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准备考历史的该看些什么书啊
千万不要以为多看课外的历史书就可以考高分,高考的历史考的是一种分析方法,或者说考的是你的历史思维。要想考好历史第一步就是永不停止的背书,哪怕你背了一千遍了,哪怕明天就要高考了,你也不能停止,历史的记忆就是一个记了忘,忘了记的过程,所以不到高考的前一分钟,就不能抛弃历史教材。我高中的时候就那本古代史我就背了不下千遍。
第二,就是在背诵的基础上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这一布是建立在熟背基础之上的,也是很难的一步。具体来说就是做题,做题是必须的,但做题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让你记住这道题,因为高考的时候是很难碰到原题的,那么做题的意义是什么了?锻炼你的思维。每次做完题不要看看答案或者再背一下答案就了事了,这样的话你是很难提高的,我们在做完题之后拿着答案仔细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答题,出题人的思路是什么,答案和问题的因果关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么连接起来的,我当时做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我的思路是什么样子的……。总之,就是通过做题让你的思维越来越趋向于合适的思考方式,形成一种分析历史事件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对高考有益,对你以后的生活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记忆也就是熟背教材是第一步,但熟背的目的还是为了做题的时候有素材,为了提高你的思维。只要注意这两点高考历史就不愁了。其实这种学习方法不仅适合历史,也适合地理和政治。
最后再强调一点:千万不要以为抛弃教科书而多看课外书就能提高成绩,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还是以教材为本。
祝你高考成功~~~~~
2. 高考历史需要背书吗应该怎么背
高考历史是需要背书的,因为如果你不背书的话,那你就记不清楚各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以及事件的意义,就做不出来题。但是在背书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死记硬背,毕竟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是有很多的,如果你死记硬背的话,就有可能前面背了后面就忘了。我们在背书的时候可以列一个思维导图,按照这个思维导图进行背诵,这样就能让背诵变得简单一点。
3. 应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以迎接高考呢
根据自己的经验~~
首先,要认真听老师上课。课后要及时去背诵笔记,并做适当的练习来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去问老师。再多看点课外书就可以咯。^_^
下面给你来点专业的!!!
如何学好高中历史
“3+X”综合科目的高考形式下,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历史占的分值很少(只占10%),因此,学生对学习历史不够重视。升上高中后,很多学生为找不到一种理想的学习方法而烦恼,甚至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鉴于此,笔者结合近十几年教学教改实践,借鉴有关课改的理念,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其学习兴趣,学好历史,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构建知识结构,把握内在联系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采用章节体,章、节和子目之间的关系密切。章、节、目的标题构成了每一章内容的知识结构。章的标题揭示历史阶段特征;节的标题概括本节内容;目的标题是知识结构的主干,段落是知识结构的枝。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认识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在阅读历史教科书时,有些同学往往不重视章或节的标题对课内子目的统领作用,孤立地看待各子目间的相互联系,记忆知识支离破碎,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首先,熟悉课文基本结构,弄清课题与子目、子目与子目的关系;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再其次,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二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设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使自己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
二、采用多种方法,增强自身记忆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很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且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高中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针对自身的实际,同学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启发自己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对比记忆法。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理解、记住了背景知识,就较容易掌握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失败的原因。同学们可以运用对比记忆法,将鸦片战争前近200年的中英两国发展情况(从政治、经济、外交、中英贸易、文化科技、综合国力等方面)对照比较,很容易发现:中国,各方面都在日益走向衰落(或处在落后状态);英国,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充满了迅猛发展的活宴肢力。抓住了这一本质特征后,就较轻松地记住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国内外环境。�
趣味记忆法。中国近代史涉及郴平等条约的内容较多,很多同学觉得对条约主要内容的记忆是比较难的,很容易混淆。为此,同学们可用趣味记忆法将有关内容简化,以便于记忆。例如:《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们可简记为:割地、赔款、开商端口、协定关税。五个通商口岸可记为:广、厦、福、宁、上(与“光下不能上”谐音)。《天津条约》中十个通商口岸的名称可记为:久(九)旱(汉)南头镇,烟台淡州营。�
表格记忆好祥谈法。把零散、琐碎、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者是繁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加以整理归纳,制成经纬分明的表格,将有关内容填入表格,让自己在制表格、填知识点的整理归纳中,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方便了记忆。如: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北伐、西征、东征三场斗争的背景、目的、时间、领导人,大致经过、结果及作用都不尽相同,同学们可将这些知识列成简表,减轻记忆负担。�
联想记忆法。我们在学习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一般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环节依次递进认知的。有的历史事件,我们还要探索它的性质友碰、实质、进步性、局限性等相关的隐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知识,我们可利用联想的方式,以历史概念为核心,把有关的细琐知识点作为联想记忆的内容,形成一种记忆模式(或称忘记规律)。如讲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同学们看到这一历史事件,除了联想到有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建立的意义等显性知识外,我们还应联想到与之有关的三个本质问题:(1)中共“三大”伟大的历史贡献,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新途径——统一战线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2)中共“三大”的缺陷是未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全力救国的产物,也是合力救国的起点。�
三、弄清历史概念,揭示历史内涵�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整体的、内在联系的认识的反映。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有简单概念与复杂概念之分。简单概念指单纯的主要靠识记的知识概念,如“割地”、“赔款”;复杂概念是指需一定的思维能力去理解并弄清其外延、揭示其本质的概念,如“半殖民地半封建”、“革命”、“改革”、“改良”等。在学习过程中,准确把握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也是深刻领会教材内容及沟通历史知识的需要。许多同学反映,把历史课文记得很熟,为什么做题目总是错误百出。其实,这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因此,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必须学会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才能较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历史答题能力。如“租界”和“租借地”:“租界”是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而“租借地”是19世纪后期列强主要出于军事目的向弱小国家租借大片战略要地。二者在主权所有、地理位置、时间限定、司法等方面有很多区别。�
四、学会纵横比较,加深知识理解
比较法是培养学习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也可以对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还可以对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比较时,要先找好比较点,一般是背景要素中的原因、条件、目的;内涵要素中的经过、内容、特点;后果要素中的结果、性质、作用、影响等。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和不同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概括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或认识,以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如通过对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结果和失败原因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联系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反帝和反封建同时并举;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敢于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五、正确分析事物,培养应用能力
分析、评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分析历史事件的范例,而同学们一般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分割开来。对此,同学们要学会一些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自己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如对鸦片战争的评价,同学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避免绝对化,既要看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也要看到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爱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六、联系政治地理,加强学科综合
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在突出学科内综合的同时,还出现了跨学科综合——主要是历史与政治、地理的综合,同学们学习也需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历史本来与政治、地理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用政治、地理学科的知识分析有关历史现象。如分析民族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分析上海成为中国革命发源地的原因;结合教材《太平天国形势示范图》,概括说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的主要原因等。要全面地解答这些题目,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从政治、地理、历史知识等角度去分析,培养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