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高中历史看待学业质量标准

如何高中历史看待学业质量标准

发布时间:2023-08-25 05:24:43

A. 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解

来源:北师大基础教育教材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开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融入课程体系之中。通过研制核心素养,用来指导教育实践,推动并实现教育和课程标准的转型——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完备性向注重学生素养水平转变,从传统的重视教学过程向重视学习结果转变,从注重构建各学科知识体系向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都是对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和品格的要求,而两者指导的范围不尽相同。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反映教育目标,用以指导课程和教学改革。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后制定的,可以直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教育评价。它是促进核心素养进入学科和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育评价的桥梁。

核心素养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让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重要环节。课程标准是教学准备和实施的重要指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就是要用核心素养指导课程标准的修订,包括制定教学目标——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规范内容标准——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来安排学科知识结构;提供机会标准——教学建议要以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目的;研制质量标准——结合核心素养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育评价。可见,建构学业质量标准是构建现代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促进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重要环节。
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必然是相对宏观且宽泛的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则主要界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学段、具体学科中的体现,直接反映了学生应达到的学业结果。在研制上,学业质量标准必须是根据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品格和能力要求,与课程领域所提供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而制定。所以,在功能上,由于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具操作意义,与学科教学连接得更加紧密,它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的深度广度,更加直接地指导教育评价。

学业质量标准是基于核心素养建立的,是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具体体现;核心素养引领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方向,为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提供指导。在这种关系下,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都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发挥核心素养指导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还能够有力地指导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更好地发挥学业质量标准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首先,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融入课程和教学,在教育评价领域落地。核心素养明确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对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宏观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规定,核心素养可以用来指导教育教学评价,但如果直接拿核心素养的内容来进行教育评价,在操作和实施上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学业质量标准起到了连接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具体考试评价实施的桥梁作用。有了学业质量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哪些内容要教到什么程度,要在具体学科知识领域中培养学生哪些学科能力和素养;有了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评价能够更好体现对学生能力素养的考查,促进核心素养在教育评价领域落地。
其次,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在学业质量标准当中,指导教学评价更加有力。因为有核心素养作为指导,学业质量标准不同于基于学科内容建立的表现标准;后者是在学科内容标准确定后根据大规模测验的结果制定的,而前者是基于细化了的学生核心素养制定的。我国多年课程改革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得非常完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已经发布,学业质量标准将学科的内容要求和核心素养的质量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用以指导教师教学和教育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和课程改革之中,还有助于促进评价打破学科内容限制,实现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考试。在这样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导下,教育评价才能够真正发挥其良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辛涛,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本文摘编自《人民教育》2016.19。

B.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什么为主要维度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理解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素:

一是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反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是经过了课程学习之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达。

二是课程内容。道德与法治以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入学教育等大主题组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是这些大主题课程内容学习之后所达到的核心素养水平。

三是学段特征。义务教育的学业质量按学段设置,六三学制的学段为“二二二三”,科学描述每个学段的学业质量特征,保持学段的独特性和学段间的一致性、进阶性。

四是问题情境。素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中,必须有问题情境,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和品质。

五是学业成就的具体化。学业成就不是单方面的知识、技能,而是一个包含知情意行的素养整体。但这个整体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学业质量标准是在不同学段,依据情境的复杂程度和对知识技能的不同层次要求,对学生道德品行和能力的可见、可测的具体表征。

C. 历史评课标准

历史课程的评课从哪些角度评最合理

节课的评价标准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5、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有个性特点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您认为评价历史的标准是什么

。历史评价的标准通常有两条,一是“历史评价”,二是“道德评价”。所谓“历史评价”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作出判断,凡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就予以肯定;“道德评价”则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出善或恶的判断,一般而言,人们易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新事物、新观念。以“殖民扩张”为例,如果仅用“道德标准”评价,哥伦布等航海家、西欧各国的殖民活动恐怕都应当基本否定;反之,如果只以“历史标准”评价,则又易于美化他们的活动。因此,马克思认为应当兼用这两种评价,同时应把维护新事物发展的历史评价放在第一位,即历史评价优于道德评价。事实上,哥伦布等人的活动确实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它又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如印第安人)遭受灾难基础之上的。英国“圈地运动”、法国雅各宾派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垄断组织的出现等历史事件的评价同样是如此。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针对评价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提出的。它的基本要求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或有利于课程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有两种对立的现象:一是教学评价左右着教学活动并取代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要求成了现实的教学目标。另一种现象是教学评价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评价的实施。

发展性原则就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各种不同关系而提出的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准则,它要求克服教学评价左右教学活动的现象,使教学评价为教学目标服务,发挥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

为了贯彻发展性原则,需要树立新的教学评价观念。首先,应确立评价是促进的观念,即把促进课程与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最高追求。其次,应确立评价是服务的观念。再次,应确立评价是课程与教学的观念,使课程与教学评价自觉遵循课程与教学规律、符合课程与教学本性。此外,发展性原则的贯彻还要求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评价的结论,反对用僵化的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学生。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应科学地设计和安排,应努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它主要是针对课程与教学评价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经验主义、科学水准不高等问题提出的。

长期以来,人们在如何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无论是评价标准的确立还是程序安排和结果处理,都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评价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科学性失误,比如:评价标准不具体、不明确、不合理,评价程序不严密,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等等。出现这些偏差,既与人们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掌握得不够有关,也与某些人缺乏科学精神,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有关。

落实科学性原则,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要整体提高教学评价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性。如课程与教学评价论、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学科自身要加强建设。其次,应加强理论与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工作,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了解教育测量、统计、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评价能力。此外,也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弘扬科学精神,为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

3、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的要求是: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应准确、全面地收集评价对象的信息,并按照事实进行公正的价值判定。它关注如何在教学评价中减少评价者个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问题。

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人际交往等主观因素影响着评价的结论,往往导致评价结论的失实、失真。客观性原则强调的是在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应努力消除这些主观因素的干扰,其中特别反对评价者依据个人好恶和需要而故意褒扬或贬低某些评价对象这类不公正的丑恶现象。客观性原则追求的是评价结论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为了保证课程与教学评价具有客观性,应该做到:一、确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并保持评价标准的基本稳定性。二、应规定严密合理的评价程序,并在评价过程中切实遵循程序公正原则。三、要提高评价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弘扬公正评价观念。

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

很高兴告诉你!在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如何应对挑战 九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于 2001 年 7 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终究要取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纲》。那么在新时期里,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贯彻新《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符合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主旨,无疑是我们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们的历史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力图结合此次历史课程改革,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诸多先进教学理念,并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如何面对挑战。 第一 ,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尤其是课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增强课程改革意识,要在行动上支持课程改革,在教学中研究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目前正方兴未艾进行的历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历史教育改革力度最大最深的一次改革。严格说来,历次的历史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改革,而很少涉及“课程”层面上的改革。 探讨历史教育的本质问题,就不能仅仅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待历史教育,离开和放弃从课程的层面来解决历史教育中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历史教育研究的不足。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目标,自然就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历史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历史教育中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值观的问题,是“历史教学”研究的范畴,还是“历史课程”的探讨范围我认为这是历史课程所应着力研究的问题。因而必须首先解决好历史课程的目的和目标,然后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历史教学的目标。只有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教育在“课程”层面上的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反思历史教育在“教学”层面上的现状、问题和探讨解决对策。 历史教学的多年来的实践也已经证明,历史教学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可是历史课程研究的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仅仅依靠“教学”层面的改革,其成效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认为,在当代,课程的重要性已远远地超过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在目前历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即一手抓“课程”,一手抓“教学”,通过“全面治理”的办法,推动历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如果新课程不被教师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他们就会产生抵抗反映,新课程实施的结果就更令人担忧了。一般来说,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我们的教师必须在心态上、在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当前历史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初步成果,自然存在着一些还值得继续讨论和探索的地方。比如《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标志历史教育在探索一条“返璞归真”之路,那么,人文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人文素养的养成与知识能力的形成有何关系呢历史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如何处理历史课程目标的继承性和前瞻性的关系如何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值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容回避和并要着力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 第二:《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渗透了史学界许多研究新成果,但仍有滞后之处,为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适当地把这些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如《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大约公前 21 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公前 475 年至公前 221 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而《历史课程标准》的“中国古代史”内容标准中则笼统地指出:“中国古代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关于中国古代史上奴隶社会的下限与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实际上采取了淡化与削弱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两个历史阶段之间的分界的态度,应该说,这是一个极其恰当的处理,也是吸取史学界研究新成果的重要表现。 历史研究处在发展之中,在不断吸取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的同时,《历史课程标准》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历史教育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性和滞后性。因而《历史课程标准》的这种局限与不足是永远也不能克服的,也只有通过历史教师积极关注史学界的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才能予以有效地弥补。 比如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我们认为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该了解:中国古代人类文化遗址南北皆有,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限于黄河流域,而是起源于多处,并

历史课程的评课从哪些角度评最合理

节课的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

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如何评价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直在困绕着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笔者想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1.明确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起点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还得回归到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上。反思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就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肤浅。在一些教师的眼里,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参考书中的几段文字,只要抄上即可,缺乏对教学目标重要性的认识。《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把历史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对部分教师来说,这只不过是给原来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换了一种提法而已,缺乏真正的内化与思考。 为此,历史老师首先要准确领悟"三维"目标的内涵:"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历史认识的过程和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闪光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教学过程中最有创新潜力的领域。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看它是否全面,三个维度是否有遗漏,因为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当然,对每一节课来说,要重视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分解,使之细化、小化,目标不在于太多,也不是每一项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同等重要,这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二看它是否明确,即目标阐述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结构,能力层次;四看是否将它贯彻到了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教学的渠道 2.1 注重问题设计。提问的有效性跟提问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即多设计些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问题。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 2.2 准确表达问题。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尽量避免反问。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徒具形式、为问而问的现象。很多提问是"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的表达方式,或者要求学生的回答往往是读一段课文内容,或重复教师刚讲过的话,这种缺少思维性、创造性的提问使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感到历史学习枯燥乏味。 2.3 做到因人施问。因材施教对于每个教师来说,都很清楚,应用到课堂提问上,就表现为因人施问。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式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一般来说,能勇敢地与你目光碰幢的学生,往往期待能站起来回答,而那些低头不语的学生则可能正在"保佑着老师别叫我回答啊",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3.倡导合作探究――有效教学的关键 合作探究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谓"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并不是简单地把桌子合并起来,几个人凑成一堆,随便说上几句就行了。我认为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按个人的兴趣、需求、学习基础等级等标准自主分组。大组还可以再按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自主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上、中、下的各类层次,让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以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工就不能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学习。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合作"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合作,更需要生生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导演的角色,重在置疑、激思、点拨,或投石兴澜,或锦上添花。引导学生快速思考、认真归纳、争相表现。学生的活动方式要丰富多彩,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以同桌讨论。

当老师怎么评别人的课

评教学效果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素质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是否有学习方法的获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 的升华.是发能做到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六,评教学思想是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是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学习应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等等.七,评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是否达标;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有启发性;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字迹是否 工整美观,板画是否娴熟.教态是否端庄,举止从容,态度是否热情.专业功底是否深厚,教具运用,仪器操作是否熟练,实 验演示的时机,位置把握是否得当,是否达到良好效果.评课要求:1,认真听课,2,把握标准,3,讲究艺术,4,拟好提纲(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或特色,需要探讨的问题,改进意见建 议).评课的注意事项:1,要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和班级学生实际,实事求是的公开评价一节课,切忌带有个人倾向.2,要以虚 心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与被听课老师共同分析研讨,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3,要突出重点,集中主要问题 进行评议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4,要以事实为根据,增强说服力.5,要做好调查工作,尽可能较全面了解教师 和学生情况。.

请问如何上好历史讲评课

讲评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型,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它是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矫正弥补教学的一种课型,其根本的目的是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会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好讲评课,对纠正错误、扬长避短、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上好讲评课对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关键。怎样上好讲评课,下面是我们平常的一些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1、要明确讲评目标、重点、难点经过仔细审题后,认真备课,梳理上课思路:明确讲评的目标,把握重难点。 如学生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2、设计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讲评课的内容设计,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讲评课不同于新授课或复习课,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作依据,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具体表现。这种创造性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教师通过对练习、作业、试卷的全面调查分析,加以整理来确定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做到全面和到位。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或技巧。 在讲评课上给学生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最好形成序列。如何分析,怎样解答,选用什么解题策略,都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今后解决这类问题该注意什么等等,讲解时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概念、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试卷讲评不是订正答案,学生要能从讲评课中受到启发,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今后遇到同类问题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解决。 4、选好讲评方法,要结合教学实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性原则。教师通过讲解对学生施加影响,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接受教师的影响不是被动的,这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找准错因,制定改正错误的举措,坚决反对由教师一切包办或强硬灌输的做法。 同时,要注意选好讲评的方法,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试卷、习题、作业的难易程度选择;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意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5、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命题意图,以明确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命题意图主要是指考查学生掌握大纲和教材提供的知识信息和理论要求的程度。

D. 目前我国历史学业评价的方式有哪些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

不知提问者问的是中学还是大学的历史学业。
高校的不敢评说,对高中的评几句:
高中历史学业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者,终结性评价即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过程性评价就多一些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即俗称的课标)如是要求:
“……
学习评价必须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在学习评价实施过程中,应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对有效学习评价方法的探索。
1.学习档案
通过建立历史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应建立完整的学习档案。历史学习档案一般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建设。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成绩、历史习作、调查报告、历史制作、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建立历史学习档案,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长期、稳定的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2.历史习作
撰写历史习作是体现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之一,也是历史学习评价的方式。通过撰写历史习作,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
3.历史制作
历史制作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和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的综合能力。
4.历史调查
历史调查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评价方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历史调查活动,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考试
历史考试是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主要形式包括笔试和口试,运用这些考试形式时,要注意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

如果按照课标的要求进行评价,应该是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升学选拔因诚信等因素的制约,尚无法以综合素养来作为高校选拔的依据,还只能“一卷定终生”,即便是自主招生的考试(含面试)也不能突破这个模式,这可能就是你要问的不足吧。
至于如何改进,呵呵这咱说了不算,随便搜一下,专家学者的建议多啦……

阅读全文

与如何高中历史看待学业质量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9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6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