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对古代建筑是怎样保护的
1.增强公众古建筑保护意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应该让广大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成立专门的古建筑保护团体,宣传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古建筑保护范围中的人民群众能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实现对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保护。
2.古建筑保护与新城市建设并驾齐驱。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保存它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另一方面也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进行城市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改建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古建筑保护范围,在城市大规模改建过程中加强对古建筑本身及其周边文化的保护,城市建设在总体上应该与古建筑的风格保持协调。
3.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由于我国古建筑的材料主要是木材,其主要损坏原因是木材的腐烂,定期对古建筑进行维修和修复十分重要。对古建筑的维护应该坚持原真性,即保持古建筑本身和它所代表的历史性和美学性,仿照古代建筑风格,利用现代科技使古建筑维护过程中的环境。人为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4.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防护工作。对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可能发生的概率,发生火灾时尽可能地减少对建筑的损坏。加强对电源和火源的管理,对于古建筑内的供电系统设计应该把安全摆在第一位;根据不同的火灾扑救需要设置并合理布局不同的消防器材;加大火灾预防技术的应用,使用各种有效的探测报警系统。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我国古建筑保护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性人才缺乏。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城市规划研究生遗产保护方向等涉及古建筑保护规划类专业,但是并没有像热门专业那样受广大学子的青睐,愿意学习此专业的人才也屈指可数。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提高古建筑保护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向国外学习先进的古建筑保护理念和修复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来解决新时期我国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创古建筑保护的新局面。
❷ 如何保护历史建筑
对文物建筑的历史沿革进行收集、整理、研判,通过专家座谈、群众走访、历史资料查阅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多地掌握文物历史建筑的历史信息。同时通过现场详实的勘察和测绘,掌握文物历史建筑的真实状况,再综合文物建筑的现代修缮技术,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活化利用,还原建筑历史原貌。
我们通过排除结构险情、重点对结构安全稳定性采取加固措施,修补损伤构件、恢复文物原状并合理活化利用;对现状进行整修,将有险情的结构和构件恢复到原来的稳定安全状态,去除近代添加的、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和杂乱构件;以保护维修改善为主,拟考虑对其功能活化利用,对公众开放,还原建筑的原有特性。
浩丰集团带着对历史的敬重,通过设计的力量,传承文化、保护文化。
先后完成了范绍增公馆文物迁建设计、戴笠旧居保护修复设计、黄山抗战遗址群修复设计、潼南大佛寺修缮设计、慈云寺加固修复设计、重庆开端口公园建筑群保护与利用等项目,使它们的历史性、文化性、地域性等特征得到再现与传承。
❸ 如何来保护中国的古代建筑
1, 对自然因素造成损坏的修复,主要有带病延年;修旧如旧;落架重修;原地新建四种手段。
2, 对人为破坏则需要政府部门立法干预。
A 带病延年
带病延年是指为了贯彻建筑原真性原则的前提下,对保存相对完好的建筑处理而而不更换添加原有材料、形制的一种保护方式。既然建筑有“病”,我们为什么不进行立即修缮呢?其中适用于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在当时尚且无法周详地考证出原有建筑的材料、工艺;另外一种情况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财力和技术来进行大规模保护的情况。这样遗留下来的建筑物为研究其历史现状和风土文化都是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是任何文献史料所不能替代的实物资料。其实,这种保护方式是比较原始的、消极的,自古以来人们普遍采用这种方式来保护古建筑的。从古代人们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是由于中国传统固有的维护祖产的意识;从物质方面考量,它是节约财力和人力的有效方式,一方面使宗族财产得以延续,另一方面可以维持中国人们传统固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这也是在许多中国民间历史建筑得到真实保存的原因。带病延年这种保护方式关键在于原封不动地保持建筑的原真性,可以维修的只是次要的装饰、例如雕刻、瓦作、家具、椽子、饰面等,而柱子、梁架、额枋等主要部分都还要在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不予更换。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进步,时间久远的历史建筑采用这样的保护方式是不够的,还需要修缮等的保护方式。
B 修旧如旧;
修旧如旧是指在对历经多年自然侵蚀和人为损毁已经有损害和外观丧失原有风貌的建筑进行局部修缮的一种保护方式。可以说这种保护方式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保护方式。因为大所有历史建筑都有某些方面的损伤,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才可以永留人间。所以我们目前见到的最多的古建筑也是这样得以保护的,例如故宫是世界现存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就是历经近600年的不间断的修缮、充实而呈现出今天这样宏大规模和深厚的历史韵味。
C 落架重修
落架重修属于新建的范畴,又包含原地复建和异地迁建两种情况。我们现在讨论的着眼点在于“落架”,即原来的古建筑由于外界原因需要拆除或者突然损毁,要求立即进行复建的情况下,在实际保护工作当中可以遇到不少类似的情况。例如元末明初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古建筑群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遇真宫在大火过后化为灰烬,关于怎样修复的问题曾经引起了业界的争论,围绕建筑材料、风格问题。但是我们想到既然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对于这样一个主要的建筑单体,我们事先已经做了周密的测绘和考证,具备了完善的技术资料,为了保持群体建筑的和谐统一,采用原有的材料和工艺、结构来原地重建就更为适宜,倘若采用钢筋和混凝土和现代工艺施工完成的建筑,必然是武当山历史建筑群的一个“怪胎”,是一个败笔,将大大影响武当山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样的例子是故宫的太和殿在近600年间经历了多次火灾,但是还是在原地按照原有风貌进行建设,现在已经和其他周围建筑融为一体,十分和谐,现在看来丝毫没有“假古董”之嫌,可见这种原地复建的方式是很成功的。所以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对毁坏的具有较大历史价值建筑需要立即重建的情况。
D 原地新建。
这里的原址新建是指历史建筑在毁坏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0年),由于客观原因需要重新建设的一种保护方式,它可以不满足历史的原真性的原则其实它不纯粹属于一种历史的保护,而是一种新建,但是它可以弥补现有场所的缺陷,但是必须承认和明确这些建筑的地位和价值,是不能与文化遗产相提并论的。它往往是出于景观和功能的需要,建成的建筑暂时不具有历史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将载入历史史册。杭州西湖雷峰塔的重建就是近年来关于文物古迹重建的典型例子,雷峰塔自1924年倒掉之后,已失去了近80年,从景观角度看,雷峰塔对整个西湖南线的景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标志性节点。在重新建设的时候,只保持了原来的高度和外轮廓形态,其他并没有完全遵照原来塔的设计,包括材料(采用钢结构)、层高(变为五层),但是它丰富了整个景区的天际线,我们仍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古建筑新建的实例。
E 政府规划
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基于当地政府对古建筑的重视程度,文物保护单位要有行之有效的规范才能杜绝人为造成的破坏。
❹ 古建筑保护措施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要严格依照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办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和行为。
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充实文化遗产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重点文化遗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社会捐赠和赞助的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大力培养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的研究、运用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
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各级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要经常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各类新闻媒体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
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行为及事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4)如何保护历史建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扩展阅读
保护规划
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加强文物资源调查研究,并依法登记、建档。在认真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分类制定文物保护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编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公布实施。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落实。
要及时依法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立必要的保护管理机构,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
不可移动文物也要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制定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坚决避免和纠正过度开发利用文化遗产,特别是将文物作为或变相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违法行为。
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严格执行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制度。凡涉及文物保护事项的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项目批准前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发掘并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以后方可实施。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考古发掘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统一管理,落实审批和监督责任。
❺ 怎样保护历史建筑物
(1)不可过度开发,文物遗迹所承受的参观能力是一定的,超过了这个能力,文物肯定会有所损毁,这种损毁可能是微小的,、不易察觉的,但等到你发现它的时候,恐怕已失去了补救的可能。
(2)在维修扩建文物古迹时,应保持它的原汁原貌,不可轻易加入现代的元素,最好是能做到“修旧如旧”,雷锋塔前修了自动扶梯,我个人觉得就破毁了整个雷锋塔址的味道,修建者当初也许是好意,但结果令人不敢苟同。
(3)保护文物不是仅靠 *** 的力量就能解决的事,要靠每一个人的保护意识,当我们漫步在白堤、苏堤,饱览西湖美景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行为,比如吐痰,乱扔东西都会破毁我们身边好不容易保护下来的文物古迹。
因此,提高全民意识是关键。或枝雹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
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
《威尼斯 *** 》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
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
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
重建有纪念意义。
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
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
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衫帆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
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在。
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
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搭态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
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
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
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❻ 历史建筑如何进一步保护
根据2018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十个试点城市的工作情况,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摸清基本情况;二、建立保护机制,其中包括与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调查,为建立历史建筑“导则”“标准”等提供理论支撑,其次出台针对历史建筑片区或历史街区的“规划”以及“工作方案”,最后建立巡查制度、规划师责任制度等,形成完成的历史建筑管理体系;
三、历史建筑的保护,其中历史建筑的数据采集能为日后的修缮工作提供数据的支撑。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除了对公众开放,可以建立宣传平台,利用本体建筑建成数字化展厅,举办历史建筑摄影展览,培训课堂等。五、设置试点(标杆)项目,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并发挥示范效益。
广州欧科作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专家,一直为文保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先后承担了成都、重庆、南宁、广州、东莞、珠海等城市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采集与管理,从城市规划到历史文化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形成了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