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人物如何评价自己

历史人物如何评价自己

发布时间:2023-06-17 16:31:51

A.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既肯定为主,阻碍既否定为主。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1)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则是顺应历史潮流。人民不希望战争,但人民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达到结束非正义战争的目的,像秦灭六国统一全国,从而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定的生活和生产,因而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和军事家”。他们都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2)中国近代历史上(1840年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问题,而反对外来侵略则是首要任务,因为这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因为只有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把投降卖国的政府推翻,中国才有可能搞好经济建设。不然,他们绝不会允许你发展经济,成为反抗他们或同他们竞争的对手。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他们都以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为首要任务。虽然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使外国侵略者认识到:清政府是可以征服的,但对中国人民,正像八国联军侵华总司令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也正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探索与抗争救国的正义斗争,使得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瓜分和征服中国,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则是在政治上维护腐朽反动卖国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发展经济的运动或改革,它们在中国都失败了。就是辛亥革命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君主制度,取得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成果,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掌握国家主权的共和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国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决不允许你,此路不通,从而也进一步证明,发展经济则是近代中国的次要任务,反对外来侵略和为外国政府服务的卖国政府则是首要任务。(3)中国现代史推动生产力、经济发展则是顺应历史潮流。此时,阶级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现代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即解决的中心问题是: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只有发展了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此,凡是推动生产力(或经济)发展的政策,如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土改运动、三大改造运动等,他极大的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后来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则不利于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因而它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它不是进步的政策或革命运动。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要看到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一分为二对待他们。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康熙帝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否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危害更大。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作用。他修的长城,有阻止匈奴南下骚扰的作用,但也不乏有占用劳动人民耕作时间和劳动力的不足之处。特别是他后来繁重的赋税、摇役和兵役,残酷的刑罚是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他的进步性、功绩就在于它顺应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利于生产力、利于经济发展。再如康熙皇帝在维护边疆统一方面无可否认具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主流、是大节。但大兴文字狱则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对促进国家的好建议无法发表出来,这也无疑阻碍了经济更快发展,也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是他的过错。用此观点可以衡量唐玄宗功过个半,隋场帝过大于功。2.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即前功后过的如唐玄宗,在其统治前期,推行开明的政策,善于用人,使封建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后期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导致政治腐败,出现“安史之乱”,如人得了癌症一撅不振,封建社会从此由盛而衰。像近代的陈独秀,世界史中的普列汉诺夫,以及林彪等都可以说明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评价更恰如其分。还有前过后功的张学良、李宗仁都可以用此法来评价更合适。3.具体的事物作具体分析的方法。把历史人物所做的事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如隋场帝虽过大于功,但在开凿大运河这件事上,当时确有加重人民负担、摇役过重的现象,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它的开凿,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也成为闻名世界的一项伟大工程。他三次派人去流求(即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左宗棠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但在收复新疆方面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错。北洋军阀政府没有承认“麦克马洪线”,此事也可以说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张学良“东北易帜”,虽然服从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的国民政府,但在当时不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无疑对于维护国家在形式上的统一具有积极作用。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亦属于好人犯错误。他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救人民出水火,使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创建了一个新中国,证明他的功绩远远大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4.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重点看效果的方法。我们坚持动机(主观愿望)与效果(客观成效)统一的观点,好的动机只要符合客观实际一般说来应该有好的结果。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当属于此类。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采取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因而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推动了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但有的只要动机与客观不符合,一般不会有好的结果。如王莽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去解决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改制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愿望,改制的内容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恢复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将奴脾变为私属,使他们失去自由,沦为奴隶的地位。而土地兼并本身是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本身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他的主观动机与采取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即不符合客观实际,不顺应历史潮流,改制劳动人民不但没有获得利益,反而加重了人民负担、加剧了阶级矛盾,导致了绿林、赤眉起义爆发,推翻了他的统治。5.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侧重看动机的方法。像王安石变法,动机是富国强兵,政策措施可以说具有积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最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客观上保证推行政策的措施不足、力度不够,即用人不当;再加上遭到统治阶级中的大地主大官僚等的反对。在其中,保守派司马光作宰相,后废除新法。但他的动机和取得的一定成效证明,他并不失为是一位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6.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即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对待,用两点论。如洋务运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前提下进行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延长其反动统治的寿命,虽然没能达到此目的,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再者如戊戌变法,它是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在那拉氏顽固派的破坏和镇压下失败了,但它客观上唤醒人民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因而它是爱国和进步的,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以上等主观与客观分别评价则更科学、更符合实际。7.用阶级分析的方法。(1)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每一种社会形态末期和后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时期的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阶级可称为先进的阶级。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早期的地主和农民阶级;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者这些阶级在本社会形态中掌握统治权而处于上升发展时期,都可算为先进的阶级。他们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值得肯定的阶级。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虽不掌握统治权,但他代表着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以巨大的创造力改造着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就是他们那种不断奋斗、探索的精神,使社会科技不断发展。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他们积极性发挥时,甚至不让他们生存时,他们不得己就要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建立自己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的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2)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在某社会形态末期的统治阶级往往是落后的阶级。如中国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后期的地主阶级;英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斯图亚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阶级,都已是落后的阶级。他们采取的政策有很多都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甚至采取镇压人民的办法。他们已成为反动的统治阶级,最终被人民推翻,被历史抛弃。他们实行的政策,如明朝的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清朝的大兴文字狱;英法的加重收税等应予以否定。而且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甚至成为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因素之一。(3)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人类自进人阶级社会以来,每个事件的出现都带有阶级性,每个人物(特别是统治阶级最高统治阶层中的人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要考虑是否利于自己的统治,或者说是虽然有的统治者并不考虑自己的长期统治,而只图二时的享乐,但他却反映了本阶级不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实质,像秦二世、隋场帝等。就是开明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客观上利于人民,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长远统治或今后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利于社会经济或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措施,他顺应了历史潮流,从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利于社会的发展,从而也维护了本阶级和劳动阶级的利益。只有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时,才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代表反映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可以不容置疑的说,只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更清楚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4)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虽然先进阶级或代表先进阶级的统治者推行的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值得肯定的,如法国和美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时的土地政策等,从某种角度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清政府,以及采取了很多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但他们只是在某一历史时期属于先进阶级。而当今的无产阶级及劳动阶级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夺取政权和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探索社会主义革命的三大改造等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他们是先进阶级的杰出代表,所在的阶级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客观的评价先进阶级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能够更好的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无产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任务,为实现远大的共产主义目标会充满胜利的信心,并永远不断的为之奋斗,并为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而自豪,当好历史的主人。8.用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推动则肯定为主,否则相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斗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则要采取革命的方式推翻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制度。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或者用起义、武装斗争的方式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即改革),在局部改变一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得以生存,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如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1868^-1871年的明治维新,中国古代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皇帝或大臣)调整统治政策,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应予以肯定。9.人民群众与重要人物辩证作用的观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起重要作用,或者说起加速或延缓、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如隋场帝的残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经济发展,从而引起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他的统治,也使唐朝统治者接受隋亡教训,采取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是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诸葛亮的孙刘联合抗操的建议在赤壁之战中,阻碍了国家统一。秦始皇采取了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康熙皇帝评定内乱和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巩固了边疆统一。再如列宁在反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绞杀革命的关键时刻,决定提前起义。毛泽东“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论断,秋收起义后的文家市决策,长征途中的停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等。我党遵义会议最终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邓小平在我国经济将要走上崩溃的边缘,代表我党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果断地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代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的建设成就。“发展是硬道理”,因此可以看出,无产阶级领袖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关键时刻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人民命运的作用,舵手的作用。当然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来说,广大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综上所述:对于高三尤其是文科学生来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它可以增强学习信心、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评价时所采用的三条标准是相互联系的,而第一条则是最基本的。抓住了第一条就抓住了牛鼻子,其它就迎刃而解了。

B.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如下: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2.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3.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历史上有记载,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构成历史的要素有很多,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果单讲事物,在事物里面,人便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C. 怎样评价历史,历史人物

马克思说过,“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而且“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可见,人在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一些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应该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给以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批判。”“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明确地规定:学生要具有“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偏差,下面,本文就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谈谈我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依据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们常见的具体标准有:是否完成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发展;是否调整了政治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否采取了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的措施;是否反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民族利益;是否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是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等。
二、遵循历史人物评价原则
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例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复台湾、击败沙俄等,政绩斐然,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不能因为功绩显着就完全对其大兴文字狱的过错视而不见、全盘否认。我们必须根据其在位时期的作为,一分为二地评价他。当然瑕不掩瑜,最后总体上我们还是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2、时代性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例如,对于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变法的历史事实,其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起封建制度,使之走向强大。如果站在今人的视野,封建制度是非常落后的,是一种剥削制度,因此,商鞅变法不值得被后人赞赏。但是,若把商鞅放在他生活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度已不能适应这样的生产力现状,历史潮流呼唤一种新制度去取代旧制度,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应该对商鞅变法予以肯定,商鞅也算是比较成功的改革者。
3、阶级性原则。
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中,林则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却在民族面临外来侵略时,坚决抗击,决不妥协,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因此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三、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接下来,我以秦始皇为评价对象,作一个示范。
首先,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我们按照“一分为二”的原则,将评价内容分成“功绩”和“过失“两个部分。
其次,根据教材所学或材料信息,先在头脑中搜索秦始皇的相关活动、事迹,如统一六国、派人开凿灵渠、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 增加赋税、增重徭役等等。
再次,根据评价的原则,用科学标准作为判断准绳,对其历史活动逐一考察,分清哪些是功绩、哪些是过失。例如:对于“修长城”,过分地役使了民力,使得很多人妻离子散,这自然是不好的。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匈奴人时常向南侵扰,夺取沿边汉人的财富,严重干扰了中原人民的正常生产活动,破坏了经济发展。秦帝国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缀起来,成为一条统一的防御线,保证了中原人民正常的生活、生产,是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的。因此,筑万里长城应该是秦始皇的功绩。最后,根据评价的标准,“焚书坑儒”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因此,比较其得失,这一活动就应该归结在过失当中。
然后,就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分别评述功绩和过失。先写出主要活动,再对这一活动作简单评价。例如,在功绩方面,写出史实“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再对其简单评价:“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心愿。”
最后,就是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性地评价历史人物。例如,在功绩和过失都分别叙述、评价完之后,比较功过得失,最后总结得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
评价历史人物既可以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情况,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运用之中出现的问题相比,本文仅仅是比较浅显地谈了谈皮毛,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如何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课教学中,为了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情况,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与能力,经常会涉及到杰出人物的评价问题。该如何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呢?
一、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为例外,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如对毛主席的评价,我们既要看到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卓着功勋,又应正视他在“文革”中的错误,并且是功大于过,功劳是主要的;又如拿破仑,在民族利益上,他反对外来干涉,保卫法国,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他对外又实行侵略扩张,(客观上有利于铲除欧洲封建势力,解放占领地人民的作用),充分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本性。
二、结合历史处境,具体分析
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阶级归属、家庭背景、个人的性格特征等相关联的,因而应把杰出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范围作具体分析。
如岳飞,处于南宋面临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他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其抗金主张在当时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进步的,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再加上岳飞从小受“忠君”思想(其母在背上刻有“精忠报国”四个字)影响根深蒂固,结果造成了时代悲剧和个人的性格悲剧。对岳飞的思想和能力我们要具体分析,而不能脱离或超越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用现代的思想去责备留下“遗憾”的英雄,更多的是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吸取教训。
三、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
杰出人物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但我们又不能陷入历史决定论,而忽略了历史人物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又应实事求是,重视确凿证据,坚持唯物史观。
如曹操这种人物的出现是当时历史的必然和客观要求,但他个人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却主要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同时,初中历史书对曹操的个人资料介绍不多,评价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史实从哪获取?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究竟是曹操还是枭雄?历史史实不准确就可能评价不客观、不公正、证据不全就可能有失偏颇。
总之,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具体历史背景作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分析。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
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其间的549年,诸候混战无休无止,百姓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人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能尽快完成统一。而秦始皇统一中原,恰是应人民所愿,结束了相持数百年的诸侯混战。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孕育而生。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响了各地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齐、燕等国发行的是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过铲形的布币,秦和东周边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赋税相关,但由于各国的单位进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五花八门。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以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差异。文字形体不一,造成了人们交流的不便和误解,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交流产生了莫大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以秦国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除六国的旧体文字。小篆不仅吸取继承了六国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时还具有笔划简明的特点。较易推广。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文字——隶书。这便是我国今体文字的前身了。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胁之后,秦始皇又立即调转矛头,决心降服并大力开发越族地区,迁移近50万人口到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绩无数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世人认可的暴君。他生前为已享乐,不惜人力,每年动用数以万计的刑徒(事实上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的民众),顶烈日,冒严寒,长年劳作。总计共在关中修建了400多座离宫别馆。关外和咸阳200里内各修建离宫别馆400多座,宫殿270座。其中最着名还要属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说阿房宫方圆共有300里。
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死后一样能享有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他刚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座陵墓,一修就是几十年,直至他过世。陵墓内除了藏有大量奇珍异宝,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个微缩的宇宙世界。墓室顶部纹有天文图像,用大明珠镶嵌,象征日月星辰。并以各种昂贵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观。为防止墓穴被盗,墓室周围布满机关,一旦触动,将被暗箭射死。
为了长生不老,秦始皇先后几次受徐福,卢生等人蒙蔽,为求长生不老仙药而挥霍大量人力,财力。
此外,为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实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他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收藏医学,占卜以及种植的相关书籍,其余一律上交消毁。凡是私藏或知情不报者,皆要受到诛连。除《秦史》之外,其余六国史书皆未免于难。除儒家一派,余下的各家学说均付之一炬。他还秘密审问四百多位曾暗中诽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活埋。“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浩劫,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也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遗憾。如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史学已有定评,不必细说。后人应引以为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是非的意义所在。
快乐宝贝 2008-06-07 14:46 检举
始皇帝的功绩,还需要说吗?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最后也明白了应该把江山交给扶苏,由他来推行仁政了,让老百姓喘口气了。可惜天不假人寿,被赵高这个阉人乱政了。即使今天看来,为很多人诟病的秦之暴政,也确实因为始皇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很想把事情由他一个人做完全,而忽视了事物是发展的,路要一步一步走的道理!否则我们今天怎么可能享受着都江堰、郑国渠等的便利?
秦王赢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赢政是一位富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其间的549年,诸候混战无休无止,百姓为躲避战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农业发展受到极大程度的破坏,大量田地荒芜。再者,匈奴等游牧民族,趁势入关,南下骚扰周边地区人民,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重灾难。因此广大人民,都希望能尽快完成统一。而秦始皇统一中原,恰是应人民所愿,结束了相持数百年的诸侯混战。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下来,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制国家开始孕育而生。
战国时期,由于各国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故而影响了各地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齐、燕等国发行的是刀币,赵、魏、韩等国则通过铲形的布币,秦和东周边流通圆形方孔钱,楚国却使用贝币。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工具,与国家赋税相关,但由于各国的单位进制各不相同,使得七国之间的度量衡五花八门。为解决货币不通,单位不一带来的诸多问题,秦始皇下令规定:在全国统一发行,使用圆形方孔钱,以秦国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度量单位改为十进制,并定期对度量衡进行检查。
春秋战国以来,由于诸侯割据,因而造就了不同文字,于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差异。文字形体不一,造成了人们交流的不便和误解,对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以及思想交流产生了莫大障碍。
秦始皇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下令统一文字。规定以秦国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除六国的旧体文字。小篆不仅吸取继承了六国文字的合理因素,同时还具有笔划简明的特点。较易推广。此外,民间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文字——隶书。这便是我国今体文字的前身了。
为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抵御外袭,并派遣蒙恬出兵讨伐。在消除匈奴的威胁之后,秦始皇又立即调转矛头,决心降服并大力开发越族地区,迁移近50万人口到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的融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秦始皇固然是一名功绩无数的君主,但同时也是世人认可的暴君。他生前为已享乐,不惜人力,每年动用数以万计的刑徒(事实上绝大部分是无辜受害的民众),顶烈日,冒严寒,长年劳作。总计共在关中修建了400多座离宫别馆。关外和咸阳200里内各修建离宫别馆400多座,宫殿270座。其中最着名还要属规模宏大的阿房宫。据说阿房宫方圆共有300里。
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死后一样能享有无与伦比的帝王生活。他刚继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这座陵墓,一修就是几十年,直至他过世。陵墓内除了藏有大量奇珍异宝,陵墓本身就酷似欀栮浴一个微缩的宇宙世界。墓室顶部纹有天文图像,用大明珠镶嵌,象征日月星辰。并以各种昂贵的材料,仿造江河,山川等一系列景观。为防止墓穴被盗,墓室周围布满机关,一旦触动,将被暗箭射死。
为了长生不老,秦始皇先后几次受徐福,卢生等人蒙蔽,为求长生不老仙药而挥霍大量人力,财力。
此外,为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实行愚民政策,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他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收藏医学,占卜以及种植的相关书籍,其余一律上交消毁。凡是私藏或知情不报者,皆要受到诛连。除《秦史》之外,其余六国史书皆未免于难。除儒家一派,余下的各家学说均付之一炬。他还秘密审问四百多位曾暗中诽谤他的儒生,最后全部活埋。“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典集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浩劫,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其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为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封建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束了长期诸侯混战的局面,完成前无古人的统一大业。也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形象,为后人在民族统一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君主,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遗憾。如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其破坏性和负面影响,史学已有定评,不必细说。后人应引以为鉴,这也是我们评论秦始皇功过是非的意义所在。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摘要: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众多历史人物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类历史的推动者。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关键词:评价历史人物 标准 方法 原则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对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水平有限的初中学生,学会正确、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的学生以偏概全,要么只看到人物的优点,要么只看人物的缺点;有的以个人喜好为准,感情用事。
但是,对于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你要真让他们详细的说一说,很多学生又说不清,对人物的认识要么很肤浅,要么是一棍子打死,总之,这种现象在初中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非常必要。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对一个历史人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呢?结合我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一标准比较抽象,可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渗透,如学习商鞅变法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在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他被车裂而死。结合史实看,他的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组织变法的商鞅虽死,但变法成功了,商鞅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于推动战国时期秦国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可以说商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家,从而对商鞅和商鞅变法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
首先要坚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得出相应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也不能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历史材料和史实。
如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课本中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评价:
功: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格局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皇帝。
过:但秦始皇又是个残暴的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百姓承担繁重的徭役;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一分为二,具体评价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既不要苟求,也不要溢美。
下面我们以评价曹操为例加以说明:一是要注意区分文学作品的曹操形象与历史中真实的曹操。文学作品中,由于受到“忠奸论”与“正统”思想影响,将曹操丑化,评为乱世奸雄。戏剧舞台上定位之为“白脸”。问题出在文学作品脱离了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更多地是以个人的感情作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违背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二是要将曹操历史作为中的“为政”与“为文”加以区分。政治上,曹操挟豪强之威,挟天子以令,注意发展生产,唯才是举,掌握军事计谋,运筹帷幄。文学上开创建安文学新气象,作品流传千古,如《短歌行》、《观沧海》、《蒿里行》等,意蕴深远。三是将“正统”思想与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客观性加以区分。东汉没落瓦解,非曹操之过,亦非曹操所能挽救,罪不在操,但曹操发动战争兼并战争,当然给人民带来困苦,此为过。“正统”思想不可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只有认清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才能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四是注意曹操为统一天下所做的努力,尤其是赤壁之战。此乃条件不成熟之举。要求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但违背历史客观,一意孤行,未能实现,此为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
再比如评价隋炀帝,我们不能因为他滥用民力、横征暴敛、施行暴政就否定其一生。因为开凿京杭大运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到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还有科举制的实行,更是开创了选拔人才的途径。隋炀帝的这些创举都是不容抹煞的,而学生往往片面夸大了其暴虐的一面,而忽视其进步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三、教会学生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析
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会超越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所以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不要苛求古人,避免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去评价古人。
如评价岳飞,我们称他为“抗金英雄”而非“民族英雄”,是因为建立“金”政权的女真族从今天来讲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岳飞,而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认识到岳飞抗金也是他当时“爱国”表现,爱“南宋”这个“国家”。这样,可让学生真正理解岳飞,并正确客观地评价岳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和完成的,老师要注意引导渗透,最终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D.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一般遵从如下:

一,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功或只看过。

二,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理解人物的一些过失。

第一,自己的立场。这就是为什么太平道之乱会被叫做黄巾起义的原因。

第二,相对全面的了解此人的思想与行为。不应因为一两件事对一个人定性。

第三,代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是这个人对于当时的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辨析判断。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是必须的。段祺瑞对请愿学生开枪屠杀,但是却绝不投日。

注意事项:

要想对历史人物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具体注意下列几点: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2.确定评估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的评估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4.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其实和他所属的历史时代有关,不管什么时期的历史人物,他都有他的历史局限,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必须在现代的基础之上,加以当时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客观、公正,这样才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E.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

如下:

1、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功或只看过。

2、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理解人物的一些过失。

3、自己的立场。这就是为什么太平道之乱会被叫做黄巾起义的原因。

4、相对全面的了解此人的思想与行为。不应因为一两件事对一个人定性。

5、代入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是这个人对于当时的社会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

6、辨析判断。从正反两方面评价是必须的。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用:

学习历史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时空观念。评价历史人物时,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评价。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最基本观念。

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对人都有深刻的影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局限性。人物的历史活动不可能超出时代的局限性,所以评价者要置身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去评价历史人物。

F.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

一、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的就是从古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身上吸取一些对当下政治有益的部分,而不是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重要的是发掘其对后世的现实意义,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好的方面,去除一些不好的方面,使今人更好地看待我们的社会,看待他人与自己的关系,看待事业的成败得失,从而升华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力量,这便是强调了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让事实说话
评价历史人物说到底就是评价其一生的事迹及其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而这就要求对历史事实进行负责任的考证和修订,只有事实首先正确,才可能使结论正确,否则,基本史实不明,张冠李戴甚至存在“莫须有”的史实,则从中得出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
我们所要评价的历史人物,一般都会有众多的历史事件贯穿其一生,所以必须首先广泛的了解、占有这些基本的事实材料。通过占有丰富的材料,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正确的史实进行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史论结合原则: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这样评价的历史人物才具有真实性,可信性。
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将人物尽可能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
我们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当时的古人,不能从今人的喜恶出发,去不负责任地指责古人的缺失和错误,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牵强附会的类比,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讲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这虽然是对孙中山个人作出的评价,但实际上,不苛求古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列宁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讲得好:“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四、评价历史人物要做到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邓小平曾说过:“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
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的评价,既高度赞扬了资产阶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空前成就,又对它所具有的弊端和腐朽的一面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只有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两个方面,才能真正了解历史人物,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此外,评价历史人物还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时代性原则: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史料的发现可能会颠覆之前的某些论证,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发展性原则:人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对于不同的时代要赋予历史人物不同的内涵;多边性原则: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可能会产生不同评价,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评价人的阶级身份、个人修养、 知识储备等不同也会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青史凭谁定是非?”“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历史人物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功功过过都已成为过去,但是作为历史工作者肩负着崇高的社会责任,必须以崇高的使命感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历史人物评价这一重要工作,才能无愧我们的历史,才能无愧我们的时代。

阅读全文

与历史人物如何评价自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2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