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吃年糕的习俗,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在江浙一带流传着一则与年糕有关的传说。据传于春秋时代时,吴国大夫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刎而死。传说伍子胥死前嘱咐亲信:“我死后,如果国家有难,民众缺粮,你们到象门城墙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粮。”
广东、香港、澳门香港、澳门、广东、很多地方海外华人的年糕同样是橙红色、啡红、珀色的黏糕,属甜味,表面有油光,主要由糯米粉、片糖和花生油混合后蒸煮而成,通常食用前先切片再用慢火煎软,传统做法也会将年糕沾上蛋浆、太白粉煎至金黄色食用。在拜神时也常会用到年糕来供奉神明。
港式椰汁年糕,以慢火在锅中煎软
香港除了黏糕外,有一种“椰汁年糕”,加入椰汁和椰子水,及使用白糖取代片糖,呈现乳白色的外观[4],也由此发展出锦鲤造型及比喻“鲤跃龙门”的“锦鲤年糕”[5][6]。
而萝卜糕和芋头糕、马蹄糕等也会被作为贺年的年糕。
② 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
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吃年糕是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名人,由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伍子胥让提前备好的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后,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粉做“城砖”,(就是年糕样子的由来)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称作年糕了。年糕谐音“年高”。过年吃年糕就预示着年年高,表达了在新春之际大家对于新一年的期待以及一份美好的祝愿,这是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③ 过年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哪位人物
年糕是从苏州传开的,过年吃年糕是为了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阖闾命令伍子胥修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之后,吴王认为有了坚固的城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伍子胥则看到了它的弊端,他告诉侍从若有一天自己不测,吴国受困,粮草不济,让他们去象门城下掘地三尺取粮,后来伍子胥受人陷害自刎而死。越王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吴军被困在城中,炊断粮绝,伍子胥的侍从想起了他的嘱咐,于是带人去找到了用糯米做成的城砖,依靠这些粮食,城中百姓度过了难关,后来人们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
伍子胥在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若 国家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 可找到吃的东西。
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 伍子胥的部下就带领军民 在象门城下挖地, 果然挖出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成的,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 防急”之计, 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此后每逢过年,吴国百姓都要压制类似“城砖”的年糕,纪念伍子胥。
④ 吃年糕与历史上哪位人物有关
和伍子胥有关
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刎而死。传说伍子胥死前嘱咐亲信:“如果国家有难,民众缺粮,就到象门城墙挖地三尺,可以得到食粮。”伍子胥死后,越王勾践闻知,认为吴国失去主将,就进攻吴国雪耻。夫差连吃败仗,京城被困,城中粮尽断绝,军民纷纷饿死。这时,伍子胥的亲信按他生前嘱咐,去象门挖地三尺,果然挖到可以充饥的 “城砖”。原来这是当年伍子胥暗地设下的“屯粮防急”之计,他在象门一带用的城砖,全部是用江米粉蒸制后压成的,这类江米砖十分坚韧,既可以作砖砌墙,必要时又可充饥。从此以后,每逢过年,当地家家户户都要蒸制象城砖样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绩。
⑤ 年糕的起源是什么吃年糕的习俗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吃年糕习俗与伍子胥有关。 相传春秋末期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践便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姑苏城团团围住,吴军困守城中,炊断粮绝,街巷内妇孺哭声惨不忍闻。他临死前对部下说:“如果国家有苦难,百姓断粮,你们到城墙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粮食。 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军包围,城中断粮已饿死不少人,这时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话,就去挖城墙,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许多可吃的“城砖”即年糕,结果打了胜仗。原来是当年伍子胥在姑苏城督造城墙时,已做好了屯粮防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