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高欢这个历史人物
北齐神武帝高欢(496年-547年),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朝东魏权臣。因祖犯法,遂移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一说内蒙古固阳),成为鲜卑化汉人。他曾参加杜洛周起义军,继归葛荣,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
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他竭力调和汉胡关系,依靠鲜卑族和汉族高门,扩充政治实力。普泰二年(532),一举消灭尔
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逼走北魏孝武帝,另立孝静帝并挟其迁都邺城。高欢专擅东魏朝政16年。其子高洋取代建立北齐,追
高欢为献武皇帝。
❷ 我国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西魏和东魏这两个朝代
在比较详细一点的王朝表中,将北朝分为了5个政权,分别是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其中写到西魏的建立者是元宝炬,东魏的建立者是元亶。这对历史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会产生巨大的误解,认为北周是宇文泰推翻了西魏的建立的,北齐是高洋推翻东魏而建立的。
实际上,中国在某些特殊的王朝上也会将姓氏用上。例如三国时期的魏国名义上是220年曹丕称帝建立的,但是实际上却是曹操建立的。于是,人们就用曹魏这个词,就可以将曹操的历史的概括进入。再比如,刘裕建立的宋朝和后来的两宋同名,人们就用“刘宋”这个称呼。
❸ 历史上的高欢和魏孝武帝,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历史总有异样的声音:侯景叛魏到底是被迫还是主动?一直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不妨从当时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不论是高欢夺权还是侯景叛东魏,都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这要从侯景与高欢的关系说起。
他们二人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六镇叛乱前夕,那个时候二者是好友,六镇叛乱改变了他们的关系。尔朱荣趁六镇之乱招募豪杰,以图大志,侯景与高欢二人纷纷前往投奔。
于情,高欢尸骨未寒,侯景叛魏降梁,实属不
❹ 东魏建国多长时间
立国16年。
东魏(534年―550年)北朝的朝代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为别都,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有今河南汝南﹑江苏徐州以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1] 仅有一位皇帝,约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希望采纳!谢谢!
❺ 西魏宇文泰和东魏高欢,哪个厉害呢
当然是西魏的宇文泰综合实力更强。
但是在宇文泰和高欢的时期,高欢的军事实力是大于宇文泰的。不过高欢不擅长治理国家,他轻视汉族的人。而西魏的宇文泰由于地处关中地区,鲜卑人口不足,想要扩充军队不能全靠鲜卑人,于是采取确保汉人和鲜卑人有同样的权利。因此后期西魏的实力大幅度增长。后来由于宇文泰的治理,到了北周时期综合国力远胜北齐。最后北齐被北周所灭。
宇文泰和高欢的战斗,宇文泰走到了最后。高欢死后高洋袭位,建立北齐。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所灭。北周统一了南方。
❻ 北魏是怎样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
北魏的分裂过程:
公元531年,高欢乘机攻占洛阳,控制了北魏朝政,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
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孝武帝元修因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由,即魏文昭帝。国号“大魏”,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南梁对立,建都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6)历史上高欢在哪里建东魏扩展阅读:
东魏、西魏对峙的格局并没维持多久,东魏高欢执政至公元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权势更大。公元549年,高澄遇刺而亡,高洋再继任父兄之职。
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元善见,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齐”,建立了北齐政权,东魏灭亡。
公元551年,西魏皇帝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公元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公元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公元557年宇文护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正式灭亡。
❼ 历史上高欢、高洋、高长恭,和高思继、高怀德、高怀亮有何关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得对古代的姓氏有个大致的了解,主要有两方面需要注意,其一就是战乱年代人口流动很大,世系很难得到传承,所以跨越年代很大的世系很难保存下来,这个时候伪造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其二就是姓氏自先秦时期发展过来后二合为一,有一段混乱期,改姓以及赐姓比较常见。
基于此,我们来看看题目中涉及的年代,从南北朝到五代十国,中间隔了隋唐,这就是三百多年的历史,中间的世系其实早已经断了。所以能确定的只能是南北朝时期高欢、高洋和高长恭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五代十国时期高思继、髙怀德和高怀亮之间的血缘关系。
高行周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名为髙怀德,生于926年的后唐时期,髙怀德跟随父亲高行周征战,也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在跟随柴荣南下攻打南唐的时候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赵匡胤黄袍加身后,髙怀德成为殿前副都点检,娶了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成为赵匡胤的妹夫,982年去世,被追封为渤海郡王。
在《杨家将演义》等小说中,髙怀德还有一个弟弟名为高怀亮,很早就跟随在赵匡胤的身边,算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到后来被辽朝的耶律沙所杀。
综上,我们看这三个人的关系:高思继是髙怀德的祖父,而高怀亮是虚构的人物。
❽ 建立东魏的高欢是汉族还是鲜卑族啊,东魏的统治阶层是汉人还是鲜卑,汉人在东魏和北齐地位怎样
高欢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东北;也作绥远固阳),成为鲜卑化的汉人东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 (也就是说他是汉人)
高欢集团是依靠六镇鲜卑贵族,尤其是以怀朔镇鲜卑贵族的支持起家的。他也争取汉族的门阀世族参与政权,作为政权的第二种支持力量。因而他认定自己的政权,应该是鲜卑人的政权,这个政权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鲜卑贵族的利益。 (鲜卑族在统治中占更重要的地位)
高欢还企图调和当时相当尖锐、紧张的鲜卑与汉人的关系,下令军中“不得欺汉儿”。他告诫鲜卑人,要懂得怎样使用汉人,说:“汉民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对饱受鲜卑贵族欺负的汉人,他又换了一副腔调,说:“鲜卑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宁,汝何为疾之?”(《资治通鉴》卷一五七)高欢的这些方法,并不能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解决当时颇为尖锐的民族矛盾。 (可以看出汉人是被鲜卑族欺负的)
http://www.yueshuwang.com/kuaiyan/1/1256/289568.html
❾ 东魏的开创者
元善见 (东魏孝静帝),其实大权掌握在丞相高欢手上。
❿ 南北朝时期的东魏丞相高欢可以被称为高王吗
历史故事——昙花一现的东魏
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权。530年(永安三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见机会杀尔朱荣,荣侄尔朱兆起兵赴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帝(魏节闵帝)。532年(太昌元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灭潼关以东的尔朱氏势力,杀节闵帝,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权落入高欢手中。
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不愿作高欢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后,决定赶元亶下台,立元善见为皇帝,即魏孝静帝,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即位于邺城,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于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
535年(永熙四年),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魏。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强大武装,自己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为东魏第二政治中心。
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原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出身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兵户之家,高欢出生时,母亲韩期姬就去世了,他是由姐姐常山君高娄斤和姐夫尉景抚养长大的。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成了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当时这样的破落户子弟,遑论什么前途,单就生活而言,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高欢自居晋阳(今太原西南),遥控朝政。专擅东魏朝政16年。尔朱荣认识高欢时,对高欢能让马乖乖站着让他清洗,十分惊讶,高欢表示软硬兼施才是唯一方法,尔朱荣对他记忆十分深刻,开始拔擢他。后来,高欢几个儿子有次面对一团绳索难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断,高欢十分高兴。此为“快刀斩乱麻”一语由来。
546年(东魏武定四年、西魏大统十二年),东魏丞相高欢率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城池的攻坚战。八月,西魏以韦孝宽为并州(治玉壁)刺史,率军镇守玉壁。不久,东魏丞相高欢亲率其部众自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西南)出发,向西魏大举进攻。九月,东魏军包围玉壁,以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据城固守。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使东魏军不能攻入。
东魏军改变战术,挖掘10条地道,集中兵力,攻击北城。韦孝宽则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用“攻车”撞击城墙。韦孝宽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试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
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高欢攻城不克,遂派人劝降,亦被韦孝宽回绝。高欢军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战后,魏文昭帝元宝炬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忠郡公爵,以奖其守玉壁之功。
高欢善于玩弄权术,权势益大,权倾朝野,令孝静帝天天都提心吊担,对高欢颇为畏惧。高欢执政至547年死,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皆尖锐,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高欢死后,其子高澄承继父职,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权势更大,曾在朝堂之上因孝静帝抱怨其被高氏控制生不如死而怒骂孝静帝“狗脚朕”,并让手下殴打孝静帝。
武定七年(549年),年仅二十九岁的大丞相高澄被他的厨奴刺死,事出仓猝,朝中一片混乱。这时,23岁的高洋挺身而出。当时的高氏臣僚对高洋基本上都是心存轻视,然而,高洋在平叛时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镇静从容,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政治措置,让那些轻视他的臣僚大吃一惊。武定八年(550年)五月,高洋一到邺城,就派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去见孝静帝,要他遵循天意,仿效尧舜,禅位给齐王。然后由杨把早已拟好的禅位制书递了上去。孝静帝含泪在制书上签了名,又与嫔纪告别之后,即被赶出皇宫。高洋遂登基称帝,年号天保,国号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