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人民还是英雄
创造历史的是人民,英雄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究竟是谁创造的?是人民群众还是少数英雄人物,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根本对立的焦点.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唯意志论和宿命论.唯意志论认为少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宿命论则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某种神秘的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绝对精神等,而英雄人物则是天命的执行者、体现着,人民群众只能俯首听从这些神
秘精神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摆布.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从而科学的解决了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历史范畴,是质和量的统一.从量的规定性看,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促进社会进步的阶级或社会力量.人民群众作为历史范畴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然而无论历史的情况如何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和稳定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
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
一切,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这里所讲的劳动群众,
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个部分.没有体力劳动者积累的生产经验,脑力劳动者的活动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脑力劳动者的总结和概括,生产经验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出现新的发明创造.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并依赖于劳动群众生产经验.古代的科学知识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生产经验的结果.同时,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资料,许多世界名着,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浮士
德》等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的.作为精神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生动而又浩瀚无边的语言海洋存在
于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之中.人民群众不仅为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创造了物质前提,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而且还对这些原料做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
接创造出精神财富的珍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不仅以劳动培育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时期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的革命来实现的.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奴隶们的英勇斗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战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铺平了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是以新社会秩序创造者的身份出现的.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是社会发展中始终起作用的因素.人心之所向,体现着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代表着每一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预示着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又是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所谓历史条件就是指人民群众在进行历史创造活动时所遇到的一切现存的社会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三大类.
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同时代的人们所遇到的生产力,对于他们创造历史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同的生产力状况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物质
基础和手段,同时也使人们处于不同的生产关系体系中,从而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即使在统一生产关系体系中,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其作用的发挥程度也
各不相同.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和农民固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但他们都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的斗争受到所处的经济地位的制约,带有阶级的
历史的局限性,他们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往往落到剥削阶级手中,由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它摆脱了先前那些被剥削阶级的局限性,不仅能推翻旧世界,而且能建设新世界,使自身和整个人类获得真正解放.尽管如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活动仍然受经济条件制约.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仍然不能超越历史制约性.
政治条件,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国家总是通过各种途径、运用一切手段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不能真正地参与管理国家的活动,相反总要受到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总要受到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有在同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经过多次曲折和反复,承受巨大的流血和牺牲,才能实现.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成了社会的主
人,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当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某些压抑群众积极性的现象,但这种现象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能逐步得到克服.
精神条件,包括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面貌以及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其中,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特别是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的程度,不仅对于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社会的思想道德、精神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心理的破旧立新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群众政治觉悟的提高及其管理国家、社会的能力的增强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科学文化对于人民群众政治积极性的发挥,对于
人民群众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极其重要的条件.当前,我们必须把科学和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同时要继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这是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条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交错,形成综合的大背景制约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如果这些条件与社会历史进步趋势相一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就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实现.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对于高度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 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反,对群众作用的肯定本身,就内在的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由无数个个体的活动组成的,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作用.根据个人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是相对于历史人物之外的一切个人,其作用虽然不如历史人物的作用那么大,但不可忽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素质好坏,又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他们主要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自己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充分肯定普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从普通个人中发展而来的,是指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个人,即在历史事件上打上明显痕迹的个人.按其对历史作用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在社会发展中起过显着作用的个人,他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他们总要在历史事件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使之具有个别的外貌特征.例如,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基本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赤壁之战则深深的打上了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人的烙印.没有这些人物,赤壁之战就会是另外的样子,甚至不可能发生.历史人物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有时能起到决定的作用.
第二,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作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其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强烈,因此他能首先将社会发展进程所造成的新的历史任务指出来,并提出解决任务的可行方案.
第三,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历史事件,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为他们对于社会发展的具体进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
当然,这种作用无论多大,都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历史人物能决定个别历史事件早些发生或晚些发生,在事变结局上的成功或失败,但是,所有这些,纳入
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过是对社会发展速度和具体外貌的影响而已.
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而制约群众活动的历史条件,对于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同样起着制约作用.任何英雄豪杰要想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都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历史人物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其产生本身就体现着特定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当然“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
可是,在偶然性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历史必然性.历史任务成熟了,一定会有人发现并提出这个任务,满足这个要求,这是必然的.谁来做这件事,恰巧是某个人而不是别人,这又是偶然的.但是,偶然之中有必然.如果没有这个人,那时就会有另外的人来代替,并且这个代替者或迟或早总是会出现的.通常人们所讲的时势造英雄,正是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体现.
所谓时势,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历史条件的总和所造成的社会发展的具体态势.时势造英雄主要体现在时势召唤英雄、时势锻炼英雄和时势筛选英雄等几个方面.
一定的时势造就的英雄必然带有历史的特征.换言之,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在阶级社会中,都具有阶级的局限性.一定的阶级产生一定的历史人物,它的面貌由其所属的阶级所规定而不是相反;每一个阶级都通过自己的代表人物表达自己的利益和意愿,这时,历史人物就成为本阶级的阶级性的集中体现者.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的历史命运,一般说来是随着他们所属的阶级的兴衰而浮动的.
从这里可以引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即评判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不是根据他们是否提供了时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是否比其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坚持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就要坚持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不仅要看历史人物所属的阶级在当时所处的历史地位,而且要看历史人物的活动代表了他的阶级的那种倾向;不仅要对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做出一般的分析,而且要通过特定历史阶段的阶级关系对历史人物的特殊性格和特殊表现的影响做出具体的说明.
总之,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普通个人到杰出人物,毫无例外的都受到他们与集体、群众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制约.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求得个人本身的发展.
Ⅱ 百姓造历史辩论词。 急求
群众创造历史,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曾经一度成为封建社会哲学界推崇的真理,在那个封闭的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伟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贡献者,人民群众得卑躬屈膝地仰望和崇拜,并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顺从伟人们的每一个决定。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人民在实际探索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终于悟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主体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无论是多么伟大的英雄,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无法成就辉煌的伟业和不灭的战绩。真正创造历史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非历史英雄。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保障了社会生产力的持续进步
我们都知道,生产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生产力通过社会财富表现出来,人民群众恰好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这不仅包含物质财富,而且还包含精神财富。
一方面来讲,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这世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由人民所开垦,每一片庄稼都是由人民所种植,每一间房屋都是由人民所建设,每一件商品也都是由人民所生产。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吃、穿、住、用、行等必须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另一方面,严格来说,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发挥重大的历史作用,所凭借的还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意愿通过历史人物的行动体现出来,于是才成就了特定时期的轰轰烈烈和伟大传奇。虽然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及其实现的程度都必然受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社会等条件所制约,而人民群众的思想虽然也会难免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但群众的集体智慧是经过现实实践的千锤百炼而总结出的普遍经验,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历史英雄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场合加以运用,便成就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不朽之作。
其次,人民群众的正面力量能加速社会发展,推动科学进步,促进历史更迭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阶级之间的相互斗争,革命则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而人民群众又是革命的主力军,在阶级斗争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发展。
纵观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同样在社会主义背景下,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社会制度进行更迭,也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再次,人民群众的反面作用将会直接导致一个社会的沉沦和国家的衰落,所谓水能覆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我们决不能忽略社会反动力量的作用,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总结病症,并注重预防。引导教育群众向好的积极的方面寻求发展,远离社会生活中的污垢和尘埃,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永远把群众的想法、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杜绝社会不良现象的产生,巩固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