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过了多少年的违建房是历史遗留房,是不是有法律可以保护的
一、历史遗留房屋的概念
包括私房因社会主义改造遗留问题,文革期间被挤占、没收的私人房产问题,建国初期代管的房产问题,落实华侨、港澳台胞私房政策问题等。
二、法条链接:1992年最高法《关于房地产案件受理问题的通知》
1、第3条规定:
“凡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关起诉条件的属于历史遗留的落实政策性质的房地产纠纷,因行政指令而调整划拨、机构撤并分合等引起的的房地产纠纷,因单位内部建房、分房等而引起的占房、腾房等房地产纠纷,均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围,当事人为此而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依法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可告知其找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2、涉及历史遗留问题不动产物权取得
《通知》第三款所述之“历史遗留问题”是由“落实政策、行政指令而调整划拨、机构撤并分合、因单位内部建房、分房等而引起”,其中,内部建房是合法建造行为,但由于此类建房一定是基于行政决定或命令,所以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不动产纠纷的共同特征是基于“法令行为”而引起,可见,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的不动产物权取得方式是原始取得,且无需登记即具物权效力。
因此《通知》是用“历史遗留问题”此以描述划分了一种特殊的基于法令行为的物权取得方式,并明确人民法院对基于此种特殊的物权取得方式的效力不予质疑(不予受理)。
⑵ 深圳农民房历史遗留是什么
您好:
2009年5月21日举行的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小产权房”作为深圳这座城市的历史“欠账”,被提上了解决的议事日程。
深圳户籍原村民35.8万人,拥有“城中村”农民房或其他私人自建房超过50万栋,总建筑面积约1.3亿平方米,占全市住房总量的49%。农民房价只有商品房价的1/3—1/4。
2003年底,时任深圳市常务副市长的许宗衡,牵头组成了联合课题组,历经8个多月拿出了两份报告:《关于违法建筑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城中村改造的调研报告》。
报告披露了两项鲜为人知的消息:一、深圳21世纪城市战略重点、总面积170多平方公里的大工业区近几年已被违法建筑蚕食了近20平方公里土地,目前已经很难找到成片的被征土地。二、全市90%以上的违法建筑都分布在城中村内。而“城中村”的主体恰恰就是“小产权房”。
为了解决城市扩张的土地缺口,同时也为破解“城中村”内违章建筑的难题,深圳在将所有土地全部国有化的决定,深圳市原户籍农民27万多人被直接转为城市户口,同时也失去了土地。但这一过程仅是从法律上确认了深圳土地的国有权属,补偿了尚未占用的耕地,并未彻底完成对农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上的房屋进行“征收”的手续,这一法律上的灰色地带留存至今。
同时很长时间以来,绝大多数深圳农民的生活已完全依赖于土地出让、私房出租以及从集体土地开发中所获得的红利。这些面积巨大的“已建成区”虽有违《土地管理法》,却已成既定事实,这是深圳市政府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深圳特例的“小产权房”,占深圳市房屋总量的一半。如果开征物业税,当然应当明确这些没有登记的“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否则,政府的物业税税源将减少一半
更多的楼市信息请关注公众号《楼讯筑家 》里面很全面相关知识
⑶ 历史遗留违建处理办法
违法建筑终究是违反建筑管制及公法之产物,要在一定计划周期内根治该问题,只能在公法中找到相应利器。本文试图结合西方国家对违法建筑的处理经验,并结合中国当今的实际情况,为违法建筑的处理提供一些建议:
一、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暂存处理
法治在新中国只有三十几年历史,城乡规划制度完整概念的提出更是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在此之前,各地城市规划、宅基地建房管理制度各自为政,而行政机关亦怠于履行建设规划管理之职,社会公众更是没有取得建设规划许可的概念,加之人口激增带来的住房面积不足问题引发了大量自建行为。如饥蚂此背景之下,大量“违法建筑”成为了既存事实。
时至今日,随着城市建设在各地快速发展,这些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置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个疑难杂症。笔者认为,考虑其历史成因、行政机关不作为、社会公众不懂法等关键层面,应当允许该类“违法建筑”暂存,并随着新一轮城市规划的发展轨迹逐步予以解决。
那么,在暂存期间,对于这部分“违法建筑”又该采取何种做法,方能使之与“合法建筑”适当区别对待?借助“他山之石”,笔者提滚蚂出将违法建筑纳入不动产登记范围、向违法建设行为人征税两点构想:
(一)允许存量型“违法建设”进行不动产登记
不动产登记是我国《物权法》确立的一项物权制度,是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登记机构将土地及其定着物的所有权与他项权利的取得、丧失、变更等事项按法定程序予以记载,供人们查阅。2015年3月1日,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落地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在我国正式有据可循。
允许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进行不动产登记,一方面是保证其暂存期间与合法房屋在登记义务方面的一致性——只有经过登记,缴纳登记费用,才能够对房屋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利于“违法建筑”在新一轮城市建设中的“情况查明”。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那么,通过存量型“违法建设”的事前登记,无疑将对具体征收过程中的调查工作提供很大便利。
另外,对于违法建设行为人来说,不动产登记则能够确定其对建筑物的财产权利边界。由于允许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暂存,在暂存期间,建设行为人的财产归属权益是被大肢埋默许为合法的,故而这种权利的确认也将增加其财产安全系数。
(二)增加存量型“违法建筑”的纳税义务
为与前述一项制度构建相匹配,还应当增加存量型“违法建筑”的纳税义务。在国外以及我国台湾、澳门等地区均存在这种操作路径。向违法建设行为人征税,一方面有助于合法建筑税赋公平及市场正常秩序的建立,避免不诚信者、违法者得利的“冤大头”现象,另一方面也将潜在的违法建设行为人考量税收之经济负担,抑制其建设热情,从而达到遏制违法建设行为新增的目的。
二、新建、抢建“违法建筑”严格肃清
实践中,由于觊觎拆迁补偿安置利益而新建、抢建“违法建筑”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多发性。对于这类建设行为,毫无疑问违反《城乡规划法》,甚至对《土地法》、《公路法》等专业法欲保护的价值也构成侵害。对于这类建设行为,应当严厉查处,及时要求拆除。
宽严相济是法治领域惩治和预防违法行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于我国特定历史时期沿袭而来的“违法建筑”问题的处置,切实落实这一方针更显必要,兼顾法治的严肃性、问题的社会性,在规划管理中最大程度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合力,进而稳步推动规划管理制度之发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六十三条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不再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⑷ 违章建筑多久算历史遗留
没有经审批而建造的,在性质上都属于违法建筑,而违法建筑始终都是违法建筑,违法建筑不存在过了多少年,就变成了历史遗留建筑的问题。
违章建筑的种类
1、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虽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批准范围、内容施工的建筑。
2、自建房,即在现有房屋四周、院落、屋顶、阳台自建建筑物。
3、没有经批准在包括承包地、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土地上新建、修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且该集体土地使用权系通过农民私自转让取得。
(4)什么是历史遗留违法建房扩展阅读
违章建筑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利益驱动,这是当事人敢于违法建设的主要原因,由于经营需要成为违章建筑的主要动机。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公、处罚不力是违章建筑泛滥的,监管不利。而界定违章建筑的主要因素又是其建筑物是否违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