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太极拳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按照史料《清史稿·卷五O五·列传二九二·艺术四》记载:“内家者起于宋武当道士张三丰,其法以静制动,应手即仆。与少林之主于搏人者异。故别少林为外家。其后流传于秦晋间。王宗岳最着……。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于山西王宗岳,其法式论解与百家之言相出入。至清末传习颇众云。”
此史作者是赵而巽,是经历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的元老。
这段记载,意为---内家拳始于宋朝武当道士张三丰,而太极拳,是始于清朝中叶的王宗岳。
按照目前信息,近代太极拳的形成是这样的------
1840年左右,杨露禅(1799—1875)拜别陈沟陈长兴(1771年-1853年),回到老家,有人问学了什么拳,回答“绵拳”。谈及师门,说“陈长兴是蒋发的弟子”。(后来,杨露禅曾言“学拳于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
1854年前后,武禹襄(1812-1880)经杨露禅与陈长兴的介绍,从学赵堡陈清平(1795-1868),还得到了一本《王宗岳太极拳论》。据说,武禹襄在赵堡学拳月余,可能陈清平因材施教,多是内家拳方面的指导。
武禹襄认为《王宗岳太极拳论》与杨露禅的拳术练法相似,但拳理更精妙,于是,武禹襄、杨露禅依照此谱,融合所学,编定出“十三势架”,称此为“太极拳”。当时,没有用姓氏区别。
自此,太极拳始于武禹襄、杨露禅。
由此可知,杨露禅的太极拳,是融合了陈长兴所教拳法、赵堡内家拳理与《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三合一拳术。而,在形成太极拳的环节中,《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重要性首当其冲。
虽然民间王宗岳缺少史料记载,但拳论就已经确立了王宗岳在整个太极拳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王宗岳是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载入正史的太极拳家------ “清中叶,河北有太极拳,云其法出自山西王宗岳”已作为正史编入《二十五史》。
所以,太极拳起源于“清中叶”。
至于张三丰,或者陈王廷,那时没有太极拳的记录,那时还没有太极拳。那时,张三丰修炼是道家的太极外丹功,陈王廷汇编的是无极通背缠拳。
B. 太极拳有多久的历史了
首先声明一下,太极拳的发展一直都与太极无关,从陈家沟(河南省温县)的第一代传人(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到陈氏第十四代的陈长兴都没提过太极,都是打他们的乡下拳。太极拳里面可能应用了张三丰的观念,但其实的套路却并不是由张三丰所创。陈家太极拳是个非常好的拳种,它是当年戚继光打仗训练士兵用的三十二势长拳,而这套拳是由少林的大小洪拳、通臂拳演化出来,而大小洪拳和通臂拳则是由宋太祖练兵用的长拳演变而成。所以说陈家沟所练的拳源流非常好,只因后来没有打仗,士兵唯有回到乡下打,陈王廷都是这样,并且他有时会看看《黄庭经》。 人说陈王廷开创了陈式太极拳,其实他没有创,只是戚继光的功夫流传到陈家沟,他在改编一小部分。陈王廷把这套拳传给陈长兴,陈长兴又把它教给杨露禅,而杨露蝉在1852年又拾到武禹襄的一本《太极拳论》,从此以后才开始用太极拳这个名,而不再用陈家炮锤。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武当等多种流派。 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焦作陈家沟陈长兴(陈式太极拳传人),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河南焦作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 武当太极拳
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变出许多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