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29 19:03:16

⑴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理性地看待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我认为不外乎两点:一是课堂质量要高,二是课堂效率要好,任何学科只要做到这两点,在某种程度上就算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呢?下面就历史学科特点及本人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质量
评价课堂质量的标准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有效来考虑。
(一)教的有效。
教师要教的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真正的含义。他们主观认为新课标就是不要知识只要活力,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2.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
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堂间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是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人格和仪表,通过亲切的表情示意,准确优美的语言传递,诱导启发式的提问,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精思善问。教师只有创设了这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探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推销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主体发展与其学习环境关系密切。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乐于训导而不善鼓励,勤于指正却吝惜赞赏。学生只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师生关系紧张,沉闷压抑。处于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没有个性可言,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学的有效
在这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的是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的`技能是否得到提升,素质是否得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重点要关注如下几点。第一,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学生一但养成了好的习惯,那么收益最无法估量.第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第四,注重对学生品行与个性的培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能吃苦耐劳,能创新。
二、课堂效率
教师教的有效与学生学的有效的评价尺度是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是指教师在单位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情况,也就是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这样也能保证学生在一天时间内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活动。那又怎样衡量课堂效率呢?我们通过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与多样性来实现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既包括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教学程序,还包括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获取准确的反馈。教学反馈重在及时性。从反馈的途径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如提问、观察课堂反应、当堂测试等等。
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课堂进行调控,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此外,教师也可以把记录教学后记作为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把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教后的感受记录下来,对教学的构思及实践进行总结,日积月累,可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辛苦才能实现,但为了振兴历史文化,为了国家创造型人才培养,历史教师责无旁贷。 ;

⑵ 如何有效的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祁县教育局教研室 武晓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和每课三维目标,精心备好每一课。

有效教学是教师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常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以促使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学会学习的过程。

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

简言之,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

历史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个体发展和历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活动。

历史的考试紧扣课标出题,所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标准,它非常具体,内容标准详细地规定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六本书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标准共44个学习主题,分布在每一册书共有37个单元。

因此,我们在讲课之前必须参照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来备课,这样,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是一标多本,围绕一个课程标准,使用多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有北师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书,我们都要熟悉教材内容,做好:(1)教材内容分析,了解现行教科书的结构(2)了解课时教学内容与前后课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全册教科书中的地位(3)了解本课教学内容中各子目的内在联系明确每一课的课标要求以及三维目标对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目标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始终。

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

“知识与技能”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生成保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作为培育的凭借与途径。

备课要以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教师还须转变角色,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去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作好学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2)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与本课有关的知识;(3)了解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年龄心理上的差异,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

写文章讲求有好的开头叫“风头”,课堂教学也是一样,需要创设新、活、美、乐、自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总的原则是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

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导入教学。

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景致,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首先要把握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

历史课堂的导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巧性,以达到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的功效性,这样的导入才具有艺术性。

因此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则性。

中学历史课堂导入艺术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四点:(1)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原则。

(2)导入内容的篇幅要适中、恰当原则。

(3)从新课程内容标准找导入语的突破口的原则。

新课程内容标准,是本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该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趋势的重要出发点,在讲授课程的同时,如果能够渗透对考点的加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而这一类的导入的方法一般建议是复习式的导入为主。

(4)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历史学习素材,理清学习脉络为准的原则。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因此历史课堂不应该为上历史课而上,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感化。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种教育的感化可以贯穿整个课堂,但是,如果能够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奠定整一节课的基调的话,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导入教学的方法有多种:问题导入法、举例导入法、讨论导入法、图示导入法等在教学中自己的具体做法是: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过渡。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就旧知识逻辑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通常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读等方式进行。

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妙的兴趣。

我在教学《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一课时这样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各种措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举制,重视人才,虚心纳谏,社会历史发展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通过这一导入,学生既回顾了旧知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确了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明清时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注意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从而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是这样导入的:播放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我接着说,2008年8月,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体育的盛会,团结的盛会,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灵的距离,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热爱和平、向往和平的心声,但是,在20世纪先后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损耗,也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最残酷的、规模最大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并且战争的伤痛至今仍在延续,为了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再次发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我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说,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歌,你听听唱的是哪个地区?于是,我就唱;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澳门,我接着说,是的,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门,那么澳门曾被哪个国家占领,又在什么时候回归了祖国的呢?这一地区实行什么制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4)采用多媒体手段

教学历史学科有很多影视资料可供使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摄成电视、电影作品,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使用。

总之,通过导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三、打造教学特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首先,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教学特色。

中国有句教育古训是“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

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纪连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每个同学。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 *** ,我们为何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一个一个问题。

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第三,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

应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问题中心教学法,即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思维情境,将教学复习的知识以问题组的形式呈现,把解决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动机和情趣,有效掌握历史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的教学方法。

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内容,即问什么? 一是问题内容要紧扣课标和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问题要体现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是问题要有层次性、次序性。

四 是立足课本,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准则,以课文的重难点知识文献资料思考题等为主要内容。

五是不能过于肤浅。

2、要问的对象,即问谁?(1)多关注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 ( 2)问题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最好问优学(3)回答问题的同学不能总集中在几个人身上,应关注全班同学。

3、提问的方式,即怎么问? 一是问题的表述要简明、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二是问题要有启发性。

三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

4、解决问题的方式(1)注重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以自主学习为主,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径,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把学生的阅读置于中心位置,要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解决较为简单的问题,并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识记层次的问题。

(2)较难的问题,可先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试着解决,答案还不够完整或学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师可指导学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图、图片等材料帮助理解。

(3)把历史知识的学习放在本单元、本册书或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过渡,融会贯通。

(5)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做好板书设计。

四、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

学习历史并不仅是单纯地知道历史事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指导我们今天的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五、做好练习巩固与背诵教学

我认为:就历史学科而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练习和背诵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练习题的设置:1、要紧扣课标要求,体现识记、理解、运用层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2、题要适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师精心设置每课的练习题,当堂练习当堂订正,及时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4、要求学生在明确题的答案之后把题写到作业本上,同时作为本课背诵的主要内容。

背诵环节:1、力求让学生达到理解记忆,注意背诵的准确性。

2、注意对知识的系统记忆。

3、多提问检查,关注全体同学,人人过关,只占用课堂时间,教师问学生时可变换问题的角度,创设问题的情境。

4、多激励,形成竞争的气氛。

此外,还应进行教学反思。

成长=经验+反思。

耐心进行课后反思是打造高效优质历史课堂的阶梯。

教学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项技术,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需要自己随机应变,也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

课后反思就应该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作为自己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养分,这也会成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阶梯,我们会继续攀登,高效优质历史课堂永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着名课改专家、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认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

我们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要把有效教学的理论运用到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发挥个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学生具体的学情相结合,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⑶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新课程标准成为现代教学领域的热门词汇,教育教学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部高度重视各地新课标改革的开展情况,各地区结合实际教育背景,以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为目标,对教材内容、授课方式、课程标准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改革。普通高中的历史教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学目标等做出了规定。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结合新课标教学模式的新要求,制定不同于常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案。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教学成果,针对新课标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影响进行阐述,希望与同一教学领域的教育人员达成共识,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为现代历史教育贡献力量。

一、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课堂有效性以有效教学为根本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指能够提高学生对一门学科、一节课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不只要求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也要注重学生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自主学习目标的实现;要求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联系实际、小组合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分解教学任务帮助学生理解;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再加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缺失,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起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角度回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对学生来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发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也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教师来说,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是很重要的。对于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确认识历史,养成理性批判历史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历史学科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学科。

二、如何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1.熟悉掌握新课标下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作为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加深对教育体制的了解,不断分析、比较、研究改版后的历史教材。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教材的变化之后才能设计出发展学生的完美的教学方案。

我校使用的是新课标人民版的历史教材,相对于改版前的教材,新版教材的课后思考题更趋向开放性,要求学生拓展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多样,有所添加,有所删改,图片的画面性更强,色彩更为艳丽。教材编写体例也有改变,它把中国历史进行宏观上的划分,总共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三大板块,在对中国历史的讲述中穿插外国同一时期的相关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出对比,认识到我国与外国的差距。另外还有选修教材,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阅读。

2.在课堂教学中以三维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把三维目标融入教学理念中,所谓的三维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三者的关系,做好教学过程之间的衔接。要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由于高中生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很多,如何做到高效快捷地让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教材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三维目标体系的每一方面设计严密的教学计划,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当调整教学计划。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课外的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适当引入课堂活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开展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合作、重点难点解析等。在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如果教师每堂课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依照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模式,就会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进而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兼顾个人与整体的差异性

不同区域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尽相同。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性格特征,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授课环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表达习惯,同时考虑小组合作的特点。要想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上述目标。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表达,做到正确引导,不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全面思考问题,敢于质疑他人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4.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材都存在共同的缺陷,人民版的教材也只是介绍历史的概况、历史的精髓,不能全面详细地再现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的重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历史学科有其独特性,教师可以选择符合课程内容的文献资料、相关图画、视频、网络数据库资料等通过不同形式展现出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对教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完善自我。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我国急需大量创新型人才,教育部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学习外国的教育模式,根据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改革,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型思维的人才。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全面地分析历史,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因材施教,丰富教学资源等,提高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⑷ 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体系,课程结构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对老教材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既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新课程体系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更新和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教育理念。一个教案用了好几年,同一个历史知识去年这样教,今年还是这样教,教学能力停滞不前,这种缺乏反思的、静态的历史教学,是不利于历史教师持续的、良性发展的。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为过去的许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正在受到新课程的挑战。
明确历史教学反思的内容,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然而在教学中师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新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过深过繁,教材内容过多,在教学实际中任务往往难以完成。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采用中外合编的体例本意是通过对比、联系,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但导致跳跃性大,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的历史结构是以中外通史的形式出现的。而初中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学生没有记历史基础知识的习惯,由于没有初中的基础作铺垫,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实在很难衔接。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着、读经典的历史专着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教师只有通过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理解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地位,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指导教学,全面构建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新课程分为三个必修部分和六个选修部分模块。新课程教材的几个模块涉及领域广,知识深邃,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应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新史观,把握新课标,优化教材结构。我们以往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新史观。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的方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结构及在本专题中甚至在本书中的地位,然后再选择如何处理教材,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作一下适当的调整以优化教材结构。
三.高中历史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要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

⑸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学素养感染学生,以现代媒体为手段吸引学生,以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快乐轻松学习, 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课堂 有效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那么如何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我根据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例:用“千年第一思想家”视频让学生感悟学习马克思的伟大思想;通过播放《七子之歌》感受“七子”之思痛。观看《南京大屠杀》电影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这种导入方式,把教学内容情景化了,学生的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很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二、增强趣味性,激发兴趣。“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又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首先,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史料,可以增强趣味性。在讲《鸦片战争》时,分析中英贸易状况时,我讲到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所接受,引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贾府这个情节,学生兴趣盎然。
三、测试巩固,反馈提高。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设计习题反馈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设计有层次的习题当堂巩固,使不同学生都能尝试成功以树立其自信;2.布置作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3.设计单元、期中期末检测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做好试题讲评分析,并要求学生自我反思,写答卷分析和改进目标、计划,以提高学习效率。
四、授人以渔,丰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走向自学和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创新教法以实现教学有效性。下面是我常采用的教法:1.小组合作法: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做主人,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实施中应注意: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科学结组;精心设计适宜于小组合作的问题;坚持先自主学习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在合作中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友善互助,创设良好的合作对话关系,规范同学的合作行为;做到科学评价激励合作更成功。2.史政结合法:例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我让学生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举例说明,有关科技的负面影响,学生就提出了地球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恶化、日本海啸、核泄漏等事例,关于怎样解决,还很自然地说出应该趋利避害,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突出了学以致用。3.竞赛法:例布置预习问题课堂上小组竞赛;单元复习时,令各组准备题目,进行对抗比拼;学到《西安事变》时组织学生针对“杀、放蒋”的辩论赛等。实践表明:竞争状态时的学习效果要比平时的学习效果好得多。4.文史融合法。人说文史不分家,我也尝试把一些语文教法运用于历史教学。例:单元大意、学习主题归纳,使学生迅速把握单元特征、教材重点;撰写论文,指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明确论点,找出论据、指导论证,一片小论文水到渠成。5.参观调查法:带学生去参观历史的遗迹、遗址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满城汉墓、清西陵、狼牙山、冉庄地道、保定总督署等可将课堂教育的范围扩大化,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历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生成浓浓的历史情感。6.巧记法:如朝代顺序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秦统两汉,三分魏蜀吴,贰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了学生记忆效率。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历史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块主阵地,以自身精湛的教学素养感染学生,以现代媒体为手段吸引学生,以创设情境营造和谐环境,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快乐轻松学习, 让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⑹ 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如下:

1、实施新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要想迎合新课标,将新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得改变旧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理念。首先我们在行为上要有一定的转变。

3、作好合理的、科学的评价。

有人说“人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间的。被人肯定、认可、欣赏所带来的成功,满足了他被尊重的需求,就像枯萎的庄稼遇到了雨水,迅速引爆了他的潜能。”

⑺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历史教学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为改变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效益不高的现状,实施有效教学是一种最佳策略。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本人以为: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实践、实验、讨论等多样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获得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鼓励创造实践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会、历史短剧、小品等方法让学生的创造思维活跃起来,激活学生主动操作的潜质,使学生真正成为驾驭历史学科的主人,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渠道。
第一,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品尝传道、授业、解惑的创造劳动之滋味。
组织学生参与教学,采取“人人都上,课课到位”的上课责任制,教学内容分配到人,全班共成立4个“历史教研组”。“教研组”职责是课前互相商讨教法、操作程序、反馈群众学生的意见;课后评价上课效果,及时总结。每个主持教学的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要写一篇500~1000字的教学札记。教师在全过程充当资料员,提供材料、教参,适时参与指导一定的教法。如果学生选择的教法优于教师的指导教法,教师应充分让学生施展自己的创造才华。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疑难复杂问题,教师应作专题补充。这种让学生充当教师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了他们自身的特征。在知识的重组和交流中,学生改造着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同时学会了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重组,提高了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构建了一个有序、开放、灵活的认知结构,促进了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角色,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又与教材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让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扮演角色新鲜感与情感体验使学生兴奋不已。学生在情感驱动下,主动注入的那种“力”,几乎是无法遏制的。如我执教的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人,使学生仿佛回到一千多年的历史情境,整堂课教学分成三幕:第一幕——吐蓄使者求婚;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入吐蕃;第三幕——文成公主在吐蕃。三大幕对比鲜明,重点突出。每一幕都有学生唱主角,既有小组代表的介绍发言,也有各小组之间不同观点的辩论,最后还有学生评委当堂评分和点评,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以及团体奖。角色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宽阔的创造空间,随着活动的日趋增多,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日趋完善和健全。
第三,让学生充当历史与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的“新闻记者”角色,使学生明白历史课堂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将课本知识和学生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让学生扮演社会生活的“新闻记者”角色,不但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还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述高三历史隋唐文化,介绍着名唐朝大诗人李白时,设计了“李太白与马鞍山、当涂”的活动课。让学生扮演社会生活的“新闻记者”角色自己去收集一些与李白有关的资料,并进一步设计问题:“李白诗人的遗迹对马鞍山、当涂现今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我们现今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我市的旅游资源?”通过这些扮演社会生活“新闻记者”角色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课堂延伸到了社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与历史新课标理念如何融入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8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3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