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史遗址调查报告怎么写
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家乡。
考察方法:观察,查阅资料,采访。
考察内容:遗迹的现状,历史,相关故事。
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家乡。
考察方法:观察,查阅资料,采访。
考察内容:遗迹的现状,历史,相关故事
二:下面是范文,仿照着写就可以了
福建泉州有一条洛阳江,江上有一座洛阳桥。桥在泉州城东二十里处,一条一里半长的跨海梁式浅灰色花岗岩桥体在阳光下遍体鳞光,远望如一条银龙横卧碧波,如一条银练飘向大海。宋元时期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它就是起点。
主持修建洛阳桥的泉州太守蔡襄(1012-1067),汉族,字君谟,原籍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桥头有蔡襄亲自撰书的《万安桥》记,刻在两方石碑上,每方高约三米,宽一点五米,文字精美,笔体苍劲。书法艺术和桥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互作注释。
世界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说过,我国的古桥,他最欣赏者有二,一是北方的赵州桥,一是南方的洛阳桥,“闽中多名桥,洛阳是状元”。他的着眼点是建筑学上的价值。我故乡的赵州桥建于隋代,大单拱上加上两个肩拱,分散了压力。洛阳桥建于公元一○五三年。洛阳江自古以来多次建桥都被狂潮急流卷去,是蔡襄创造了流线形舟筏式桥墩,共四十五个,解决了困难。之后他又发明了“固基法”,在桥墩和基石上大量养殖牡蛎,让其分泌物把石块粘连在一起。牡蛎外壳形成一层坚硬的甲胄,耐得风吹浪打和海水腐蚀。从此洛阳桥变成了一座颠扑不破的“长城”。一六○四年泉州发生了八级地震,山崩城倾,一片瓦砾,而洛阳桥安然无恙。洛阳桥成为世界建桥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洛阳桥建成后,泉州成为东南巨镇。马可·波罗描绘这座“宏伟秀丽的刺桐城”时,还特别提到这座美丽的洛阳
⑵ 六年级 遗迹调查报告
在我国境内,从东北边远地区到西北边陲,从中原地带到塞北草原,都保存着我国古代长城遗址和遗迹1。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长城有着大量的记载,史学界有过专门着述2。解放以来,不少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查,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考古资料3。
从1965年起,我们昭乌达盟的文物考古人员,配合各种基本建设,结合地区文物普查,沿着长城地带,广泛发动和走访当地群众,对保存在本地区的古长城遗址陆续进行了调查。1975年由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公布长城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线加以保护。
在正式调查以前,我们选择了25公里遗迹保存得比较清楚的地段作为调查的试点。从1965年7月到10月和1975年8月到9月,两次调查所用时间大约半年,往返步行约1,000余公里,基本上查清了我盟境内长城遗址的分布范围、详细走向及筑造特点;记录了长城沿线有关古代防御设施及长城地带有关遗址;拍摄了有关长城筑造、地形、地貌照片;采集了必要的文物标本。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昭乌达盟长城遗址的分布范围及详细走向
昭乌达盟地处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以北有广阔的草原,南部是多山的丘陵地带,属华北陆台内蒙地盾东延的一部分。这个地区历来是中原通往我国东北边远地区的咽喉要道,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我国古代中原和东北各族文化频繁交流和经常接触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古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昭盟境内有三道汉以前的长城遗址,它们都分布在我国北纬42度——43度之间。我们暂时分别称这三段长城为赤北长城、赤南长城、老虎山长城。
(一)赤北长城
在今赤峰市北部,长城沿英金河北岸筑造,方向大体为东西横贯,自西而东详细走向为:
木家营子公社:衣家营子(过阴河);
东方红公社:上北道大队,五里岔村北;
王家店公社:水泉村,公社所在地王家店大队北山根,四家子大队,孙家营子,杨家营子,夏家店村;
水地公社:八家老爷庙村后摩天岭,北山坡,前窑生产队,公社所在地北石佛山,山水坡大队平顶山,山水坡。
水地公社往东在进入安庆沟公社以后,长城遗迹不清。
赤北长城现存遗迹,西起东方红五里岔,东到山水坡一带,比较明显,断续保存约30公里。1975年复查时,我们在敖汉旗小河沿公社白斯朗营子、乌兰公社老牛槽沟大队七道窝铺、倒格郎丰收公社白塔大队、敖吉公社“车罗城”、山湾水库以及下洼公社丰水山大队等地,发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城堡和村落遗址,保存都较完好。如果赤北长城年代与此相当,则赤北长城的延伸线应在这些遗址分布区的附近。
东延地段可能在今吉林省奈曼旗或库伦旗南部一带,那里曾发现过战国——秦汉时的城址及秦陶量4。
关于赤北长城,过去有过一些考古调查报告,并为一些史学论着和游记零星引用5。
(二)赤南长城
在赤峰市南美丽河公社,东西横亘,与赤北长城大体成平行方向,两道长城之间相距约50公里,分布在今昭盟喀喇沁旗、赤峰县南境、建平县北境、敖汉旗中部。其中穿过的河流有老哈河、蹦河、孟克河、教来河等。由西而东所经详细地点是:
喀喇沁旗娄子店公社:姜家湾子村(达拉明安山),柴家沟梁,两半子山;
喀喇沁旗山前公社:黄花洼,蛤蟆洼,桩子地,西大洼,槟榔沟梁,半截子梁,刘家店后梁,莫家沟西坡,大金沟西山梁顶;
赤峰县美丽河公社:二道营子,阎家店东梁、林家地北梁,“边墙地”,王家沟粱,石棚山,灰菜沟梁,燕翅沟粱,小莫里海山,大莫里海山,货郎沟,三棺石山,谢家营子后山,双尖子山,夜猫子山,瓦房敖包山,西平顶山,鸡冠山,东平顶山,老鹞子山,西洼,黑山头北梁(过老哈河入建平县);
建平县外贸场(种羊场):上热水马架湾子村,打瓜叉梁,大黑山,大擂台沟山,窝瓜沟梁顶,拐棒子山,平顶山北坡,老头子梁顶,嘎叉沟北坡,大阴坡;
建平县老官地公社:黄花山,围圈子山,老牛槽洼,羊草沟金洞子山,窑沟梁,沙子梁,老虎沟,夜猫沟,缸沟子,花果山,嘎吉哈达后梁,王八石山,嘎吉哈达河套地,大碾子沟南坡,夜猫子沟,横梁子;
建平县热水公社:头道沟,“漏缝毛”,庙子沟,老鸱洼、城子山,头道洼,二道洼(老虎洞),半截子洼,小井洼,老爷庙西洼;
建平县烧锅营子公社:朝廷庙山,下火家地,圆蝙蝠山,雹神庙梁顶,雹神庙洼,菜园于,小东洼,赶牛道梁,擂台沟梁,小塘土沟梁、房框子前山,针柴洼梁顶,石碑梁;
建平县二十家子公社:蛤蟆石梁,蓝旗营子南城,兰旗营子北城,小五家,大五家(过蹦河),小四家村南,九百步大荒(入敖汉);
敖汉旗新惠镇公社:扎西营子后梁顶(过孟克河),扎东营子,平顶山;
敖汉旗新地公社:三敖包梁顶,韩家洼,拐棒子梁,毛代水泉村,石匠沟,白盖子山,炮台山,老瓜瓢洼,大梁道,头道洼,平顶山(磨坊后梁),小罗山,北盖子山,小罗山后洼,哑吧梁;
敖汉旗倒格郎(丰收)公社;格斗营子后山,格斗营子前山,沟门大洼后梁,石门沟梁,上营子村,白丈子活牙山,白丈子村,老水泉子大山,兰家窝铺前封山梁,兰家窝铺营后大黑山;
敖汉旗克力代公社:石砬子山,赵家窝铺,高家窝铺,红山咀子(过教来河),克力代东大山,石老虎沟北山;
敖汉旗贝子府公社:王坟洼,小德里胡同,莹石矿山,石门山,大架子山,瓦盆窑敖包山,苟家沟西大山,苟家沟村,苟家沟北山,樱桃沟东山,新地村,十二连山;
敖汉旗王家营子公社:小瓦房沟村,小瓦房沟东山(庙山),石砬子山,王家营子东山。
赤南长城西端只调查到姜家湾子村的河套附近,西去50余公里与河北省围场县交界,这一带山峦起伏,林木茂密,两次调查都未能找到长城遗迹的去向。但据说围场县已发现了长城的遗迹和许多战国时期的遗址及城址,并出土过秦始皇二十六年铁权6,据此我们推测,赤南长城西端当从今昭盟喀喇沁旗娄子店毛金坝一带进入河北围场县境。
赤南长城东端到王家营子、宝国吐一带,遗迹难寻,去向不清。1975年复查时,仅在邻近的吉林省奈曼旗土城子公社发现并调查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土城遗址。王家营子及宝国吐一带南部与北票县交界,这一地带也是群山环绕,地势险要,虽然没有找到长城的确切去向,但据文化部门有的同志介绍,在北票县上园公社上园大队下四家生产队的“五台”村南山上发现有石筑长城遗迹,由义县北侧往东延伸。若是,则赤南长城在王家营子、宝国吐一带可能往东南山区折拐,入北票县境。
赤南长城在昭盟境内大部分地段墙基保存完整,地面遗迹明显,按其实际走向断续保存约300余公里。关于这道长城过去没有发表过详细报告,只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在有关考古调查简报中提及,并推定它是与燕文化有关的建筑遗址7。
(三)老虎山长城
老虎山长城在敖汉旗南部边缘的四家子公社老虎山一带,1975年初发现。长城顺羊山北坡而下,穿过大凌河支流老虎山河在虎山上往东南穿过一片缓坡丘陵地,延伸至朝阳县或建平县境内,南延部分遗迹不清,未作调查。
老虎山长城在敖汉旗境内保存较好的地段长约5公里。
二 长城的筑造及地形的选择
长城是我国古代工程浩大的军事防御工事,由于它的战线长、范围广、地势复杂,为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在筑造和地形的选择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350余公里的长城其筑造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名筑:这是长城的主要筑造方法,约占我们调查中长城长度的百分之五十。
石筑墙基宽度不一,一般在2——3米之间,最宽处不超过4米;残高也因地势和倒塌程度不同而各异,一般残高几十厘米,最高处仅存1米左右,许多地段残基与地表齐平。从残存较多的地段看,城墙横断面呈梯形,下宽上窄,估计当时城墙的高度约3——4米,顶宽最少有1米。
石筑城墙均用自然大石,垒砌方法一般是内外两侧用较规整的大块自然石,中间填以乱石碎块或砂砾等,因此在调查中发现凡是未完全倒塌的地段,墙基的两侧壁保存都较完整。
在石筑城墙残基上,发现有的地段有明显的接痕墙缝,估计当时筑造长城是按地区分工分段进行的。
第二种土筑:约占长城地段的百分之四十,一般是在土质较厚、地势较平而又缺石的地区,因年月久远,水土流失,土筑城墙冲刷已尽,高度已无从确知,遗迹也较难寻,但一般在这些地段上都隐约可见一道黑土带,远远望去象一条巨蟒在大地上盘旋,在夏季还可以发现在这些土筑地段上草木、禾苗长得格外茂密葱郁。土筑城墙现存遗迹宽度约5——6米,估计当为夯筑。有的地段在同一山上石筑、土筑并用,即山坡下用土筑,山岗上用石筑。
第三种“天然屏障”:这种方法采用不多,一般是在极陡峭的群山中,在两个山头之间用自然石块稍加垒砌成为石墙,以连接两个山口,构成一天然屏障。这种筑造方法以老虎山长城羊山上的一段最为明显有些地段经过一些自然“石门”,当地呼作“南天门”、“北天门”、“石门山”、“哈巴气”(蒙古语,意即隘口、要道)等这些流传下来的古地名可能与古代军事工事有关。
由于长城各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筑造方法不同,各地对它都有不同的习惯称谓,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主要有“石龙”(即石筑地段)、“土龙”、“沙龙”(即土筑地段)等称呼,个别地方称为“赶牛道”。
(二)地形的选择
从我国古籍有关长城的记叙中可以看到,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城,在地形的选择上有两个基本特点,即“因边山险”、“因河为固”8。前者说的是长城选择在崇山峻岭之中,就可以形成“天险”;后者说的是长城临河而筑就可以造成“固塞”,这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因河为固”的长城地段,以赤北长城水地一段和老虎山长城最为明显。
水地一段多为石筑,以英金河为塞。英金河北岸是起伏的山岗,中间相隔由河流冲积的较开阔的平地。从中发现在耕土层1米以下为河流沙,估计筑造长城时英金河就从北岸的山脚下流过。水地一段有“摩天岭”
和“石佛山”两个较高的山头,东西遥遥相对,登上山岗可望百里之外,并在摩天岭上筑一烽火台,在石佛山下筑一土城。河南岸也是起伏连绵的山岗,这样的地势是有利于防守的。
老虎山长城以大凌河上游为塞。羊山和虎山两峰相对,老虎山河从羊山北坡折拐而南,顺虎山南坡流入朝阳境内。现在仍是通往朝阳、北票、赤峰、新惠等地的交通要道。
羊山北坡极陡峭,有的地方简直难以容身。长城正筑在临河的北坡大小山头上,登上北坡远望,确有“居高临下”之势。
“因边山险”的地段以赤南长城最为明显。
西段喀喇沁旗姜家湾到赤峰县美丽河一段,长约60公里,大多筑在丘陵山地和大小相连的山岗上。达拉明安山是这一段中较高的山峰,北坡较陡,山的东西两侧当地群众称作东城口、西城口,战国城址现已不存。长城顺达拉明安山东南坡而下,在姜家湾河套地区长城线上筑一小土城,以扼守这一带的河谷山川。在美丽河公社西平顶山一带,地势较高,大小山岗连绵起伏,长城沿着东西走向的山岗筑造在山的北侧峰,北坡较陡,无空圹之地,南坡较缓,有丘陵平地。
赤南长城在美丽河公社美丽河大队黑山头以正东方向过老哈河,东入建平县北境。
从建平县外贸场(种羊场)、马架湾子到二十家子公社小五家附近,这一段长城约90公里,所经皆为山地。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段长城线所经山地北坡坡度大多在45——60度之间,南坡坡度在20——40度之间。
在山势极陡的地段,如漏缝毛梁顶、嘎吉哈达大碾子沟南坡、烧锅地菜园子、针柴沟梁顶等地,还发现有“天然屏障”的遗迹。
建平县北境的长城,在个别地段的山坡上也采用土筑方法。这种在山坡上用土筑的长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筑墙取土均在北侧,南侧土岗较高,北侧则形成一道土壕痕迹,一般在北侧夏季生长的草木都较茂密,遗迹也比较明显。
嘎吉哈达一段长城,由梨树沟往东,其北有虎头山,过山谷有大平顶山,山势陡峭,奇峰耸立,但长城没有筑在这两座山头上,而是顺其南侧的虎头洼下坡,往东经过一片山坡地到王八石山,这样长城便以大平顶山、虎头山上为天然屏障。在王八石山的两侧,西北有平顶山,东南有大尖子山,长城由其谷口而入,并在其南侧较平坦的地区筑一小土城扼守。
菜园子到石碑梁一段的12.5公里,全为石筑,是建平县北境长城遗迹保存最好的地段之一。这一带山岗纵横、河谷交错。长城所经的现代村落,南有王家店、孙家店、山咀子、蒙古营子、画匠沟等,其山有画匠沟南山、墩墩沟前山等,高度不大,是一片较大的河谷丘陵,宜于耕作;北有张家湾、混台沟、三代营子等,其山有大塘土沟梁、老头洼梁等,山势较高,且有深陡的沟壑,筑造长城难度较大。因此这段长城既没有选择在北山峰,也没有筑造在不利于防守的南山坡,而是择其中间地带,即由菜园子→小东洼→“赶牛道梁”→房框子前山→针柴沟梁顶→石碑梁;这样就以北侧的大山作为天然屏障,南有地势缓平的丘陵,利于驻扎防守。
从建平县二十家子过蹦河东到敖汉旗王家营子一段,长约150公里,长城横贯敖汉旗南境。蹦河两岸地势较平,长城全为土筑,几乎没有折拐。往东多山,地势较高。
扎东平顶山是孟克河流域较高的山岗,长城顺其山顶由西南往东北盘旋而上,而后又东折至独峰突起的拐棒子山头,再以正北方向向马连沟后山延伸,然后又曲曲弯弯进入东北走向的石匠沟大山。这一带山岗连绵,山势较陡,在石筑长城地段上还有小城遗址。
克力代“东大山”是教来河东岸山势较高、地势险要的山峰。由教来河东延至贝子府公社的十二连山,连绵十多公里,长城筑造在东大山、大架子山、十二连山的山脊上。长城在进入贝子府、王家营子以后在北票县交界地带,便是努鲁儿虎山的西延地段,这里山脉纵横,地形复杂。
长城地势的选择是根据当时战争的需要并和防御对象有直接关系的。从长城所经地形地貌观察可以判断,当时修造长城完全是防御我国北部的少数民族的。这个地形选择上的基本特点给我们研究长城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 长城沿线台、鄣、城址设施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三道古长城沿线都有不同类型的防御建筑设施。我们将这些设施归纳为三类,并按其距长城线的远近分别列入三道长城线中。
第一类:台址。一般是圆形土台,形制较小,地形选择一般都较高,多筑于长城线上或长城线南侧。仅这次调查中所见,数量也较少。
第二类:鄣址。多为方形土城,规模较台址稍大,一般多建在长城线南侧。《史记》正义顾胤云:“鄣,山中小城。”
第三类:城址(包括部分遗址)。这类多为规模较大的土城或居住址,大多建在长城线南侧。城内一般都有建筑遗迹,估计当时应是驻屯之所9。
(一)赤北长城沿线的建筑设施
1号:遗址,位于木家营子公社衣家营子“后山”阴河西岸,高出河面约40米,略成圆形,直径约20米,地表发现的遗物最晚一期至战国。
2号:遗址,位于东方红公社五里岔村西北1公里,圆形,直径55、高出地面5米。地表遗物以战国绳纹灰陶器居多,遗址南北两侧有大片战国遗迹和遗物。
3号:遗址,位于东方红公社五里岔村北0.75公里,略成方形,长、宽各约50米,高出地面3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米。遗物以战国灰陶为主,器形有绳纹敞口罐、大瓮、“鱼骨盆”、板瓦,以及类似蜘蛛山遗址出土的秦陶量器口沿,还有战国铁锅残片等。
4号:鄣址,位于五里岔村东北1.5公里,长方形土城,长50、宽40米,土墙残高2、基宽10、顶宽4米。北墙外高达6米。保存较完整。地表散布灰陶罐、大瓮、“鱼骨盆”、灰陶豆、明刀等遗物。城西北角有战国瓮棺葬遗迹,城东有一片战国遗址。
⑶ 文物古迹调查报告怎么写
朔州市朔城区文物、古迹的调查
调查方法:走访询问
调查对象:文物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当地百姓等朔城区,古称马邑,朔州。位于山西省北部,为雁门关外重镇。朔城区这一塞北古城,具有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在桑干河上游的黑陀山东麓有"峙峪人"文化遗址;秦始皇三十二年,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在此筑城养马,故称"马邑"。历代王朝更迭,沧海桑田,岁月如流,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变幻,留下了丰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利用假期,走访了各级文物管理单位、遗迹遗址及当地百姓,对朔城区的文物、古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一、 现存主要古建筑
1.崇福寺 崇福寺位于朔城区东大街北侧,坐北向南。山门两侧有石狮一对,门上悬有"崇福寺"竖匾一方,自山门向里有金刚殿,钟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殿,弥陀殿和观音殿。全寺东西宽117米,南北长200米,总面积为23400平方米。前后五重院落,布列宽舒,主次分明。
崇福寺创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辽改寺为林太师府署。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建弥陀殿,后又建观音殿。历经元、 崇 福 寺 弥 陀 殿
明、清各代,都有扩建,重建和修葺。现寺
内除弥陀殿,观音殿为金代所建外,其余均为明代建筑。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吉庄大王庙 在吉庄村东,由大王殿,龙王殿,娘娘殿,戏台,钟楼,东西配殿等组成。始建于干隆三年,民国14年重修,续建。大王殿为主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硬山式屋顶,殿内塑有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像。主殿西侧厢房三间为龙王殿,正面塑有龙王像,两侧绘有兴方施雨图;东侧厢房三间为娘娘殿,正面塑有娘娘及侍女像,西侧绘有壁画。院东南角为角楼,十字歇山顶式,内悬民国14年铸造铁钟一口。为朔城区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大王庙。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东庄"旌表节孝"坊 在东庄村南街口,四柱三间式,单檐悬山顶,坊座四立柱基高1米,是民国初年东庄王家为孀妇宫氏所建造。原有题额"旌表节孝",后失落。
4.内长城 在朔城区西南部,宁武,神池县交界处。南起托逻台、经寇庄、利民、暖崖、至平鲁县境内,全长约30多公里。原为砖或石包砌,后大部残损,一部分基本完整。底宽3米左右,顶宽2米左右,高4米左右。明洪武至万历年间为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而修筑。 内 长 城5.利民堡 在朔城区城西30公里处,建于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地处内长城边口,为驻军地,是朔城区要地之一,称利民设东、南、西三门,石砌。清代后期驻军撤出,居民逐渐迁居城内。民国初改称利民营,有住户200多户。西,南两面城墙大部被拆除,城门无存。东门已拆。
二、 主 要 古 遗 址
1.峙峪遗址 在城西北黑陀山下,峙峪村北小泉沟的一个沙丘中。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2.8万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峙峪遗址除发现一块人类枕骨外,还发现有相当多的动物化石、大批精巧的细小石器以及其他遗物。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体集中。从遗物中可以看出,当峙峪人在这里生活的时候,山上长着茂密的森林,丘陵中有灌木林,东面是丰茂的草原,河里有鱼类。峙峪有羚羊、野马、野猪、鹿、 峙 峪 人 遗 址
犀、鸵鸟等。他们获取最多的猎物是野马,所以峙峪人又称"猎马人"。
2.赵家口遗址 在赵家口村南向阳山坡。1958年修赵家口水库时,在半山腰发现有石斧、石铲、陶片等。1984年,修元卢铁路时,在村南的寨躺壕、寨上圪塔发现2大批红砂陶片、石环、石斧等遗物。在南山向阳山坡上,地面上到处有上述文化遗物。初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3.丰裕村遗址 在丰裕村东南0.5公里处有一土丘,东侧为恢河,土丘高出河床约5米,土质为砂土,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发现有石斧、石铲和有绳纹、网格纹的陶片等。初步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三、 主要城堡战场遗址
1.秦汉马邑城遗址 在朔城区西北隅。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昔秦人筑城于武周塞以备胡,城将成而崩者数矣,有马驰走,周旋反复,父老异之,因依而筑,城乃不崩,遂名马邑。"另外,《马邑县志》、《晋太康地记》中也有对马邑城的记载。在古城内地下,为汉文化层,城周围到处有汉墓。秦汉马邑城遗址,亦即北齐增建古城遗址。今已拆毁殆尽。
2.汉阴馆城遗址 在朔城区东南32.5公里处的里仁村村南。汉景帝三年于楼烦乡置阴馆县,属雁门郡。《太平寰宇记》载:"阴馆城,今名下馆城。"《二十五史补编》、《马邑县志》等史书中亦有记载。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北齐朔州城遗址 朔城区西北隅古城为北齐朔州城。是北齐在秦汉马邑城故址上重新修建的。《朔州志》记有:"古 残留的城门及部分城墙
城旧基九里十三步","元至正末年,右丞相孛罗帖木尔驻兵大同,使其将姚枢守朔州"。后来的县城是元末明初在北齐朔州城基上改建的,残存古城墙是北齐所建。70年代以来,古城东北城墙上新建民房。80年代以来,南、西、北部西段古城墙逐渐被拆除,昔日古城面目全非。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古战场遗址 在里仁村南0.5公里一带。范围约100亩。在距地面30--50厘米的沙土层下,为黑色的腐殖质土,厚约20--30厘米,其土中夹有人与马的骨骼。里仁村位于雁门关外的雁门山下,又为汉阴馆遗址,为历史戍守重地和战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古地道遗址 1969年,在建筑战斗城挖地道时,发现古地道三处。一处在崇福寺大雄宝殿前院中。洞口为竖穴,洞向南延伸。一处在警所街北侧,地道距地面约三米,宽约一米,高约90厘米。另一处在南街东侧,南北向延伸。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 主 要 古 墓
1.马邑汉墓群 1982年以后,兴建平朔露天煤矿时发现汉墓640座。1984年在修铁路时发现汉墓200余座。之后,随着其他单位基建动工,不断有汉墓发现。到1988年,共发掘汉墓1700余座。出土文物16000余件,其中不少为珍品。墓葬形制有穴土坑墓、土洞墓、砖室墓等。西汉中期以前的墓,常见单人葬;西汉晚期后,多为夫妻同穴合葬。葬式为仰身直肢,少数为屈肢,属秦人 汉 墓 群 (一)
遗风。另外还有不少特殊的葬式和现象,如
头部中箭的、怀胎的、无头颅的、身体蜷缩的、骨骼变形的,以及男女同棺合抱的。城区四周还有不少汉墓,但地面多无封土堆,一经钻探,即可发现。
2.梵王寺古墓群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梵王寺村周围各三公里,村北、村西有明显的汉墓封土堆30多座。亦有北魏墓多座。梵王寺村南发掘北朝时期砖室墓一座,砖多数有花纹图案。当地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常发现有汉、北朝时期墓葬。
3.北旺庄金代丛葬墓 1983年,省平朔考古队在北旺庄村南发掘清理金代墓三座。墓室平面均呈圆形,穹隆顶,有墓道。3座墓的骨灰罐各位8、9、10个。多数骨灰罐盖上有墨书或刻划题铭。随葬品有唐、北宋、金代铜钱和瓷盘、陶碗等。从铭文看,这三座墓是周氏家族丛葬墓。家族多人丛葬墓,尚不多见。对研究金代丧葬制度有重要价值。
4.北魏元姬墓 在朔城区北15公里刘家窑村东的元姬山。冢高5米,南北长27米,东西宽21米。冢正南有盗洞。从盗洞剖面看,夯土层约10厘米,并有木炭、陶碎片,封土下有砖筑勿。墓东500米处,有烽火台。据《朔州志》记载,为北魏元姬墓。
除上述墓葬外,主要的墓葬还有长头村金 汉 墓 群 (二)
代僧人丛葬墓、唐丰王墓、明乐昌王墓、明霍锳墓、清田翰林墓等。 朔州市朔城区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大量的文物古迹,其中不少都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地方政府以及省、国家都对这些遗迹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发掘保护,使得这些文物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仍有不少遗迹、墓葬遭到了人为的较为严重的破坏。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⑷ 文化遗产实践调查报告怎么写
第一项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它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雅典的卫城,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雅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我们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庙,是由希腊最着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人类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化,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学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的变革时期,人的观念的变化。
第三项标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比如说像耶路撒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产项目,它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发展,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今天已经变了,已经消失了,但是耶路撒冷是他们发源地,是他们曾经存在的一个历史见证,如果能够满足这样一项标准,我们这个项目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第四项标准,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如果我们简单来说一个时代的杰出范例。比如像我们的故宫,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讲到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样一个时期的话,你马上可以联想到故宫,联想到北京的故宫,联想到沈阳的故宫,它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象征,那么另外比如说像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一个项目,一讲到俄国革命,讲到早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克里姆林这个红场就是一个象征,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五项标准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特别是它可能反映了一种或者几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在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变得非常容易受到损害。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威尼斯,意大利的这座名城威尼斯,那么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从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人逃避战乱在这儿定居下来,然后在这样建造这样一个城市,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的强大,这个城市逐步发展,然后建立了许许多多非常杰出的建筑。然后在这儿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像威尼斯画派,这样一大批的艺术家,那么随着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在海上的权利的一个逐渐变化,威尼斯后来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它可能那一度的辉煌今天已经消退了,但是威尼斯这座城市本身,见证了这样的一个文明,像这样的城市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实际上我们的丽江,我们的平遥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的项目,它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怎么样使用土地。比如说丽江,怎么样和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关系,和周围湿地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都可以验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
第六项标准是一项特殊的标准,这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那么这就是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这个项目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五个标准稍微有不同,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比如说像我们的故宫,因为和我们历史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有关,所以它也可以满足这一项标准的要求。
《世界遗产名录》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一共有12项,那么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754项,数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遗产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当中,遗产的项目也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类型。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城市的问题,从遗产公约规定纪念物,然后建筑群遗址,发展到后来的城市,后来觉得仅仅有城市还有这些建筑还是不够,还希望进一步扩展,于是1992年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品位,属于文化遗产当中一个新的品位,就是文化景观,提出一个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实际上反映的内容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而产生一种和特殊的人类文化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文化景观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人类设计建造的,具有明确规划的景观,包括像具有美学价值的这种花园广场这样的一种景观,这是一种类型。
另外一个就是它逐渐发展而成的,可能不是人们一次设计出来的,逐步发展而成的,它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甚至是一种行政或者是宗教的要求,与环境相适应最后形成了一种景观,另外一类实际上是一种结合类的,比如说它包括一些自然的风貌,同时又有一些人文的东西共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备通过某些物质遗产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宗教或者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影响。对文化景观来说这是三种类型,那么我们的庐山,实际上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它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可能更多适合的应当是第二种类型,因为它是一个逐步有机发展而形成的由于社会文化或者宗教的要求,逐渐形成并且和环境相适应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景观环境。这对于遗产保护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类型。
⑸ 历史实践过程怎么写
、第七步、进行实践。按照前期拟定好的实践实施方案深入进行调研,这才是根本之所在。否则再好的实践策划都是废纸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