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七年级历史考试分析怎么写

七年级历史考试分析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3-08-17 08:14:15

1.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激励、矫正、强化、示范的作用,特别是复习阶段又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

一、试题分析:

这份试题是**县2015年七年级升级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卷,共四大题型:单向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试题涵盖七年级下册全册。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共20题,40分,每题2分。内容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可以说每个章节都涉及到了,而且还突出了重点、难点和疑点,又紧扣课标,不偏不怪,难易适中,方寸把握得较好,完全可以考察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可考察出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第二题是解答题,适当地有辅助材料,选择了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政治方面,为加强统治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很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反对君主专制,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但我们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不排除借鉴历史,加强中央集权,减少离心离德的地方分裂因素。历史是割不断的,总是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另一个是经济方面。经济是硬实力,发展经济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线。一切历史的都是现实的,这样的选题是有现实意义的。这些题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技能,都是学生必须而且应该掌握的。

第三题是材料解析题,从另外两个角度考察学生:一个是科技文化,一个是对外政策。科技文化主要涉及到四大发明。对外政策涉及到开放和封闭两种基本方式、两种基本史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史实给后人的借鉴。一正一反,让我们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四题是探究题。主题是统一是大趋势,各统治阶级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主要选取了唐、元、明、清这些统一朝代的主要史实,在运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究民族政策、对外战争的意义及规律性的结论,面对南海和东海岛礁争端,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总之,这份题覆盖全册,又结合现实,突出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民族政策、国家统一等重要方面,点面结合,全面而又有侧重地考察学生,是一份很不错的调研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七年级共61名学生,及格人数41人,不及格人数20人。及格人数中90分段6人,80分段20人,70分段10人,60分段5人。优生26人,中生15人,跟队生20人。中转优,差转中,即培优转差的教学任务还很艰巨。

第一题:错误较多的选择题有1、9、15、16,其余的各个题基本上都有错误,分布在全年级不同的学生身上。这些题反映了学生还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分层优化,对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面多进行培养,继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

第二题:21小题,满10分,满分的同学还不少,说明这方面知识掌握的还不错。(4)小题正确答案是军机处,但部分同学答内阁,说明学生在纷乱的知识面前还需要比较辨识,分析判断。22题满8分,多错在(1)和(3)题,(1)题对应历史史实是两宋或南宋,这个知识点学生应该是掌握了的,但领会不了图的意思,前呼后应,就是经济重心南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形成定局,属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测查。(3)题满4分,多数同学失掉2分,虽然答案超过两方面,而且都是正确的,但有一点不在标准答案上。以后标准答案要宽泛一点,不要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第三题:除了时间判断失误,扣分多的地方就是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事件的意义、影响。这提醒老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要素,要抓住这些线索梳理知识,环环相扣,历史演变的脉络就清楚了。

第四题:探究题中,意义和结论错误的比较多,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人、事、物内涵及影响的挖掘和理解。历史的最高境界就是探寻规律,探究题最高的层次就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价值的感悟、规律性的认识。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的方面:

第一、备教材,备学生,甚至一生都在备课。

第二、没有历史的厚度,就不会有现实的深度。反过来,教师要想真正吃透历史,必须深入社会生活,拓展社会生活的空间,带着对生活社会的理解去研读历史,活化历史。这样历史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生动活泼,具有生活气息,发挥社会价值。

第三、备讲辅批考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辛勤,一份收获。

第四、教师要不断学习,特别是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积极尝试,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

第五、加强教学研究,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应向同事学习,依靠教育科研来提高教学质量。

2、学的方面:

第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

第二、修因重于修果。过程和方法比知识和能力重要,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这两个方面都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伴随学生一生,学生就是最大的赢家,知识和成绩只是从属的产品。

第三、认真听课成绩只能好一时,认真自学成绩好一辈。学生要有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

第四、学生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加强训练,能力是练出来的。只有把吃透课本和加强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学的战场上才会无往而不胜。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8.29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2014年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三

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五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五个大题,设计出了32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20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题第2、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31小题,要求学生结合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9小题第3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不少学生举的例子不恰当。

三、对今后教学建议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历史作为中考学科已经几年了,但从重视的角度看还不够。第一,从初二年级的成绩来开,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间,这说明了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造成差距较大,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第二,从初二年级的试卷来看,学生答题的质量普遍不高,书写不整齐,空白的试卷较多,说明了学生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学校一定要给初二年级充足的课时,保证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近代史的知识,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要求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准确无误。

2、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兼职教师也可参看练习册的学习目标)

3、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强训练,注重巩固

教师在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必须落实每一堂课后的作业练习,落实好练习册的习题,反复落实基本知识点,注重巩固。

5、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视读图、识图、填图和析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课本图;以图读史,以图讲史,建立紧密的图文联系,进而挖掘课本图的隐性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图片,一定要让学生识记、理解、掌握。

7、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2.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一

一、试题评价

本次试卷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但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考察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简单分析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说,本次试卷对今后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起到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

1、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

试题考点覆盖了初中课程标准所列的重要知识点,重要图表都有所涉及(如地形图、分布图等),覆盖面较大。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及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考查实践能力

有些题目体现了课标的理念,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试卷中的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中的几道题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3、设置新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本次考试关注的焦点,如11题、20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本次考试年级平均成绩27.55,最高分80,及格率0.273 。从成绩来看试卷难易比较适中,95%题比较容易,5%的题较难。

二、学生典型错误分析

统计数据因为没有对试卷的各小题进行分析,只是对全校的平均分和及格率进行统计,以及自己在批卷时的感受进行分析,究其原因:

1、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地理的基本原理不清。从试卷情况分析可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浮于表面,没有深入透彻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

选择题中1、9、15、19题学生记忆不扎实错误较多,10题选择答案五花八门,没有考虑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特点,填空题显然对地理事物位置、地理现象以及地理基础知识重视不够,错误太多。

2、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亟待提高。如30题学生不能根据图中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事物的轮廓、位置判断问题,从而导致作答不够准确。可以看出2/3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地图和地图册分析,有的甚至答非所问。

3、思路不明,条理不清,答题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回答了很多,但得分点较少。如29题简述美国五大湖区乳畜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实正确答案只是一句或几句话,但学生抓不住主次,将有用的没用的全写到了卷子上,也给批卷带来了麻烦。

4、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如何读图,如何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含显形和隐性),然后运用这些信息,结合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第28、2930题等;

三、反思与改进

1、备教材,对别是七年级的复习课,教师要对初中地理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资料、试题,复习过程中我个人觉得要讲、练结合,针对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准备资料,同时对资料中经常出现的重点知识也要重点讲解。备学生,对七年级现阶段要分析每一位学生。

2、对学生要求严格。记忆性知识点要背、要记、要写,课堂笔记要记,最好在书上记。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严谨审题。如加强试卷的审题;用几节课专门训练。

3、紧紧结合地图加强地理事物名称的识记,重点是世界地理的几个区域,几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的记忆。

4、要在掌握各区域地理位置的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气候等地理特征,以及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5、加强练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复习,提高复习效果。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二

本次抽测试卷依据中招试题题型及分数分配比例:

选择题:共20个小题20分,试题依据教材基本内容,灵活性较强,重点比较突出,部分试题通过创设情景或与现实时政热点相结合,对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考察,整体上难度稍微大了些:涵盖面比较广,比较贴近现实,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现实中学到历史知识,从历史中给现实以启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学生的得分情况比较正常,其中有两个小题难度稍微大了些,学生不好把握,需要动脑筋思考才能回答,高分和低分的比例适中。其中1、3、5、8、14、17、18、19、20等小题都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得分率较高,2、9、13等题目需要学生多方联系思考,失分现象稍微严重些。总的看来,选择题部分难度还是一般的,得分一般在10—18分之间。

非选择题:共有6道小题,30分。第21小题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得分率比较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商鞅”的“鞅”字,有部分学生写成错别字了,丢分最多的是最后一问,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不会表述,有的回答商鞅变法的影响和战国后期变法运动的影响等,不符合题意。第22小题考察了我国古代史上两次大一统王朝的基本史实,突出了秦汉两朝在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第一次大一统”个别学生理解成“汉武帝的大一统”了,所以连锁反映连后面的意义也失分了;第二问的措施个别学生回答的不够具体,用语不够准确,如“推恩令”,个别学生只写“削藩”表达就错误了不给分,如果写成“推恩削藩”稍微沾边就给分了。第23小题属于送分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简单的题目,然而还有些学生根本就看清题目,出现了个别的不该出现的错误。第24小题考察的是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其中一些题目的设置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学生不会审题,抓不住问题的切入点,如“社会生活方面凝结下类的成果”学生就不理解“社会生活”该从哪里下手回答了,还有得到启示方面,学生缺乏答题技巧,不少学生简单的答出改革的意义,而其实应该是今人学习借鉴的可贵之处,也有一些学生回答的非常好:倡导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学习先进文化等。第25小题考察的是秦朝暴政及其引发的起义,第一问稍微拐点弯,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其他两问比较简单,然而学生答卷时错别字较多。第26小题考察的是非常基础的识图能力,比较简单,得分率也比较高。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开卷考试也不能忽视历史的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进一步推广先学后教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以及迁移、应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教会学生寻找解题的恰当的切入点。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质量分析范文三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51班最高分94,最低分24,优秀人数7人,及格人数24人,差生10人,均分63.05

52班最高分93,最低分33 ,优秀人数6人,及格人数26 人,差生9 人,均分63.24

二、试题特点

试题满分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

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答题情况

1、选择题完成较好,均分在30分左右,非选择题填空题完成较好,几乎都能得满分。

2、选择题中失分最高的是2、16题,非选择题中四题(30),五题(3)失分较高。

3、失分原因分析:

(1)概念把握不准确。如选择题2题,对隋朝特点的描述中,哪一项最贴切?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国家统统一大部分学生选A或C,第二课的课题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

(2)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书写不工整,有错别字,很多基础题也会失分。部分学生对于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材图片的分析,点名相关知识

(3)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差和概括归纳能力差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3.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试卷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于20XX年6月29日结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共6页。选择题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四大题14小题共计50分。

一、考试目的:

历史期末考试是检测本学期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对在教教师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以便日后教学予以加强。在考核中,使教师了解到教学中不足之处,以及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及加强的问题,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当,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二、试题分析:

1、试题结构分析:本次试题由客观题(选择)和主观题(材料分析)构成,其中客观题占50分,主观题占50分。试题侧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的考察,第一单元知识占16%,、二单元知识占44%,第三单元占34%,七年级上册知识占6%,如27题的1小题“焚书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和新人教版版教材为命题依据。

2、突出学生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考查:本次考试,试题内容灵活,难度适中,“死”的.东西少,“活”的东西多,基本脱离了“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熟练的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才能考出好成绩,二者缺一不可,基础知识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题,如选择题开始四道题非常典型,第1小题隋炀帝开凿到运河,第,2小题武则天的功绩与无字碑,第3小题四大发明,第4小题景德镇瓷都。材料分析题的27题封建王朝加强思想控制几影响,28题中国资本主义生关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题必须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学生的能力。

3、难易搭配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考察的同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书本基础知识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识占45%左右),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选择题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题的26题都属于基础性题,材料分析题27、28需要分析思考,难度提高。基础性知识题出题方式符合了现今历史试题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4、题型更科学,符合新课改要求:本次考试中

(一)选择题,直接考书中的基础知识点,但是个别题在拐点儿弯之后才能答出知识点,这考核了教学目标之一——知识目标,考核基础知识,这对教学来说有益无弊,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重视的就是基础。但以往“死读书”就能出成绩的日子一去不返复了,更多的考题需要利用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二者结合进行解答。像14小题这种对应列举题直观性题基本没有了。

(二)材料题从当中反映出的问题:学生不会看题,也不会答题,两个问题答案不全,答题不全面。这需要以后多加强平时习题的练习。如26题“民族政策”和29题“经济重心南移”。

本次试题,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舒展个人才情,突出了学以致用,通过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图画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5小题“四川的交子”、 第9小题“唐朝的曲辕梨、筒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书上直观画图知识的认识,点明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27题的第3小问和26小题的第4小题。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26、27、28、29四个材料分析题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较差就很难理解题意和做答。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今后教学打算:

在期末复习中,按学校规定制定了复习计划,但在考试后,仍然发现问题,这说明教学中仍有不足需改进。考试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我决定以后教学中:

① 继续稳扎稳打,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②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③ 学生不会答题,以后加强平时多做练习,训练答题思路。

4.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初一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有 5411人,其中70分以上的有1040人,占参考人数的19%;64分以上的有1940人,占参考人数的35%;48分以上的有3766人,占70%;均分为55分;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15分,总体来看,考出了学生的水平。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与中考试题相吻合。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如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第三大题的2、3两个试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第三大题的第一小题,对丝绸之路的考查,第二小题对三国知识的考查,第四大题对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考查,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有如第三大题

(一)题的2、3小题设计较难,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如第一大题的1、8、9试题,第三大题的(一)的2、3小题等,命题灵活,侧重对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部分学生得满分30分,70%的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有一少部分学生成绩太差,得分4—8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7、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非选择题

1、按顺序排列朝代,全对的占30%,得2分的占40%,有个别学生得0分。2、3、4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主要是3题的'A、C,学生不能正确的书写答案,错别字较多。整个(二)大题,学生做的不错,失分较少。

(三)材料分析题

1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学生得分大多在6---8分之间,失分主要是(2)、(3)小题,学生对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名不能准确掌握,知识学的比较死,从西域引进的水果,学生能全回答正确的较少。

2题考查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所出的题目不难,但考查面广。其中(1)(3)题比较简单,(2)题稍有难度,难在审题上,尤其是,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学生答不出来。这个试题学生得分大多在7---8分。这个试题不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还把学生的档次很好的拉开了。

3题考的是两次改革,学生得分多在5分左右,失分主要是(1)题和(3)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问法,很多学生产生了歧义,因而导致出错。

(四)综合探究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四、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5. 初中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怎么写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下前八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据初一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 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 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 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 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 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 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 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 了得分。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小字部分的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应足够的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 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 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 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 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 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 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 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 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 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历史考试分析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