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镇江的历史谁知道啊
镇江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集港口、工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工贸、旅游城市。
镇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处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中国最长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为江苏省地级市,辖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三个市,区设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和镇江新区。面积4838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
镇江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温、光、水协调,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4℃,日照数2057.2小时,无霜期238天,降水量1072.8毫米。
镇江位于南京东南方,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十字交叉口,站在长江路的堤岸上就能清楚看到江对面的扬州。京杭大运河把镇江市区分京口和润洲两区。镇江市现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3个市,市区设丹徒、京口、润州和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有67个乡镇、10个街道办事处。
镇江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历史遗存十分丰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镇江市文、教、卫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镇江扼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历代文人墨客纷来寻幽探胜,寄情抒怀,耕耘风雅,播种斯文。其中有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才士名贤。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成为千古绝唱,流风遗韵,至今袅袅不绝。李白的“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杜牧的“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范仲淹的“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萨都剌的“野人一过竹林寺,无数竹林生白烟”,冷士嵋的“槛外晴川甘露寺,窗前秋水玉圌峰”,是一幅幅活色生香的有声画、无声诗。
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是由道士葛洪(今镇江句容)炼丹时发明的。东晋时,中原鸿儒显宦纷纷南下,移居京口者众多,或完成大业,或着书立说,着名的有: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寄奴),撰有《世说新语》的刘义庆,着有《晋书》的臧荣绪,选编《玉台新咏》、诗文与庾信齐名的徐陵,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编纂者萧统,着有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着《文心雕龙》的刘勰等。北宋移居镇江的有:着有被誉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的科学家沈括,制造世界上最早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科学家苏颂,书画家米芾,抗金名将宗泽。
明清两代镇江名人有:官居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的杨一清,主持编修《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张玉书。近代以来有:着有《铁云藏龟》和《老残游记》的刘鹗,着有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语语法专着《马氏文通》的马建忠,历史学家柳诒徵,飞机制造专家巴玉藻,华生电扇发明者杨济川,世界语运动开创者之一的符恼武,金融家陈光甫,桥梁专家茅以升,辛亥广州起义总指挥、被南京临时政府追授为上将军的赵声,辛亥革命着名将领李竟成、解朝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镇江籍5人,有爱国民主人士冷遹、诗人闻捷。此外,丹阳市为三国吴大帝孙权和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故里,近代有爱国老人马相伯,美术家吕凤子,当代有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句容市有被誉为医药鼻祖的葛玄,晋朝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和医学家葛洪,南朝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陶弘景。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闻四方。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 镇江不仅自然风景见长,而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市内历史遗存丰富,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宝华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都是重要的佛教、道教寺庙。位于焦山的碑林博物馆保存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和文化名人的书法精品,对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南朝陵墓石刻距今已1700多年,数量之多、行制之大、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均为全国罕见。镇江博物馆为1890年建造的一组五幢英式建筑,原为英国总领事馆馆址,现收藏有新石器时代至近代的三万余件文物精品。南朝宋、齐、梁三代皇帝,唐名相李德裕、宋名士苏轼、米芾、辛弃疾等,都和镇江有很深的渊源。三国孙刘联姻抗曹,《白蛇传》《水漫金山》,岳飞、韩世忠抗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展开于镇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日本画家雪舟、美国作家赛珍珠都曾先后在镇江生活工作多年,对镇江怀有深厚的感情。
Ⅱ 镇江的历史沿革
镇江市历史沿革建置列表时期朝代 名称 时间 治所 辖县 先秦时期西周 吴国宜邑 不详 不详 无 东周 吴国朱方邑越国谷阳邑 前473年-前223年 不详 无 秦汉时期秦 会稽郡丹徒县 前210年-前201年 丹徒镇 无 西汉 会稽郡丹徒县 前201年-前121年 丹徒镇 无 东汉 吴郡丹徒县 51年-129年
129年-220年 丹徒镇 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吴 毗陵典农校尉武进县 234年-282年 丹徒镇 无 西晋 毗陵郡丹徒县
晋陵郡丹徒县 282年-311年 丹徒镇 无 东晋 晋陵郡丹徒县
晋陵郡郯县/朐县/利城县 318年-345年
356年-431年 京口镇,丹徒镇 无 宋 南东海郡丹徒县/郯县/朐县/利城县 431年-479年 丹徒镇/不详 无 齐 南东海郡丹徒县/郯县/利城县 479年-502年 丹徒镇/不详 无 梁 南兰陵郡丹徒县/郯县/利城县 502年-558年 丹徒镇/不详 无 陈 南东海郡丹徒县/郯县/利城县 558年-589年 丹徒镇/不详 无 隋唐时期隋 蒋州延陵县润州
江都郡延陵县 589年-595年
607年-620年 京口镇 延陵县,永年县,曲阿县 唐 江南道润州江南道丹阳郡
江南东道润州 620年-742年758年-902年 丹徒县 丹徒县等 五代十国时期吴 润州 902年-937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延陵县 南唐 润州 937年-975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延陵县 两宋时期北宋 两浙路润州两浙西路镇江府 975年-1113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延陵县 南宋 两浙西路镇江府 1127年-1276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蒙元时期元 江浙行省镇江路
江浙行省江淮府
江浙行省镇江府 1276年-1356年
1356年-1368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朱明时期明 中书省镇江府
南直隶镇江府 1368年-1644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南明 南直隶镇江府 1644年-1645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 满清时期清 江南省镇江府
江苏省镇江府 1645年-1667年
1667年-1911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太平厅 太平天国 江南省镇江郡 1853年 丹徒县 丹徒县,丹阳县,金坛县,溧阳县 近代中华民国 江苏省丹徒县
江苏省镇江市 1912年-1928年
1928年-1949年 不详 无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苏南行署镇江市
江苏省镇江地区镇江市
江苏省镇江市 1949年-1953年
1953年-1983年
1983年-今 城区,京口区 丹徒县等 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
1949年4月拆分镇江县为镇江市和丹徒县,属苏南行署镇江专署;
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同时常州专区被撤销,原所属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归镇江专区管辖。镇江专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等11个市县,专署驻镇江市。
1956年,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原属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入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镇江专区辖10县。
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辖的常州、镇江2市划归常州专署领导。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原属苏州专区的武进县划入常州专区。辖2市9县。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辖镇江、常州2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署领导。恢复丹徒县。原由南京市领导的江宁县划入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1市11县。
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专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江宁、句容、溧水、高淳1市11县。1971年,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镇江地区辖1市10县。
1983年3月,镇江市改由省直辖。市区设城区、郊区2个市辖区。镇江市共辖4县2区。1986年9月,镇江市区设金山区、北固区为县级单位。撤销谏壁区改为谏壁镇,由市直接领导。撤销原郊区建制,设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8月17日,撤销金山区、北固区,以原区域设立城区;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置郊区,市属的谏壁镇划归郊区领导。1984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区更名为京口区,郊区更名为润州区。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丹阳县,改设丹阳市。1994年撤销扬中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扬中市。1995年撤销句容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4号):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镇江是国务院颁布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的五市之一。
Ⅲ 镇江历史
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1949年4月拆分镇江县为镇江市和丹徒县,属苏南行署镇江专署。
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同时常州专区被撤销,原所属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归镇江专区管辖。镇江专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等11个市县,专署驻镇江市。
1956年,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原属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入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镇江专区辖10县。
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辖的常州、镇江2市划归常州专署领导。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
原属苏州专区的武进县划入常州专区。辖2市9县。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辖镇江、常州2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署领导。恢复丹徒县。原由南京市领导的江宁县划入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1市11县。
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专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江宁、句容、溧水、高淳1市11县。
1971年,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镇江地区辖1市10县。1983年3月,镇江市改由省直辖。市区设城区、郊区2个市辖区。镇江市共辖4县2区。
1986年9月,镇江市区设金山区、北固区为县级单位。撤销谏壁区改为谏壁镇,由市直接领导。撤销原郊区建制,设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8月17日,撤销金山区、北固区,以原区域设立城区;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置郊区,市属的谏壁镇划归郊区领导。
1984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区更名为京口区,郊区更名为润州区。
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丹阳县,改设丹阳市。1994年撤销扬中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扬中市。1995年撤销句容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24号):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3)镇江的历史哪里来扩展阅读
1、精确圆周率的祖冲之
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了小数点后面第七位,他制订出的《大明历》,把一回归年的长度精确到了365.2428148日,与今天使用的现行历法只差46秒,这两项成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祖冲之是地道的镇江人,他429年出生。一百多年前,他的家族即随祖逖在公元311年从河北易县迁居到了镇江。
2、在镇江伏案八年的沈括
沈括在镇江伏案八年,写成了被誉为“十一世纪科技坐标”的辉煌巨着《梦溪笔谈》,在天文、数学、物理、地学、药物学等方面作出了世界性贡献。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知道中国有“四大发明”,《梦溪笔谈》是唯一的文献依据。
3、中国炼丹术的核心人物葛洪
葛洪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炼丹家、医学家、道教思想家和道教神学思想的奠基人。他上承东汉魏伯阳,下启南朝陶弘景和唐代孙思邈,为道教和炼丹术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葛洪是句容人,他在70岁时,率领子侄重赴罗浮山炼丹,直到81岁仙逝。。
4、世界钟表的鼻祖苏颂
苏颂是北宋着名的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和药学家,做过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和宰相,根据《苏氏宗谱》记载,苏颂(1020-1101)是生在镇江、长在镇江、死在镇江的地道镇江人,他的墓在五洲山一带。苏颂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制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水运仪象台。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天文钟,被称为“苏钟”。苏颂依据自己的制造实践写成的专着《新仪象法要》,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水运天文仪器的着作。
5、世界园林艺术节的创始人计成
计成是苏州吴江同里人,大约在40岁左右来到镇江,受到镇江山水园林的熏陶,由画家改行搞园林设计制作,声誉鹊起,先后受聘建造了常州的东第园、仪征的寤园和扬州的影园。
在建造寤园时写成了《园冶》这部传世名作,《园冶》是一部系统研究总结古典园林设计建设理论的着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世界园林艺术这个门类的诞生。
《园冶》对研究我国建筑史、园林史、美术史具有极高参考价值,在日本、欧洲有广泛影响,瑞典造园学家奥斯瓦尔得.西润曾经三次来中国搜集《园冶》的有关资料。
Ⅳ 镇江市历史上的名称
镇江市历史上的名称有:宜邑、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等。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漫长的岁月中,镇江曾多次更名:夏商时称为“百越”,春秋时称为“宜邑、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
而每一次名称的变化毫无例外地都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或军事意义的烙印。与此同时,每一次城市名称的改动也都伴生了精彩的故事或传说。
自秦汉起直到建国前,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确立魏、蜀、吴三分下的赤壁之点,其发韧地便是镇江;南宋韩世忠率八千精锐困十万金兵于黄天荡,杀得金兵丢盔卸甲仓皇北窜。
元蒙灭宋那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水战,两军水师即会猎于镇江江面;太平天国定都后更在这“东南锁钥”与清军鏖战长达十二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脱手斩得小楼兰”的韦岗伏击战,奏响了江南抗战的首曲凯歌。
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果断地向妄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军“紫石英”号发起炮击,终结了大英帝国在华的炮舰政策。诸如此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可圈可点的记录。
(4)镇江的历史哪里来扩展阅读:
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令人瞩目的传世佳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载力对后世的文明化进程催化出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那一部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作品至今仍闪烁着深刻而睿智的光芒——
1、“十二部中国文学入门书”之一的《抱朴子》;
2、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着《文心雕龙》;
3、首开中国笔记小说先河的《世说新语》;
4、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5、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和《楚辞》之后现存的第三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6、“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
7、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着述《马氏文通》;
8、中国着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书《铁云藏龟》;
9、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着《中国医学史》;
10、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史》等等。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既是镇江这块沃土结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勤劳智慧的镇江人民对文明社会的真诚奉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及钟灵毓秀的真山真水陶冶了镇江人的率真性情。
Ⅳ 镇江在历史上是几朝古都
镇江原名南徐,在孙权当政的前期,是三国孙权势力的中心。
Ⅵ 镇江有多少年历史
镇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名城,她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有的说“两千多年”,有的说“三千多年”这两 种说法,谁说得对?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也都有根据,只不过,有的人并没有真正分清“镇江的历史”和“镇江的建设史”之间两个不同概念。“两千年说”,说的是镇江的建城史;“三千年说”说的则是镇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现如今,人们介绍或是解读一个地方的历史,通常是指一个地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镇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见于三千多年前的一件西周青铜器物,它历史地、真实地再现了镇江的历史。因此,可以这样说,镇江有三千年的历史,不是推算出来的,更不是估计出来的,不但有史可考,而且有出土文物为证。
翻开古城镇江的历史,最早称“宜”,是西周朝宜侯的封地。上个世纪的1954年6月,镇江大港的烟墩山,出土了一件稀世国宝——西周初期的青铜器物“宜侯夨簋”(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簋”,是一种盛饭的器物,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可贵的是,出土于镇江大港烟墩山的这件“宜侯夨簋”,上面铸有126个字的铭文,记载着西周天子东征的史实,铭文的字里行间还传递出西周初年的井田制和奴隶制的历史信息。宜侯夨簋的主人是宜侯,那么,宜侯这位远去的古人是何许人呢?
历史上有记载,这位宜侯,是西周朝周康王周钊册封的侯。“宜”,即现在的镇江、丹阳一带,乃宜侯的封地。“夨”,即宜侯之名,叫周夨,系仲雍的第四代孙,亦名周章,所以,又称“宜侯夨”。根据历史记载,宜侯夨死后,葬于宜。“宜侯夨簋”这件西周青铜器物,之所以是国家级的文物,因为它极具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当年,在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后,曾引起轰动,震惊世人,郭沫若等着名历史学家、考古专家,对此专门作出了考证,西周朝的这位周康王周钊,在位时为公元前1020—公元前996年,于公元前1010年册封周夨为宜侯,从此,镇江便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行政建制,也有了以历史为依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按公元前1010年起镇江开始有行政建制计算,镇江的历史至今已有3018年,因此,镇江的历史“三千年说”,不是假设。
对于镇江的历史,还有一种“两千年说”。此说也并非是无稽之谈。不过,“两千年说”,说的是镇江的城建史。此说,也同样有史可考,有物可证,这“史”,就是《三国志》,这物就是铁瓮城。
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东吴于公元195年建铁瓮城于镇江,开创了镇江的建城史,距今已经1813年,这也许就是“两千年说”的起源和依据。
三国时,东吴定都镇江,铁瓮城的开筑,成为镇江建城史的一个开端。吴王孙权命大将孙韶接替孙河继续镇守京口。为了依托长江天堑,抗衡曹操南下犯吴,孙权还决定在镇江筑城,选址在北固山的南峰,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该城弯环回复,形如瓮,坚固如铁,故称“铁瓮城”,凭借北固山近海临江,如兔出穴的特殊地形地貌,因山为垒,缘江为境,纵横环绕,顺势开凿,于公元195年开始筑城,至公元208年竣工,历时14载,建成了江南众多古城中独树一帜的铁瓮城,孙权就将东吴城由苏州迁到了镇江。
回顾镇江的建城史,同样可圈可点,它是镇江悠久历史中的一个熠熠生辉的亮点。自公元195年至今的1800多年间,以东吴都城铁瓮城为开端的镇江城,在历史的传承中,经过六朝的开拓,唐代的发展,宋代的振兴,明清的兴盛,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展现了新的风貌,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已跨入了现代城市的行列,并在传承中使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交相辉映,成为长江三角洲一颗耀眼的明珠。
对于镇江的历史,除了“两千年说”和“三千年说”而外,还有所谓的“万年说”,说到了远古,说到了镇江先人的原始状态,当然这是从另一个侧面,另一种意义上的“史说”,例如,早在2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镇江就出现了人类活动,上个世纪的1980年春,镇江高资因修筑路道从山间取土,泥土中发现两支人骨化石,随即邀请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古人类专家来镇江实地考察鉴定,后又带回上海,作进一步科学鉴定,其鉴定的结果是:这两支骨化石为人骨化石,属两个不同人体。其中,一支石化程度高,距今约20万年左右;另一支石化程度较低,距今约4万年左右。上海《文汇报》于同年的6月19日,还特地报道了镇江发现古人骨化石的新闻。古人骨化石证实了,远在20万年前,镇江的高资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是镇江原住民的一支始祖,过着上山打猎,下水捕鱼,平地耕种,居于洞穴的原始生活。但是,不能因此就把镇江的历史称之为4万年或20万年。
就一个地方来说,它的历史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且又是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为重要依据,中华大地与世界许多地方一样,有原始人类活动的,可以追溯到多少万年,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历史,通常都是讲上下五千年,因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标志着一个地方走进文明的新的开始,而不是什么原始状态。
人们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情结:总希望自己所生长的地方、自己所学习、工作的地方,比其他地方的历史长,总觉得历史越长越有优越感和自豪感。正是出于这种良好的愿望,一些地方对于当地历史的表述,往往出现概念上的偏颇和常识性的错误,有意无意地开起历史玩笑。其实,历史就是历史,历史贵在真实,它不具有弹性,也不需要泡沫。一个地方的历史长短,是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起来的。一个地方历史的长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表明一个地方植根的深浅,但也不是绝对的,放眼千城万镇,有的虽然历史久远,但植根很浅,相反,许多历史并不很长的城市,它的“根”却已扎得很深,原因是什么?因为历史和文化,都需要传承和积淀。
Ⅶ 有关镇江的历史故事
明朝末年,镇江城里酒海街,有家开酒店的夫妻俩在正月三十这一天忙过中饭后,趁消闲的时候,各办各的事,女的为了二月二回娘家探望父母,上街买茶食,顺便买了一小包做鞭炮用的硝。因为,她父亲是做鞭炮的,叫她回娘家时顺便带回来。男的上街买了四只猪前蹄,准备腌盐水蹄子,当搭酒的小菜卖。女的先回家,把买的茶食和硝,放在靠盐钵子旁边,去做别的事。男的回家,天已擦黑,他把买回的猪前蹄剁开来,就用五香和盐腌了起来。腌着腌着,盐没有了。他打开硝包也没细看,当做大子盐,往蹄上一放。过了两天,女的要回娘家了,找纸包的硝,才知道男的腌了猪前蹄。夫妻俩看看被硝腌的蹄子既板扎,又发红,舍不得摔掉。不过,蹄子被硝腌了,能不能吃,谁也没试过。女的想了个办法,用水泡泡,硝泡掉,虽说不能当菜卖,自家也好吃吃。说着,夫妻俩就动手做了起来,上锅一煨飘出香喷喷的味道。煨了一两个时辰,捞起来放在盘里冷冷。这时,来了一位手牵毛驴的老人,一进店门就问道:“你家卖的什么菜,好香呀。”女的说:“老人家,那是硝肉,不当菜的。”老人说:“不当菜,我就搭茶嘛。”老人坚持要吃这硝肉。男的怕这冷肉有腥味,连忙给老人加了一小碟姜丝。女的怕老人吃了冷肉要坏肚子,就放点醋,因为醋是暖性。老人把肉蘸上香醋,拈点姜丝,那晓得这肉又香又酥,又鲜又嫩,老人一下吃掉十几块,还喝了三十三壶茶。原来,这位老人是八仙之中的张果老,他路过镇江,闻到这股肉香,连王母娘娘的仙桃大会也不赴了,特地跳下毛驴,走进酒店来吃硝肉。后来,夫妻俩左思右想,这硝肉怎么比原来好吃?终于悟出一个道道来,腌蹄子放点硝,香味才容易入骨。从此,这夫妻俩就以做硝肉出了名。后来,觉得硝肉这名称不大好听,好吃的肉叫佳肴,索性就叫肴肉吧。到现在,镇江老百姓要是清早上馆子,还是泡壶茶,放碟姜丝,把肴肉蘸着香醋吃,这样,“肴肉不当菜”就一直传到今天。
Ⅷ 镇江的历史和现在
镇江,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南徐州”。名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因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而得名。 二是在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府时才有的。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l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镇江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悠久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是“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的发源地,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巨着的诞生地。“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历代文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镇江是一座区位独特、条件优越的交通枢纽城。镇江是长三角区位交通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吴文化与楚文化、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突出,水陆交通发达。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4国道穿城而过,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随着京沪高速铁路、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沪宁城际轻轨、宁杭城际轻轨的开工建设,镇江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59公里,其中稳定的深水岸线80余公里。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
Ⅸ 镇江的历史文化
1928年至1949年2月镇江市为江苏省省会;
1949年4月拆分镇江县为镇江市和丹徒县,属苏南行署镇江专署;
1953年,镇江市改属江苏省镇江专区,同时常州专区被撤销,原所属武进、溧阳、金坛3县划归镇江专区管辖。镇江专区辖镇江市和丹徒、扬中、丹阳、江宁、句容、溧水、武进、溧阳、金坛、高淳等11个市县,专署驻镇江市。
1956年,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原属苏州专区的宜兴县划入镇江专区。扬中县划归扬州专区,后复划回镇江专区。原属扬州专区的仪征、六合、江浦3县划入镇江专区,后复划回扬州专区。镇江专区辖10县。
镇江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专署由镇江市迁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辖的常州、镇江2市划归常州专署领导。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撤销丹徒县,并入镇江市。原属苏州专区的武进县划入常州专区。辖2市9县。1959年9月,常州专区改名镇江专区,专署由常州市迁驻镇江市。辖镇江、常州2市及武进、扬中、丹阳、金坛、溧阳、宜兴、高淳、溧水、句容9县。
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署领导。恢复丹徒县。原由南京市领导的江宁县划入镇江专区。镇江专区辖1市11县。
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专署驻镇江市。辖镇江市及丹徒、扬中、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江宁、句容、溧水、高淳1市11县。1971年,将江宁县划归南京市领导。镇江地区辖1市10县。
1983年3月,镇江市改由省直辖。市区设城区、郊区2个市辖区。镇江市共辖4县2区。1986年9月,镇江市区设金山区、北固区为县级单位。撤销谏壁区改为谏壁镇,由市直接领导。撤销原郊区建制,设立郊区办事处,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8月17日,撤销金山区、北固区,以原区域设立城区;撤销郊区办事处,设置郊区,市属的谏壁镇划归郊区领导。1984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区更名为京口区,郊区更名为润州区。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丹阳县,改设丹阳市。1994年撤销扬中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扬中市。1995年撤销句容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句容市。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4号):撤销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镇江是国务院颁布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的五市之一。
Ⅹ 镇江有哪些历史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东汉末年,孙权从苏州迁到镇江建都,定名京城,不久又西迁南京,镇江改称京口。千百年来,历代名流大家纷至沓来,放歌题咏,挥毫泼墨,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文天祥等人都留下了瑰丽的诗文。更有《白蛇传》-“水漫金山”、《三国演义》-“甘露寺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给镇江增添了神奇美丽的色彩。
此外,镇江市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古时有八大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千年古刹金山江天禅寺是水陆道场的首创之地,成为佛教圣地。焦山定慧寺已故主持茗山是全国十大高僧之一,佛学深湛,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很高的宗教地位。宝华山为“律宗第一山”,是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70%以上的僧侣都在此受戒。茅山道院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每到香期,上山香客达三、四十万人。宝华山每年也有全国乃至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慕名前来朝佛受戒。此外,还有圌山绍隆寺、镇江清真寺都展现着镇着浓厚的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