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是谁
是西汉史学家、军事家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着名军事家、外交家。
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着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袜散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长水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1)投笔从戒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扩展阅读:
元和四年(87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国士兵二万多人,再攻莎车。龟兹王发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兵五万救援莎车。
敌强我弱,班超决定运用调虎离山之计,于阗从这里往东走,长史也从此西归。等听到夜里的鼓声便可出发,班超偷偷嘱托人故意放松对龟兹俘虏的看管,让他们逃回去报信。
龟兹王闻讯后大喜,自己率一万骑兵在西边截哗好李杀班超,派温宿王率领八千人在东边阻击于阗。班超乱迟侦知他们已经出兵,迅速命令诸部齐发,在鸡鸣时分,直扑莎车大本营。
营中没有防备,军士奔逃,班超追斩五千多人,获得许多的马畜财物。莎车国只好投降,龟兹王等也散去,班超因此威震西域。
Ⅱ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燃陪是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时期着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着名史学家。
故事介绍:
班超是东汉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充满了理想。班超年少时,因为家中贫寒,常以为官府抄书来养家糊口。有一天,班超正在抄书时,他突然站了起来,将笔丢下,感叹大丈夫就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不该抄书浪费生命。
后来,班超当上了军官,并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接着,朝廷派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班超靠着聪明的智慧,度过了各种危机。他一生到过五十多个国者碧家,在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的同时,还对外宣扬了汉朝的国威。人根据这个故皮嫌蠢事,衍生出“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泛指文人从军。
Ⅲ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指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班超在少年时代,
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
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
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
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返仿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
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
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Ⅳ 投笔从戎是谁的历史典故 投笔从戎是哪位古人的事迹
1、投笔从戎说的是班超的事迹。投笔从戎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投笔从戎”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2、典故: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行灶腔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档衫久事笔砚间乎!”—辩樱—《后汉书·班超传》
3、翻译:永平五年时期,班固被召见到校书郎任职,班超和母亲也来到洛阳。家境穷困,班超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来供养(母亲),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Ⅳ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投笔从戎出自于《后汉书·班超传》中 ,意携段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是指文人从军,放弃文学事业,从事练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远大抱巧迅负的行动。
班超是东汉时期着名军事家、外交家,是开拓辩宽誉和维持汉代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人物。
班超心中有大志向,不拘小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班超是着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是着名的史学家,《汉书》的主要作者。
Ⅵ 投笔从戎最开始说的是哪位古人
成语“投笔从戎”最开始说的是班超这位古人的事迹。“投笔握烂汪从戎”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的是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这个成语说的是东汉的班超。
班超,是东汉名将。他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当时着名的历史学家。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像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任命为校书郎(管理书籍的官)。赴任时,班超和母亲也随同一起到了京都洛阳段仔。
那时候,他们家里生活比较清贫。班超就接受官府雇佣,做抄书工作。为了多挣一些钱来供养母亲,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班超很不满意这种庸庸碌碌的生活。有一次,他投笔长叹说:“男子汉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才有出息!怎能够成年累月在笔砚间混日子呢!”
周围的人听到班超一番决心投笔从戎的感慨,都讥笑他。班超激动地说:“鼠目寸光的人怎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历亩呢!”
后来,班超参加了军队。公元73年,奉车都尉(皇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出击匈奴时,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军队的副参谋长官),随同一起出征。
窦固让班超带领一支部队出征。在蒲类海(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湖)附近,班超和匈奴呼衍王的部队相遇。他带领将士们英勇奋战,消灭了许多敌人,为重开西域的通道建立了功勋。
Ⅶ 投笔从戎这个故事出自于24史之一的什么
《后汉书》
投笔从戎,tóu bǐ cóng róng,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汉朝东碧弊稿汉时期历史的纪悔孝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卜档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Ⅷ 投笔从戒是哪位历史人物
班超。
在汉朝时期,今天的新疆就已经纳入中原政府的治理之下,是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路线。可是后来因为王莽篡位,匈奴人便趁机驱除了汉朝的力量,迫使西域诸国向匈奴臣服。
后来,光武帝刘秀重新建立了汉朝,史称东汉。那时候,有一个叫做班超的年轻人,他的家里世代都是文人。班超长大后,到了国都洛阳,谋得了一个在官府抄写书籍的职务。
但是每天这样单调的工作,使得班超感到沉闷无聊。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余盯友人,他于是就扔下了毛笔,去谋求军队的职位。
最后,班超以三十六个骑兵为力量,驱除了匈奴人在西域的全部力量,使得汉朝与西域诸国的联系重新恢复,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后人就把班超扔掉毛笔,投身军队建功立业的这一事迹,称为“投笔从戎”。
(8)投笔从戒是哪个历史人物写的扩展阅读
成语:投笔从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释义: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出处竖槐:《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出处译则察文: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戎:军队;从戎:从军,参军。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造句: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Ⅸ 投笔从戎与历史人物相关
投笔从戎是东汉班超的故事,班超曾经跟着哥哥史学家班固做抄写的没蠢圆工作来过生活,后来有一天他掷笔长叹说:档仿“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于是就有了投枯塌笔从戎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