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资治通鉴记载了哪几个朝代的事
司马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东周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的1360多年的历史。
应该与<<史记>>参照着看,因为 <<史记>>是编年体通史。
东周 前770年-前256年 周平王 洛邑
春秋/战国 前770年-前221年 / 洛邑
秦 前221年-前206年 始皇(嬴政) 咸阳
西汉 前202年-8年 高祖(刘邦) 长安
新 8年-23年 王莽 长安
东汉 25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 洛阳
三国(魏) 220年-265年 曹丕 洛阳
三国(蜀) 221年-263年 刘备 成都
三国(吴) 229年-280年 孙权 建业
西晋 265年-316年 武帝(司马炎) 洛阳
东晋 317年-420年 元帝(司马睿) 建康
十六国 304年-439年 / 洛邑
南朝 宋 420年-479年 刘裕 建康
齐 479年-502年 肖道成 建康
梁 502年-557年 肖衍 建康
陈 557年-589年 陈霸先 建康
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拓跋圭 平城→洛阳
东魏 534年-550年 元善见(高欢立) 邺
西魏 535年-557年 元宝炬(宇文泰立) 长安
北齐 550年-577年 高洋 邺
北周 557年-581年 宇文觉 长安
隋 581年-618年 文帝(杨坚) 大兴
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渊) 长安
唐 618年-907年 高祖(李渊) 长安
第1任 618-627年 高祖(李渊) 长安
第2任 627-650年 太宗(李世民)
第3任 650-684年 高宗(李治)
第4任 684-684年 中宗(李显)
第5任 684-684年 睿宗(李旦)
第6任 684-705年 武则天
第7任 705-710年 中宗(李显)
第8任 710-710年 殇帝(李重茂)
第9任 710-712年 睿宗(李旦)
第10任 712-756年 玄宗(李隆基)
第11任 756-762年 肃宗(李亨)
第12任 762-780年 代宗(李豫)
第13任 780-805年 德宗(李适)
第14任 805-806年 顺宗(李诵)
第15任 806-821年 宪宗(李纯)
第16任 821-825年 穆宗(李恒)
第17任 825-836年 敬宗(李湛)
第18任 836-841年 文宗(李昂)
第19任 841-847年 武宗(李炎)
第20任 847-860年 宣宗(李忱)
第21任 860-874年 懿宗(李凗)
第22任 874-889年 僖宗(李儇)
第23任 889-904年 昭宗(李晔)
第24任 904-907年 哀帝(李祝)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 /
后 梁 汴 州 907——923
后 唐 洛 阳 923——936
后 晋 汴 州 936——946
后 汉 汴 州 947——950
后 周 汴 州 950——960
吴 扬 州 892——937
南 唐 金 陵 937——975
前 蜀 成 都 891——925
后 蜀 成 都 925——965
闽 长 乐 893——945
楚 长 沙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905——971
荆 南 荆 州 907——963
吴 越 杭 州 893——978
北 汉 太 原 951——979
B.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____到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2)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以下哪个时间段的历史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C. 资治通鉴是什么时期的
1、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2、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for Aid in Government)是北宋着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着。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着(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3、写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D. 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哪一时间段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记载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的历史,时间横跨16朝共1362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有北宋司马光主编。
《资治通鉴》名句摘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资治通鉴·汉纪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八》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三十八》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资治通鉴·魏纪五》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四十》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一》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七》
E. 资治通鉴和史记分别记录了哪个时期的事
《资治通鉴》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之间的历史。
《史记》记录了记录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宋代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着作。他和他的学生耗时十九年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着。《资治通鉴》的意思是给统治者们提供历史借鉴的意思。
《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作品。《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题材,记录了从远古到西汉初年的历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伟大的历史着作。
(5)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以下哪个时间段的历史扩展阅读:
《资治通鉴》自从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历代政治家必读的书目之一。毛泽东就非常喜欢阅读《资治通鉴》,曾经通读《资治通鉴》达十七次之多,并且还做了批阅。
毛泽东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噢......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
《史记》的影响则超出了史书的范畴。《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宝贵的经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