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714000,电话区号:0913。行政区划 临渭区辖8个街道、15个镇、7个乡:杜桥街道、人民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吉镇、三张镇、交斜镇、辛市镇、崇宁镇、孝义镇、吝店镇、田市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河西乡、大王乡、龙背乡、信义乡、南师乡、凭信乡、官道乡。

其中,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由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 杜桥街道办事处(610502001) 辖12个社区居委会(乐天、铁二十局、国贸、西岳、三贤路、红化、市财政、杜桥、渭纺、朝阳西路、中心广场、惠园)、3个村委会(盈田、车雷、五里铺)。

人民街道办事处(610502002) 辖13个社区居委会(朝阳东街、南塘、东风影院、东风东街、东风中街、人民东街、人民中街、胜利东街、胜利中街、渭南锅炉厂、招商、乐天中街、民生北路)、3个村委会(园里堡、曙光、尤西)。 解放街道办事处(610502003) 辖9个社区居委会(渭通、陕西路、渭南供电、印机、光华、市二院、幸福、西南京路、新世纪)。

向阳街道办事处(610502004) 辖7个社区居委会(文昌阁、林机、西门、铁二处、尤河、通塬、新寺)、26个村委会(蒋家、西张、瓦塔、保丰、毕家、赵家院、农元、翻身、郭壕、芦家、马家、马沟、孟家、程家、赵王、东王、田家、康沟、郭庄、长闵、新庄、张岭、淹头、樊家、蔡郭、赤水)。 站南街道办事处(610502005) 辖10个社区居委会(秦东、渭南师、西电、铁路鑫苑、四号、秦牛、红旗、佳苑、渭南职专、朝阳)、4个村委会(贠张、高田、韩马、李家堡)。

双王街道办事处(610502006) 辖17个村委会(双王、槐衙、张刘、八里店、朱王、许村、罗刘、梁村、赵村、丰荫、乔村、红星、西庆屯、木屯、灵阳、张东、张西)。 良田街道办事处(610502007) 辖10个村委会(安雷、安陈、良田、金花、圣店、上庄、大寨、庙南、庙北、姚家)。

崇业路街道办事处(610502008) 辖6个村委会(麻李、王贺、郑家、大闵、白扬、周家)。 桥南镇(610502100) 辖34个村委会(桥南、平和、箭峪、拾甲、黑张口、杨魏、段李、寺峪口、西山口、天刘、曹峪口、时家、花园、综合、双马、秦阳、水泉、代家、畅家、小峪寺、长魏、黎明、阶子、庙底、岭东、毛家、双合、岭西、大寺、烟村、常村、五渠沟、箭坡、清水河)。

阳郭镇(610502101) 辖32个村委会(阳郭、西刘、张胡、灵阳、牛家、贺家、庙底、坡史、古范、北庄、双雷、姜河、白嘴、安岭、严峪、樊梨、员曲、寺南、南杨、北杨、屯张、谷李、堡里、王明、葛沟、湾渠、康坡、南高、西高、北李、北董、东坡杨)。 故市镇(610502102) 辖18个村委会(故市、板南、故寨、白家、牛家、尹王、顾家、周曹、楼史、地尧、板北、东屯、辛、杜王、巴邑、春光、营里、桥马)。

下吉镇(610502103) 辖33个村委会(东关、西关、光明、邵刘、星光、阳尹、旭光、北徐、杜家、双明、甘庄、新兴、牛角庙、新店、碟吴、柳园、川王、闫柳、北七、红林、高钞、屈驾、凹里张、吝村、城角寨、见驾庄、城南、梁张、神寺、双楼屈、张庄、同家、曹王)。 三张镇(610502104) 辖24个村委会(三张、张毛、定李、韩家、宋村、邢家、背坡、盛家、中张、薛家、西洛、东洛、郭西、郭东、沟北、于家、北原、油张、铁王、铁韩、沟孟、岳家、油王、坡王)。

交斜镇(610502105) 辖19个村委会(光新、果园、美王、光二、秋池、光一、新寨、兴禹、辛兴、芦任、仁村、交斜、雷丰、渭阳、团结、侯家、五丰、来化、秋丰)。 辛市镇(610502106) 辖22个村委会(辛市、南孟、观西、布王、东四、马渡、里仁、新冯、王、大吉、贺田、大田、庞家、小霍、大寨、太夫张、刘田、东酒王、大李、前峰、灯塔、权家)。

崇宁镇(610502107) 辖25个村委会(崇宁、樊庄、郭村、王尧、严家、隐村、五星、靳尚、线王、冯家、郭向、宋家、申田、田村寺、花庙、杈张、左家、尹家、斗田、徐村、仁村、小官、小官堡、段村、昝王)。 孝义镇(610502108) 辖13个村委会(孝西、孝东、孝北、孝南、金滩、明星、吝家、洪新、杜家、詹家、什马、南刘、北周)。

吝店镇(610502109) 辖20个村委会(吝店、吝南、常庄、程曹、胡家、石佛、刁刘、红花店、十三、金马、华莲、殿王韩、时赵、小钟寨、红池、高庙、贾家、荆村、永乐、赵家)。 田市镇(610502110) 辖13个村委会(新田、南张、腊羊、伏家、满寨、黑杨、楼赵、屈家、蒲家、苏武、赵东、牟家、井家)。

官底镇(610502111) 辖21个村委会(官底、薛、薛、庙王、保王、楼王、陡庙、陌张、赵家、紫郭、家、北郭、竹李、筱村、东来、黄家、朱家、左家、姜家、惠丰、化佛)。 官路镇(610502112) 辖16个村委会(官路、新村、北志道、云祥、丰润、潘家、南志道、大同、张千户、邱寨、吝家、郭田、吊庄、潼关寨。

6.韩城 党家村 历史背景

历史 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元末明初,贾族始祖贾伯通由山西洪洞迁居韩城,先栖居县城、贾村等处。其第五世贾连娶党姓女,生子贾璋。明朝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兴家立业,他们仍奉伯通为始祖,也子孙繁衍至今,已传24世。从“辈份”说,贾姓第六世相当党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称,直到现在保持不乱。

清朝前期,党家村党贾两姓分几处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经商。由于能抓住时机,经营得法,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嘉庆、道光、咸丰三朝是党家村经济史上的黄金时代,据传往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白银千两”。与此同步,党家村翻旧盖新,进入了一个持续百年的修建四合院 *** 时期,一并筑起了祠堂、庙宇、文星阁等配套建筑。咸丰初年,村中集资筑建泌阳堡,同时建起了寨堡中几十座四合院。至此,党家村就以富有和住宅好闻名遐迩了。

但使党家村饮誉中外,首先应归功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共同努力。1986年他们联合组团来此进行了两次深入细致的调查。1991年,由该团日方团长青木正夫教授执笔用日文写成的《党家村》一书问世。标志着对党家村的重新发现。而后,国内各级文字,影视传煤,相继作了专题报导,才使党家村有了今天这样的知名度。

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革命”时期,村中相当一部分厅房、哨门、戏楼被拆毁卖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让人庆幸的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农村建房 *** 中党家村采取了保留古村古貌另辟新村的作法,而现存的一百多座四合院以及祠堂、文星阁、节孝碑、看家楼、泌阳堡已被国家当做珍稀文物加以保护,向中外开放。

如今,党家村人仍在这古老的四合院中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并天天热情地欢迎着国内外游客。 希望对你有帮助

7.河南商水都袁老乡都有什么村阿

袁老乡地处河南省商水县城东南部,与位集、平店、化河、固墙四乡镇交界。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历史名人袁绍故里。辖27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92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46000人,总耕地面积51000亩,10300户。

该乡共元关庙村、二府集村、郭庄村、南李庄村、三仙庙村、盛庄村、东马庄村、刘湾村、承屯村、朱屯村、王屯村、张桥村、袁老村、袁腰庄村、老虎庄村、樊庄村、罗堂村、前刘楼村、王庄寨村、贾阁村、贾寨村、杨寨村、马河村、南曾庄村、东连桥村、袁高楼村、郑桥村27个行政村。

8.新密红色文化作文怎么写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喜有悲,每个第一次都是值得你珍惜。我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就拿做饭来说把,我把我家的厨房弄得昰一团糟啊!“哎呀!今天谁来掌厨啊……”没人回答我。我找遍全家也不见半个人影。这昰什么?一张纸条,上面很随意的写着“中午我们吥回家了,你自己做吃的吧”。我沉默楽一会儿。然后,脑袋里出现了一句话“我吥会做饭啊”!“咕噜、咕噜……”

我的肚子开始叫苦了,没办法,自己动手做吧!我进到了那个让我不安的厨房。首先打开冰箱,“侑什么呢”鸡蛋、白菜、薯仔。那今天就做个鸡蛋、白菜炒饭吧!呀!先把蛋打出来,搅啊搅,应该可以了。白菜,先洗洗。接着慢慢的一刀一刀的切着。“怎么会这样”?大小不一,厚的厚,断的断,白菜掉楽满地;鸡蛋也弄得到处都昰。吥管了,填饱肚子才昰最重要的。先到油,少到一点。可以放鸡蛋了,炒阿炒;再放白菜,继续炒,再放饭又炒楽一下。放了半勺的盐巴!翻啊翻,起锅了!鼓掌!

色还可以;气味有点怪;味——吥敢吃!鼓起勇气尝一点,有点咸了,还侑点生菜没熟的味道,太油!总结完毕。我只有等着妈妈回来帮我收拾残局。还侑,帮我做点可以吃的吃的!这就昰我的第一次,你的第一次昰什么呢?

‘叁’ 新村村的历史沿革

新村村,古称新村,解放前后叫属于药范保,田源保,解放后曾改为田口大队新村组、新村大队,1984年改为新村村至今。新村村是我县的革命老区村之一。东汉末年由永安贡川陈氏子孙在此定居开发,陈姓人口已延续四十七世。1975年沙芜库区移民迁入定居二个村,其中:水东队37户,132人,100%姓陈;马家塘队30户,101人,90%姓黄。

‘肆’ 写历史文化村怎么命题目

可以写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XX村历史的变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

‘伍’ 乡镇历史沿革怎么写

问题一:南乡镇历史沿革的介绍 1958年设南乡乡,同年改公社,1984年改南乡镇、板路乡。1997年,南乡镇面积233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红宜、高山、陈塘、碑塘、桥板、蔡村、五合、合山、天亮、松柏10个行政村和居委会;板路乡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4.4万人,辖社头、三码、大沙、板路、高义、竹莲、广龙、民主、竹瓦9个行政村。2003年末,南乡镇面积233平方千米,总人口37716人,镇 *** 驻南乡街,辖11个村(居)委会、1个航运公司;板路乡面积132平方千米,总人口48265人,乡 *** 驻板路新街,辖9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板路乡,并入南乡镇,调整后南乡镇管辖红宜、高山、陈塘、碑塘、桥板、蔡村、五合、合山、天亮、松柏、社头、三W、大沙、高义、竹莲、广龙、民生、竹瓦等18个村和板路、南乡2个社区,总面积365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镇 *** 驻南乡社区。

问题二:镇山村的历史沿革 该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据《李仁宇将军墓志》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平播”,时江西吉安府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奉命以军务入黔,屯兵安顺,及黔中平服广顺州粮道开通,遂携家眷移至石板哨镇山建堡屯兵,其妻因水土不服病逝,李仁宇入赘镇山,与班氏结缘,生二子,长子姓巧衫李,次子姓班,有400多年的历史。现村民以李、班两姓为主。布依语言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第二土语区。因镇山地处贵阳市郊,且长期与汉民族交往,除老年人会布依语外,大部分村民操汉语。

问题三:求乡镇2011年至2015年年鉴包括机构,沿革,编制,职能怎么写 如果楼主是需要格式上的参考,可以参考一下,中国县域年鉴乡镇卷里的编撰格式和内容,这个年鉴上数据圈论坛上就有。

问题四:灵乡镇的历史沿革 灵乡镇,位于大冶县南西南部,总面积135.8平方公里。――90版《大冶县志》封建时期:明成化至清宣统年间,镇地属湖北武昌县灵溪乡的灵一里、灵二里、灵三里(部分今属陈贵镇)、灵四里、灵五里、灵六里(大部分今属金牛镇)。民国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属鄂城县第三区,区公所设在金牛。1942年裁区并乡,镇地属鄂城县龙灵乡(大冶谈家桥)、钟毓乡(大冶燕窝铺)、和济乡(大冶毛家铺)。1946年全县21个乡镇改编为18个乡镇,金牛、钟毓两乡合并改名为虬川乡。――鄂城县国民 *** 档案共和国时期:1949年,镇地属鄂城县毛铺区、金牛区的罗桥乡、贺余乡、毛铺乡、晏铺乡、燕窝乡、下周乡、大汪畈乡、谈桥乡、大桥乡、西洪乡和石姑乡;1951年撤并调整后,辖有15个乡和2个镇,分属鄂城县第十四区、十五区;1955年11月,将晏公区、谈桥区和金牛镇划归大冶县,属大冶县金牛区的谈桥、大桥、罗桥等乡;1956年5月,属十六指导组;1957年4月,属金牛区的谈桥、大桥、罗桥等乡;1958年,镇地成立灵乡铁矿;1958年10月,属灵乡公社的谈桥、大桥、罗桥等乡;1958年11月,属上游公社,后孝友腔并入金牛公告枯社,属谈桥、大桥、罗桥管理区;1959年成立灵乡办事处;1960年,成立灵乡镇;1960年,属金牛区;1962年6月,定为市辖县代管镇。1962年,属谈桥区;1964年,属矿山区;1975年,谈桥、大桥、罗桥三公社并成灵乡公社;1984年3月,改称灵乡乡,12月11日,灵乡乡并入灵乡镇,辖村民委员会十五个,村民小组205个,自然村205个,人口28241人,其中男14617人,女13624人,非农业人口1465人。

问题五:白沙镇的历史沿革 白沙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唐朝时期曾在此兴建大圣寺,此后,宋、元、明、清朝代,均在此设建制镇,民国时期在此设江津县第三区署。解放后,这里曾6年作为江津县人民 *** 所在地,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 *** ,现为区级镇。在《蜀中广记》、《太平广记》等卷中考证在唐代时期白沙就因大圣寺而声名远播,由此可见当时的白沙也有相当程度的繁荣。也成城镇也说不定,但建于何年,规模,格局如何,今也失考。典籍可籍的建镇年代在北宋前期。由曾肇、李德昌等根据原修于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的《九域图》于宋神宗赵项宁年间(1068~1077年)所重修的《元丰九域志》。在卷八记载“雍熙四年,南平县并入江津。江津,(渝)州南一百二十里,有汉东、伏市、白沙、长沙、圣钟、石羊、玉栏、灵感、石鼓、沙溪、仙池、平滩、石洞、三槌十四镇”据之可判定,白沙建镇早则在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的历史。元朝同设建置镇,元末明玉珍据蜀,以重庆为都建立大夏政权,把江津改为畿甸邑,白沙镇随之而第一次成为”畿甸”之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明玉珍之子明升归顺朱元璋,明王朝将白沙镇改为白沙里。明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在白沙水驿设置水驿,《明会典》和《读史方舆纪要》都将白沙水驿与k溪水驿,汉东水驿,白渡水驿并称为江津的四大水驿。清代设巡检司,设建置镇。发展到清代中后期以后,它凭仗水驿之利日益凸显出了区域性的物资集散枢纽作用,不仅成为川东,川南一大水路要津,而且是川黔滇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集镇。民国时期设镇公所,白沙为江津县第三公署,白沙更是凭借长江水道上兴旺的商贸运输,造就了繁荣的城镇格局。1949年11月29日,白沙宣告和平解放。当年12月,即建立江津县第五区委员会、第五区人民 *** ,下辖白沙、三口、几子、塘河、永兴等五个乡镇,区党委和区 *** 都设在白沙镇。1951年4月,江津县人民 *** 也移置于白沙镇,白沙镇充当了县治所在地,是江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直到1956年7月县 *** 迁回城关镇(即几江镇),方恢复到原先地位。县 *** 迁出次月,白沙撤区设镇。1957年设白沙镇人民委员会。1970年成立白沙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至今,设白沙镇人民 *** ,为县级镇。着名爱国诗人吴芳吉,地方史学家邓少琴,国画家张采芹,爱国将领抗日军长夏仲实,书法家周浩然,油画家陈可之,作曲家王锡仁,前国家女排主教练邓若曾,原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当代科技创造发明家张朝吟、政治家谢添等,都曾在这块沃土上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国 *** 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原国民 *** 军委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等都曾在白沙留下了动人的故事和大量文化财富。

问题六:小站镇的历史沿革 小站原为退海之地。《沧县志》在中塘洼条下称它为“下污”,属明代盐场管辖的草荡。清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发生,英法美三国兵舰集结大沽口,同治帝诏调李鸿章的淮军驰赴近畿驻扎。李出任直隶总督,其亲军营――周盛传部盛字军9000人于是由临汾调往天津,于次年在青县马厂驻扎,之后又设防新城(今属塘沽)。同治十三年(1874),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光绪元年(1875),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此即今日小站地名由来。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奉旨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建陆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袁世凯接替胡保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他在原10营近5000人的定武军基础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请了更多的德国教官,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袁世凯在小站设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除了起用当年随李鸿章来北方驻防的淮军旧将外,又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处总办或统带;派曹锟、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等分任各营哨官;并委派旧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绍仪办理文案。为了提高兵士的素质,同时控制军事教育权,袁世凯还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行营武备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袁世凯出卖了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隶总督荣禄的信任,他的新建陆军也从此出了名,与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这便是袁世凯军阀集团冠以北洋二字之始。在军事装备训练方面,袁世凯极力采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然而,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军阀集团。北洋军阀集团是清末民初由天津小站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武装集团,这个集团曾经影响中国政局10多年,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国近代军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问题七:九重镇的历史沿革 古人在这里兴修水利,建有九重水堰故称九重堰。清代和民国时期的资料都将该地称为九重堰。近代声称是蒙古人的后裔在此修建九重院而得名之说实为误传,这种谬传是因堰和院的读音近似造成的。 古代为九重堰。1958年建九重人民公社,隶属于邓县(今邓州市)。1969年1月26日,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在九重陶岔石盘岗开工。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初步竣工,丹江口水库淹没淅川大面积土地,1972年12月,邓县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归淅川县,由此邓州市所辖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陶岔村划归淅川县,但邓州市保留了渠首两岸100米的管辖权和行政机构管理权。1984年改九重人民公社改为九重乡。1996年九重乡升格为九重镇归淅川县管辖。

问题八:新湾镇的历史沿革 1995年10月撤区并乡,原杨阁老乡全部及明月乡的明月村、柏冲村两个村并入新湾镇。2006年11月沅江市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未动而沿袭下来。其地自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即属沅江县治(时名药山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沅江并入龙阳县(今汉寿县)。十三年(1380年),恢复沅江县建制。赤山以骑龙分水为界,山之西半部仍隶汉寿县,设“赤山总”;东半部归隶沅江县,设“赤江湖保”。新中国建立后,汉寿县管辖区域设蠡山乡,沅江县管辖区域设蠡云乡。1950年12月,属汉寿县管辖之赤山西半部划归沅江县,先后属九区、二区、赤山区管辖。1956年9月辖域建立杨阁老乡。1958年10月,赤山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4月赤山复区,辖地仍为杨阁老乡。1961年11月,始设龙山人民公社,驻地新湾村。1978年6月,撤区建赤山人民公社。1980年2月,复区社建制。1985年2月乡改镇。1995年10月,撤区并乡,新湾镇和杨阁老乡合并为新湾镇,驻地新湾村。

问题九:大瑶镇的历史沿革 大瑶与澄潭江、文家市等周边乡镇在春秋战国时期皆属吴楚边界之地,在各乡镇境内均还有相关历史遗迹可寻。从2000年扁塘村新建花炮厂发掘的古汉墓群推断,早在秦汉时期,大瑶就是浏阳境内一个活跃的人口居住聚集地。东汉建安14年(公元206年),孙权析临湘县(今长沙)置“刘阳”,大瑶地区开始隶属浏阳管辖。隋唐时期,大瑶人李畋发明爆竹,奠定了一千多年后大瑶经济产业的基石。明清时期,大瑶地区制陶业发达,陶窑林立,以生产水缸类陶器闻名,因得名“大窑”,后随着制陶业中心转移到南川河下游的醴陵境内,大瑶的制陶业日渐凋敝,逐渐为花炮产业所取代。民国22年设大瑶乡,新中国成立后,大瑶行政多次变动,1950年废乡设大瑶区,1956年撤区并乡复为大瑶乡,1958年冬撤大瑶乡设红旗人民公社,1983年2月撤销公社恢复乡镇制度,复设大瑶区(下辖6个乡:大瑶乡、金刚乡、杨花乡、山下乡、大圣乡、澄潭江乡),1995年撤大瑶区并乡,单列为大瑶镇(1993年改乡建镇)。

问题十:河口镇的历史沿革 河口镇,铅山同知驻河口。同治《铅山县志》载:河口镇,县北三十里,即古沙湾市也。当信河铅河二水交会之冲,在I口九阳石之上。商贾往来,货物充。干隆四十年改驻湖坊,移军粮分府驻扎于此。按,河口之盛,由来旧矣。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盛事,实铅巨观。第操奇赢者多践土,甘败类者或潜形。旌别彰瘅,防泛辑安。当必有道以处此。河口是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航运港口。信江流至河口,水面增宽,水流平缓,水深清澈,又有铅山河水南来合流,信江上往来的商货大多都在这里换船,转运别处。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中记述:河口有水自东南分水关发源,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始胜重舟也。河口,因位于信江、铅山河等河流交汇之口而得名,成镇于唐朝初,北宋初年发展为赣东名镇。北宋 *** 在铅山设铅山铜场,并设永平监铸钱,有10多万工人,每年采铜38万用斤、采铅28万斤。此时的河口,人来船往,一派繁荣。到明代,河口的商事更是繁荣。着名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指出:“明代中叶,江南水运发达的城市商业日趋繁荣,形成五大手工业区,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这五大手工业区之间保持着密切的商业联系。”河口明清古街,由东向西沿信江南岸而建,全长25公里,路面用长条青石和麻石铺砌,现尚存旧时店铺450多家,建筑风格为明清特色。明清时,河口是闽、浙、赣、皖、湘、鄂、苏、粤等地百货集散地,商贾云集,沿江10多处码头泊船达数千艘,常有船到三日不能靠码头,极盛时有店铺2000多家,大小纸店100多家,茶行50多家,丰城人何柱成开的药号金利合与全国500多家药号有业务往来,徵商朱少峰的绸缎店资本逾20多万银元,晋、陕茶商每家资产均在30万银元以上,各地商人在河口建的会馆有20多家,徽宁会馆在河口的同乡会员有724人。清干隆八年,《铅山县志》记载:(河口)“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辑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山巨观。”民间有“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之说。商界则称之为八省码头”。如今的河口镇,当年的九弄十三街格局依然如故,穿城而过的惠济河小桥流水的风韵犹存,旧时的繁华仍然可以窥见。有关人士指出,河口明清商贸古镇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文化厚重,是构建上饶“大旅游”格局一个潜力巨大的资源。

‘陆’ 乡村历史

编者按:六十年一甲子,一部乡村发展史,就是一部共和国发展的历史。

从大寨到小岗,从南街村到华西村,从乌沙村到三元里……这些中国村庄的代表,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模式,为中国乡村命运的转变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解。

这些村庄,或因为重大事件,或由于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并成为时代变迁的标志。

曾经,大寨是全国农业发展的样板;小岗是包产到户的急先锋;南街村意欲走向“大同世界”;大邱庄因“以钢为纲”而红极一时;华西村更有着不同“版本”的传奇色彩;而名不见经传的乌沙村和三元里,和许多村庄一样,还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结局。江苏华西村,2008年年产值据称高达450亿元;小岗村也在寻求转型;大邱庄则否定了当初的发展模式;外企的进入让乌沙村一夜间“麻雀变凤凰”;至于三元里,城市和工业化的发展,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受益……

在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特地回到当年乡村,带您回到历史现场,一起去寻找那段历史的记忆。

大寨:七千分之一的奇迹

20世纪60年代,全国曾展开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40多年过去,工业化已成为大寨发展的新动向,目前该村仅有不到10%的人在从事农业。

“大寨羊毛衫,温暖您的心”;“食大寨陈醋,走健康之路”。站在大寨村口,环顾四周,能看到的,除了这些醒目的标语,还有大寨牌水泥、大寨酒、大寨牌衬衫、大寨牌铝塑管、大寨牌核桃露等广告,与村口大门上鲜红的“大寨”二字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标语,相映成趣。

20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一个200余户人家、500多口人,总面积仅有1.88平方公里的小山村,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它依然不断被人们提起。

处于太行山腹地的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解放前,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群众生活困苦。解放后,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集体,决心改变落后面貌,战天斗地,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辟了层层梯田,通过艰苦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从此成为农业的一面旗帜。

1980年代初,全国掀起包产到户的热潮,大寨独走自己的集体之路。今天,纵观全国发展较好的7000个村庄,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土地集体耕作,大寨就是其中之一,成为不走寻常路的七千分之一,并且一直充满独特的活力。

今天,当我们再次将焦点转移到大寨时,包括小岗村在内的很多村庄,关注的已不再是大寨的农业经营模式,而是它的“非农”产业。

依托名地、名人,打造大寨品牌,可以说是大寨人最精明、最成功之处。如今的大寨,拥有30多个冠有“大寨”字样的知名品牌,“大寨”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给村里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来大寨旅游的客人,要求喝“大寨”酒,饮“大寨”核桃露,吃“大寨”压饼、窝头。在着力打造“大寨”经济品牌的同时,“大寨”品牌所凝聚的巨大精神价值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了解。大寨的当家人郭凤莲自豪地说:“我们利用品牌搞联合,利用资源出产品,既宣传了大寨本身,又把温暖送给人民,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抓住机遇的大寨,如今已开发成为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片片池水波光旖旎,处处果园硕果累累。现在,只有不到10%的人在从事农业,更多的是在企业里做工人,毕竟林立的旅游公司、毛纺厂、针织厂等都需要工人。虽然仍旧实行公社分配制度,但也不排除家庭经营,只要每年向公社交1000元钱,就可以享受公社的福利。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金照发。

“如果农业是大寨立村之本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就是大寨的强村之路,艰苦奋斗就是大寨的创业之魂。”这是郭凤莲常爱说的一句话。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寨早已隐去了它神秘的光环,回归既往的山村本色,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它行进得沉稳而踏实。

南街村:“大同”道路能走多远

一度被媒体称为“红色亿元村”,曾以“共产主义小社会”理念而闻名。

6月,正是河南农村的麦收季节。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引进,大大缩短了农民们的麦忙时间,南街村周围的麦田里,远远望去,只留下大片大片收割机作业后整齐的麦茬。正在路边忙着晒麦子的村民高兴地说,“今年麦子有好收成了”。几天前,他们的“班长”王宏斌顶着晌午的大太阳,带着领导班子站在地头,指挥他们收小麦。

南街村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融资方式历来备受争议,自从南街村股权改革被媒体曝光后,王宏斌似乎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

1986年,全国农村纷纷推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南街村却在王宏斌的带领下,重新走上了集体化道路。2004年11月,南街村集团第25次股东会议后,原本由5家集体股东构成的南街村集团进行了股权结构变更。这次股权改革彻底使南街村这个“共产主义新农村”、“红色亿元村”的形象土崩瓦解。一时间,“共产主义样板村股份化了”、“领导私分集体股权了”、“南街村集团快破产了”……各种质疑声音不绝。王宏斌,这位南街村集团的掌舵者、当家人,当年集体化道路的践行者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有人断言:南街村,这个坚守了近30年的乌托邦式理想行将终结。

事隔5年,批评惋惜的声音逐渐淡出,在这块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或褒或贬的争议背后,南街村依然还在坚守“毛泽东思想、集体化经济才是致富法宝”的精神。

不管外界的批评如何尖锐,王宏斌并不认为南街村集团的改革是对集体化经济的背叛。在他看来,南街村集团的股权改制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全是一种形式,为了凑够股东人数”,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证明股改后集体经济性质没有变化的是,王宏斌等股东还领着村里统一的福利,每月拿着250元的工资,从没拿过什么分红。对于外界的质疑,他把2004年南街村的股权改革归结为自己“对有关法律文件学习不够”。

就在舆论纷传,南街村走“大同”道路的理想将破灭之时,记者在南街村看到,村民们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这里的村民依然住在统一的村民楼里,免费享受读书、就医等多项福利待遇,月月都能领到工资。每日清晨《东方红》的歌声依然那么嘹亮,工厂里的工人们仍然忙碌万分。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2004年后,南街村其实还是在坚持走集体化的老路子,“班长”每月还是拿着一成不变的250元工资,村民们几乎还是享受着统一的福利。如果说变化,那就是“旅游景点比以前多了两个”。

有人说,南街村的发展模式自始至终是个错误,但不管怎样,南街村依然在“大同”的道路上前行,至于未来的前景如何,要交由历史来见证了。

小岗村:徘徊在集体与个人时代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末,率先在全国实行“大包干”,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进入21世纪,小岗村开始重走“集体农业”之路。

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改革又是从小岗村的“分田单干”开始的,小岗村作为改革的先锋,受到各方瞩目。想象中的小岗村是凤阳花鼓、改革先锋、朱元璋……没有到过小岗村的人,总是先入为主地给小岗村贴上各种标签。

沿京沪线,经安徽蚌端口,一路向东,车行三个多小时,正午时分,驶入标志性的楼牌后,终于进入小岗腹地。走在小岗村,有两座“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一座是新扩建的大包干纪念馆,一座是村民文化广场上石雕版的邓小平语录,这两座东西相望的“雕塑”无声地述说着改革先行者的辉煌。而村头成片的葡萄架、蘑菇大棚和玉米地似乎又在不断地昭示着这里依然是一个普通的中国村庄。

1978年,为了生计,小岗村18个人,在“生死状”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份“生死状”拉开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序幕。“大包干”让小岗村声名鹊起,并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大包干”的历史贡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没有包产到户,农民就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就没有后来的发展!” 小岗“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将这句说了无数遍的话,再一次郑重地告诉了记者。说话时,严俊昌把双手扬得很高,仿佛两只手想同时触摸历史和今天。

30年白驹过隙,这18个村民签下的“生死状”还历历在目,功劳簿上却爬满了灰尘,拔得改革头筹的小岗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却丢掉了改革的先机,没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得最早,走得最慢”成为农村改革以后小岗村获评最多的按语。

2004年,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进驻小岗,成为村里的带头人。摆在沈浩面前的还是那个老问题:温饱解决之后怎么办?“一家一户的土地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急需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小岗村村支书沈浩说。小岗村似乎又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困境。游走在集体与个人间的小岗村一度迷失了方向。

走在小岗村的青石路上,不时遇见前来参观交流的团体,就在好奇的人们试图剖析改革先锋的“特质”时,小岗村已然谋求变革。沈浩一行13人三次南下华西村“取经”,华西村一派豪华都市景象让小岗人“心动不已”。沈浩决定,“重走规模化集体耕种和兴办乡镇企业之路”。人们怎么也想象不到,从集体经济出走30年后,小岗村有朝一日要重新“归队”。当地人爱说,“求变是小岗村的宿命”,果不其然。

小岗人决心把敢闯的精神继续下去,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被列入发展计划,2006年,严金昌以500元/亩的价格把10亩承包地租给上海一家养殖公司,用于发展种猪扩繁基地。他还接受了公司聘用,成为养殖场管理者。据他介绍,目前全村出租或流转规模已经达到600多亩。

记者离开小岗时,村里正请专家作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小岗村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共识。沈浩说:“有了长远规划和长效发展机制,不管以后谁离职,小岗都会保持发展的连续性。”此言不虚,小岗村目前正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穷则思变,剥去小岗村那道光环,其实它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和全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一样,一片土地,一方百姓,由于没有更多的优势,面临着解决温饱后的出路问题,求变是唯一的希望。小岗村又是不同的,它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中国普通农村的缩影,解决好小岗村的出路问题,就能解决好中国多数农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岗村的出路就具有了更重大的意义。

大邱庄:草莽时代的乡村印记

钢产量丰富,20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其后,随着禹作敏的锒铛入狱,“大邱庄模式”终告失败。改制后的大邱庄镇,经济正在逐渐复苏。

车子从团泊洼水库旁驶过时,有微风在湖面上掀起些许涟漪,让人不由得想起诗人郭小川的诗: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当年这首《团泊洼的秋天》,让人们记住了美丽的团泊洼。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大邱庄横空出世起,团泊洼便已降为它的注脚——只有在提起大邱庄时,才会顺便提到它。

在百亿路口,满载钢管的卡车,首尾相接,等待着从路口通过。如今的大邱庄镇,已是全国的“焊管之乡”。这个称呼似乎没有人太在意,曾经的“天下第一庄”威名远播,大邱庄的后来者难以超越。

《纽约时报》曾于1992年报道:“这个村有4400人,却有16辆奔驰轿车和100多辆进口的豪华小轿车,1990年人均收入3400美元,是全国平均收入的10倍,1992年,工业产值据称达到了40亿元。”

时钟回拨30年,70年代的大邱庄还是 “春季白茫茫,秋季水汪汪,春种秋不收,糠菜半年粮”的光景。

1977年,禹作敏的“大邱庄神话”开始上演。这个崇拜大寨、视陈永贵为榜样的中国传统农民,并没有走传统的农业发展道路。从他通过轧钢赚下第一桶金开始,到津美、万全、津海、尧舜四大企业集团陆续建立,大邱庄逐渐形成“以钢为纲”的工业集体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发展到顶端时,有人称中国农村即将进入“大邱庄时代”。

1993年,禹作敏因窝藏、妨碍公务、行贿、非法拘禁等罪名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从“神坛”落入监狱,中国农村不仅没有走入“大邱庄时代”,连大邱庄自己的时代也戛然而止。

大邱庄随后经历了系列改革。大邱庄村改为大邱庄镇;四大企业改为四个街区;经过产权改革,集体经济转向民营;“从摇篮到坟墓”的14项福利制度陆续取消。在钢铁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大邱庄一度没落。

几番阵痛之后,大邱庄镇经过艰难转身,已在渐渐复苏。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钢铁市场整体形势向好和企业产权关系的理顺,大邱庄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通过主动承接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转移和天津市内冶金企业外迁,2007年,大邱庄实现销售收入318亿元,占天津钢材产量30%以上。

如今的大邱庄依稀又见到了当初的繁华,记者看到,豪华车在黄山路上穿梭,百亿路两旁大小企业林立,成千上万吨的钢管不停地从这里运向全国各地。大邱庄复苏的原因,专家认为一个是改制,通过吸纳大量个人和社会的资金,盘活了企业;另外是中国整体钢铁市场景气的大环境。大邱庄镇办公室主任杨明隽也认为改制至关重要。但改制同时给大邱庄带来的贫富分化,则让一些村民仍留恋禹作敏时代。

大邱庄神话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法律意识淡薄,游戏规则待定。“一切向钱看”的基层创业人所置身的时代,隐约还透着草莽的色彩。而禹作敏,则为大邱庄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编辑短评

中国乡村发展路在何方

1935年,风华正茂的费孝通来到太湖东岸一个小村庄,写下了着名的《江村经济》,这本书很快被认为是打开中国农村社会的一把钥匙:“它让我们注意的并不是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部落,而是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国家。”

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重新回到那些明星村庄,重新回到历史现场,去感受那曾经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同样,我们试图从这些小小的“标本”里面,发现中国乡村发展的“密码”。

74年前,费孝通指出中国在庞大人口压力下,只能发展乡村工业,在乡村工业发展后要发展小城镇,各地的情况不同,可以闯出不同的城乡发展模式。今天,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地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这条道路首先是渐进的,根据不同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求,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改革和建设事业。从农村改革突破,到建立市场经济,再到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改革在各个阶段上虽然重点不同,但都依次递进、一脉相承。在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下,农业和农村发展将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趋势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因此,需要从全局的高度,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解决新的发展阶段下的“三农”问题。

这条道路还是多元的,根据中国东中西的不同国情,不同发展阶段,其乡村发展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乡村发展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中西部地区则有很多农民工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为家乡带来大量财富,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农民工返乡创业,一种新型的在乡村成长的工业应运而生,有力地促进中西部农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条道路更拒绝西方发达国家的的大农场模式,这种模式在与中国有相近国情的巴西、印度有足够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不是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好办法。显然,我们现在关于“三农”的探讨有大量的伪问题,有大量的一厢情愿。有学者主张“土地私有”以后就万事大吉,有学者认为“土地集中经营”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但这些论点明显没有照顾到中国的现实。

作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农村问题急迫而重要。事实证明,人多地少的特点决定了中国不能克隆其他国家的农村发展模式,只能走自己的路。中国的做法没有先验之谈,也没有一定之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在发展中总结。现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战略问题,关乎中华民族能不能稳定地可持续地走下去。我们不能简单化、庸俗化地相信那些“万金油”或者“灵丹妙药”,中国的农村发展之路,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重视地方实践,因地制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

‘柒’ 村史结尾怎么写

写自己村的村史结尾可以写,以上是,迄今为止,本村的历史未来还要等待来者续写

‘捌’ 怎样写一份关于乡镇的简史需要哪些资料

首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其次,惩恶扬善,教育后人。 第三,保存史料,流传后世。 那么,如何写好村史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史与县志大同小异,可以参考县志篇目来写,但是村子的地理位置有好有坏,规模有大有小,历史有厚有薄,经济有快有慢,人口有多有少,情况各有不同,可以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来构思,不能千篇一律。但是有些主干的东西是必须写的: 一是概述和大事记:介绍一下本村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本村有个基本的了解。大事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述本村的重大事项,比如何时建村,那年发生过什么大事,村里的大事记与县里不同,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哪年开始打井机,开始种植水稻,哪年修的那条路,哪年发生自然灾害,哪年上电,哪年有的电视,哪年安的电话,谁第一个买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谁第一个买的手机,谁第一个买的彩电,谁第一个买的汽车,谁第一个买的电脑、安的宽带,等等,这些对于县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可以算是大事了。 二是建置沿革:何时建庄的,有什么来由,需要交代一下。比如抚宁县最大的村子卢王庄,据传是唐太宗东征时有位姓卢的大将过此,见此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就将家属迁到此地定居,叫卢各庄。明朝永乐年间,王各庄的大户人家将女儿许配给卢家,并迁到此地居住,因而改名卢王庄。据说,留守营镇原来叫孙庄和郭庄,明朝末年,辽东总兵吴三桂、冯守业屯兵留守于此,故改名留守营。今留守营镇宋庄一带,唐太宗东征时筑城于此,因临近洋河南岸,取庄名阳河庄,分洋河宋庄、洋河马庄、洋河王庄、洋河赵庄、洋河丁庄、洋河郭庄等。清康熙初年因洋河发大水,冲毁堤坝,就将县城东察院门前的两座石狮子移镇于河岸。民国以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这些村子独立成村,去掉“洋河”二字了。而且清朝末年还曾于此地置洋河堡,解放后改为宋庄乡,后来又并入留守营镇。又如留守营镇樊各南、樊各北原是一个村子,原名叫樊葛庄,据说有姓樊的和姓葛的两个大姓,后来姓葛的人越来越少,就叫樊各庄了,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就分为南北两个村了。 三是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道路交通、山脉河流等。还要介绍本村所属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比如我的老家榆关镇铁官营村,距离北戴河、深河、榆关都是八里左右。清朝干隆初年属于临榆县北戴河堡,解放后才划归榆关镇的。 四是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矿山、旅游、商业服务业等等。有没有农场、工矿企业。包括土改、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到生产队,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等。比如留守营镇潘官营屠宰场、宏都实业集团生猪屠宰加工情况,台营镇干涧岭的香椿,留守营镇七里涧的花盆等等都可以写写。 五是政治组织建设情况: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团员、妇联、民兵等组织从建立到现在,主要活动情况、主要人员变动、工作业绩等等。以及历届政治运动情况简述及评价。 六是军事建制、布防、主要战事等。比如大新寨镇界岭口、驻操营镇九门口等都是军事重地,历代战事不断,历史记载也较多。驻操营镇董家口、板厂峪、城子峪长城,石门寨镇傍水崖古战场,还有台头路(今台营镇)、石门路(今石门寨镇)都是明代军事重镇,都应该大书特书。但有的村子可能没有这些就可以省略。 七是文化艺术、文物古迹、体育卫生等情况。比如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的古银杏树,抚宁镇白果树村的白果树,驻操营镇板厂峪村的明代砖窑遗址,深河乡蚂蚁沟的古驿站遗址、临榆县政府旧址,杜庄镇温泉堡的汤泉寺等都是几百年的历史遗存,应该不吝笔墨。 八是古今人物。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而村史也主要突出写人。古今知名人物,好坏善恶都应写。既包括本村人,也应写从本村走出去的那些人。当今村干部、企业家、英模人物、能工巧匠、教师、科技人员等等。特别是要写村里的大家族。如抚宁县东街明朝嘉靖年间出了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翟鹏;下庄管理区下庄清朝初年出了惠应诏、惠占春、惠延祖、惠世溥四代总兵官;榆关镇榆关村马氏家族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出了个武状元叫马鸿图、武解元、武进士马遇春,武举人马壮图、马雄图、马鹏图等,威名远扬。清代干隆年间抚宁南街的单氏家族,是如何发家的,又是如何败落的,现状如何等等。也可以写反面人物,如抗日战争时期,抚宁西街出了大汉奸赵子恒,欺压百姓,卖国求荣,罪大恶极,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九是民间习俗。包括节日、方言、民间谚语,婚丧嫁娶,生活饮食习惯等。虽然本村生活习惯差不多,但是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生活习惯就会变化,只有当时记下,才能让后人了解。一个村的习惯与另一个村的习惯可能不大相同,当代民俗与古代民俗不同,此地民俗与彼地民俗不同。要把它们之间的差异写出来。 十是文艺。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诗词、散文,历史文献记载,重要事件、人物和地名考证,新闻媒体报道等。如据清雍正四年《林氏家谱》记载,我的老家原叫铁官营。干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地图标志叫铁匠营。据我父亲生前说,村南有条河,临河两岸原来有铁匠铺。解放后由于村子小,人口少,就改叫小营。1982年地名标准化时因与留守营镇小营村重名,又复称铁官营。我们村东三里有个村叫仓上,村南三里有周家营,村东南五里有马坊店、张家马坊、郭高马坊、药王庙马坊等,从这些地名不难看出,这一带是古代驻兵屯粮打造兵器的地方。时间大约是明朝末年。经过考证,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总之,可以不拘一格,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去写,但村中的主要变化、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应该写透。以上只是自己的粗浅看法,欢迎朋友们指正。

满意请采纳

‘玖’ 农村历史人文调查怎样写

农村历史人文调查有大纲,可以按照大纲来写。首先是记录地点,时间和调查人群,其次是历史来源,村庄沿革,人文风俗文化,民间艺术流传,还有就是当地特产

阅读全文

与村历史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