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
历史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
当看完一本着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历史书籍读书笔记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大历史》是历史学家黄仁宇体现其“大历史观”的一部专着,它旁引了不少研究内容,分析中国历朝发展的问题,从欧洲的历史,到经济学都有利用。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提起中国历史,对我而言只是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层面上,自己知道的只是一些朝代和历史重大事件,有的还对不上时间,总的来说都是零零碎碎的。读了此书才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独特与辉煌,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大都是以历史朝代为时间顺序,以史料为借鉴内容。但从《中国大历史》我感受到的是跨越性与总体性。书中着眼于历史大局、中国,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进行对比。中国历史的经济、政治、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独特性。我深深体会到历史中蕴含的价值。
一般的历史着作将中国历史看成帝王家史。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这种世袭的次数理论上是无限的,直到更朝换代活占据这个爵位、官职的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为止。在此书中,作者向读者传达出鲜明的观点是,中国古代历史,是一种道德的指引下运行。帝王要有所作为,也必然依着道德轨迹,否则便得不到万民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这种历史着述,固然没有引经据典满篇考证那样的学理感,没有继承传统史学用以佐政或臧否人物的用途,但是却可以使我们免除习史的价值负累。因此,我们不必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应当如是”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习史对历史“何以如是”的因果关系的好奇心。
《难忘历史》是我觉得本暑假最好的一本书。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光辉历程。这本书主要是一些从古到今的历史典故。比如它有三国之事,也有现代的红军征途。其中我喜欢三国的一篇故事,由林汉达编写而成,名叫《一身是胆》。
这个故事,讲的是刘备夺取汉中与曹军决战,他派黄忠去战,夏侯渊因黄忠不下山,于是不再管他。但这时候黄忠立马冲下去,把夏候渊杀了。希了夏侯渊后,打听到北山有敌军粮食,便去夺取。半路却遇敌人突击而失败。赵云听到北山有动静,便去看。他看到黄忠被追杀时,立刻冲上去把敌人解决而且用”空营计”吓跑了敌人。第二天刘备得知,来到赵云营里来看他,将士们让他看了夜里交战的地方,便说:赵将军真是有勇有谋啊!"“是啊是。
他可真是一身是胆。"将士们说。说罢,刘备便给赵云庆功。庆完功说:“敌军坚持不了多久了”。最后因天越来越热,闹了疾病,粮食也不足,手下也跑了不少,就退兵回长安了。从此汉中是刘备的地盘。
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赵云杀退曹军的场面,对赵云有几分敬畏,也非常佩服。我佩服赵云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能够用计将敌军赶走。我喜欢这本书就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伟大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有太多的谋略与太多的智慧。用知识去积累,让事实去验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用知识和视野去战胜一切!
很喜欢读黄仁宇先生的书,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但他写的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一样,视角不同,语言非常风趣,让你读过后,有过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
《中国大历史》共有二十一章,从有中华民族开始写起,当然由于史料记载的不完善,秦代之前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秦代之后的写的较为详细,黄先生对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都画了一副疆域图,元代的版图最大,但元代的历史最短,只有90年。元代的历史之短,一是蒙古人人数过少,文化程度又低,二是他们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汉族人民中,他们较崇尚武力,当他们打下如此广阔的江山,但却没有能力很好的统治。说明管理一个国家非常不易。
汉代被作者称为“第一帝国”,这个朝代被中国作家极度的恭维,因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平民所创造的功业。汉武帝继承了汉高祖以来,数十年休养生息所累积的国家资源,对内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下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对外则连年发兵征讨匈奴,开拓四裔,使大汉声威远播,国势达于顶峰。时事造英雄,汉武帝能使中国的名声远扬,一是因为他的上辈们留下了丰厚的财富,二是因为他15岁登极,享国54年,执政时间较长,他的想法可以很好的执行。但他在公元前87年去世时,他的匈奴战争使国库大为亏损,这也是西汉衰退之一大主因。
我利用了秋假的时间看了一套记载中国历史的书,这就是共14本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书,这套书主要写了中国从夏朝到清朝的精彩历史故事,这套书使得我爱不释手,因此我津津有味地一口气读完了。
书中有许多我熟悉的故事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张骞出使西域”、“班超联络各国”、“郑和下西洋”,也学习了不少原来不知道的知识。郑和下西洋原本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新莽·由假皇帝到真皇帝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区分东汉与西汉……这些让我明白了不少历史典故。
但这套书也写了中国人在清朝的时候忍受的屈辱。每次看到中国被战败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我都情不自禁为祖国捏一把汗;当祖国快要成功时,我会欣喜若狂,却又由于某个原因又失败了,我又十分沮丧;最后终于成功了,中华民国成立了,我才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我认为虽然现在祖国已经比较强大了,但是我依然会想起“圆明园毁灭”的`耻辱,回忆起“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要让这些惨痛的记忆刻入我们新一代的心中。警告年轻的一代人别只顾享受先人留下的财富,而应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天下,不然历史上的那些悲剧,肯定还会再重演。新一代的我们不能过着慵懒的生活,要时刻保持警醒。
让我们一起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爱我中华,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妈妈在网上给我订购了一本书,叫《话说历史》。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上记载了国内外一些历史。我觉得它是一本好书。历史,是很值得我们去钻研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它记载了很多中国历史,虽不是那么详细,却也让我大饱眼福。
它从炎黄联盟开始记载,一直到最后抗战胜利,港、澳回归,中国彻底解放。它的正确率挺高,记载也蛮详细的,的确挺好。
看着这本书,我似乎看到了涿鹿之战的全程,血雨腥风,最后蚩尤大败;似乎看到了商汤如何消灭了华夏民族的第一朝代———夏,后来又促进商业的繁荣……最后创造出了辉煌的殷商文名;似乎看到了周文王在生前怎样为周武王的灭商做好了准备,又有看到了周武王只怎样灭商的,他是怎样创造了鼎盛的局面;似乎看到了秦始皇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似乎看到了刘邦是怎么样进攻咸阳,灭掉秦朝,又建立了汉家大业。最后,日寇战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呼,原来中国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成功了。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他们,从没想过让自己享清福,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而我们,有的只是在虚度光阴,他们希望我们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我们,一定会拿稳先辈的旗帜!
真的,我们不能再虚度光阴,不能忘记祖国所受的耻辱。今天,就让我们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吧!
说实话,那本书我并没有完全理解,有些字词都会不理解,但我不喜欢在读一个故事中停顿,然后去找难题,我觉得这样会打断我的思路把前面的故事都忘掉。
有些同学说,《中国历史故事》就像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没有什么闪亮之处,但我觉得并非如此。每一篇小小的故事都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读故事的时候我就可以自我陶醉在其中,想象当时的画面,想象那些人的说话的语气,总感觉的读这本书就像在看电影,甚至比看电影更有趣,因为读这本书还可以给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读这样的一本书,何乐而不为呢?
这本书让我着迷了,就在昨天,我在看书,妈妈说:“题目不会做啊?”我就大声说:“别吵,我在看书!”其实有时候我也挺暴力的,虽然知道这是不对的行为。我确实有些怪,别人如果爱看书都是显得很安静,好像听不见别人说的话,陶醉进去了,可我却在看书的时候显得特别烦躁,特别不喜欢在看书的时候打扰我。我妈妈知道我在看书,也就应了一句:“哦哦。”一篇看完之后我又忍不住去看另一篇,有一次居然把一个时期快看完了,谁叫我看得慢,我都是一字字在心里读过来的,看完一个时期已经很厉害了。
其实我更觉得这本书就是一条大河,一会平静,一会儿波涛汹涌,我特别喜欢这本书,读这本书让我很舒服。
在读完了《品三国》之后,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三国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段历史当中的那些主要人物?
在《品三国》的开场白《大江东去》中易中天教授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实际上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面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所谓“历史形象”就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但“历史形象”不代表“历史真相”。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真相,但要弄清楚却相当困难,因为历史离我们太遥远了。
“文学形象”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三国演义》。
还有一种是老百姓主张的形象,我们称为“民间形象”。对于同一个历史人物,也许在不同人的心目中也会有不同的民间形象。例如一部历史剧拍出来以后,对于扮演某个历史人物的演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那个演员扮演得非常好,有的人却说扮演得一点也不像。那你又凭什么判定呢?你知道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什么样子吗?
在我看来,一个人判断一个演员扮演的历史人物的好坏,在于他平时对那个历史人物的了解,他了解那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气质,再结合演员的相貌来断定他像不像是具有那种性格和气质的人。但是我坚持“人不可貌相”这个原则,因此我不大爱评价历史剧中的人物。
;❷ 读历史书籍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历史的内容无非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和共同者辩旦发展。
可以从不同的时代某一方面的文化、经济、政治特点来入手。比如说分析自己感兴趣的各个朝代文化中教育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的更替和变化来考虑历史的进程,并和现在相联系。
也可以分析不同朝代的帝王治国之道,取自己比较赞同的一点,仔细去分析。
也可以更深入的去分析自古至今中国农民的思想的转变和进步,生活的状况的改变。
总之不可以泛泛而谈,而要取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并且灶租言之有物,有足够的资首扰料去让自己的文章充实,生动,有说服力。
鄙人拙见,希望能够采纳~
❸ 阅读历史书写未来作文500字。
湛蓝的天,一望无际,丝丝云絮萦绕,使原来生不可测的天空,蒙上了一层神秘。天空呵!你好似一块蓝水晶,流动着蓝,让人神往,但又是琢磨不透,有时时常在想,当我拨开云层,潜入天的世界时,也许没有那么隐蔽,没有想象中那么值得我去向往,该当如何?
天是皎洁无比的蔚蓝,渗透出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未来,包含着太多太多,是啊,我的未来是怎么样呢?似乎细细回味时,能够感觉到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多想命运中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走向梦中的世碧正界,但是,这种感觉始终是若有若无,让人心中不经意间产生一种空虚,寻梦,我踏上幸福云,去寻找心中的未来,未来像是海市蜃楼,对于我来说,若有若无,冥冥之中,我开始踏上了青春的列车,开始拾起那未来之花,但我始终保持着这么一哦个信念,我始终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拾起一篇落叶,细数的纹理,我看见了它蕴含着生命的奥秘,捧起一朵落花,看见它流动的红,我回到了那属于它的花开花落时节,落花残韵之美令人迷离,向往,我的未来,我的生活,值得我去深深思考,曾几何时,我想,我愿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不用倾国倾城,只要朴素典雅,我想当生命完结时,再投入全新的生命,曾几何时,我多想自己是一束阳光,只要照在人们脸上,带去一丝温暖的笑容,那便是我最大的愿望,曾几何时,我多想自己是一只粉笔,牺牲同时,却造就了少许的辉煌,曾几何时,我卖慧帆多想自己抛开压力,植物,动物,只用简单,自然,毫无私心毫无目的的活着,也许你会觉得这好像是一种悲哀,但却是令我最追寻的生活方式。
未来,好飘渺,好迷离,似乎自己的字典里没有这两个字,一切都像是崭新的一切,不经意间闯进来,并不讨人喜欢的家伙,未来,我想,应该是跟海和天一样蓝,像蓝天、白云、落花一样纯洁自然的地方。
我愿踏上一朵幸福的彩云,拨开云雾,敞开怀抱去迎接未来。
Now let me say something about Beijing Opera. Beijing Opera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英语作文)It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200 years.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Qianlong emperor in the Qing dynasty, Qianlong had a interest in the local opera. In 1790, to celebrate his eightieth birthday, he summoned opera troupes from different places to perform for him in Beijing. Four famous troupes from Anhui province remained in Beijing after the celebration. In 1828, A Hubei troupe came to Beijing and often performed together with the Anhui troupes. The o types of singing mixed together and graally a new type came into being known as Beijing Opera. Now is the performance. I hope you will like it.(中国作文网)
要批判着看吧,历史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真正的面目,中国的历史就更是如此,看时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还要结合不同人对同一段历史的讲述和评价,作出自己的判断。一定要跳出历史教科书的逻辑,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由于共的影响,会不断去宣扬赞美历史上的所谓农民起义,带有比较强的阶级性,而历史是需要站在一个比较超脱位置上看的。同时中国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国民党与共的恩恩怨怨,不能只听大陆的一面之词,还需结合国民党的相关记载,但哪方的都不能全信。
“没有 *** ,就没有新中国……”听到这首歌,我想起了前几天看到的《历史的选择》这一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改革30年来,历经的苦寒和风霜。这就像那梅花呀,在风欺雪压面前,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鸟儿选择了天空,因为它有一双能够凌空飞翔的翅膀;鱼儿选择了海洋,因为它有一条能够游水的尾巴;骏马选择了驰聘千里,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因为它的民族有团结的力量。中国,一个曾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曾饱经风霜的国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选择了“粉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这种精神,让历史选择了它——东方一只永恒的雄狮。
气势雄伟,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古朴典雅,优美如画的苏州园林;银装素裹,云气缭绕的巍峨泰山。它们让我知道,它们能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遗产,却绝不仅仅是因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却应该是岁月流逝后,历史在那里留下的颇有独特韵味的沉淀,因为我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中国。
中国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夜深人静,长明灯旁,一个虚弱的身影正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他,司马迁,饱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笔着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臣着——《史记》,史学的天空因为有了你这颗星而更加煜煜闪光,文学的园地也因为有你这颗星而更加灿烂辉煌,我想这些是伟大人物积累而成的文化。
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个愤世嫉俗,报国无门的臣子,用孤愤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历史的铅华,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壮语成为后人追求理想的动力,铮铮铁骨的他被后人所景仰。
正是这些在漫漫岁月里历史堆叠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国拥有了如此深远的文化。 其实,不是每道风景都是珍贵的文化,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一种有着生命力的文化,是历史粹取的结晶,是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顽强的精神的结晶,无穷的力量感动着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 漫长的文化历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所创造,甚至成为绝响,但也有太多本不该被散化的而被散化为烟尘,我们文明的精髓,我们人民的劳动成果,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毁去,我们的“万园之园”就这样随风而去,它是被历史所淘汰了吗?中国文明犹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风雨中永葆生机。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了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 历史选择了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仍是那座山,一座永远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淀都是千年传统的精华,林间的长啸仍是当初的潇洒,山林间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变的,是生机,是百折不回呈现出绿色的能力。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你如此浩瀚。
历史选择了你,我的中国,永远的中国。
※历史的理论 如果非要分类不可的话,我们应该把历史,也就是过去的故事—归类为小说,而非科学—就算不分类,如果能让历史停格在这两类书之中的话,那么通常我们会承认,历史比较接近小说,而非科学。 这并不是说历史学家在捏造事实,就像诗人或小说家那样。不过,太强调这些作家都是在编造事实,也可能自我麻烦。我们说过,他们在创造一个世界。这个新世界与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并非截然不同—事实上,最好不是—而一个诗人也是人,透过人的感官进行自己的学习。他看事情跟我们没什么两样(虽然角度可能比较美好或有点不同)。他的角色所用的语言也跟我们相同(否则我们没法相信他们)。只有在梦中,人们才会创造真正不同的全新世界—但是就算在最荒谬的梦境中,这些想象的事件与生物也都是来自每天的生活经验,只是用一种奇异而崭新的方法重新组合起来而已。 当然,一个好的历史学家是不会编造过去的。他认为自己对某些观念、事实,或精准的陈述责无旁贷。不过,有一点不能忘记的是,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像是上帝掌管人间的事物一样,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强调他只是在如实报导所发生过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你在读历史书时,最基本的认知就是要知道作者在运作的是哪一条路。 不想采取这个或那个立场,就得假设人们不会故意为某个目的而做一件事,或者就算有目的,也难以察觉—换句话说,历史根本就没有模式可循。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因为历史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着。如果我们所感兴趣的事件对我们又有特殊意义的话,就更值得这么做了。或许对每个美国人来说,知道一些有关内战的历史是有特殊意义的。我们仍然生活在那场伟大又悲惨的冲突的余波中,我们生活在这件事所形成的世界中。但是如果我们只是经由一个人的观点,单方面的论断,或是某个现代学院派历史学家来观察的话,是没法完全理解这段历史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开启一本新的美国内战史,看到作者写着:“公正客观的美国内战史—由南方的观点谈起”,那这位作者看起来是很认真的。或许他真的如此,或许这样的公正客观真的可能。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每一种历史的写作都必定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为了追求真相,我们必须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行。
两方面的写,第一要肯定仁人志士的功绩;第二要看到近代史的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并加以轻微的剖析,并从中得出一个千古不变的规律(就是套话),最后写点你自己的感想就成。当然这是学生版本的。
你要是想写社会版本的话,就要多动动脑,就不能这么笼统要写出自己的观点,不能又肯定又否定了。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阅读历史书,我觉得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读史书是一项立体多维工程,不能孤立、割裂地去读,前后延展,牵涉极多。想读汉代历史,先秦史不得不有所涉猎;想研究三国,前面汉代豪族和后面南朝世家门阀都要了然于胸;要搞清楚宋代抑武之事,须上追五代藩镇,再追中唐节度使,再溯安史之乱前后,直至初唐用武、隋代军功乃至北魏六镇渊薮,一条主线联络数百年,因果昭然,不可轻忽。
这还只是政治史一条维度,其他维度如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型别、社会民俗、器具用法、典章制度、文艺风气、气候、地理等等,无不对当时人的行为造成影响。史书上的每一个事件,必然都是多重因素复合促成。单读史书,只会看到“某人到某地做某事”的叙述,只有叠加几个维度上去,才能明白其背后的动因。比如北方游牧民族数次大规模南下侵袭,若叠加气候曲线,会发现它们都发生在寒冷期,再进一步深究,会发现与15英寸雨量线的移动密切相关。气候影响地理,地理影响经济,经济决定政策,政策推动军事,再回过头读相关史书,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再比如孟尝君有过一段事迹“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 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如果叠加家俱发展史,就会明白,当时没有宽面高足桌椅,用的是矮腿凭几,双膝跽坐在席上。这种家俱结构和人体工学,决定了没法大家凑在一桌合餐,只能各吃各的,别人吃的什么,眼神不好真看不到,发生误会再所难免。再看南唐《韩熙载夜宴图》,里面宾客围坐高桌,但食物却是每人一份,说明五代十国正是分餐到合餐的过渡时期。带着这种认识回过头去看鸿门宴,立刻就会汗水涔涔。当时幸亏是分餐制,大家各据一几,彼此相距有些距离,项庄才不得不用舞剑为借口靠近刘邦,给了别人反应时间——如果是合餐制大家共用一桌,怕是项庄早一剑从桌子底下捅过去,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这个说起来没完没了,以后可以慢慢一项一项深入研究,没法一蹴而就。就入门而言,最首要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个基本功,是读图。读史必读图,史书很大篇幅都是围着山河地理说事,历代注书的,也要花大力气在地名考证上。不明白地理和行政区划分,就没法明白围绕这些事情的政治军事行为,不知其价值所在。倘若读者不知敖仓在先秦时期的地位、功能以及它和关中的地理关系,永远搞不清楚为何郦食其听说项羽放弃敖仓时大喜过望,祝贺刘邦“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戍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更不会明白楚汉为什么要围绕敖仓打得头破血流。倘若读者不熟燕云十六州的地形地貌,便不会明白燕云以南,再无关隘险阻,中原顿成刀俎鱼肉,自然更不会理解宋代对十六州的执着不只是自尊心,而是安全感。
古人不幸福,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地理专着和工具太少,光是钻研这一项便要穷尽一生去理解。所幸我们生在现代,比他们幸福多了。我推荐业余历史爱好者们要善用google地图,如果不方便的话,网络地图也差强人意。读史之时,随读随看,还可以切换行政区划和地貌,缩放推移,十分方便,还可以测距。很多史事,本来茫然不可解,一放到地图上,登时就有豁然开朗之感。
比如猇亭之战。光读史书,只知道刘备带兵打到猇亭,陆逊死守不出。刘备连营,被陆逊一把火烧光,灰溜溜地跑了。
但结合下面这张图,立刻就能看明白,为什么刘备一路沿江南打到猇亭,陆逊就不能退了。猇亭沿江以东以南,即是宜都。从地形图上能看到,长江在鄂西山地的险峻地势到这里就开始变缓,在宜都形成一个丘陵过渡带,再往东就是江汉平原。换句话说,刘备只要打下猇亭,就能拿下宜都,拿下宜都,就等于从长江山区冲出来,进入平原地带,吴军这仗就没法打了。宜都号称“楚蜀咽喉”、“三峡门城”,可不是浪得虚名。
如果真想自己写 那就认真看你那八年级历史书 然后选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篇或几篇,把你的所想所感写出来。 若只是想求一篇读书笔记那就网络一下复制贴上稍稍修改下得了。 但相信姐姐,自己写出来的永远是最好的。
1. 历史可以先读浅显易懂的套装书,如:
《罗马人的故事》
积累了一定的资讯量之后开始读入门级的历史类书目,比如:
《极简欧洲史》
《一战简史》
2. 历史书目的另一个思路是从小说读起,读完《达芬奇密码》、《地狱》或者《刺客信条》系列之后去读文艺复兴和欧洲史会更有带入感。
3. 部分历史读物写成了小说体的形式,是更亲近普通读者的普及类读物,比如《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威尼斯财富帝国》,这一类书读完以后再去读《人类群星闪耀时》会由于有了一定的熟悉度而更容易读下去。
4. 也可以从一个点切入到面再到整个系统
二、以人物传记为切入点:
以上都是一些历史普及阅读的思路,这次要做推荐的是另一个思路,从人物传记作为切入口开始阅读:
1. 人物传记系统的描述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的主要事件,读者更具带入感。
2.人物传记的叙述结构简单、单一主线,相比现代小说、历史文献更易读。
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谈谈历史的正确开启方式:
无论是世界史,还是欧洲史,法国大革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避不开的重点。一方面是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一被称为双核革命的事件影响深远,几乎触发了整个欧洲的体制改革和革命浪潮,同时也触发了殖民地的觉醒、民族意识的觉醒。无论向前关联还是向后关联,在时间维度上都是一个必须要啃掉的点。所以国际高中历史类的第一个推荐就以法国大革命为专题。
❹ 大神们,救命啊!历史检讨书怎么写啊(50字以内)。谢谢啊!!!!!!
检讨书
敬爱的老师:
您好!由于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我的心里万分愧疚.我有负您一直以来对我的深切教诲和深深期盼,但是我已经努力了.这个成绩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也曾在考前做过认真的复习和准备.也许是我平时真的练习和认真上有些不够的话,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去弥补过去的不足.我知道上课的时候我有时候没有认真的抄笔记,课后也没有和同学去交流,但是我以后会把这些都做好,不会再考出这样的成绩来让您担心.我知道您对我的关心和关注,所以,我不会让您再对我担心和失望.虽然我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是我并不会放弃以后等待您表扬的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因为我想看到您对我赞赏的眼光.老师,对于这场考试,我知道说对不起是没用的.所以,希望您给我一次证明的机会,证明我可以考出更好的成绩.我明白您也会一直支持我的.在此说声谢谢您.老师,请您原谅我这次的失误,也希望您下次看到我的试卷给我一个欣慰的眼光.谢谢.您的好学生:xxx 自己本次数学考试发挥失常,错了许多不该错的题目,考后分析下来发现是考试的时候审题不清造成的,对于这点自己在今后的考试中一定加倍留心,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有个别知识点掌握不够,我会在考后认真总结,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己可以删删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