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什么叫报告历史成本

什么叫报告历史成本

发布时间:2023-08-08 16:26:20

‘壹’ 什么是会计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亦称历史成本或历史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

(1)什么叫报告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历史成本的优势

第一,历史成本以实际的交易为基础,而不是以那些可能的业务为基础。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每一笔实际业务都应进行记录,只有这样财务报表才能够提供有关数据。

美籍日本会计学家井尻雄士( Ijiri )指出对于现行成本会计或脱手价格会计而言,不考虑实际交易情况以年末市场价格为基础编制资产负债表是完全有可能的。

历史成本为管理人员证明自己如何有效地履行责任提供了依据,有关过去的交易的记录是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所必须的。井尻雄士认为只要经营管理责任的重要性存在,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而在保管会计中,履行经营管理责任是会计的会计的主要目标。

因此,历史成本是为实际交易而不是可能的交易所决定的,并且它又是基于交易双方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第二,从以往来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对于决策也是有用的。长期以来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都是依据历史成本信息做出决策,经理人员在制定有关未来经营决策时,将利用过去交易的数据。

他们必须能够对过去的业务做出评价,而过去的业务是以历史成本来反映的。井尻雄士认为,“历史成本信息会影响对决策规则的评价和选择。”在确定采用什么决策规则时,管理人员需要有关他们过去决策的质量信息。历史成本与过去的决策相关。

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也需要对未来价格进行预测,过去的价格(历史成本)是进行未来预测的一个基础。

第三,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会计惯例。除非确已找到更为有用的计量属性,否则,人们不会轻率地放弃历史成本。

第四,在价格变化的情况下,虽然历史成本属性的相关性会下降,但实务界更倾向于在表外补充其他计量信息,这不仅可以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而且风险较小。

第五,历史成本计量下,会计计量程序简单,资料取得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历史成本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记录,其凭证一般较容易取得。

而且历史成本只对交易和事项进行初次计量,一旦入账之后,不管环境是否发生变化,都不再重新计量。历史成本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一般人对历史成本的操作都很熟悉。

‘贰’ 什么叫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二者区别是什么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债务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举例:我今天购买一台设备价值10万元,那么任何时候无论谁问我这台设备多少钱,我都会回答:10万。即使市场上同样的一台设备降价到1万或者升价到100万,我的这台就是10万。这就是历史成本。
我认为历史成本就是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真实代价,日后无论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如何变动,我们如果要按照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来计量的话,他的成本永远就是当初买回来所付出的代价。简单点说历史成本这个计量属性就是“买价”。那么我们推断,在实务中购买资产时使用历史成本入账是最恰当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
采用重置成本计量时,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的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举例:公司盘点,发现盘盈一台全新的设备,而这台设备没有任何凭证依据可以证明其购入时的价值,也无法查明盘盈的原因,我通过在市场询价发现同样型号的全新设备需要5万元,那么我就可以以5万元的价格作为这台设备的重置成本入账了。有没有发现,例子中我强调了“没有任何凭证依据可以证明其购入时的价值,也无法查明盘盈的原因”。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认为重置成本,关键应该在于“重置”二字,之所以要重置,是因为无法得到最准确的“历史成本”,所以我们必须以现时最接近实际的市场价作为成本重置其当前无法确定的成本。
简单点说重置成本就是“市场价”。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断,在实务中假如出现资产的盘盈盘亏,在无法确定其准确的“历史成本时”就可以选择重置成本来作为入账依据了。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时,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举例:我有100台电视,账面核算出的价值为100万元,但是由于经济萧条,现在这批电视市场价可能只能达到90万元,而且销售这批电视我可能还需要承担5万元的相关税费(不含增值税)和1万元的销售费用,那实际上这批电视可变现的净值就是90-5-1=84万元了。我觉得可变现净值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大家有没有一个疑惑,它和重置成本一样,既然都是拿了当前市场价格来作为参考,为什么又另外开辟一个新的计量属性呢?关键在于“可变现”,企业什么东西都可以变现。但是在日常经营中,存货以及物料等经常性周转且的与经营息息相关的资产。简单点说可变现净值就是“某样资产市场价值或者说是估量的价值-销售时产生的费用-相关税金后剩下的部分”。

‘叁’ 历史成本的含义

历史成本也叫会计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

核心是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

按照会计要素的这一计量要求,资产的取得、耗费和转换都应按照取得资产时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负债的取得和偿还都按取得负债的实际支出进行计量计价和记录。资产减负债诉所有者权益自然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别于报表日的重置价值、变现价值和市价。

计算公式为: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国财务制度,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土地使用税等)。

财务费用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其财务费用(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销售费用是指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运输费及其他销售费用(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期间费用,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3)什么叫报告历史成本扩展阅读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比如,机会成本就属于隐性成本。

‘肆’ 什么是历史成本;什么是实际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是会计学中的重要方法.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核算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按照实际成本原则进行计量,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与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当然,在货币购买力变动和物价上涨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就不能确切地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企业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也不排除企业自愿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对会计数据作出调整,以反映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必须坚持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法缩股全流通"我个人理解是按历史成本法核算该公司的非流通股本在公司股票上市流通之前的真实价值,然后以这部分价值扣除通货膨胀和利息收益等因素后计算现在这部分非流通股票上市流通的价格,然后缩股。这样可以在不损害全体流通股股东利益的情况下实现该公司股票的全流通。

如何缩股?
缩股的方法是:选择一个时点,以每只股票的每股净资产与该股的收盘价(或一定时期平均价)进行缩股,缩股后重新进行股权登记,缩股后的非流通股可以进行流通。
步骤为:
A:选择一个时点,如11月30日市场休市一个月开始缩股。
B:每支股票开始缩股。缩股率=每股流通股的某时点收盘价(或一定时期加权平均价)/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某支股票非流通股量/缩股率。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原流通股数量+非流通股缩股后数量。
C:在这一个月之内进行工商重新登记和股权注册调整。
D:恢复开市,有条件地允许缩股后的原非流通股流通。
以天士力(600535)为例:
天士力总股本19000万股,流通A股5000万元,境内法人股14000万股,三季度每股净资产5.4元,每股收益0.40元。11月15日收盘价为21.2元。
缩股率=21.2/5.4=3.9
非流通股经过缩股后的数量=14000/3.9=3590万股。
缩股后可流通股数量=5000+3590=8590万股。
每股收益0.885元,如果股价仍维持在21.2元,市盈率为23.9倍,比现在的市盈53倍降低很多。

缩股会不会给非流通股股东造成很大损失?
不会!非流通股的价值体现是以净资产为基础的,财政部允许国有股以净资产或略高于净资产的价格转让给民营企业或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已经说明财政部承认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中的国有股部份的股票价值。按净资产卖方和按净资产缩股后在二级市流通在理论上价值是相等的,以天士力为例,缩股前的14000万非流通股以每股5.4元的净资产计算的价值总和与缩股后3590万股以每股21.2元的市价计算价值总和相等,都是7.5亿元。当然,缩股后,个股的股价是有分化的,上涨的股票,非流通股股东的财产就会升值,下降的股票的股东的财产就会缩水。
缩股会不会给二级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不会!二级市场资金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市场具有投资价值时,就会吸引部分场外资金,相反,场内资金也会离去,如果实现了缩股,市盈率下降到价值区域,社保基金的入市,外资的进入才会成为现实;缩股后的原非流通股的流通会受到分期卖出或卖出报告等规范性的限制,不会给市场造成集中性冲击;很多股票的大股东并不需要将全部手中股票卖出,为了加强控制权有些还要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缩股对市场是会有些冲击,但决不是供求引起的,而是心理因素,是短期的。

实际成本是企业在取得各项财产时付出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计划成本是企业自行制定的各项财产的分类、名称、规格、编号、计量单位和计划单位成本等资料,在取得财产时或发出时按这些资料计算计划成本

按现行制度规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将发出的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
其具体帐务处理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
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 贷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节约差异
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
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
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解:(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结转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0
管理费用 3,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0

总之,对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购入的材料只有在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已定并已验收入库的条件下计算购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可在入库时结转,也可以在月末汇总时结转;
(2)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额用“正号”表示,节约或贷方余额用“负号”表示;
(3)发出材料承担的成本差异,始终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只不过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或×××表示,最终计入到成本费用的材料还是实际成本。

阅读全文

与什么叫报告历史成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