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如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历史如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6 03:19:19

① 如何多角度培养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学科丰富的内涵和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以及其立足现实、了解过去、面向未来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问题意识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没有思维难度的课堂,就无法实现受教育者内心精神的主动成长,更无益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多角度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获得力量,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正确价值观,成为有文化、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运用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整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传授学科结构有四点好处:(1)掌握结构,有助于解释许多特殊的现象,使学科更容易理解。(2)有助于更好地记忆科学知识,因为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很好的模式里,否则就会忘记。(3)有助于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4)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面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因素。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都是彼此相联系的,历史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用一些哲学的思维方法去理解分析历史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在分析宋朝文化繁荣的原因时,师生合作,重组教材,设计如下知识结构: 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史实:与辽、西夏、金并立,战争频繁)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 (史实:北宋出现“交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宋朝文化繁荣的原因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需求 (史实:北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对外关系:海外贸易频繁(史实: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史实:民族战争频繁,成立榷场,都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 结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重新整合,构建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这过程中师生互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哲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解决历史问题,去深刻揭示历史现象中固已存在的规律性,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不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开阔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历史思维能力。 二、有效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学思之窗等,坚持体验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能真正对知识感兴趣。历史不能复现,但是历史教学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对历史课有真正的、持久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历史现象的内外在联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等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述德意志帝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请学生看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的图片。要求学生在这幅油画中把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和宰相俾斯麦找出来。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探究问题一:“在俾斯麦生日的时候,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把这幅油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俾斯麦。如果你是威廉一世,为什么选择这幅油画作为生日礼物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答案,在这幅油画中,唯一身穿白色军装的俾斯麦处于中心,突出其重要位置。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把这幅油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俾斯麦,是为了表彰其作为普鲁士王国的宰相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所起到有重要作用。 探究问题二:“图片上的人物都穿着军装,为什么呢?”说明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主要依靠封建的容克贵族的军队。 探究问题三:“如果你是当时德意志的一位居民,你是主张采取何种方式来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呢?”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分析,最终达成共识:德意志当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要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只能采取革命的方式解决。 探究问题四:“德意志统一为什么由普鲁士王国来完成任务呢?德意志统一的思想上的原因是什么呢?”再结合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明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得普鲁士成为当时欧洲躲避宗教迫害者的人间乐土。到1703年,大约有二万名胡格诺教徒从法国迁到勃兰登堡定居,占当时这座城市居民的1/9。这些人都是熟练的手工业者或拥有一定资本的商人,结果法国工商业因此遭受严重损失,而普鲁士却得到了好处。除法国移民外,还有其他国家的移民也大量进入普国。移民对它的复兴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使普鲁士比德意志其他邦国更早的实现经济复苏与高涨。 探究问题五:“看课本上‘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图片,理解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主要是指他在领导普鲁士完成统一的过程中采取铁血政策。那么,俾斯麦是如何领导普鲁士完成统一任务的呢?最终,德意志帝国是通过什么形式宣告成立?这有何意义?” 结果很明显: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虽然从法律上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但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主要依靠封建的容克贵族的军队,军队的权力也很大。因而德意志帝国含有较浓厚的封建和军国主义的特征。德意志帝国则不过是普鲁士的扩大。从而使学生认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德意志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探究问题六:“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探讨德意志帝国为什么不可能建立象美国这样的民主共和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什么截然不同?” 最后,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当今美、英、德,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认识一些政治问题。 通过图片导入,把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德意志宗教改革、法国共和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五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体验,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而且还巧妙地引出了古代商鞅变法的理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认识到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充分利用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利用课本资源,适当补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运用古今纵向比较和中外横向比较,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表象,引导学生正确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从世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积极主动地学习。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对比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对比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实践证明,创造性地重组和整合教材,通过对比,使学生在探索和感悟知识的同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1)不断吸收教学新动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坚持发展性原则。例如在生态史教学中,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归纳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方面:荀子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的无为,顺其自然;智者学派的人与自然的探讨;斯多亚学派的人顺应自然才是至善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创作《寂静的春天》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也是生态平衡的一部分”,掀起了现代环保运动;现在的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平共处。消极方面:火耕、大跃进、工业革命时期和美国的西进运动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等。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概括、分析,在这过程中,学会同时运用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合理阐述和归纳,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与自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而相互依存的,自然和人任何一方的存在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它们之间是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人类不应把自己的的意志强加给自然,而应平等地对待自然,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必然使人类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家园堪忧。人类要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面对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工业时所犯下的错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相对较晚的国家,我们是否应该调整思路,是否应该从制度、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反思,如何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去创造健康、丰富的生活。(2)在历史教学中,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觉也很重要。如把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活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进行比较。洪秀全把基督教教义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创立拜上帝教;康有为借助孔子来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和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这些历史事件不但体现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通过把这些古今中外有联系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正确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从世界的角度去了解历史,拓展历史视野,从微观上和宏观上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四、创设宽松亲和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有幽默感,给学生现实感的历史情怀,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发展个性、自由发挥观点。历史教育的着眼点不能只局限于历史学科,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在讲到百家争鸣这部分内容时,我很随意地提了一个问题:“孔子生活在哪个社会呢?”一大片学生不约而同地回答:“黑社会。”我不禁哑然失笑。一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竟被学生恶搞。心里不禁替学生感到悲哀。但转而一想,学生生活在这个年代,耳濡目染了许多社会上不良现象,不应对学生过于苛求。我静下心来,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探讨呢?我笑着对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因为古代交通落后,一旦远游,一年半载是回不了家的,儿女出外期间,如果父母出了什么意外,就可能一辈子再也见不到父母,造成终身遗憾了。今天交通发达,“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训当然可以弱化了。但是,“父母在不远游”,并不是教人绝对不能离开父母,而是教人即便离开了,也要保持一种稳定的联系。“游必有方”的‘方“字,意思就是要有固定的地方,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有固定的联系方式。由此可见,孔子提出来的很多思想,到现在仍然可以成为我们修身的宝典。有效地利用生成资源,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提高了,我接着又提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和我们今天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相比,只能说落后,可不能说黑。在奴隶社会,出现了两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和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直到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都影响很大。为什么呢? 问题二: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那些关于他们的言论呢?你认同哪些思想?有没有不认同的思想?请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三:他们的思想怎样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这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我还给学生提了以下建议:如果你还想了解多一点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去查阅。如果你认为这些言论对你有帮助,你可以把它摘录下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正如陶行知学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起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同乐。在宽松亲和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获取体现历史和回味历史智慧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从高一到高三要打好基础,这是成功的关键。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掌握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基础知识不扎实,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过程中,就会大打折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高一开始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整体的计划,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大小标题和史料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中找到隐藏着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注重解题指导和学法指导等等。只有持之以恒,从高一到高三打好基础,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从多角度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正如冯一下老师所说:“思维活跃了,思想之树就会根深叶茂;思维活跃了,常青的思想之树就一定会绽开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② 初中学历史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

文档介绍: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纠正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误区,对学生有效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首先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就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提出有效的纠正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学习存在误区纠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68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本人积攒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历史虽然是一门十分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历史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学习的误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对目前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帮助学生走出误区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导致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误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才能使学生更加顺利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人首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误区一:历史学习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认为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历史不仅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知识点的学科,而且也是一门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科,因此,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目前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这就使学生对为何要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影响了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
误区二:历史学习过程中单纯的死记硬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误区之二,就是学生存在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情况。传统教学中受应试考试的影响,学生只有对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进入新时期,不少学生依然认为只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际上现代考试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如果学生依然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势必难以有效应对现代考试,也必然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结果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误区三:寄学好历史学科的希望于历史课堂教学。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这无疑对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受历史是“副科”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寄学好历史这门学科的希望于课堂,认为只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即可,课余时间没必要再耗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投入的时间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影响了学生历史应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误区四:难以将历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学生只有能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就是难以将历史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对历史知识点进行应用,而没有意识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点的应用加以解决,这就使得学生的历史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二、引导初中学生走出历史学习误区的有效方法
上文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这些误区有很强的代表性,希望对初中历史教师有一定的启发,及时思考自己班级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这些误区。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引导学生走出误区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理念,认为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这一现象,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应对考试只是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目的之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指导学生的生活、工作与学

③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

人生是一条射线,以我们的出生为起点,可以无限延伸。理想有多高远,学习有多勤奋,坚持有多长久,这条射线就有多长,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有多深,价值就有多大,意义就有多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启示型历史试题?

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 总结 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因而启示类试题的答案常具有总结性、理论性。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 经验 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来提出。

二.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指导

启示类试题要求学生对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从中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等,因此,在文科考题中,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最后说明,启示类试题答题时最多答三点,一般答两点即可,不要贪多误时。因为启示类试题是开放性的,给分一般是2至4分。

启示类试题的解题模式:根据主观题中的史实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怎么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如“--”的教训:在社会主义社会主张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避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议(怎么做)。

启示类试题的答题思路:一是紧扣考查主题或话题,切忌空谈理论,要具有针对性;二是适合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三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具有借鉴意义。

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

(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因为,这类题一般而言答案要求不会太长,答出三个左右的条目就可以了,即使我们想多写上两条,也注意作答的顺序。

(4)注意语言表达。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历史认识题的答题要求:(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要求。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

(2)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价,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只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

(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应对 方法 (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的 相关报道 一致的结论。

三.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简要分类及举例

1.革命斗争型

革命斗争方面的启示,应从失败原因(反向性)或成功原因(正向),历史结论等方面归纳。如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封建必须与反帝结合,必须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反向归纳);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历史结论)。

2.改革型

改革型启示应从社会发展趋势、原因、作用、曲折性等方面归纳。如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社会发展趋势);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作用);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持到底,善于用人, 措施 要符客观实际,行之有效(成败原因);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曲折性)。

3.统一型

统一型启示应从历史发展趋势、后代影响等方面作答。如对中国统一的认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统一的范围不断扩大。只要达到统一的目的,既可采取和平方式,也可采取武力方式,

4.人才型

人才型启示从人才的作用、选择、使用等方面归纳。中国历史上人才选拔的启示: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作用);完善考核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要选出德才兼备、敢于直言的人才(选择);任人唯贤、尊重知识、善用人才,则促进社会发展;任人唯贤,姑息养姑则危害国家利益;不断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使用)

5.经济型

经济型启示,从经济发展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客观规律等方面归纳。如1956至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议的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量力而言,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层建筑)。

新加坡、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经济发展要素),制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层建筑),大力发展科技和 教育 事业(生产力)。

6.科技型

科技型启示从条件、观念、政策等方面归纳。如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要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增加科研投入(观念、政策);要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条件),全民族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要善于引进和吸取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本国经济(政策)。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启示类相关 文章 :

★ 怎么提高高考历史启示类大题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高考历史考试答题思路总结

★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有哪些

★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 高考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技巧方法

★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技巧

★ 高考历史问答题答题方法

★ 高中历史历史影响、意义和评价类答题公式附练习题与答案

④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
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
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
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着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
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
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
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
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
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

说一句现实点的话,现在是应试教育,你只需要会背就好了,以后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

阅读全文

与历史如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2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