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上对于武则天评价是怎样的
武则天从唐太宗时期入宫至称帝执政,经历无数起伏。历史上对于她的评价更是有褒有贬。
研读史书,我们会发现,武则天有着心狠手辣的强硬个性,无论是杀女毒子还是残害异己,都从不手软。在其统治的初期,曾任用酷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才结束了酷吏政治。武则天晚年时,豢养了一批男宠。其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武帝暮年,老病缠身、久不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之时,成为了武帝的耳目,并开始插手朝政,陷害忠良,阻碍武帝回归李唐、传位太子,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致使武则天母子交恶、君臣关系紧张。
武则天的众多行为做法,都有违封建礼数和伦理道义,不仅令当时的世人所咋舌,也令后世众人所唾弃。
当然我们不能够否认的是,从政治上讲,武则天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武则天被立为后时,帮助唐高宗铲除了朝中握权的重臣,使集权统治得以实现。后提出并推行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赋役”。称帝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武则天还十分重视地方吏治,执政时加强了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更是快速增加。
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有人认为她是想借此夸耀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述;也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自知罪孽重大,无颜自诉其功。当然更多的人则支持另外一种说法:武则天立“无字碑”实乃聪明之举,她是想留功过是非于后人去评论。
乾陵无字碑
‘贰’ 历朝历代的史学家,是怎么评价武则天的呢
在我国历史上,唐代女皇武则天大概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了。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女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就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南宋朱熹着《通鉴纲目》多次否定武则天,到清朝王夫之和李塨等人着作中对武则天的贬抑达到顶峰。明末清初着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影响比较大的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为达“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之目的,为了提醒宋朝当权者当心女权当道,就把武则天妖魔化了。这具体体现在:唐高宗李治被描写得软弱无能,治国无方,而把武则天写得很坏,很阴毒强势,对两者的描述都有所夸大。其实高宗不是无能之辈,武则天也没有那么阴狠。
‘叁’ 如何评价女皇武则天女皇武则天是怎样的人
女皇武则天,是一个极具历史魅力,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的功过是非一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任由历史去评说。
对武则天的评价
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是唐朝开国功臣,洛阳丞武华之子武士彟的次女。她初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后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
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 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 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重视农业生产 对于农业生产,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保护边关安宁 在抗击外来人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武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 贵族的入侵和骚扰,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有功有过。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污吏横行,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她放手选宫,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
不过,这些错误和过失,毕竟是武则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一个“无字碑”,也许是武则天生前就料到了不知如何来评价自己,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那就让后人加以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