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初中历史地图册怎么用

初中历史地图册怎么用

发布时间:2023-08-21 21:30:39

① 初高中阶段地图册在地理课堂内外的应用与评价

地图册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初中学生处于刚刚接触地理的阶段,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因此,充分运用地理图像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中学地图册以及填充图册的特点优势
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它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发挥了教师教学工具、学生学习帮手的突出作用,在日常教学中体现出以下特点优势。
一是丰富性。它以地理教材为依据,编制了大量配合地理教学的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剖面图等,在字面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文示例,丰富了教材内容,扩张了教学形式。
二是直观性。图示有助于学习者更加直观的理解事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相比文字教材更具简炼性和直观性。如果教师声音信号和课文中的文字系统消失,地图册就成为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陪伴的好老师。
三是和教材教学的高度一致性。在目的选择、图幅内容和编排次序方面与教材紧密配粗弯合、结构一致、互相补充,在保持相对完整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能力,与课文插图分工,各有侧重,统筹安排,相互配合,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自学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之后,它就是“第二教科书”。
四是极强的记忆巩固性。中学地理课配有的《地理填充图册》,设计的填图题比较好,基本涵盖了本科的知识点,而且简单易懂,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加强对地名及位置的记忆,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有助于理解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填绘地图的能力。它是将地理知识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的有效手段。
学习地理必须有图,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因此地图册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之一。
二、中学地图册以及填充图册在当前教学中的处境
但是,作为一线的地理老师,码凳轮我感觉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中,对地图册和填充图册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慢慢淡出讲台的趋向,而成为学生课下学习时使用的工具书。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内容和形式向图文结合发展,压缩了地图册的平面教学功能地。新教科书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改变了过去黑白两种色调、文字占据主导的局面,取之以彩色图文配合,不仅文字内容更加简明扼要,而且做到了书中每页都有图,且各种比例尺地图相互配合,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交通图等交替使用,并穿插大量彩色实物景观照片,辅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和提示、设问等。虽然每幅图像和地图或图表中信息量并不大,却充分体现出特定的设计意图,在地理知识传播、技能训练的呈现方式上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读图学地理”这种教材编纂理念的转变,不仅使新教材“锦上添花”,而且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图在表现不同尺度、时空分布与演进过程方面的强大优势。加之在设计及编排等方面大量借鉴国外教材及科普读物,教材更加生动活泼,亲切自然,令人爱不释手,增强了与读者间的亲和力,展示了过去地图册才有的地理图像的强大教育功能。相比之下,地图册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略显单调,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2、多媒体手段使地图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大量取代了地图册的立体教学功能。随着计算机、遥测、三维扫描等新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立体地图、多维空间地图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能够获得、认知的普通技术,多媒体地图教学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地图册、填充图册,多媒体可以创设出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迟信可以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动态直观地将需要掌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过去课本和地图册上的一些旨在让学生理解某些结论形成的过程图形,传统地图册上所体现的内容是静止的、枯燥的,无法展示渐进的、链条式的演变过程,造成有时学生很难做到充分认知、完全理解。而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现有的多媒体地图教学资源,基本能够把总体教学内容、各个知识点由因及果、有始有终的全程展示出来,比平面图示更加易于理解、更加直观,结论形成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记忆的引导,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纸质地图册的缺陷。
3、地理填充图册的吸引力也在降低。就笔者了解,现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地图填充册的比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内容和当地统一使用的教材配套练习册有重复,反复使用会浪费课堂时间;二是填充图册题目少,内容单调,覆盖面小,没有新意;三是多年以来基本没大变化,所以就失去了它在课堂上的吸引力。
三、对地图册和填充图册的改进浅见
如何使地图册、填充图册更加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针对以上“两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本人的浅薄改建建议。
一是适当增加功能。随着地图形式载体的增加,今后的地图册应当及时的根据载体变化增加新的功能。比如,立体地图或者三维立体空间图应当结合教材要点及时补充进地图册,改过去单纯的平面图册为平面立体有效结合。
二是及时改善形式。一方面,建议适当扩容载体,以现在的书籍纸张载体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中小学普及的事实,适当的补充电子信息载体;同时,及时跟随时代步伐,更新地图内容,使用起来才能更方便。
三是增强针对性和连贯性。应当注意改变过去地图册立足单一内容,与总体教学相比显得支离破碎,连贯性、连续性不强的问题。今后的地图册,要想办法将平面图、立体图、三维图、视频图有机结合起来,知识内容要系统化,使之更直观有效率,让学生乐读、乐记、乐用,才能保持和发展其功能。
四是填充图册要注意增加生动性,丰富内涵。地图填充图册必须考虑当前地理教学的结构变化,内容设计的丰富一些,题目新颖一些,知识面广一些,要把知识面再延伸再拓宽,把时政热点等各种要素揉和进去。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必然增加课堂教学的使用积极性,想不用都难。
总之,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应当随着教学目标、结构、形式的变化而不断跟进、改善,这样才能保持其功能作用,实现其价值意义。受水平影响,以上粗浅之见必有不足和舛误,敬请批评指正。

② 绘制历史地图有哪几种常用方法

(1)投影放大法:把透明胶纸(或白纸)放在所画的底图上,根据底图用笔描出地图轮廓,然后把描好底图轮廓的透明胶纸放在投影机上,并在投影机上调好所需放大的倍数,在幕布前放上绘制地图所用的纸,然后根据投影机打在纸上的投影,用笔描绘成图。如果没有投影机,也可将原图先用玻璃片描出,利用电筒投影,再用上述方法绘制。
方格放大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绘制方法。先在原图上用铅笔打上若干方格(一般以九格为宜),然后按所需放大倍数与之成比例,在白纸上打好方格,再按原图有关方格的线条位置,在放大的方格内相应描绘出来,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画笔敷上色彩,加粗线条,添上各种符号,写上题目和图例,新的放大的历史地图就完成了。
缩放仪放大法:先选择拟缩放的原图,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将缩放仪调节到适当的倍数,在缩放仪一端照原图描轮廓,另一端(放铅笔)就会在所绘制的纸上描出所需放大的地图轮廓。这种方法迅速、简便、准确。
摹映复写法:选择合适的地图作为范图,用白纸与之重叠订在玻璃上进行摹映;或用复写纸放在地图下面,下面再放上白纸,先用铅笔描下地图上的轮廓,再绘制成适用的历史地图。(2) ①准备一张较大的白纸和几支不同颜色的彩笔。②熟读教材或地图册中的相关地图。③从原因、时间、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③ 初中历史如何记住年代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

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

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

经过=准备+发生+结果。

意义=作用+特点+影响。

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着作)+影响。

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

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

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

(2)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

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

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

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

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④中外比较。

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

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

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

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

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

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

(5)串字法。

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

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

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

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

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

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

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

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

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

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

(3)记年代。

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

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

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第二,联想记忆法。

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

第三,对比记忆法。

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

④ 如何发挥插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某种憧憬和追求,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情景中发生的。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插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科学、准确地把握图画内涵的前提下,要运用生动、精炼、直观的语言对历史图画进行细腻描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述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时,笔者和学生一起了解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关于交子究竟什么样,为什么会出现,如何使用,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笔者充分利用课本关于交子的两张图片,和学生一道读图、看图、分析图,甚至饶有兴趣地和他们分析交子图片上的文字。分析完后,提出问题“对比北宋的交子,请你说说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和它有什么异同?”这个问题现实感很强,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如《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利用多媒体把整幅《清明上河图》搬上银幕,同时进行配音解说。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追寻着历史的足迹,看到了宋朝汴河两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耳边仿佛听到了街上小贩们的叫卖声,再配合课文中的几幅插图和设置的相关问题,使本课的知识点很快得到了落实。
二、简单实用,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谓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
比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首先让学生对教材提供的朱元璋画像进行描述,接着出示朱元璋的另外一种画像,同时进行说明。朱元璋的相貌一说其方面大耳,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一说其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麻子,可以说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究竟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登上皇位,在位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君权?这样通过利用教材的插图,简单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诱发了学生急切了解新课内容的求知欲望。
三、巧妙设问,培养能力
观察是识图的首要步骤。学生对某一插图的观察应首先让其明确观察目的。明确观察目的就不得不依靠历史教师巧妙设置问题了。而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探究方法的指导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决定着探究学习的效果。比如在让学生观察“半坡彩陶盆”时,就这样设问:①这幅图给我们哪些信息?②照图上的信息逻辑,如果彩陶盆上有多个符号,可能会是哪些?有可能有水稻和木结构房屋的图案吗?这样问题一出,学生积极思考,踊跃查找书上相关内容,各个学习小组也纷纷议论、酝酿……这样的问题设置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教师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真正体验到了学习之乐,教师也从一味讲解、讲述的桎梏中解脱了出来。
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具有共同主题或共同表示内容的历史地图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有利于积极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例如,讲述“北宋东京城”时就把《唐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两幅城市布局图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北宋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思维分析能力,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插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历史自学能力。
比如,在讲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教材有一个“动脑筋”栏目: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而在书本第3页又展示了“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现代人头像”三幅插图。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先自己看图,然后再请学生总结出他们之间的异同。这个教学过程看似简单,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化难为易,突破要点
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尤其是抽象的知识,如果离开插图教学,往往重点难以突出,难点不易讲清。教师运用插图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学习元朝行省制度前,笔者先出示汉唐版图和元朝疆域图进行比较,强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进行有效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指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中书省和其他11个行省,指出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提问我们处于什么省?从而理解“我国省级政府设立始于元朝”。
如“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大难点,使用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洋务运动”内容中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插图就可形象地浅化这一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津机器制造局在外观上是中国封建传统宫殿式建筑为主,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厂房和高大烟筒,对此教师可加以启发,由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以及与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似点,即洋务派只不过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枝芽嫁接到了满清封建主义腐朽的病枝上,又怎能“师夷长技以自强”,学生在这种形象类比的轻松一笑中,深刻地认识了洋务运动的本质所在。
五、资源整合,优化复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插图作为考试内容中一个重要板块已不容置疑了。利用教学插图来复习历史知识,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比如说,在复习“赤壁之战”这一节内容时,并没有直接问同学赤壁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结果等等内容,而是从给学生看一张教学插图开始的。笔者把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104页的插图《曹操慌忙逃走》印发给学生,请学生看图思考:图中曹操为什么慌忙逃走?他当时从哪里逃走?要逃到哪里去?学生看图思考后一一回答问题。这样的提问,不但复习了知识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看图、辨图的能力。
很多时候,一幅插图可以反映一个历史事件或者一个知识点,而多幅相关插图放在一起则可以反映几个相似或相关的事件或知识点。结合运用不同历史阶段相同方面的图,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线索或专题的理解。例如,中国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领海主权、内河航运权,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侵华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比较地图册或教科书中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结合此图分析)等图。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辟通商口岸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从沿海到长江中下游,直至西南内地。总的来说就是步步深入。把以上信息放到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中分析,可以得出以下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量的商品输入一方面造成白银外流,给中国带来灾难;另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就是诞生在最早成为通商口岸的沿海地区。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既有恶劣的消极作用,也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六、自己动手,以图创新
1.自制图表,体验历史
新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特别提出:“初步掌握识读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识别历史地图和各种图片资料,学会读懂各种历史表格,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简单历史地图,绘制表格,在体验、理解、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时,指导学生制作《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简表》。
通过表格绘制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学会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并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和文化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整合插图,激发情感
每学期笔者都会利用插图进行活动课教学。如“我心目中的唐王朝”一课,学生利用网络下载各种相关的图片,剪切、复印,自己动手归类比较,并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字介绍,做成历史小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高度热情,又体现了历史教学课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在动手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满好奇,不断迸发出奇异的思维火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了问题,激发了更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插图不仅是教科书的辅助材料,而且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教材。插图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较感性的方式接触历史知识,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获取历史信息、主动探究能力的重要一环。

⑤ 作为中学的地理老师,如何教学生运用地图

1、先让学生熟悉有关教学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这是我们地理教学中运用教 学地图的前提。 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地图的图例、注记、符号和颜色所表示的意义,而且还要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地图的不同的用途,例如教学挂图中的地形图、政区图、气候 类型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 人口分布图、交通图、河流水系 分布图、 某种资源或物产分布图等等。其中的地形图是专门用于地形的、 交通图 是专门用于交通的等, 行政图主要是地理地界以及大的道路国道、高速公路、 铁路以便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地图。
2、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 教学地图虽然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媒体, 地 但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 理教师必须把握好使用教学地图的时机。要尽可能的使用教学地图,能让学生直 接感知的, 都要通过地图争取让他们直接感知。 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 况选择和设计教学地图, 避免为使用地图而使用地图。当堂绘制地理板图、板画 时, 以简明、 清晰能表达教学意图即可, , 不可因过于讲究绘画技巧而占用时间。 如复习世界地理“东南亚”一节内容时,先把东南亚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 讲:“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 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后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在此次海啸中的真实故 事,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昂,教师进而在图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 啸的影响地区, 接着开始讲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简短的开场白, 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饶有兴趣的倾听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3、注意将多种教学地图组合使用。 地理事物是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的, 把分别表示地理事物不同侧面的地理地 图组合起来使用, 不仅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而且会使学生对地理 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真实。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三级阶梯时,可以把中国的政区 图叠加进去, 就很明显的得出我国的哪些省份在第一阶梯、 哪些省份在第二阶梯、 哪些省份诘谌滋荩在中国轮廓的板图上, 按照实际分布画上表示地区气温和 降水量的统计图, 就能大体得出我国气候分布。
4、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所用地理地图进行解说,是地图教学的重要环节。解说可由教师进行,也 可由学生进行。 适当的解说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图的含义, 并培养学生的读 图能力。有些教学地图本身就有文字说明或与相应的课文呼应, 教师要充分运用 这些图文的结合,例如,人教版教材世界地理给出了“世界气候类型”景观图, 旁边并附有文字。教师在使用这幅时,以引导学生阅读这段文字,如果需要,还 可以展开讲解。要避免只是把地图拿来一晃,不做任何解说或引导的使用方法。
5、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地图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析图、 读图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图教学过程中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图的作用。 教学 地图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从中获取地理信息也 许会错过很好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找出蕴涵其中 的地理知识、 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如果用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同类地图,让学生进 行比较分析, 更是一种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特征的好方法。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 养包括能够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会进行比例尺的换算、会使用图例等。读图能力 还包括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能够读懂地图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用。不少教材都给出了 读图指导, 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图指导来合理的安排学生 的活动, 多让学生自己从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 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6、运用教学地图时,要善于联系。 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 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 点, 而且还要将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是新近知识形成网络。 如在《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这一节,讲到内流区和外流区的范围时, 应及时联系 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 找出二者之间联系的必然性、规律性等。
7、注意教学地图的运用技巧。 在教学地图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常规,经常训练,养成良好的的教 学习惯。
(1)使用 教学挂图时教师在指图时要注意站在图的一侧, 以不影响学生看图为 宜; 如用图较多,要事先安排好出示的顺序和时间。指图时要用指图杆,指图要 有目的性,要和解说协调一致;指图时要准确,山脉按走向指,河流按流向指, 国家或地区范围要指轮廓,城市要指准位置,交通线要指起点和终点;指图的速 度要适当,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准;教师还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看图。指图时不要 用手指随便点划,那样既不严肃,又很难使学生获得准确的位置概念。
(2)、黑板略图的运用技巧:教师在使用黑板略图时,不须计较细节,目的在 于突出重点,节约时间,可以边画边讲或要求学生也笔记上画出, 随讲随填其他 内容, 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 眼、手、 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 笔要深刻多。板图多为单项内容陆续出现,比同时出现多项内容重点突出,可起 到化繁为简、切中要点的作用。可以板图与与教学挂图配合相互对照使用,效果 会更好。 教学过程中教师绘制板图时要注意组织学生活动,如让学生观察某地地 图轮廓,查阅相关地名、河流等。
(3)、地图册的运用技巧:地图册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工具。 首先要使 学生会阅读地图, 即要求学生在了解地图基础知识后, 能应用地图和地理知识进 行分析, 掌握地图的语言。只有能看懂地图,说出图上地理事物及其特征,能够 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能作出正确的结论,才 算掌握了地图。
(4)、教科书中的地图使用技巧:教科书中的地图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示意 图、地理统计图和地理漫画等, 教师一定要按教科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要明确 使用目的, 计划好出示的时机。 最好安排在对讲授内容刚有了部分了解急于想知 道其具体情况的时候, 这样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使他们关注地图的 内容,感到新颖好奇。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读图、用图机会,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重视 地图,抓住地理核心,养成读图、用图、画图的习惯。经常读图、用图,久而久 之,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理解和巩固学过的 地理知识, 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地理图 象为主线, 指导学生去分析归纳地理图象,从中学会推理和探究地理知识,能用 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地图册怎么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