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应该如何发展北京历史文化

应该如何发展北京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3-08-04 12:12:42

❶ 结合北京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谈谈如何保护北京的历史遗迹

北京政协:国际化大都市更应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2010年06月09日18:1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王喆)今年以来,在北京市政协围绕“十二五”规划协商议政的统一协调领导下,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各界委员,会同民革北京市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及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市古都风貌和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北京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作为首都,正日益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建设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新的历史任务,如何保护好古都风貌、处理好建设和保护的关系、做到城市风貌古老和现代交相辉映,是近些年来我市面对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的课题。

近些年来,北京在古都风貌和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了明显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多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在名城保护核心区域,历史文化环境局部虽有所改善,但多年来整体环境仍在持续恶化,名城保护工作正处于攻坚阶段,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核心区功能过多,人口、交通压力过大。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5%的旧城,承载了城市总量50%以上的交通和商业压力,旧城人口密集、功能过度集中的情况没有得到好转,使旧城风貌保护和民生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是大量文物保护单位被机关团体和居民占用。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22处,其中中央单位、军事机关占用共90处,市、区等其他部门占用上百处,对外开放的仅占约40%。一些被占用的文物建筑长期得不到修缮,据市文物局反映,有54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三是旧城胡同持续减少。有关研究显示,1949年北京旧城胡同有3250条,1990年有2257条,2003年只剩下1571条,目前划定的33片平房保护区内仅有600多条胡同,其他胡同尚未列入重点保护范围内,数量还在不断减少。近年来,旧城一些胡同和四合院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居住增多,管理无序,有可能沦为新的城中村。

四是一些文物周边环境仍在恶化。大量超高建筑不断出现,“建设性破坏”相当突出,天际线和旧城整体风貌遭到难以挽回的破坏。

五是地下文物不断遭受严重破坏。建设项目很少主动申报地下文物勘探,建设单位施工中发现文物不停止施工甚至拒绝文物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执法的现象屡有发生,2007和2008两年,全市从事土方施工的新开工建设项目共有4191项,但只有97个项目进行了考古勘探调查,仅占总数的2.3%,致使大量地下文物在无人知晓的情况被损毁,有关研究单位进行过暗察,有些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十二五”时期,将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保护和利用好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建设人文北京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为此,北京市政协建议:

(一)“十二五”规划应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列为重要内容,并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编制规划:要通盘考虑和统筹解决北京旧城保护的难题,积极发挥城市规划在空间资源配置上的引导作用,努力探索和开创“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局面。

(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应把旧城风貌保护放在重中之重:一是严格控制规划。在旧城风貌区内,一般不再安排重大建设项目。二是积极疏散中心区人口。要制定疏散城区人口的计划和目标,把城区人口的疏散、定向安置与改善民生和旧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全面治理平房保护区。梳理胡同、院落,采用修缮、翻建、清理等方式,恢复街区、胡同和四合院的原有风貌,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扩建和增加容积率上。四是加强对文物周边环境的保护。

(三)在腾退占用地上文物方面应有所突破:“十二五”期间,应把腾退被占用地上文物作为全市文物保护的一个突破点来抓,抓出成效。

(四)在地下文物保护方面应加快立法:应尽快制定《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规定》,列入立法规划,开展立法调研。

(五)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应强化有效管理、科学管理:统一协调中央在京单位、军队和市属单位,破解当前名城保护多头管理、缺乏高层协调、工作难以推进的困局。继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对本市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强化层级管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多种形式对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教育。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良好氛围和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常红)

更多关于 北京政协 的新闻
· 北京金融产业四大优势 加快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 委员建议把绿色建筑列入北京"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
· 北京人口总量快速膨胀 结构问题日益凸现
· 北京户籍老人226万 应建政府主导社会助老体系
· 北京政协:合理布局三级医院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 北京政协:把治理“择校”“乱收费”纳入政绩考核
· 北京市绩效工资落实不平衡 教师流动基本停滞
· 北京市政协建议调控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使用
· 北京市汽车保有量413万辆 增速世界罕见
· 北京政协:十二五间最低工资应达社会平均工资40%

❷ 北京的历史文化

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筑有四个显着特点:辨正方位、注重风水、讲求对称、突出中心

从燕到清,考察北京历史地位的变化时,抓住了错综和复杂的民族矛盾这一线索,便易于理解,同时也是北京同南京、洛阳、长安的不同之处。

考察历史上北京的交通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北京的主要交通路线呈X形结构正因为自古以来北京的主要交通路线呈X形结构,所以处于X中心点的北京,就成为天然性交通枢纽。

(2)北京是天然性交通枢纽,并且由地区性交通枢纽上升为全国性交通枢纽。辽金以来,随着北京城市性质和城市功能的改变,即由原来的地区性行政中心幽州,先升为辽的陪都南京,又升为金的首都中都,接着相继为元明清全国大一统王朝的京师,即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所以北京这一交通枢纽也由地区性的转变为全国性的。

(3)北京的交通构成比较复杂。从道路形态来看,既有陆路,也有水路,而且水路又有运河与海路之分;既有城市街巷通衢,又有乡间人行小道。就道路功能来说,既有皇家御路,又有普通商旅之路;既有漕运专路,又有兵家进军之路,还有官家邮传驿道。

(4)道路等级高,管理严,效益大。金代都门外夹道重行植柳各百里;元代大都城内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清代从朝阳门至通州、西直门至圆明园、广安门至卢沟桥等主要官道,都改造成条石铺砌。诸多事例都说明历史上北京的道路等级是最高的。

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辽、金、元、明、清五代近一千年间,北京的历史文化特点鲜明.具体体现在三个层次的交融:即农耕文化和牧猎文化的撞击与融会、京师文化和地区文化的辐辏与辐射、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排斥与吸纳.

阅读全文

与应该如何发展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