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课如何开动脑洞

历史课如何开动脑洞

发布时间:2023-05-29 15:12:50

1.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充分利用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针对初一学生现在的状况,主要在历史课堂采用以下的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首先,充分利用课堂的资源,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学生课本中的自由阅读卡和手中的基础训练中的小故事和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参考资料、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进行课堂多媒体资源的整合,通过课堂上展示,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的目的。
最后,充分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道教和佛教时,利用济源的王屋山、奉先观、济渎庙、龙潭寺、盘谷寺、大明寺等同学们身边的资源,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

2. 怎样上好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第一、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 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2.一堂课 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 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章, 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 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 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第二,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我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 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 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
第三、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 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 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 、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 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 ,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 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3. 如何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高中 韩丹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历史课堂呈现“动”与“活”的情景,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如何让学生们“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历史课教学质量,老师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设计的导语要简洁明快、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英国的制度创新》时,我给学生们讲述了关于香港回归邓小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多轮谈判的故事后,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邓小平不和英国的女王进行谈判呢?”。这样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
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构建
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以及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例如在讲解《北美大陆的新体制》一课时,教材对华盛顿的介绍很少,我在课堂中进行了知识的拓展。讲解后,我出了一道探究性的作业,写一篇《你眼中的华盛顿》的小论文。各组学生通过不断地查找资料,从多角度地作了分析。我看了每组学生的作业后,很受感动。学生们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
历史教材注重以客观、平实的语言,叙述重大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对高中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亲身体验,时空差距过大,就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以“教材式”的语言,板着面孔教学,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了。要想使课堂生动起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先生动起来:1、变“教材式”的语言为讲故事式的语言,教师可以适当渲染气氛,合理展开联想,使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历史事件让学生历历在目。2、适当拓展,补充细节,积极开展教师自身资源。在历史教材的简洁的语言表象下,蕴涵着多少明争暗斗,多少血雨腥风,多少感人肺腑的事迹……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细节,积极开发自身资源,把全面、详实的史实绘声绘色的展示给学生。
用优美、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人物和现象,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历史理解和记忆。如学习《文成公主入藏》时,我让学生朗读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青海有一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与吐蕃的分界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让她思乡时使用。文成公主途径这里,举目四望,草原空旷、杳无人迹;拿出宝镜东望,长安城繁花似锦,不禁潸然泪下。可一想到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她毅然踏入吐蕃地界,扔掉日月镜。这一剧情既尊重了历史,又融入了丰富合理的想象,让一位留念故土,却又能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文成公主形象栩栩如生。
四、开展历史活动
要想课堂生动起来,关键还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形式,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可以提倡开展表演历史短剧,讲历史小故事活动,让学生参与起来——参与教学设计,参与历史情景的再现,可以收到一举多的功效。
五、把三维目标的落实,变得趣味化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把三维目标做到量化和细化的同时,注重趣味化,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好、学会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思想水平。比如:在教授世界史下册:关于苏联成立的知识,最早加入苏联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可以引导学生编成谐音顺口溜:白鹅(俄)的外面有黑(乌克兰)鹅。又如:讲到南昌起义一节,指挥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可以编为煮(朱德)粥(周恩来)喝(贺龙)。通过这样的趣味化,会收到显着的效果,使课堂生动起来。
总之,使历史课堂生动起来的方法很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关键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举重若轻,使课堂充满笑声。

4. 历史课如何上更生动

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兴趣动机,二是责任动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十一二岁的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如此看来,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动机占首要位置。所以历史课上得是否生动有趣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使历史课上得更生动有趣呢?作为七年级的历史教师,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案中体现趣味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也一样,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教师,要上好课,课前都要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在编写教案时,一是要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筛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讲“明朝文化”时提到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和最大的一部丛书,为加深学生印象,在备课时,可搜集“解缙巧答皇帝问”的故事和“纪晓岚巧讽和砷”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学生听起来很感兴趣,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本来很难记、也很枯燥的东西。二是要用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手法,即编顺口溜、游戏活动等表现所讲内容。例如:在讲“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课文内容多,不好记忆,我就和学生一起编了顺口溜:“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财转运使。中央设禁军,强干而弱枝。”类似的,如讲到“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我也和同学一起编了顺口溜:“废丞相,权力归六部。置厂卫,镇压与监视。用八股,束缚读书人。废行省,地方设三司。”这样课文重点内容通过编顺口溜很轻松的记住了。三是要精心设计板书。课文内容重点、关键一目了然,过目成诵。彩色粉笔标明重点引人注目,强化记忆。所有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认真准备、设计好,上课时才能做到挥洒自如,顺手拈来。 二、教法中贯穿趣味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学生保持“乐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须改革创新,灵活有乐趣。 1、讲故事、师生议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东汉边疆各族”这一节课时,可先讲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又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可让学生来讲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因同学们对三国的故事听得比较多,有的同学甚至还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三国鼎立局面最终是怎样结束的,为什么会结束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得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2、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 “杯酒释兵权”这一内容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回答: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就把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再通过师生编顺口溜的方法把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为:“杯酒释兵权,解决节度使。文臣做知州,……(前面提到,略)”那么整节课学生学得既有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 三、学法中充满趣味 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认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法是非常重要的,教书的目的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习。在讲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好历史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如何编顺口溜;教会学生如何将枯燥的历史时间、历史人名、历史事件变成生动有趣的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将繁杂的内容精简成简要的内容来记忆;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历史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学起历史来,就再也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要,上历史课成为了一种享受。 以上三方面,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学法是目的。总之,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乐教乐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5. 怎样激发初中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 幽默的语言,触发兴趣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手段,语言的魅力是一堂课的关键。一句幽默的话语,既像“兴奋剂”一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像“调料”一样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如讲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时,用幽默的语言讲述“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既可以吸引学生听讲,又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的腐败无能,官僚的愚昧无知,中国的封建落后。教师应有目的地借助幽默地语言传授历史知识,启迪思维,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和思考。
三、 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喜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内容忠于历史的真实,不能随意编制一些情节内容,以虚构和编造来换取学生的兴趣。
五、 贴近生活,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内容大都远离现实生活,而初中生知识范围狭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许多历史问题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老帐,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正在谱写的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时事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兴趣被激发,学习气氛变得非常活泼。

6. 如何让历史课生动有趣

1,首先你得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看很多历史书小说。)
2,上课一定要积极提问,尽量风趣幽默一点,偶尔讲两个笑话(当学生想睡觉的时候。)
3,练一下口才吧。
4,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把形象搞好(你自己得有精神)
5,切记一个人唱独角戏。

7. 自己是一名初中老师,怎样给学生上一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

我是理科生,但我十分喜欢历史。

接下来我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对学这门科目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对于老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慢慢热爱这门学科。我记得我们以前上历史课老师很少给我们讲课本上的知识,因为那些说白了只要死记硬背就行了,他总是用二十分钟给我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加之我们老师很有表演天赋,他的课堂总是伴随着笑声,平时爱睡觉的学生上他的课都是充满了激情,然后剩下的二十分钟给我们自己看历史书上面的知识点,每次考试我们班历史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最好能够以故事的形式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去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们越喜欢,自然课程也就越好上,而不至于一上课,先讲不了课堂内容,就要和学生们斗智斗勇。有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说起来的讲故事,你自己就要多读书,多思考,只有自己积累的多了才能带给学生们更多,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

最好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告诉指导学生们如何正确地去认识历史,去寻找真正的历史。用大脑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这才是学习历史。

8.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怎样才能把历史课上得很有趣

怎样把历史课讲得有趣我不确定,但是我知道,现在很多历史老师把”出格“当有趣。

很多老师觉得,教历史 的时候,说一点野史趣闻,或者唱点反调,甚至夹藏私货,就显得自己水平高了,这样的老师说浅薄一些,跟街上传闲话的中年妇女有什么区别呢?

印象中,我遇到的好的历史老师就不多,每次上课,都是先不厌其烦地提问知识点,考查我们的背诵情况,然后是讲新课,划重点,接着考查背诵,就这样不断重复,填鸭式教育,这样的历史老师,肯定是学生不喜欢的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9. 历史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指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兴趣。”诸多迹象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就所教学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认真备课
(一)树立学生为上的信念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处于一种不公正的学科地位,历史教学也因收到歧视而被人忽略,很多教师都把历史当成一门“背诵”学科,上课照本宣读、吹牛,让学生勾勾划划,课后死记硬背,从而使广大学生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大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只会养成学生读“死书”的习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丧失了历史的学科价值。
作为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人民教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上的教学信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目的,本着树人、育人、发展人的宗旨,将历史学科的知识、趣味、审美、思想等内涵点点滴滴渗透进学生的心理。为此,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爱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对业务的钻研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我们历史老师应以教学为事业,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培养学生,提高其历史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使他们充满探究历史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认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带动学生的认真,言行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充实课堂教学的材料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课前,教师要充分准备,多方面挖掘课堂教学的材料。
1、 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
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学历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秦灭六国时可插入“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教学“三国鼎立”时可介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讲东北抗战时可让学生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等等。故事具有亲和力,它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时一两个故事的讲解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这是充实课堂教学材料的又一方法。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倡导下,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仍摆脱不了一元论思维的影响,进而使学生也深受其害。在这个多极化、多样化的世界里,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教学,用最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对于历史教材中出现的人、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向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视野,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如在讲评秦始皇、蒋介石这些时代豪雄的是非功过时可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后进行归纳;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联系当前的社会与生活
历史是事物发展的反映,初中历史主要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阐发的人类发展史,与现代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将历史课堂与当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生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各个时期的历史其内在联系的紧密性、一致性和连贯性,提高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同时,人们趋向于对与自身距离较近的事物感兴趣,从当代生活中攫取材料,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如讲述原始社会的“氏族”时,可联系“家庭”这一概念,尤其是农村中的孩子大多能在“氏族”中找出中国传统的“家”的许多特征。又如通过日军侵华史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高层的种种作为和我国国民强烈的反日情绪的现状。
二、 巧用语言
首先,组织上要做到形象有序。形象即通俗生动,有序指富有逻辑。一个好的老师应是一个语言家,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所述之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富有趣味性的话语表达出来;同时注意语意上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小故事,教师在讲述时就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为此教师要提高语言的修养,通过阅读、说话、写作等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对于课文中的历史事件,教师都要将它发生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讲清楚,如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便要讲到传教士和义和团,课文所述很简略,教师要辅之以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到课堂教学结构中去,还学生一个详尽、丰满、生动的史实。
其次,情感上要做到动人心弦。一个出色的教师必须要有演说家一样丰富细腻的情感,要善于控制场面,掌握情感流露的火候与分寸,既能煽人以情,又能启人心扉。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数十个情绪状态不同的学生,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音量、语速、语调、停顿等因素驾驭语言,控制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而,无论说明、论理,还是叙事,都要渗透进教师的情感,从中表明教师的立场或态度。如讲述“火烧圆明园”时,教师可用满怀愤怒和深情的语气向学生描述英法联军残暴的场景,阅读近代史中签订的条约的内容时可用果断的语气表现侵略者的蛮横,或用沉重的语气反映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
最后,思想上要做到发人深省。一个真正的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对事物有明晰的洞见,对历史事件与人物能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明察秋毫、熟稔于心,能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启发、教育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人生历练,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有持续不怠的精神追求,从而为自己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一种成熟的思维方式和人格。学生也往往对一个有思想而善于教导的老师怀有崇敬和依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从思想上影响学生。如中国历史上屈原、司马迁、谭嗣同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教师可通过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感染学生。又如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兴亡原因的归纳,进而让学生深思振兴中国的“良方”。
三、 各种教法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少数的几种教法也极易让学生摸透教师的脾性,教师要使课堂保持吸引力,就要使出层出不穷的招数、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应,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教法教学历史。如原始社会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用讨论法,列举黄帝时人们的发明用抢答法,对夏商周青铜器等手工艺品的欣赏用讲述引导和情感熏陶法,春秋战国的纷争用开故事会法,戊戌变法用自学答题法,其中康有为驳斥荣禄用表演法,还有课外阅读材料辅助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使历史教学永远保持新鲜和活力。
四、 师生互动
真正的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师生不断交流促进的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竭力创设使学生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的宽松民主的和谐的气氛,在此,教师须注意两点:
(一)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
《周易》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课堂,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里面聚集着形形色色、性情各异的学生,一个咳嗽、一句发言就能引起他们间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们的言行举止、神情衣着的细微变化中敏锐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他们的内心话语,并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段去暗示他们、启迪他们、关爱他们。如对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加以婉言规劝,看到学生自己购买了历史课外书,对其加以肯定和赞赏等,学生往往能在教师的关注中找到自信。
(二)鼓励学生适时反馈
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课上,什么环节需要追加深入,什么知识需要反复分析,什么内容可以省略跳过,都要针对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在教学前不可能预料到学生的所有情况,课堂上一味地演“独角戏”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忽略自己的存在,进而对其“表演”渐生倦怠,直至充耳不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言、坦白和表现,同时耐心细致地倾听,用年轻的心态去跟学生对话,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整合。
五、 及时作业
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都忽视作业这一环节。科学学创始人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及时作业对于学生及时掌握当天知识、有效学习日后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言:“温故而知新。”通过作业,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有时能从中悟出新的涵义,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兴趣,极大程度上与他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相关。因而,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布置适量作业,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养成其严谨治学的态度。
总之,教师要本着“爱人、育人”的职业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历史教学中优化教材、语言、教法、师生关系等各种因素,挖掘自身潜力,重塑历史课形象,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去学、去研、去思。[好研网]

10. 历史课怎样开脑洞

脑洞是从脑补衍生出来的词。脑洞越大补得越多。脑补,即脑内补完。动漫方面的用语。通常是指慎纤在头脑中对某些情节进行脑内补充,对漫画中、小说中以及现实中自己希望而没有发生的情节在脑中仔内幻想,"脑洞大开"即宽培仿脑补意思。

阅读全文

与历史课如何开动脑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