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魏征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呢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我个人认为正确的历史观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将历史读熟的前提下,只有将历史读熟了,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回事了,才有可能有新的领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很显然这些人的做法就是过激的,过分的,由于他们对历史的认知不够全面,导致被慈禧称赞是“再造玄黄”之人的李鸿章连死后都不得安宁,这些断章取义歪曲历史的人的历史观肯定是错误的,甚至是病态的。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历史观,首先必须要熟读的历史,正确的了解历史的真相,然后你的观点可以是片面,言辞也可以是犀利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但是不能是危害社会的,对他人造成困扰的……
B.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该如何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大学生要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说理与说事相结合。
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使广大学生从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进程中,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加强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用道理说明道理,用理论证明理论,而是要更多地使用丰富生动的历史事实、历史事件,以事实佐证,特别是要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与历史逻辑。
2、守正与明辨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方向就是旗帜,只有方向正确了,才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线,分清主流和支流、现象与本质。
从根本上讲,大学生历史观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3、入脑与入行相结合。
加强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其指向就在于帮助他们在灵魂深处树牢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内心深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意义:
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
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C. 怎样的历史观才是科学、理性的历史观
都说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历史观,这里就要先说说“科学”二字。所谓科学理论,首先是一套描述事实的自恰假说,这是很显然的,因为不自恰的东西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如何说服别人?但自恰的理论有千千万万,我们必须用两个标准来筛选。
一是事实,你的理论必须能解释客观存在的现象,用你的理论预测出来的结果必须符合未来的观测结果,这样的理论才能算科学。同样是逻辑推导,从事实(不管是纯观测的还是实验室的)出发的叫科学,从无法验证的假设(比如上帝至高无上)出发的是神学。
即便如此,自恰且不与现实发生冲突的理论依然千千万万,比如“所有的物体和相应的物理参数都瞬间放大10倍再缩小10倍”。这就必须利用第二个标准:简洁——当两个理论能以同样的精度解释现实,且暂时无法比较他们的精度时,我们取更简单的一方。这个标准一般被称为奥卡拇剃刀,要刮掉一切多余的陈述。按照这个标准,“所有的物体和相应的物理参数都瞬间放大10倍再缩小10倍”这个理论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在让理论变的更复杂的同时没有增加描述精度。
两个标准筛选下来,一般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实用的理论,或是在观测不足时获得一些并存的科学假说。事实上,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说,我们挑出眼下最好的假说叫理论。一旦有了新的无法解释的事实,或是有了解释世界更精确的假说,这个理论就退到科学史里面去了。这样的理论和假说可以帮我们解释世界,预测未来或推测现实中未曾观测的部分。既然所有的理论都是假说,那么科学理论肯定不是绝对真理,随时可以被新理论取代。但科学精神——自恰、符合事实与简洁——是永恒不变的。
定义了科学,我们再来看什么是科学历史观。
这里又要先定义历史观,其实,除了那些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读历史书,死记硬背一些文字的学生,任何人读了历史都有历史观。因为人不是计算机,一旦了解了一些历史事实,自然会思考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方式,给自己一个总体的解释。……
举两个例子,在原教旨基督教徒看来,所有历史事件的目的都是为了上帝的光荣,所有历史事件的原因都是上帝的意愿,上帝无所不能。这就是历史观,教徒读历史时就可以把所有的事件整理成脉络,分出主次。同样,在希特勒看来,所有历史事件的目的都是为了铺垫德国的崛起,所有历史事件的原因都是伟大民族和劣等民族之间才冲突,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也会理解历史并指导实践。
而所谓唯物历史观,就是把人类社会,这个特殊的自然现象摆回到与其他万物一样的位置,丢掉面对人类自身或是“上帝造物”的敬畏,像研究蒸汽机或是狼群那样研究人类自身。这种研究方式虽然不免对人类有点不敬,但有利于我们保持客观,这正是科学的要素之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称的上科学,必然要通过前面说的检验标准。其实光是一个“简洁”的标准就足以简化一半探讨——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必然否认历史有目的。
因为科学从来不回答“事件A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只回答“事件A是否会导致事件B?”。对目的的探讨不影响对事实的描述,但增加了不必要的繁琐,所以科学把这个问题排除在外。加利略当年正是摆脱了传统的问题“铁球落向地面的目的是什么?”,转而探讨“铁球如何落向地面?”才建立了现代科学的基础。
所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历史没有目的,我们寻找历史规律并描述,但绝不寻求它的目标。既然目的不在研究之列,那么唯物主义历史学的全部内容就是探索历史规律,我们必须说明某些历史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有联系,有因果关系。按照前面讨论的科学标准,这些规律必须来自对历史自身的观察和随后的归纳总结,而且要尽量的简单。
比如说,如果我们通读史书,连续几次发现以强大的政权在灭亡前夕有突破原有军事体系大规模使用雇佣军的记录(埃及的库施军团、罗马帝国的蛮族军团、阿拉伯帝国的突厥卫队),我们就可以初步归纳:古代强国的灭亡很可能伴随着使用雇佣军的现象。然后我们再读到某个国家的衰亡时,我们可以期望在更多的相关材料中找到反映雇佣军的重要性上升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三国史中看到军阀建立私募军队的过程与中央政权的衰落同步进行。这样,我们就在“国家衰亡”和“大规模雇佣军”这两个事件之间确定了一定的联系。
下一步是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我们需要在几个例子中寻找类似的结构。通过详细调查和对比,几个例子都表明:原有军事体系的败坏或是作为军事体系基础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会导致对雇佣军的需求,而雇佣军的实力逐步上升又导致了对原有体系的进一步破坏。这样,我们就得出了比较有意义的结论——雇佣军的扩大与稳定社会的衰退互为因果,很容易同时出现。
当我们考察晚清社会时,这个结论依然适用,这就是唯物历史观的一条科学结论了。当我们发现今天义务兵兵源质量的下降、社会地位的相对降低与国家大力提倡军队职业化同时出现时,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条结论来推测一下未来。当然,根据科学的原则,从农业社会总结的规律用于工业社会这个不同的环境必须
D. 如何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
本文认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历史观上要承认和还原客观,国家观上承认和服从治理,民族观上承认和尊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