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该如何对待民族历史的耻辱,急急急急
理论上我们应该: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摒弃糟粕与吸收精华并存。宽容与铭记历史发生一切的不平等事件。从历史中汲取养分,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
但是,对你提的这样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严格的正确答案的!这就是人为什么要不断的学习文化和知识。从而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良好的对他人有益的人生观 价值观 和道德观过程等等.
1、历史应当被铭记,历史更应当被正视;
2、当我们被仇恨的怒火蒙蔽理智的目光,天地也变得狭小了;
3、历史非常重要,但未来更重要,我们一再重申对历史的态度,也为了明确对未来的态度;
4、从倭寇犯边,到侵华战争,几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了太多伤痛...落后就要挨打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作为一面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镜子,永远为我们敲响着警钟;
5、以暴易暴,甚至伤及无辜,无异于将自己归为禽兽,不可取,战有三:上战者,不战而屈敌之兵,我们要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科技、文火、社会...当然这个目标需要每一个中国人长期的努力;
6、凶险的大和民族与我们比邻而居,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两个民族(在针对外族的时候,56个兄弟姐妹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成为了永远的竞争对手,东海油气田、我钓鱼岛...种种迹象表明,即使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未发生过战争,在自然资源面前,也将无法避免残酷的竞争。多说无义,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不起内讧,励精图治,一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一份力。
当然,按现在的情况,道路很艰难,目标也很遥远,但我相信终将实现!
另外,有读者对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有篇评论,我想转载你可以看看!
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
今天从报上读到一则关于美国麻省理工版画事件的报告,大致内容是麻省理工大学的网站最近刊登了该校两位教授(包括一名日裔教授)在其“视觉文化”的课题上的一些图片(包括描绘日军在甲午战争中屠杀中国军民的木版画),从而引起在校的中国学生不解与愤怒,并在当地华人掀起一股抗议的浪潮,声称此举“严重伤害中国人发的感情”。两位教授和校方不得不道歉。但是校方没有应中国学生的要求取缔两名教授的研究,称其为正常的学术研究。
我想这种现象绝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听说过很多次这样的报道。这并不是我们的留学生有多么爱国,中国的留学生的爱国精神想必大家早有所闻,在美国当年轰炸中国大使馆后,中国学生都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前抗议示威,记者采访美国当时的驻华大使,该大使对此种情况一笑了之:“不用担心,我太了解中国学生了,今天在我这抗议,过几个星期他们就会排队在我这申请去美国学习的签证......当然有不少海外学子都拒绝高薪,克服重重阻力回国作贡献。但是,不想回国的人也不在少数。
这个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对待历史问题还存在的偏狭的现实。据报道说这两位教授是出于同情中国人和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的目的作这个课题的,他们公布这些照片是想表现日军当时的残暴,通过那血淋淋的照片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站在人道立场上探讨这种现象的根源,展示历史证据,完全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伸张正义的作法!而此举却被“爱国”学子所指责唾弃。西方文化是以事实说话的,不像中国动不动就说(甚至是正式场合),“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而观美国似乎天天都在挨世界很多不客观的骂(当然中国的最多了,中国的人多,愤青多),但是没有听到过美国人说:“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美国人只会在必要时辩解说,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面对别人的批评乃至辱骂,他们认为澄清事实是重要的,频频声称自己“感情受伤害”只是一种弱者的反应。留学生当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精英了,但是此举实在是太下作了,丢尽中国人的脸,如此高学历、高智商的人还会这么缺乏对事件是非的判断能力,一味“感情”用事,知识并不等于理性!想当年美国把纳粹集中营的种种暴行录像公布于众,没有犹太人说:“这伤害了犹太民族的感情”,他们知道这是列出证据,伸张正义的行为。我们的文化与教育是不是对于历史问题的认识上有所错误了,请诸位讨论!
❷ 作为青年学生如何正视南屠的历史
1、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国家安全意识。铭记历史并不意味着铭记仇恨,但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寻找先人的踪迹,并以此作为一个警告,用羞耻和勇气,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和强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人敢以任何方式侵略我们。
2、南京大屠杀以历史为教训,告诉现代人只有正义才是世界的主题。不可能想象邪恶统治的想法,并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伴随着正义的力量,中国在世界上逐渐崛起,这是对正义斗争的一个完美评价。
3、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的一个教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东亚狼”的存在,并提醒我们要小心它随时会咬人的危险。我们不会入侵,但我们不会让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再这样做!
日本多地反省南京大屠杀罪行: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也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近日,为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并揭露侵华日军残忍罪行,日本有识之士于广岛、大阪、名古屋等多地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开创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受主办方邀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之女常小梅来到日本,通过讲述自己父亲的证言,向日本民众揭露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整个南京城惨遭日军血洗。大量无辜生命被屠杀,有多少家庭为死去的亲人流尽泪水。”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也受主办方邀请,向日本民众介绍了西方记者、传教士、外交人员等所记录的南京大屠杀相关报道、影片、史料等,通过当年国际社会的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大规模屠杀手无寸铁民众及强奸妇女、掠夺财物等残酷行径。
很多前来参加活动的民众表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血淋淋的亲身经历以及当时的影片、报道等如山铁证所揭露的残忍真相令人感到非常震撼。
❸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
请你告诉我是那一段惨痛的历史....如果是抗日的话,我只能说,勿忘国耻,铭记于心,但对待外国友人年的时候,应当发扬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文明,再说,日本虽然有一个县改了历史书,但是目前大多数的日本人对中国其实是有好的,反对战争的人也有很多,我们能做的,是不要人云亦云,就好像当年的韩国注册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样,人家申报遗产的申请第一句就是“端午节原是中国的节日,传入我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不要老当个愤青,其实人家都把你当傻子看
❹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
每一个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杀是不应该被忽视,也永远不能被忽视的一段历史。如果中国人忽视这段历史,那只能说明不是人,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而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人则展现出来的恶念,真的是让人难以接受,南京大屠杀不是简简单单的杀死,而全部都是虐待致死。
没有谁的命比谁的命更高贵,南京遇难的这些人并没有做错什么,有过错的是日本的教育,有过错的是日本那些挥刀的人,我们现实生活中手上割了个口子,都会感觉很疼,我难以想象我们的同胞是怎样死去的。中国的这道伤疤永远都不应该被忘记,我们要记得自己的同胞,记得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同胞们的痛苦,也永远不会原谅那些虐待中国人的日本人。
❺ 怎样正确看待历史
问题一: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颤拿研究是由现时的兴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 *** 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 *** 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 *** 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 *** ,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茄芹搭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
问题二: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首谈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对于历史上的是非对错我们要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观始终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无论胜利之前做过什么只要它他最后获得了胜利那么他所做过的一切都对的,都是正确的他所代表的永远是正义的一方。而失败者无论之前他做过什么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胜利者看来那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败者永远代表者非正义的一方。正是由于这种狭隘和偏激的历史观点使我们不能正确的看待历史上许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实一面。无论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结束或死亡若干年后人们对于他盖棺论那才是真实的也是可信的。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坏要以实践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绝对不是用嘴巴或是书能够真实评价的。
问题三: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1)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必须坚持用实践的标准。实践是检验任何真理的也是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唯一标准。有的历史人物的活动的主观动机虽然是好的,但是实践效果不一定好。有的虽然主观动机不好,但是客观效果却是谁也意想不到的,可能也能促进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必须坚持用生产力的标准。衡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主要是看这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标准。促进的就是进步的,反之就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
为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当先将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都要把其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或特定的历史阶段)进行考察和评价。首先要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如果脱离了时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评价任何一个 历史人物时,都应当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必须运用全面的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应把所有人物的所有活动或历史事件集中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绝对不能只根据某一人物的某一件事,进行片面的或局部的分析和断定。
(3)必须运用“史论结合”的原则。“史论结合法”是我们评价历史问题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评价方法。评价时应当有史又有论,而且史实要典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结论要客观、公正、合理、准确而精练。
问题四:说说我们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从哲学角度讲,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历史事件,也就是一分为二的评判,既要看到好的、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落后的一面。然后再根据当时的历史时期和时代发展特点分析这件事情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潮流。
问题五:如何看待历史的真实性 相互促进:文艺作品取材于真实历史,增加了文艺作品的题材,丰富了文艺作品的内容。
真实历史借文艺作品宣传了自己,使得普通百姓得以了解。
相互包容:中国的考古学的一个方法是:“证经补史”证明经典文学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经典文学中往往包含真实历史。
区别:历史以真为贵;文学在于生动形象。必须严格区分。
问题六:正确评价历史事件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主要标准和方法:
1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 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3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 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
5 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6 全面的观点,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方法,看主流----比如历史人物的功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
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在评价历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一、坚持一个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历史现象最根本的标准。在历史上,凡是促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二、运用两个观点。一方面要用历史的观点,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考查、评论,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去考查、分析评价对象,讲清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落后性。
三、注意一个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评价历史不能空穴来风,不能主观臆断,所有的结论都要来源于事实,坚持“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结论。
◆历史评价的基本层面
1.性质:指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所具有的特性
2.实质:事件、现象反映的根本性问题(即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3.消极作用:从危害/局限/不足等角度思考 4.积极作用:通常又称之为意义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康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 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历史评价的原则
一般而言,历史评价首先应该恪守求真的原则,即该评价应客观如实,应符合对该人该事的总体描述。为达到这个目的,历史主义地看问题,即发展变化地看问题、设身处地地看问题是必需的。以此为前提,历史评价总体上说有历史评价尺度和道德评价尺度。
历史评价或评价上的历史尺度,指的是把所评人或事放在较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重在考察其较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道德评价或评价上的道德尺度,指的是用一般善恶标准来衡量所评人或事。比如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道德尺度出发,它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非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显然是一件坏事;从历史尺度出发,它破坏和平,逆历史潮流而动,致使历史发展出现停顿甚至倒退,因此应给予它否定性的历史评价。但是,评价上的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也会出现矛盾,如秦修长城和隋修运河,都造成数以十万计的人民死亡,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线,道德评价是不好的;但前者有利于国家疆域的稳定、农业生活有了保证,后者则成为沟通南北的经济命脉、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故于历史评价是好的。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虽应把上述两方面都一一指出,但二者间应尤重历史的评价,因为历史的评价是较为长期的、比较客观的,而道德尺度是因时因地而变的、主观性较强的。...>>
问题七:如何正确看待历史 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除了熟读自身历史学家的着作外,还需多阅读国外人对本国的编写历史教材.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对事件是承认和纪录的. 不同点在于站在那个立场上看问题.比如说有一个统治阶级屠杀了很多平民的事例. 有的历史学家倾向与统治者,那么便会将统治者的对立面描写的邪恶,无知或先错在先, 有的历史学家是立场则在平民阶层, 那么他就会将统治阶层描写的很糟糕.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屠杀{没有任何褒贬,就是大规模杀人事件,是行为意识范畴}是存在的, 但是原因可能不竟相同. 你要是想找到真正的原因,没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 恐怕很难.
另外,国家在日本问题上,是有政治意识的. 民族情绪是个双刃刀,当国内需要转移群众注意力时,就会把日本问题扯出来, 当群众快失去控制时,便会努力安抚,倡导和平.
这次法国事件, 民族情绪可以说是中国的软实力重要力量. 这当然也牢牢的控制在 *** 手里, 他的新闻媒介充当着帮手.
所以,你不必太担心. 努力的生活吧...
问题八: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急急急!!! 40分 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奋力赢取未来
历史就是历史,夸大(缩小)功劳,放大(缩小)污点都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自然就会危害到后来的历史和现实,即是对自己和后人的不负责任。那么如何具体的看待历史,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过去的历史,放在此篇文章里,就是客观的看待建国以来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交给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确面对现实也就是要找到我们的中国现实的出路。中国的现实是什么,我想这个不管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大家都能说一大堆,尤其是前面所说的,资源破坏,生态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外交危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技术(尖端)缺乏等等,已经是血淋淋的现实。
我们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的目的就是要分析清楚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或者说社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奋力赢取未来过程。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我们的社会才会继续向前发展和进步,负责就要挨打,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❻ 如何看待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一般的理解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但这种理解就广泛了,无从了解和看待了,因而,无特定指个人,那就是指人类的历史了;我是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自然比外国的历史了解,就以中国的正史来谈谈个人的看法吧!
(二)历史的来源
人类从有了自我意识,就对人类自身的过住感兴趣,原本口口相传,但容易遗失或变异;人类为了记住历史,用到了结绳和符号,之后,发展成文字;当中国发展到部落联盟或邦国时,为了记录历史,就指定专人负责。
如上所述,史书会因作者的主观及误差而失真,减少了史书的可信度,但历史的主要事实是不会轻易出错的;如朝代丶帝王丶战争丶重要事件等,有误差的主要是事实的描述等,当然,也不排除前者因历史久远而记错的可能,在有其他的史料的印证下,易于修正;在没有其他史料的印证情况下,只有先相信,有史总比无史好。
(六)看待历史
对历史真实性的研究,那是由历史学专业人士研究的事了,作为普通人,还是依史书和专业人士研究和考证的结果来了解历史了;而不能凭空意断、或看些地滩文学丶网文,依自己的想象来取舍丶看待历史。
历史是有其客观性和逻辑的关联性而存在的,是受当时的人的识影响的,还受文化传统丶社会状态及周边环境等多重影响的;不是由个人的意淫所能改变的。
学习和了解历史要客观,只有客观的历史对我们才有价值,才会做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言行。不客观或意断的历史,会误导人做出错误的结论,进而会有错误的思想丶错误的言行。
❼ 如何看待历史
问题一:如何看待历史的真实性 相互促进:文艺作品取材于真实历史,增加了文艺作品的题材,丰富了文艺作品的内容。
真实历史借文艺作品宣传了自己,使得普通百姓得以了解。
相互包容:中国的考古学的一个方法是:“证经补史”证明经典文学中的真实历史成分。经典文学中往往包含真实历史。
区别:历史以真为贵;文学在于生动形象。必须严格区分。
问题二: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 1、“怎样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并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首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们的看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使用过“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学说。最先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的其实是马克思的论敌。原是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该同盟的纲领性文献――即《 *** 宣言》,嗣后“马克思主义”宣告诞生,在其后的160余年间。以“马克思主义”为招牌的理论学说可谓多矣。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有“青年马克思”、“晚年马克思”的说法;也有“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等各种各样的提法。换言之,“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学说,有着不同的理论上的历史表现形态。另则,马克思有句话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重要的事要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学说,而且是一种社会运动。因此,说到“怎样看待评价马克思主义”,不应当只是从理论形态方面来评价而且也应当从社会运动形态方面来评价: a.“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原始资本主义向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到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类思想的产物。 b.同时,它也是自由资本主义深刻的内在社会矛盾的产物,这个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上,就是受压迫的受剥削的产业无产阶级级同资本家阶级的深刻尖锐的阶级矛盾,因此,马克思主义也是这一深刻的社会阶级矛盾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形态,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身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预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而且这个总趋势至今并没有改变;因此,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今天观察、审视、分析当今世界发展状况的有效的方法论; d.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因而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进而造成了世界范围的革命性的变革,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 e.马克思主义,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人的社会政治要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因而仍是当今世界最具革命性和创造性、最具社会进步意义的理论学说。 2怎样理解社会历史发展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即基于社会存在,来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社会生活;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这种活动中,是通过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断深化的认识来进行的,只有在主观符合客观的情形下,即只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才能谈得上、也才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质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结果。但在历史长河中,主观性与客观性并不是总是相统一的,因此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出波浪式地前进的态势。 3、 怎样看待当今资本主义世界 当今世界的总的发展趋势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整个世界的经济、社会而言,其基本属性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因此,所谓“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几乎就是“当今世界”的同义语。 几次金融危机已经表明: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其主要根源依然是马克思曾经揭示过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的反应。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这个总趋势下,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并没有走到它的尽头,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时期。
问题三:如何看待历史 你好,历史是人写的,我们看到的历史可能和历史真相有偏差,当然这也是一种文化!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而不是迷失历史!如着名的南阳、襄阳诸葛亮之争,本来没争议的,东晋习凿齿说“隆中”属于南阳,于是起争议!
事实上,隆中不属于也不可能属于南阳,而后人就凭借诸葛亮身后200年习凿齿的“话”就断定躬耕地在襄阳隆中!我们要问的是:隆中属于南阳吗??襄阳人闭口不达!
当然,这是一种文化,文化可以存在,但历史只有一个。诸葛亮躬耕地在今天河南南阳卧龙岗,不在今天襄阳隆中!
问题四: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规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问题五: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 *** 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 *** 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 *** 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 *** ,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
问题六:你如何看待历史传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古代历史传说尽管有些虚构、不太真实,但是我们要看到认识和理解、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可以从传说中找到一些与真实历史本身的相关系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因为史前时代缺乏文字记载,而这些历史传说的背后有着符合历史真实的一面。 如《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中国古代的炎帝和皇帝的传说。炎帝和黄帝可以说是炎帝族和皇帝族。这两大部族彼此互通婚姻,同时又征战不休。如果没有这些传说,仅仅只靠有限的文献资料和出土的文物来印证,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上古历史的研究来说,在传说中寻找到与历史相关的线索是很重要的。从描述的文字中探寻古代文明的礼仪、习俗、民族、战争的历史,对于古代文字学、上古史、民族历史的研究是很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
问题七:怎样看待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历史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出现能够加速历史的发展。
绝对正搐。
答案上写的。
问题八:如何看待历史 你好,历史是人写的,我们看到的历史可能和历史真相有偏差,当然这也是一种文化!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而不是迷失历史!如着名的南阳、襄阳诸葛亮之争,本来没争议的,东晋习凿齿说“隆中”属于南阳,于是起争议!
事实上,隆中不属于也不可能属于南阳,而后人就凭借诸葛亮身后200年习凿齿的“话”就断定躬耕地在襄阳隆中!我们要问的是:隆中属于南阳吗??襄阳人闭口不达!
当然,这是一种文化,文化可以存在,但历史只有一个。诸葛亮躬耕地在今天河南南阳卧龙岗,不在今天襄阳隆中!
问题九:怎样评价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是世界上延续最长最为完整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在鸦片战争以前,一直是领先世界,是当时的超级大帝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于古代中国抗衡,从秦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开始,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了清朝中后期,但从明清开始,中国封建君主实行闭关锁国,不能与世界交流,作拥自大,逐步落后于世界,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失败,揭开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序幕,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评价中国历史,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医学、对外交流等,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封建时代是较为完善的,在唐朝可以说是很发达的,只是到了清代这种封建政治体系走进了死胡同,不能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相比,经济上,在鸦片战争前,也就是清朝中后期,中国经济仍占据世界30%左右,一直处于出超地位,正是因为这,英国才蓄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文化上,在唐宋时期,是非常繁荣的,明清时,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文化就有些凋敝了,军事上,秦、汉、唐、元、明、清前期时代的军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像汉、元的骑兵在当时世界上是所向披靡的,根本没有敌手,清后期,政治腐败,军纪涣散,加上鸦片的毒害,清军战斗力就很低了,古代科技一直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四大发明更是改变了世界,医学上,中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留下了大量医书典籍,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秦汉时,中国就与外国进行友好交流,特别是唐宋时期,极度繁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对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历史太庞杂,评价中国历史不是几百几千字就能完成的,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方面,中国历史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还原最真实的中国历史,更要热爱中国历史。
问题十:如何看待“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克罗奇在其专着《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提出的。对于克罗奇这句话很多人抱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被人所接受的是柯林武德的论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并非在这个词的通常意义上,即当代史意味着为期较近的过去的历史,而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即人们实际上完成某种活动时对自己的活动的意识。因此,历史就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 。这段话恰当的说明了这一命题的重要内涵――当代史是自我认识在历史中的再现。而要把这种再现归结为历史本身,重心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当代史对历史的全面涵盖,这种涵盖需要对当代史做出一番新的诠释:“‘当代’一词只能指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做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 。当代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更多的是一个思想概念。正如克罗齐自己所表明的,“当代”是对历史做出叙述时所出现的一种思考状态。这种思考无疑是思想的现实化和历史化,并通过思想的历史花进而发现了历史学的真谛所在,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无休止的对话: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格局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世界未来可能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了解历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有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样的,历史其实是在一个不断重新构建的过程。因为我们所了解到的历史都是听别人说的(文献影片资料)。这些未必真实。所以说,历史其实是在不断地重构,可能这种重构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和当时的统治阶级有关。懂吗?封建社会宣扬孔孟,刚理伦常,社会主义社会就不会宣扬,甚至对有些持否定态度。这就是历史的重建,在古人眼中,朱熹是个圣人,但是现在很多书中介绍的来看,朱熹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这就是一种历史古今的对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个时代的统治阶级都需要塑造有利于自己统治基础。所以说,唐朝的李家要把自己认作是老子的后代,这就是一种改变历史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历史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很多时候你看到未必真实,特别是历史教科书上的。所以说,日本要修改自己的教科书。这个晓得撒。没有那个国家想让自己的人民认为自己的国家曾经是邪恶的。所以说有句话,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成王败寇。
❽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
对于中国人,特别是南京人民来说,12月13日注定是一个沉重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警笛长鸣,总有无数的南京市民会默哀。我欣赏这些人,尽管许多年轻一辈已经不太能正确看待历史,但至少这些默哀的人做到了,他们记住了历史,记住了那段堪称“国耻”的日子。 cVL|kYVWT
凭心而论,对于日本人,我说不上好感,也谈不上仇恨,毕竟当年的事我们这一辈没有经历过,只是成长中听闻了这段历史。记得在网上看见李秀英老人的遗言,有“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之说,对于大多数南京人民和中国人来说,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无疑李秀英老人是善良的,是慈祥的,这位在当初饱受战争催残和伤害的老人临终于还有如此胸怀很是令人敬佩。那么,有多少人拥有像李秀英老人这样的胸怀呢?我不得而知。 3rH}/`d4
对于现在许多的对历史了解浅薄,甚至对国耻不以为然的90后来说,我个人是非常鄙视的。但对于某些动不动就把“拒绝日货,拒绝日本文化”的所谓爱国份子来说,我也不敢恭维。 9>S)*lU&s
我以为,作为新一代的有思想的青年,应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历史,面对现在。我们不能忘记国耻,永生不能忘,但我们不能记住仇恨,永世带着仇恨生活。世上本无恨,只因罪恶生。诚然,过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战争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不能被宽恕的,但那毕竟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要记住的,是过去我们国家软弱无力任人欺负的这段耻辱,而不是把对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犯下的罪行无限延伸。 _Ik?WA_;
我们该恨,但我们恨的应该是过去那些在华犯下罪行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要恨的是现在还公然颠覆历史,拒绝承认当年罪行的少数极右翼分子,不敢正视过去罪行的当数当代日本人。但我们不应该带着这种仇恨去仇视日本国家,整个日本民族。 h' !C
中华民族一直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在中国数千年文化沉淀当中,从来没有教人去仇恨,而是要宽宏大量。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如何正确看待仇恨是衡量国家及国民是否足够成熟的标志之一。我们无法忘记这段历史,这段国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憎恨日本文化、日本科技和日本产品。相反,我们应该尊重那些为中日友好而辛勤奔波的日本友好人士,应该敬重那些为中国受害者及其家属申冤提供无私援助的日本律师们,应该为那些曾经在战争中参与过杀害中国人的日本老兵的忏悔而感动。 =IsmPQKi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很遗憾过去因为我们国家的软弱遭受无穷的欺压,但我们也应该为我们国家今天的腾飞而自傲。我们该恨,但我们不能殃及池鱼。我们该敬佩,敬佩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中靠自己的才智与努力,把一片废虚重建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我们是中国人,感性又很理性的中国人,胸怀宽广,仁爱无敌的中国人,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理性的去看待历史,让世界正视我们国人的素质和文化。“拒绝日货,拒绝日本文化”是国人不理智的行为之一,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法否认日本科技产品的优越性,但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去妒忌,或者因此而“爱屋及乌”;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把对历史罪行的仇恨嫁接到现在的日本及其国民,毕竟他们很无辜。 M x#L|w`r
一味喊着拒绝口号的国人其实并不是爱国的真正表现,因为他们很不自信,对自己不自信,对我们这个国家不自信。真正爱国,就应该把自己贡献给这个国家,为国家,为社会出一份力,哪怕你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众志成城,便能点石成金。虽然我们国家的科技还赶不上日本和其它发达国家,虽然我们的产品还无法闻名世界,但只要给予我们中国人时间,我们就一定能做的比全世界更好。 O?Bf (y
“崇洋媚外”是可耻的,但闭门造车更不可取,我们应该取别人以精华,去他人以糟粕,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发展我们国家,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才能真正有一代中国国民之风范。哈韩族也好,哈日族也罢,只要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只要他们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还能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我们就没有理由去指质他们什么。国耻断不能忘,但仇恨却不可取。如何正确地看待历史,如何正确地面对现在,该是许多国人需要学习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