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历史上分为公元前,公元,为什么这么分有什么说法
公元,也被称为公历年表,是一种来自西方社会的年代测定方法,也被称为基督教年表。它最初是由意大利哲学家发明的,他改革了朱利安历法。公元前一年,公元前两年,时间越长,历史就越悠久,但是公元后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受到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都是以帝王的年号纪年,这样纪年的方式用了很久,后来封建帝王制度改革以后,大多数国家就以公历为纪年标准。
事实上,公元前和公园后之间并没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西方人认为这一天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在耶稣出生之前,世界是没有上帝爱的,耶稣出生后,世界上有了神。
最初,这个年表只适用于基督徒。后来西欧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经过近百年的欧洲殖民统治,它逐渐普及到全世界。辛亥革命爆发后,公历就被大家熟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很多国家都用公历的,所以我国开始使用公历了,但和别的国家不同,我国没有废除农历,很多特殊的日子还是用农历的。
中国农历有24个节气。24个节气作用很大,我国古代的农民都是用节气度过年复一年的艰难日子,后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强大,仅仅使用24个节气是不够的,好多人认为农历在将来会被完全废除。
② 学过历史的总会有公元前和公元后,那么公元前公元后究竟是怎样划分的
在历史当中有公元前和公元后之分,这是因为公园是有西方人所界定的。那么公元零年大概是在东汉的时期,所以在历史上对于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区分也就是在东汉进行区分。中国古代有着自己的计算时间的方式,比如说中国会利用动物生肖对年份进行过有规律的计算,所以运用公园的方式在古代的计算是比较少的,通常都是以生肖或者皇帝的年号作为计算的标准。区分公元前和公元后是更好的对前朝的事件进行计算,毕竟利用公元的方式,能够更为直观的体现朝代的更替以及大事件的发生。当然,中国的朝代发展脉络是非常长久的,因此有一部分的朝代也应该利用公元前进行计算。
不过,在许多史书当中,并没有采用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方法,是因为公元这一概念的引入是在近代时期。史书当中记载的更多都是某某皇帝的脸号,第多少年或者是以生肖作为年份计算。
③ 为什么有些年代被称为:"公元前"它是按什么分的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XX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XX年).这就是纪年法.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在的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未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从理论是讲,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但是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为19年)为某年代.而是笼统的称之为某世纪初,把以后的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这样每个世纪实际上只有8个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几处用了“千年代”这个概念,如在讲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遗址时说“这些城市开始兴建于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个“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个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间.在使用公元纪年时,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与单纯的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时间有所不同,即必须在计算出的 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如计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间有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这里之所以要减出一年是因为公元纪年不设公元0年,不能按照数学上的正负数的概念来计算跨公元前后的时间.
④ 为什么分公元前和公元后
分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原因是以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作为西元元年,也叫“基督纪元”,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于是就改称“公元”,入中国后,逐渐区别于民间使用的夏历纪年法。
基督纪元原本只应用于西方基督教国家,后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逐渐成为世界通行的历法。为了淡化宗教色彩,基督纪元改称为公元纪元,“主的年份”改称为“公元后”,简称为“公元”。
⑤ 为什么中国分公元前和公元后
中国分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因为公元以耶稣的生年为时间原点,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后。
公元,又称公历纪年,是源自于西方社会的一种纪年方法,也称为基督纪年。最初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这种纪年方法,是依据耶稣的诞生作为纪年的开始。耶稣诞生之前的日子,被称为“主前”;耶稣诞生之后的日子,被称为“主的年份”。当时这种纪年法确立以后,只在欧洲很少几个国家之间采用。后来随着国与国之间交往逐渐密切,到了14世纪,这一概念在西方国家有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并且成为一种认识主流。
再往后,随着强大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肆殖民扩张,这种纪年方法开始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我国接触到这种纪年概念,大约在辛亥革命时期。
到了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为了国际化,才开始引入这种基督纪年法。不过这种纪年法在我国国内被称作“公历”,与当时民国纪年法同步应用。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公元1年在我国的朝代
公元1年,也就是公元元年,史料记载:公元1年,平帝立,封王莽为大司马,景卢从大月氏伊存受经,佛教始传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历史上的公元1年,对应的应该是西汉末期的原始元年。
公元1年,9岁的汉平帝刘衎登基。46岁的大司马王莽辅政,加官太傅,尊为“安汉公”,增封28000户食邑。同年6月,王莽极力推崇和拔高孔子,通过年幼的汉平帝发布诏令,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正式坐上国家的圣人神坛。
⑥ 中国历史上分为公元前,公元,为什么会这么分
在我国悠久历史长河里,按照时代来划分,一个时代之前就是公元前,一个时代之后时间里就是公元。
公元是一个纪年法则,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划分,元年之前时间都是公元前,而从元年之后,到下一个元年之前时间里就是公元多少年。
所以在古代社会时期,我们没有公元前和公元,都是什么皇帝年号多少年,在元就是当时朝代多少年,或者几百年前。
到后来我们引进了西方文化以后,知道他们使用公元来计算一个世纪,我们才开始在编写历史书上使用公元。
这个不是我国一开始使用,只是后来世界通史这么计算,我们才开始使用。这个公元计算世纪,也很方便,时间太长或者过于久远,这个计算法则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