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家广电局面对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电视剧该作何处理
在电视剧层出不穷的时代,抗战题材电视剧也一直受到各个拍摄公司的热爱。然后,从最初铁血铮铮的战争片却最终逐渐成为披着抗战外衣的偶像剧,面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国家广电局应当做出一些措施。
‘贰’ 历史娱乐化怎么解决
人人都拿历史说事儿,所有的历史都在成为当代史,这就是当下历史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首先作为一种镜子,宫廷争斗与政经权术被用以借古鉴今,其次做为一种工具,或警世,或励志,历史被节取,被放大,足以经世致用,最后,上升到日常层面,经过影视剧编导、草根学者、家庭主妇们的共同加工与一致想象,历史终于被娱乐化了。
历史是中国人的最高宗教。在历史话语从来都有着意识形态显赫地位的中国,以历史的名义发言——也就是拿历史说事,早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性格乃至宗教性习惯。
历史的大热,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一个特有与共有的文化景观。易中天成了现象,清宫戏垄断荧屏,仿古建筑、饮食、服饰成了主流,“国学”疑似复兴……在日益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历史背后,历史正在遭受一次来自消费主义最强劲的解构。
诚然,历史照亮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历史研究由今人之兴趣引起,用的是今人之方法,服务于今人之目的,每代人都觉得有必要重新书写历史的缘故。但把历史作为武器,是对历史的滥用,把历史作为救世良药,则意味着对历史本身的亵渎。
事情的真相是,人们越拿历史说事儿,他们就离历史真相越远;到一切上升到消费主义的畅销状态时,我们已不能从对历史的阐述中观测未来,那么所谓历史,还有什么价值?……
唉…………
说到解决~仅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可谓是:杯水车薪啊………………
‘叁’ 历史不该娱乐化 求一篇作文 急
历史不该娱乐化 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着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倍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网络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肆’ 探讨:将历史娱乐化,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按我所了解到的是历史的泛娱乐化比较严重。真正能够传播正确的历史事实的作品很少,反而是很多宫斗剧,古偶剧,仙侠剧等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小说以及游戏,这些都顶着历史的头衔,内容却是与史实背道而驰的。历史娱乐化不应是重娱乐而应是重历史。但是也有符合历史突出历史的娱乐化作品,如综艺《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就运用了人们所能接受的方式,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娱乐化的方式,将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因此,我认为将历史娱乐化这种现象,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使人们对历史的一种重视,不过这其中是有一个度的,要避免俗套,虚假历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造成不必要的对历史的曲解传播。这就需要很多专业的历史学者以及热爱珍视历史的人作支撑,促进历史娱乐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需要人们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