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觉的异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
不同点:
一、起源时间不同
1、历史学:历史学最早产生于春秋战国,孔子就已经开始历史学教育,创作《春秋》着作。到
2、社会学: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
二、性质不同
1、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2、社会学: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门现代学科。
三、特点不同
1、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2、社会学:主要涉及科学主义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
2. 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它用科学的态度、实际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人们积累认识社会和安排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为有关社会部门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概括地讲,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首先提出“社会学”这一学科名称和创立这一学科的是19世纪的法国实证论者孔德,后又经英国学者斯宾塞把这一学科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此后,社会学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西方获得了发展。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后,为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根本观点、原理和方法,从而也使社会学研究有了真正的科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代替社会学,社会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不少研究社会某一领域问题的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等已成为了专门的独立学科,另外对如人口、劳动、民族、宗教等社会现象问题的研究,也正在逐步发展为独立的学科,最终将从社会学中分离出去。但这并不会影响社会学的存在和发展,因为这些专门学科之间总是留有许多空白点,社会生活的发展中又总是会出现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必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这正是社会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所以社会学有着广阔的发展领域。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学基础理论和许多专门社会领域还可以构成社会学边缘研究学科,如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问世以来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理论体系、研究领域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以更好地为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服务。
3. 历史学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基本观点
历史制度主义的基本思想是西方学者在对政治系统论、结构功能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以及旧制度研究等理论的批判和继承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有选择地继承了传统制度主义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如重视历史的价值,结构对行为特有的塑造功能,归纳法等;另一方面,又汲取了行为主义革命时期乃至后行为主义时期的最新研究成果。“集团理论”、“结构- 功能主义”、“回归国家学派”、“组织理论”、“学习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历史社会学”等诸多理论都是历史制度主义赖以生长的土壤和养料。在研究方法上,历史制度主义在改造传统制度研究那种律法尊重主义 (legalism)、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整体主义(holism)、历史主义(historicism)、规范分析 (normative analysis)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行为主义时期动态的、量化的、模型化的科学化研究进路,这成为新、旧制度主义区隔的一个显着标志。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制度主义还被赋予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整合者身份。如果说社会学制度主义走的是“适当性逻辑”,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偏爱的则是“算计逻辑 “。一个是宏观视角下文化模式对行为的塑造和建构,一个是微观层面上正式规则对行为和利益的认知与追逐。历史制度主义的显着特征即在于,在文化模式--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和微观行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间取了一个中间值,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二者的以历史为基础的结构性大事件分析法。
社会学制度主义:建立在社会人的假设基础之上——区别于单纯的经济人或理性人,强调义务和责任,但也没有忽视人的自利特征。个人的政治行动受到制度、习俗、惯例的规定和制约,不完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个人的偏好不是既定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塑造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等。
主要观点:1、关于制度的概念。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偏好、资源的分配和规则都是内生于制度的,应在制度框架内来认识公民个人的行为,观念和思想,人是制度中的人,并且一出生就处在一定的制度之中,学习和适应特定的制度规范。
2、关于制度来源。社会学制度主义认为意义结构的制度来源于人们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适应性逻辑”(a logic of appropriateness) 。日常规范(如典礼、仪式等) 非常自然的来自于受这种逻辑支配的人们之间的互动。
3、何为好制度。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看来,制度的容量以及制度适应环境的能力普遍被看作是好制度的标志,组织存在的时间越长就越意味着某种制度是成功的。因此,从规范性标准来看,能够将价值灌输给成员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规制(regulated) 角度看,能够控制参与者行为的制度是好制度;从认知(cognitive) 的角度看,处理信息的能力越强,能更好地从信息中得出适宜性结论的制度是好制度
4、个人与制度的相互影响。社会学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对个人的影响,制度是一种规范、象征、意义结构、组织结构等多要素的复合体,制度通过意义解释、规范来影响个人的偏好进而影响个人的行为,个人在组织中会通过三个步骤,即习惯化、客观化、沉淀化最终形成对组织或规范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