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邯郸是什么地方,在哪里
邯郸是河北省第三大城市,河北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中原地区经济第二增长极,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1]因邯山至此而尽得名,地处河北省南端(东经114°03'~40',北纬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地和中原经济区腹心,[2]辖5区[3]、1市、14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16.0626万人(来自公安部人口数据)。[2]
邯郸拥有7300年文明史,3100年建城史,[4]还有500多年的都城史,包括一个半世纪的赵都史、曹魏和北朝时六个政权的临漳邺都史,以及三次为都、六次为陪都的大名府历史,隋末窦建德把广府作为都城,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农民起义军政权建立的都城之一。邯郸这一名称3100年沿用不改。[5]战争时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6]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产业经济基础雄厚,素有“北方粮仓”、“冀南棉海”之称,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2]
邯郸市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百万的特大城市,[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太极之乡,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05年邯郸市首次进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之列。[7]赵国赵武灵王建筑的“武灵丛台”现已建成丛台公园,为中国AAAA级景区。
希望对您有帮助。
B. 邯郸在历史上都叫过什么
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治所之一;西汉时期,与洛阳、淄博、宛、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而走向衰落,邯郸以南的邺城开始崛起,曹操建都邺城后,励精图治,逐鹿中原,构筑了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的政治格局;此后邺城又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隋唐以后,邺城被焚为废墟,代之而起的邯郸东部的大名城,唐朝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朝为京都开封的陪都,也是宋、元大名路,明、清大名府,民国大名道的治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是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1945年10月邯郸解放,1956年10月邯郸市,峰峰市合并。1993年7月邯郸地区与邯郸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今日是晋冀鲁豫地区中心城市、全国“较大的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离首都北京450公里。邯郸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平方公里。
C. 邯郸的历史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
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
由此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伴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邯郸再度复兴,使冀南的区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郸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真正走向复兴。
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解放后,党政府在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邯郸历史悠久,留下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有以赵王城、武灵丛台为象征的古赵文化。
以“曹魏三台”和南北响堂为代表的魏齐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遗址。邯郸还是全国着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
革命战争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保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等革命历史遗址。2018年6月13日,邯郸市入选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3)历史上的邯郸是哪里扩展阅读:
历史名城邯郸的文化:
1、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
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
2、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
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
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
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
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
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3、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
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
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
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D. 古代的邯郸位于现在的哪个地方
邯郸古城就在现在的邯郸市,只不过古时的邯郸城没有爱么大而已,在现在的邯郸市我们一人依然能够看见邯郸古城的遗迹,在那里,我们可以鲠清楚地了解邯郸故城!
E. 邯郸市被称为十大古城之一,古城主要古在哪里
邯郸这座城市建立历史比较悠久,它成立的年份比较早,还有就是他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以及特色的景点。
F. 邯郸是中国历史上用的最久的城市名吗
这个我来回答你吧!~
邯郸的历史文化可写的东西多了。
作为中国古代重阵和红色热土的邯郸。在7000多年的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十大文化脉系。为中华文明史写下厚重的一页。
分别是:
1.华夏始祖的女娲文化.
2.开启农耕文明的磁山文化.
3.博大精深的赵文化.
4.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文化.
5.辰穹刚健的邺都文化.
6.雕刻精美的北齐石窟文化.
7.豪放粗犷的磁州窑文化.
8.感悟人生的梦文化(黄良一梦).
9.向隅中外的太极拳文化.
10.雄壮激越的边区革命文化.
同时也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出生地.世界上第一粒粟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该吹的就吹那么一小口,该夸大的就夸大那么一小点。哈哈).....等等等等。想了一晚上就想出了这么多。估计够你写个万儿八千的。哈哈.这就是咱邯郸.怎么样.感觉不错吧.看完这些值得我们骄傲东西是不是利马胸膛就挺起来拉.
G. 邯郸的历史
邯郸的历史沿革
● 名称由来
“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 [1] 名称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说法二:邯郸地名可能由姓氏而取名。过去是有邯郸这个姓氏的,邯郸是一个复姓。 [2]
说法三:《汉书·地理志》中魏国张晏提出:“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
● 先秦时期
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涉县古中皇山 [3] (娲皇宫)抟土造人、炼石补天。
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启农业文明的新纪元。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1000年,是世界上粟、家鸡的最早发现地。 [4] [1] [5] 把我国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至距今一万年,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修正了世界农业史对种植粟年代的认识。
邯郸城邑,肇起于殷商。商代建都于邢(邢台),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为畿辅之地。《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证实邯郸城至少已有3100年的建城历史。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1] [6] 公元前430年,魏文侯把魏都城从安邑迁都洹水(今魏县旧魏县村),并以邺城(今临漳)为陪都 [7] 。
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秦汉时期
秦朝,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西汉,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五大都会盛名。 [1]
东汉,曹操于邺城(临漳古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因邺城北临漳河而易名临漳 [7] )建都。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着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台、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临漳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
邺城(今临漳)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魏都临漳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 邺城是古代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鬼谷
H. 邯郸是什么地方
邯郸是河北省最南边的一个地级市,战国时期为古赵国都城,古地理上邯郸位于两条驿道的交汇处是当时链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之一。城中旅游资源丰富:古战国的点将台、邯郸学步桥赵都遗址等等。现在的邯郸交通更加便利,京广铁路穿城而出。是南方进入北京的枢纽之一,中国四大钢铁集团之一的邯钢集团就位于邯郸市内。
注明一下:邯郸学步,中的“邯郸”不是人名,就指的是古赵都邯郸。楼上的有点错误。
I. 邯郸有多少年的历史
邯郸这个名字春秋时代最早见于谷梁传,当时是卫地。前546年卫国内乱,卫公子有人跑到这里避难。如果再往前算的话,估计得依靠竹书纪年,竹书说邯郸在商纣时代就存在了,这个只能算是有可能。
J. 邯郸的历史有多久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鸡泽毛遂文化、磁山文化、赵文化、女娲文化、北齐石窟文化、建安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革命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内涵博大精深,风格丰富多彩。
名字出处邯郸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晋,织絇邯郸,终身不言卫。”)。古称邯(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 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邯山。”)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先秦时期邯郸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着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邯郸在春秋时代先属卫,后归晋。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于邯郸,为赵国都城长达158年之久。秦汉时期秦灭赵,置邯郸郡。
西汉置赵国。邯郸至西汉末仍为全国五大都城之一,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治所邯郸鸡泽县东二十里的旧城营村),东晋后又改属魏郡。隋唐时期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宋元、明清时期宋金时属洺州,北宋末年,因长期的战乱,逐渐衰落。元代隶属于广平路,明清时期隶属于广平府(治所邯郸永年县广府镇)。近现代期间 1945年设市,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为镇,但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复升为市,1954年改为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至今。邯郸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美称,和邯郸相关的成语有3000余条。主要有: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将相和、刎颈之交、围魏救赵、梅开二度、退避三舍、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不射之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铜雀春深、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绝妙好词、黄粱美梦、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奇货可居、南辕北辙、河伯娶妻、挟天子以令诸侯、下笔成章、路不拾遗、诗文判状、窃符救赵、步履蹒跚.、三寸之舌、惊弓之鸟、旷日持久、不遗余力、舍本逐末、罗敷采桑、智者千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