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文正公
一共27个,宋朝: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元朝: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明朝: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清朝: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1、王曾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名相、诗人。
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
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塌春汪倚以为重。后罢森乎知青州。
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王曾在郓州去世,年六十一。获赠侍中,谥号“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2、蔡卞
蔡卞(1048-1117),字符度,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紫金山(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赤岭自然村)人。北宋大臣,奸臣蔡京的弟弟、改革家王安石的女婿。
北宋熙宁三年(1070),蔡卞与胞兄蔡京同科举登进士第。绍圣四年(1097),蔡卞擢尚书左丞,官至枢密院事。徽宗时,加观文殿学士、检校少保。
北宋政和七年病逝,享年七十岁。谥“文正”。南宋建立后,逝世的蔡卞受到胞兄蔡京的牵连,宋高宗赵构采纳谏议大夫任伯雨谏章,追贬蔡卞为单州团练副使。
3、吴澄
吴澄(1249年2月3日—1333年8月5日),字幼清,晚字伯清,抚州崇仁凤岗咸口(今属江西省乐安县鳌溪镇咸口村)人。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
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宋末中试乡贡。宋亡后隐居家乡,潜心着述,学者称其为“草庐先生”。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被征召任国子监丞,至定元年(1321年)任翰林学士;
泰定元年(1324年)为经筵讲官,敕修《英宗实录》。其核定《老子》《庄子》《大玄经》《乐律》《八阵图》等,对《易》《春秋》《礼记》及郭璞《葬书》均有纂言。
元统元年(1333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追封临川郡公,谥“文正”。
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曾着《列子解》,今已佚。
4、廉希宪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着名政治家,燕南诸路廉访使布鲁海牙之子。
廉希宪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团仔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
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
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
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故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年五十。累赠推忠佐理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
5、孙家鼐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
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王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蔡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廉希宪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孙家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