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历史背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3-05-29 07:09:26

A.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大事件,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攻占北京长安。出处是唐朝大作家杜甫写作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白话文翻译是国家失陷只能山河依旧,春天的市区里杂草散生。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历史背景扩展阅读:

春望的主题思想

唐高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举兵叛唐。第二年六月,反贼攻占潼关,唐高宗急匆匆逃到四川。七月,皇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甘肃)称帝,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知道消息,将要亲属安装在都州,只身一人投靠肃宗官府,结果悲剧在中途被反贼虏获,解送至北京长安,后因官衔低贱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置身沦陷区的杜甫亲眼看到了长安城一片低迷零落的景色,五味杂陈,便写出了这首传颂千载的名作。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

“城春草木深”指的是长安城,今西安,为唐代首都。此诗背景是天宝十五年的“安史之乱”,唐王仓皇逃亡四川,长安城被叛军占领,此为“国破”,城内残垣断痕,春草深深却没有生机、只有颓败,故杜先生发此感慨。出自杜甫的《春望》。

全诗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释义:国都沦陷只段前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诗句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圆燃哗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橘行,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春望》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赏析: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D.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国破”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历史背景扩展阅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三国赤壁之战

C.唐朝安史之乱

D.清朝三藩之乱

答案:C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的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E.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

这是杜甫的《春望》,春日里万物复苏一切充满了生机,而此时的唐朝却一片凄惨破败的景象,是兴衰的一种明显对比,杜甫思家情切,心系国事,满腔抱负却又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作者由此感慨而作,诗词充满了悲愁之情。

“国破”然而“山河在”, “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语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郁勃而顿挫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安史之乱的相关说明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应。安史之乱的过程:唐朝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组成15万士兵,在范阳起兵。

安史之乱的结果: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安史之乱的影响: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最终导致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而且也严重的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阶级的压迫变得更加深重。

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具体来说是唐朝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安史之乱的原因有多方面,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应。主要就是统治阶级和人民的一个矛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春望 (杜甫诗作)

F.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G.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唐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

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政连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社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停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的二年(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社甫目睹了长安女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涌干古的名作。

H.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诗句的历史背景是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背叛朝廷发动战争,史称安史之乱。
这次事件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I.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历史背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春望》,历史背景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阅读全文

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哪个历史背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