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山川地理形势的答案设计意图
【思维困惑】
示例二是从山川地理形势来设计答案。而问题是要求从政治经济文化来分析。答案要点就那两三句话,分值是12分了。如果学生适当展开叙述的话,山川地理形势这个答案要点这个作何解释?应该归因到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角度来解释?很多人是从政治角度来解释的,说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但是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完全合理?认识是不是足够全面?
在讲元代行省制度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分析了行省制度的政区划分特点,来认识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相入”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如果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犬牙相入有深刻理解,他会认为唐代山川形便是方便了地方割据。
如果这样认识的话,显然认为是唐代的政区划分注重了山川地理形势,客观上导致唐末的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那么唐代的政区划分为什么要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统治者又是从什么角度出发设计了设计了这样的政区划分形式?显然从方便地方分裂割据来分析是不符合逻辑的,也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
【答疑解惑】
对于唐代的区域划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时段来辩证认识。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原则。
政区本来就是为着中央集权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设置,其划界当然要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但在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又是维持封建政权的基础,政区边界的划定也要注意使政区与地理环境相一致。在这两种思想指导下,就出现了犬牙相入和山川形便两条相互对立的划界原则。在中国历史上,这两原则是同时并用的,但越到后来,犬牙相入的原则越占上风,这一点反映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愈来愈紧,中央集权程度愈来愈加强的客观事实。
山川形便,是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行政区域。能够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一 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原则是最自然最直观的原则。尤其在高山大川两边的地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貌、气候和土壤,形成不同的农业区,也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高山大川除了造成地域上的差异外,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又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障碍,因此以山川为界来划分政区是世界各文明古国的通行原则。但这些行政区域也可能利用山川险要,形成割据,不便于中央管理,如四川、山西就是典型的利用山川形便划分的行政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割据现象。因此山川形便只是行政区划的原则之一,还要与犬牙相入的原则结合使用。
犬牙相入,是指有意打破山川地形特征,划分行政区域,是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之一。其主要目的使各行政区域无天险可据,防止形成割据。这种区划多数导致相邻行政区域的边界犬牙交错,参差不齐,故名犬牙相入。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今天的陕西省地跨秦岭南北,安徽省地跨淮河、长江都是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非常不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统一管理。因此,划分行政区域时,犬牙相入原则要和山川形便原则结合使用。
唐代开国以后,正式提出山川形便原则。《新唐书·地理志》载:“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政区的边界既以山川划定,则该政区往往就形成一个自然地理区域。因此在这些州的地域范围内,就存在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与均一性,这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在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农业大帝国中,如何保持正常的,以至发达的农业生产是保证帝国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
行政区根据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主要是基于古代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交通工具也较简陋。根据山川地理形势来呢划分区域,区域划分越来越小,易于管理。从长时段看,这样的方式是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而且按照山川地理形势划分行政区有利于地方的发展,地方发展了中央的力量就强大了,就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虽然实行山川形便的原则有经济上的需要和文化方面的益处,但对中央集权制而言,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完全以山川作为边界的政区,必然成为一个完善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这个政区的幅员足够大,而政区长官又有相当权力的话,就可能出现凭险割据的现象。因此,政区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界,是不利于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局面的。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政府在各地遍设方镇,“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额”。这时朝廷开始考虑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控制方镇。元代是犬牙相入原则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期。最能体现犬牙相入原则极端化的实例则是行省的划界。元代行省幅员过于辽阔,即使小省也有数十万平方公里之巨,而且行省长官握有军、民、财政大权,加之行政区划层次既多又复杂,为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行省这样划分就使所有山川之险完全消解。因此元代行省幅员虽广,分权虽大,但是缺乏实行割据的地理基础,也就不容易产生分裂局面。
此题答案示例过于笼统,简单的几个字“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说的模棱两可,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学生如果从有利于中央集权角度来回答问题,应该是合理的。此一时彼一时,有一利也有一弊,不可以后事之非来否定前事之是。试题主要考察从汉到唐政区划分的变迁,如果试题能再增加一张元朝的地图,更能够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区划分。
Ⅱ 桂林山水的历史文化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陈毅元帅诗云:“ 宁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桂林的山水养育了桂林人民,桂林山水之灵气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画家。
1982年国敬握山务院公布桂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传统戏剧
桂剧作为广西最具代表的剧种之一,早在明末清初,弋阳、昆山和乱弹等腔就已流传于桂林一带,又叫桂戏或者桂班戏。桂剧采用桂林本地方言演唱,表演细腻贴切、活泼生动,借助身段姿态与面部表情表达情感,着重采用细腻而富于现实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因而即便是武戏,也多为文做,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桂剧吸取了京剧、祁剧、昆曲等多种戏剧的表演艺术和声腔,唱做念舞占得比重相当,特别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桂剧的声腔乐曲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要表现形式,兼有昆腔、高腔、杂腔及吹腔等。
当代戏剧
广西大鼓为曲类鼓词分类曲种,于1962年逐渐形成,最早叫做桂林大鼓,曾受京韵大鼓刘派传人张秀颖(小映霞)的指点,表演利落潇洒,特别讲究架子功,刚柔分明,擅长演唱“武段子”。代表的创作曲目有《太平军将军桥大捷》、《特别慰问品》、《好庭长》、《西沙之战》、《雷锋语录》等。桂林大鼓的基本曲调是由旧时乞丐所唱“千家赞”演化而来,逐渐又从“桂林弹词”等曲种之中吸取精华,从而形成了具有特殊风格、板式与联曲变化相结合 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李频
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萧湘,从此归舟客梦长。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李渤
三朝四黜倦遐征,往复皆愁万里程。尔解分飞却回去,我方从此向南行。
基本资料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0~600米,为石灰岩岩溶地区。最早是在儿时的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得知的。至今还隐约记得书中的描述──“桂林山水甲天下” ﹑“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这样的山。”而今,在我亲临桂林之际,桂林以其旖旎的风光向我证明了这一切,书中所述实不为过。2009年,桂林漓江风景区以83公里岩溶水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成为中国旅游的又一世界之最。
处处皆胜景
桂林处处皆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漓江风光尤以桂林阳朔为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高度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美。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轮初日,缕缕阳光从云中穿过,江中波光粼粼,与群山倒影交相辉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说北方的山是豪迈﹑厚重的,那么桂林的山则显得妩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亮中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盘旋的田螺,绿洲的骆驼,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令游人目不暇接。“画山”的九匹马,在导游的引导与娓娓讲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极点,使游人真切地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的神奇﹑秀美。
人在画中游
如果说桂林的山是“鸟鸣山更幽”,那么,桂林的水则是清澈透明﹑绿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着细细的涟漪,玉塔微澜,水色晶莹剔透,加之两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么看都是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凝重中透露着灵动之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站在船头,凭栏望去,漓江上烟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皮喊间,在历史的轮回中,我仿佛看到了刘三姐 当年对歌的地方,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渔舟在水中欢快地游走,人们在田间辛勤地耕种,播撒着收获的希望,往近处一瞧,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也来踏青,言语中满含惊羡,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丽的风景线吗?虽然欣赏不到“万户炊烟暮霭浓”的田园风光,但我却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壮成长。 象鼻山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再上行数十步到水月洞,高1 米,深2 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满月,到了夜间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丽无比。宋代有位叫蓟北处士的游客,以《水月》为题,写下这样的绝句:“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着名的有南宋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盘石级而上,直通山顶,即见一座古老的砖塔矗立山头。远看,它好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把剑柄,又像一个古雅的宝瓶,所以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建于明代,高13米,须弥座为双层八角形,雕有普贤菩萨像,因名“普贤塔”。
桂林龙胜龙脊梯田
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虽然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龙脊梯田这样规模的实属罕见。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坚强意志,在认识自然和建设家园中所表现的智慧和力量,在这里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猫儿山
猫儿山
猫儿山景区处于桂林“金三角”(兴安一资源―龙胜)旅游区的中央,与县城三大旅游景点(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古灵渠、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遥相呼应,成为桂林旅游圈的旅游精品。兴安县旅游客源主要依托桂林,而桂林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1000余万人次。加上猫儿山景区距北海、南宁以及湖南、贵州等周边城市较近,通过铁路专线及高等级公路运输,游客当天即可到达,地理位置优越。猫儿山是“桂林一兴安一资源―龙胜―桂林”旅游环线的精品,主峰海拔2141.5米,号称“华南第一峰”,是漓江、浔江、资江发源地,是桂林漓江山水的“命根子”。景区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初步调查现有景点75个,其中一级景点13个,二级景点30个,三级景点32个。华南绝顶、穿仙洞、通天道、华南虎、猫岳佛光、睡美人、铁杉荟萃、漓江源、杜鹃花廊、龙潭、十里大峡谷、剑崖大瀑布以及1996年发现的美国二战援华飞机(飞虎队)失事之地等是猫儿山的代表景点,整个景区是集科教、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竹木经济开发、缅怀革命先烈与纪念国际友人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景区。 坐落在漓江之畔的独秀峰·王城景区,是以桂林“众山之王”独秀峰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为地域范围的精品旅游景区。这里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有保护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尽王城知桂林”。登临独秀峰,饱览漓江美景;徜徉月牙池畔,享受桂香碧影。
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郡塘村,是目前中国所有月亮山当中最秀丽、最险峻,也是最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当地村民正准备把这里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同时,这里也非常适合户外攀岩运动。2011年春节,这里将举行万亩油菜花节。全世界的游客可以一睹她的风采。
八角寨
该景区分布范围82.57平方公里,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之高,世所罕见,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世界丹霞奇观”。整合八角寨景区有“降龙岩”、“群螺观天”、“龙头香”、“龙脊天梯”、“幽谷栈道”等130多处景点,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八角寨又名云台山,主峰海拔814米,因主峰有八个翘角而得名,丹霞地貌分布范围40多平方公里,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位世界罕见,被有关专家誉为“丹霞之魂”、“品位一流”。其山势融“泰山之雄、华山之陡、峨眉之秀”于一体。八角寨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沿着西南坡的一条古老、陡峻崎岖的曲径可登山顶。登斯山顶,方晓天地之博大,悟人生之真谛。景区中的眼睛石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形神毕肖,令游者和文人骚客浮想翩翩,遐思泉涌。云台山八角,险、峻、雄、奇、秀、幽自然结合,似鬼斧神工凿就。其一角名叫“龙头香”,横空出世,宛若巨龙昂首欲飞、上接苍穹,下临深渊,山势雄伟险峻,堪称一绝。
山顶有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平台宋元时代,始建天心寺。僧侣众多,香火鼎盛,各地香客朝佛览胜,络绎不绝。当地村民又独辟蹊径,于八角寨侧建造降龙庵,为登临八角寨胜增添了一个好去处。穿越东面一线天,上天脊,下天梯, 走栈道,尽览水光山色,饱吸伸手可掬的清新空气。整个景区有“降龙岩”、“群螺观天”、“龙头香”、“眼睛石”、“宝刀峰”等130多处景点,完全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登主峰鸟瞰、危崖峻拔、群峰依次矗立,山间气象万千,经常可见云海、云带、云涛、云湖 、日出、佛光等奇景,迷离幽壑,凡登临绝顶者,莫不击掌称绝,叹为观止。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3A级风景名胜区八角寨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桂林市资源县梅溪乡福竹村境内,地处湘桂交界的越城岒山脉腹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处在广西资源县-湖南新宁县近南北向展布的由白垩系下统紫红色砾岩、砂岩组成的狭长红层盆地。
景区内在1亿4千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早世沉积了厚达2000多米的巨厚层钙质胶结紫红色砾岩、砂砾岩、泥岩红层,景区东北部红层厚1783.64米,南部红层厚2189.07米。“顶斜、身陡、麓缓”是八角寨景区丹霞地貌的基本特征,发展丰度上有“大、多、长、密、厚”五大特征。
八角寨主峰海拔814米,相对高度500米。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公园丹峰壁立、奇山秀岒、碧水丹崖的独特景观。被地质、园林、旅游专家誉为“世界丹霞之魂”“世界丹霞奇观”“高品位的国家级观赏公园”。2005年入选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八角寨景区以县城为中心,南面有资(源)-桂(林)公路98公里,全部为国家一、二级公路,乘车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桂林市;北面资(源)-梅(溪)柏油路直抵景区,与湖南新宁县相连;西南面有资(源)-五(排)公路与龙胜县、三江县、湖南城步县相通,交通便捷,安全。县城到到八角赛景区仅需1小时20分钟。从全国各地到桂林可乘飞机、火车、班车,十分便利。
八角寨景区正常游览所需时间为2.5小时,景区内有大小景点130多处,其中:群螺竞跑、龙脊岭、慧眼含情、降龙庵栈道、人字天龙宫、鲸鱼闹海、万佛朝宗、龙头香天险、仙人下棋等自然景观犹为令人叹为观止。
其他山峰
桂林芦笛岩
芦笛岩洞穴位于着名旅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茅茅头山(又称光明山)南侧,是中国负有盛名的旅游洞穴之一。芦笛岩过去常有野猫和小兽出没,因而叫它“野猫岩”。后来又因洞口附近丛生芦荻草,用此草做成笛子,吹起来音色柔美,如袅袅仙乐,又如山涧流水,于是人们就把洞名改为“芦笛岩”。昔日野兽出没的地方,如今已变成了“人间仙境”,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
桂林尧山
桂林旅游景点尧山位于桂林市东郊,距市中心8公里,主峰海拔909.3米,是桂林市内最高的山,因周唐时在山上建有尧帝庙而得名。
来桂林旅游一定要上尧山游玩,不管那个季节尧山的美景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因为尧山是以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四时景致闻名于世,它将桂林山水的四季图表现的淋漓尽致。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将一座层峦叠嶂的大山打扮得姹紫嫣红;夏天,满山松竹、阵阵碧涛、山川竞秀、郁郁葱葱;秋天,枫红柏紫、野菊遍地;冬天,雪花纷扬,白雪皑皑、冰花玉树,别有一番情趣。乘观光索道可直达尧山之顶,极目四望,山前水田如镜,村舍如在画中,千峰环野绿,一水抱城流的桂林美景尽收眼底,峰海山涛,云水烟雨的桂林山水就如同一个个盆景展现在您的眼前。因此,尧山被誉为欣赏桂林山水的最佳去处,在山顶向东南方望去。您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卧佛,犹如释迦牟尼睡卧与莲蓬之上,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天然卧佛。这里还有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陵,这也是桂林旅游景点较为着名的,它规模宏大辉煌,在此出土的梅瓶名扬四海。
独秀峰
王城内的独秀峰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群峰环列,为万山之尊。南朝文学家颜延之咏独秀峰的诗“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是现存最早的桂林山水诗歌。其峰顶是观赏桂林全城景色的最好去处,自古以来为名士所向往。登306级石阶可至峰顶,峰顶上有独秀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桂林旅游有一月有余,却因未能登上此峰而遗憾。
天门山
该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山形峻秀,岩壑多奇,源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三十八岩、十九涧、二潭、六泉、八石等构成“百卉谷生态景园”。汇天下本草于一地的百药谷,药香盈溢。主峰“三娘石”宛如一柱擎天,“天门壁画”、“天脊”、“一线天”“忘忧泉”、“桃花岛”、“天门古寺”等20多处绝好佳景,汇聚成仙山琼阁之境。
八角寨景区丹霞地貌
①丹霞峰林:山体成片而又相对独立,峰顶标高450米-818米。山峰之间常形成狭窄的“U”型或“V”型谷地,山峰明显呈“顶斜、身陡、麓缓”特征,呈方山、石墙、石柱、陡崖或比较光滑的圆锥状、塔状。如城堡、战壕,内藏千军万马蓄劲待发,泱泱大气,令人豪情大发。
②丹霞孤峰:是丹霞峰林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孤峰四周为比较平坦的谷地或低矮山峰,山峰密度不大,一峰独秀似红杏出墙。孤峰一般为石墙、石柱、岩堡状。
③丹霞峰丘:分布于丹霞峰林、丹霞孤峰以外地区。山体平缓连绵,表面多为风化层覆盖,植被发育,恰似一袭壮锦围绕公园。
④丹霞微观地貌:主要分布于丹霞峰林和丹霞孤峰区域内,流水冲刷侵蚀形成的微观地貌有:石寨、石巷、石梁、石槽、凹穴、嶂谷、狭谷、石峰、侵蚀纹饰图案。崩塌作用形成的微观地貌有:石墙、岩堡、石柱、巨石崩塌洞穴、天生桥、孤峰。风化溶蚀形成的微观地貌有:峰窝洞、额状洞穴、扁平洞等。
八角寨的雾景奇观
公园由于地型多样,气候温差变化较大,时常可见各种特异的天象景观。其中最值一提的莫过于八角寨雾景。
清晨登临八角寨顶,浓雾近漫足趾,远连天涯,无边无际,幽谧如仙界,轻风过处,雾如千军万马团团拢来,呼冲唤杀,结伍夺岭,旌旗飘飘,如遮如掩;绕峰游弋的山峦与弥弥漫漫的白雾时分时合,白雾成浪,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云海中的山峰或起或伏,或隐或现,令人陡生:“海到无边天作岸,狂涛吞山我为峰”的豪情壮志,一俟风静,雾海亦波平浪静,待到旭日东升,泼洒万缕金光,映得天红如丹,雾红似火。朝霞伸出无数只娇嫩的手,拉幕般将白雾轻柔的拉开,群峰突云破雾,云涌峰浮,如千帆竞渡,千姿百态的奇峰异岭,曲径通幽的深谷时隐时现,一派大好河山得以展现在眼前。
八角寨景区内重大佛事活动
宋元时始建的天空寺,为湖广两省佛教胜地,香火鼎盛,逢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庙会之期,人熙人攘。入夜,赶庙会的人们满山遍野露宿山林,蔚为壮观。而平日难得一见的“上龙头香”此时亦可让人心惊胆战、一饱眼福。 漓江
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发源地
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造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经批准开放的漓江游览有三段:市区水上游览、漓江精华游、阳朔漓江水上游,下面将通过“漓江精华游”行程为阁下介绍漓江这一副气势磅礴画卷中最为精彩的点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