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
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反侵略、反帝是中华民族和外来侵略者的民族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社会”。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反侵略发展成为反帝。
反封建、求民主是中国人民(包括农民、工人、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的革命阶级)和封建主义或势力(包括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等)的阶级矛盾,这构成了中国近代的“半封建社会”。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矛盾,通过斗争,将民族矛盾化为民族独立,将阶级矛盾化为人民当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国。
㈡ 从夏商开始,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一、主流趋势:
从夏商到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后来逐渐南移到南方,使南方成为了全国的经济重心。
二、简介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
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3.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4.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6.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
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1.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㈢ 什么是中国近代史,其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主要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列强的侵略不断的进行反抗 去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 所以中国近代史它的主流和本质,其实就是中国的探索史和抗争史
㈣ 中国近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的框架体系曾经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构建的。即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三大高潮、十大事件。所谓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三大高潮,即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十大事件,即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这样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或者说只是一部阶级斗争史。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史学界有人提出“一个主流、四个阶梯”的新体系说。所谓一个主流,即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主流,所谓四个阶梯,即近代社会经过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这四个阶梯而前进。这个新体系强调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研究的中心。这个框架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经济史,它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往研究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近代史核心内容的忽视20世纪80 年代以来,也有人主张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来解释经济领域中生产力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政治领域中的革命与改良,文化领域中的西学与中学之争。从而把近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写出成“西化”与“反西化”的矛盾运动过程。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我们认为,要理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确立近代史的合理框架,就要真正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本质和内涵,这就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为此,“把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国;近代史的中心线索,这是个本质的提法。”“但是,单纯地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又没有概括事物本质的全部。”“这个中心线索应该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汪敬虞2001)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性与半封建性。“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来自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新生力量对旧的生产关系的突破,而是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冲击,是出自中国原来的正常发展过程的中断,这是造成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