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上的南直隶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上的南直隶是现在的哪里

发布时间:2022-04-01 18:40:27

⑴ 明朝时南直隶是全国最富的地区,为何后来会拆分成安徽江苏

中国曾经有一个省份,他曾经的经济价值占据了中国最重要的部分,甚至不输一个国家。这个省份就是曾经的江南省,江南省按照现在的版图,包括现在的江苏省,安徽省和上海市。这个范围放在现在也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了。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划分和所处的自然环境,当地的经济情况以及相关朝代的制度有关系。

南直隶人口很多,而且地方很富裕,是经济中心,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和北京相连的通道很少,就只有一条运河。于是,为了防患未然,清朝就将南直隶地区改为江南省,降低了他的地位,削弱了他的地方实力。到后来江南省一分为二,变成了现如今的安徽地区和江苏地区。

⑵ 大明时期最强的“南直隶”,是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吗

明朝最强省份为什么会被清朝拆分呢?


南直隶从成立到消亡,总共存在了391年。经过清朝四任皇帝的经营,历时115年才完成了对南直隶的拆分。如今,江苏、安徽和上海等三省市代替了南直隶。

据统计,2018年江苏、安徽、上海的GDP分别是92595.40亿元、32679.87亿元和30006.80亿元,在全国处于第二、第十一和第十三位,GDP占全国总额的17.25%。在全国排行前列,而三地的教育和文化资源也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可以说,南直隶的注重经济、崇文重教的传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发扬。

⑶ 以前历史上的‘江南’地区指哪里

历史上的‘江南’

就地域上讲,江南无疑是近世以来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地区。但是,关于江南一词的定义及其运用,自古及今,就从未统一过。

一 历史上江南的地域范围

在历史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往往是一个与“江北”、“中原”、“塞北”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语,而且模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区域。当然,民间所称的江南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江南,差别就更大了。
在秦汉时期,“江南”主要指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的地区,即今湖北南部和湖南全部。《史记·秦本纪》中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黔中郡在今天湖南西部,于此可见当时“江南”的范围之大;而据《史记·五帝本纪》所云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可知其南界则一直达到南岭一线。由于江南涵指了湖南、北之地,所以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今湖北宜都县)为江南县。在汉代人的概念中,江南地域已经十分宽广,包括了豫章郡、丹阳郡及会稽郡北部,相当于今天的江西、安徽及江苏南部地区。以会稽郡北部为“江南”的概念由此产生。当然,在两汉时期,洞庭湖南北地区应是江南的主体,而这一地区又属荆州的范围,所以东汉人常以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北距长江很远的襄阳,概指“江南”。《后汉书·刘表传》载“时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中的“江南”,说的就是这一地区。 据《水经注》卷三五“江水又东迳公安县北”条所载:“刘备之奔江陵,使筑而镇之。……杜预克定江南,置华容置之,谓之江安县南郡治矣。”这里的“江南”当指处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又,《魏书》卷三五《崔浩传》云:“今国家亦未能一举而江南,宜遣人吊祭,……若此,则化被荆扬。”这里的“江南”似与“荆扬”等义。 至隋代,“江南”也被用于《禹贡》中“扬州”的同义词,但实际上“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
因此,《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江南豫章、长沙”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描述,在清代人看来,都属湖广江西地区;而《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事实上就是清人心目中的“江南”。
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应当是从唐代开始的。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是秦汉以来最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显然,这个江南道的范围实在太过宽广,在开元二十一年(733),中央政府即将江南道细分为东、西两道和黔中道三个部分。唐代对于“江南”一语的用法,常常超出长江以南的范围。韩愈所谓“赋出江南而江南居十之八九”的“江南”,其实是指江淮以南、南岭以北的整个东南地区。江南东道(简称江东道),包括了浙江、福建二省以及江苏、安徽二省的南部地区。唐代中期,中央政府又将江南东道细分为浙西、浙东、宣歙、福建四个观察使辖区。其中的浙西地区完全吻合了以后人们对于江南的印象,包括苏州(含明清时的松江、嘉兴二府地区)、湖州、常州的全部及润州、杭州的各一部分。所以明清时江南的核心地区,在唐代仍是用江东来表示的。当然,江南最准确的含义是指长江以南地区。该地区的繁盛富庶,在唐代就已出现了。北宋政府为了财政管理的方便,曾设置了转运使“路”。至道三年(997),天下就被分为十五路。唐代的江南东道在此时派分为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路。 这里的江南东路,已与后世所云的江南地区基本无涉;两浙路则包容了以后江南的核心地域,相当于今天镇江以东的江苏南部及浙江全境。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的。如清代所谓的“江南”,主要指的是今天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两省地区。但经济意义上的“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浙西、吴或三吴地区。明代已经将苏、松、常、嘉、湖五府列入了“江南”经常性的表述对象,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在全国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且备受国家依重。嘉靖年间的嘉兴府海盐县人郑晓,就是以这些地区来论述江南的。 所以后来有人就建议在最为富庶的苏南浙西地区设立专门的行政区,并置督抚专治,称作“江南腹心”。 在明清笔记小说中的江南,一般就是指这一地区。有的甚至明确地表示杭、嘉、湖、苏、松、常、镇七府就是所谓的“江南”。
当然,明清人对“江南”一词的运用还是相当随便的。在他们的意识中,只要与这些地方有关联的,就可指为“江南”,丝毫不会注意有什么界域存在。

二 中外学者关于江南的定义

有关江南地区的研究,现有的成果十分宏富。洪焕椿先生曾对历史上通称的“江南”作了一个总结性评价,认为“江南”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即明清时代的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所属的,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三角地带。 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江南的界定一直存在歧异。
从傅衣凌等学界前辈研究江南开始,一大批关于江南的论着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甚至地质构造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如傅衣凌的《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明清农村社会经济》(三联出版社(北京)1961年版)、《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樊树志的《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包伟民主编的《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知识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蒋兆武的《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范金民的《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陈学文《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网络》(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严耀中的《江南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李伯重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等等,尽管所论各异,但都涉及到了江南的核心地区,即苏(清代析出了太仓州)、松、常、镇、嘉、湖、杭七府地区。
在外国学者(主要是日本学者)中,对江南的定义普遍倾向于“江南三角洲地区”一词。从行政区划看,它涉及到了今天的苏州、上海、常州、嘉兴、湖州地区。如黄宗智关于长江三角洲的研究,除了将长江北岸的通州地区纳入这一区域外,没有再作突破。 森正夫早期关于荒政与地主佃户关系的着名研究,其论述的地域范围完全限于江南的东部地区,即苏州、松江、太仓与嘉兴。 在他后来的研究中,范围有所扩展,以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作为探讨江南的主题 ;在江南市镇的研究方面,也未出这五府范围,不过冠之以“江南三角洲”之名。 滨岛敦俊关于江南农村社会的研究相当着名,对江南的定义十分明确。他认为,所谓“江南”,是指南直隶的苏州、松江、常州三府与浙江的嘉兴、湖州二府,也就是太湖周边五府的领域。 其后,北田英人则是完全将江南称作“江南三角州”,范围与滨岛敦俊的定义相仿。 海津正伦的观点与此接近,也具有浓厚的地理学味道,在地域范围上有所扩大,加进了镇江府。 近来川胜守关于江南的研究,较为引人注目。他的新着《明清江南市镇社会史研究——空间と社会形成の歴史学》(汲古书院,1999年),所述“江南”包括了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镇江六府,在范围上也有所拓展。
从总体上看,日本学者对于江南的认识,基本上集中于苏、松、常、嘉、湖、太五府一州之地。在他们看来,这才是江南的核心,或者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
中外学者对于江南的探讨,时段大多集中于明清时期,这不但体现了中外学者个人的学术兴趣,更体现了明清江南地区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他们的论着中,江南的地域概念是不统一的,涉及到江南地区时,或语焉不详,或论述各异,自然也不会有概念意义上的共识。
为此,李伯重对“江南”概念曾作过一个比较科学的界定。他指出,对江南的地域范围作界定,在标准上不但要具有地理上的完整性,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应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据此,江南的合理范围应当包括今天的苏南浙北,即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湖州八府及后来由苏州府划出的太仓直隶州;这八府一州之地不但在内部生态条件上具有统一性,同属于太湖水系,经济方面的相互联系也十分紧密,而且其外围有天然屏障与邻近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分隔。 这与刘石吉在《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的界定,基本一致。但在另外一篇文章《“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中,李伯重又回到了地理学中的江南概念,即江南平原或太湖平原地区,范围大致涵盖了宋代浙西路的苏州(平江府)、常州、嘉兴府(秀州)、湖州与江阴军。在后来学者们关于传统市场的探讨中,涉及江南的大多受到李伯重的影响,采用了他的观点,即将江南定义为上述八府一州之地。
李伯重对江南概念的界定,同样也为本文的界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 “江南”的核心

实际上,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江南”的核心就是一个完整的太湖流域地区。
晚至明初,太湖流域的政区有了较大的调整。明洪武元年(1368),长春府被回改作常州府。江淮府在后来被改作镇江府,也直隶于京师。洪武十五年,又分江南行省的嘉兴、湖州二府隶于浙江行省。正统二年(1437),江南行省改为南京,苏州、常州、松江、镇江仍隶之。 至此,太湖流域的苏、松、常与嘉、湖五府,十分清楚地分辖于两个的独立行政实体。但明人所言“江南”,都是概指这些地区,尽管行政设置上的江南与此颇为不同。
在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被改为江南省。雍正二年(1724),以苏州府所属太仓州直隶于江南省;八年又分江宁府所属溧阳县隶于镇江府。 由此,江南包容了江南省的苏州、常州、太仓的全部与镇江的大部分,以及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府的全部与杭州府的一部分。在干隆二十五年(1769)江南省分作江苏、安徽二省后 ,江南地区即分属于江苏与浙江。
从区域的共同性上来讲,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风俗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强的一致性。所以,依照今天地理学界、自然科学界对太湖水系流域的界定,江南的核心地区覆盖了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及其周边地区,包括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嘉兴、湖州五府与太仓直隶州的全部,以及镇江府的大部和杭州府的余杭、海宁 二县。这是传统所称的“狭义的江南”,亦即“江南的重心” 。从一个水系所涉的完整地域来界定江南地区,也是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显然,这样的界定,完全限于太湖流域,一方面顾及了中国古代关于江南的异说,考虑学术界的总体倾向,另一方面则可进一步考察真正的江南核心所在。

⑷ 民国早期直棣 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叫直棣的地方。

直隶是宋朝到1928年之前的称谓。

宋制,地方行政机构以州令用劲,其直属京师者称直隶,即今开封市及周边。

元不属诸路及宣慰司或行省的府县,称直隶,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

明、清不属府而直属布政司的州称直隶州,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县。

另外明朝有两个直隶省,清朝有一个直隶省,1928年之前民国有一个直隶省。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干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名为河北省。

⑸ 直隶是指哪里

中国旧省名,特指今河北省。

明清时期,“直隶”一词更多地被用作地名,代表着京师周边府、州、县等地。自永乐初建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相当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

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干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地区、张家口地区北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属直隶,辖境日扩。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以地在黄河以北,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

(5)历史上的南直隶是现在的哪里扩展阅读

河北省历史沿革

1930年11月,河北省省会迁至天津。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迁往保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河北省。

1956年,撤销热河省,将其原大部分辖区划归河北省。

1958年2月,天津划归河北省,1967年1月,天津恢复直辖市。

1973年,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武清、静海、宁河等五县划入天津市,自此形成河北省现辖区规模。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⑹ 古代的应天府分别都是什么地方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

元朝前期的建康路,后期改为集庆路,在明朝初年改名为应天府。应天之名,可以上溯到宋朝的南京应天府,而濠州红军隶属的龙凤政权,正以复“宋”为号召,集庆路又是位于龙凤南境的大都会,事似合理。但是,“应天”意指“上应天意”。

(6)历史上的南直隶是现在的哪里扩展阅读

1275年,元兵从雨花台进入建康城。元军占领建康后,设建康府宣抚司。天历二年(1329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集庆路(今南京)。明太祖丙申年(1356年)三月,改集庆路名为应天府。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以应天府建为南京 ,以开封府建为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罢北京开封府 ,改南京称为京师。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京师改称“南京”; 改北平府(今北京)名为顺天府,建为“北京”,称为“行在”。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朱棣下诏迁都北京顺天府,遂开始全面营建北京城。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正月,朱棣正式迁都北京顺天府,改北京名为京师;设南京应天府为留都,形成了南北“两京制”。朱棣称帝后的南京,虽然有完整的机构,但实际上已流于形式。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克应天府,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改南直隶为江南省。

⑺ 历史上的江南省包括哪些地方

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首字,称为安徽省。

元属江浙行中书省、淮南江北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徽商

龙凤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太平路改置太平府;

龙凤二年(1356)集庆路、镇江路、广德路分别改置应天府、江淮府、广兴府;同年宋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辖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广兴府、常州路、扬州路、庐州路、安庆路;同年江淮府更名镇江府;

龙凤三年(1357)常州路改置长春府,寻更名常州府;宁国路、徽州路分别改置宁国府、新安府来属;扬州路改置淮海府;

龙凤六年(1360)信州路改置广信府,与铅山直隶州来属;

龙凤七年(1361)宁国府更名宣城府;池州路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来属;安庆路改置宁江府;淮海府更名维扬府;饶州路改置鄱阳府来属;

龙凤八年(1362)宁江府更名安庆府;鄱阳府更名饶州府,与广信府、铅山直隶州另属江西行省;

龙凤十年(1364)置中书省,省江南行省入,所辖直属中书省,俗称直隶;同年置江淮行中书省,治庐州府,庐州路改置庐州府来属江淮行省;

龙凤十二年(1366)维扬府、宣城府分别更名扬州府、宣州府;淮安路、高邮府、安丰路来属江淮行省;同年省江淮行省入中书省,同时安丰路、淮安路分别改置寿春府、淮安府;同年湖州路、嘉兴路分别改置湖州府、嘉兴府来属;

吴元年(1367年)寿春府降散州,濠州升临濠府;新安府、宣州府分别更名徽州府、宁国府;平江路改置苏州府,与松江府来属;

洪武元年(1368)高邮府降散州;同年定应天府为南京,为国都;

洪武二年(1369)定临濠府为中都,泗州、寿州分别升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

洪武四年(1371)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俱降散州;广兴府降广德直隶州;

洪武六年(1373)临濠府更名中立府;七年(1374)中立府更名凤阳府;

洪武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

洪武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仍俗称直隶;

洪武十四年(1381)徐州升为徐州直隶州;湖州府、嘉兴府另属浙江行省;

洪武二十二年(1389)和州、滁州分别升和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

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京师为南京,直隶改称南直隶;

洪熙元年(1425年)复改南京为京师;

正统六年(1441年)复改京师为南京;

万历末年常州府更名常州府。

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位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后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

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称“江南左布政使司”。

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江苏取江宁、苏州二府首字而来,而安徽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而来。

1760年(清干隆二十五年)定江宁府为江苏省省会,安庆府为安徽省省会。至此,江苏、安徽两省行政区划大致与今日相同。

清后期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故清后期江苏省实际为二省,故也以江南地区别于江北地区,而江苏省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今南京)直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级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议,但未正式实施。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在建国后,改清廷“省、府、道、县”的行政区划方式为“省、郡、县”三级制,即取消“道”,改“府”为“郡”。 太平天国文献中提到过的省份分别是 :

江南省(又称天京省,首府为天京)、安徽省(首府为安庆)、江西省(首府为九江)、湖北省(首府为武玱,即武昌)、天浦省(仅含天浦一县,即江浦县。)、苏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又作苏馥省。首府为苏州,即今日苏南东部)、桂褔省(“福”字左侧的“示”字旁改为“衣”字旁,辖区不详,有学者推测系苏福省之改称,但证据不足)、浙江省(首府为杭州)、湖南省、福建省、河南省、珊东省(即今日之山东)、珊西省(即今日之山西)、罪隶省(定于占领后改为“迁善省”,即直隶,今日之京津地区、河北大部及河南、山东小部份地区。)、广西省、广东省、芸南省(即云南)、四川省、桂州省(即贵州)、陕西省、甘肃省、奉添省(即奉天,今日之辽宁)、吉林省、乌隆江省(即黑龙江)、伊犁省(今日之新疆)。

其中江南省(又称天京省,首府为天京,今南京周边地区) 置有3 郡13 县:江宁郡治江宁。领6县:江宁、句容、溧水、高淳、六合、尚元(由清上元县改)。镇江郡治丹徒。领4 县:丹徒、丹阳、金坛、溧阳。扬州郡治江都(此郡控制时间较短)。领3县:江都、仪征、甘泉。

抗日战争中,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安徽省政府被迫从安庆迁出,先后随战事的发展,暂驻立煌(即今天的金寨)、芜湖、合肥等地。

1949年,合肥解放时,由于安徽巢湖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还未完全解放,中共中央临时在合肥设皖北行署,之后渡江战役总指挥部即设在了肥东。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央决定省政府驻地合肥。

⑻ 明朝的南直隶,第一次分家变成江苏和安徽,最后结果是怎样的

江苏省是我们国家除了广东以外经济最发达的省份,而且是第三名很难追赶的,甚至有着赶超广东的光明前景。不过,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江苏可不是现在的样子,不说经济情况,单单是行政管辖区域就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早在明朝统治时期,江苏和安徽还是一家人,当时这里被称为是南直隶。



就这样不少人又都有了岗位,也算是解决了不少麻烦。而江苏的管辖范围被大大缩小,省会也定在了苏州。所以,在建国后,对于把江苏的省会定在南京,其实苏州还是有意见的,毕竟当年也风光过。至于当年的江淮省,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了,最后只存在了短短的四个多月,就被撤销了,江苏分家的历史也结束了,这才有了现在的江苏。

⑼ 明代南直隶指的是那里

南直隶简称南直,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相当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地区。

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今南京),以应天府、苏州府、凤阳府等14个府级单位(注:明朝时期的直隶州与府平级,有别于低一级的散州)为直隶。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后,消北平布政使司,将北平布政使司所辖府和州直隶州也直隶中央六部,遂称北直隶,简称北直,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河北等市省;京师改称南京,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以区别于北直隶。

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约占全国人口18%(1630年),面积235,368平方公里,仅占全国面积7%左右(1630年)。

顺治二年(1645年)满清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即废除南京国都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

(9)历史上的南直隶是现在的哪里扩展阅读

明朝的南、北直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都把南、北直隶认为是一种政区,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南北直隶的府和直隶州与十三布政使司一样,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管辖的。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北直隶则是京师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南直隶不等于应天府,北直隶不等于顺天府。

南北直隶本身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顺天府、应天府虽然是京府,但也还是府级,府尹是不能管其他府州的。没官署、没机构、没长官自然就不能称之为政区了。

实际上,直隶用于现在的话说,就是“直接管辖的区域”,北直隶的意思就是“北边(中央)直辖的区域”。

其实这一制度还源自元朝,我们的地图上一般把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域就用“中书省”表示,元朝的中书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务院”。元朝对这一区域则用“腹里”一词表示,明朝改用“直隶”表示。

⑽ 历史上的直隶府是现在的什么省

直隶
直隶省。中国旧省名。

现在是没有的,
历史上的直隶是现在的这一些地区:

明朝洪武初年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南京

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

雍正、干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

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

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

另外的一些解释,可以参考参考:

直隶
直隶省。中国旧省名。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称京师,永乐初年复改南京.在今南京市),以应天府等府为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称直隶于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简称北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直隶于南京的地区被称为南直隶,简称南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清朝初年以南直隶改称江南省,北直隶改称直隶省,辖境依旧。雍正、干隆以后,逐渐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以南、辽宁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奈曼、库伦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设置州、县,划归直隶省,辖境逐渐扩大。1914年划长城以北改属热河、察哈尔两个特别区域。1928年改省名为河北省。

直隶省
直隶省:明北直隶,顺治二年(1645)改称直隶,康熙八年(1669)称直隶省,定省治保定府。

1928年6月20日,经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改为河北省,省会设在天津。旧京兆区20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

直隶总督署
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这座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总督作为朝廷派出的命官,并逐渐形成官制从明代开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后,总督、巡抚的设置进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经是督抚并存。不久,总督由临时派遣转为定制,由专管军务发展到综理军民要政,实际已成为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直隶是天子脚下的畿辅重地,其地位较他省为重。直隶总督经历了由中央直辖到地方统辖的过渡时期。统兵是总督的专责,直隶总督统兵除了维护地方安全外,还负责保卫京师的重任,因此当时有诗云:“三资辅为政,屏藩卫帝京。”说明朝廷对直隶总督统兵保卫京师格外关注。

从雍正二年李维钧首任直隶总督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张镇芳署理直隶总督止,187年中共产生直隶总督73人,百余任次,有的只任数月,任职5年以上的只有方观承、周元理、李鸿章、袁世凯等10余人。其中李鸿章任期最长,他3次受命,先后达28年之久。这种平均不到两年一任次的频繁更替,原因除有的总督病故、革职或降调外,还是清朝中央驾驭地方大吏的一种手段。因为朝廷唯恐地方官久居一地,结党营私,难以控制,认为适当调换可免于此弊。

直隶总督统辖的区域,远远大于今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尤其到了晚清,管辖区域达7州104个县,行政区划伸展到内蒙古、山东、奉天、山西境内的一部分,南北长2600余里,东西宽1200余里。随着外交、通商、海防事务的增多,清廷又增设了北洋通商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并规定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晚清兴办近代海军时,朝廷又命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负责筹建,可见直隶总督在晚清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封建王朝的重臣,有的直隶总督在任期内也为地方办了些实事。史料记载,同治年间的曾国藩,曾由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而正式就任直隶总督。当时的直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满地灾荒,民生凋敝,再加吏治腐败,武备废弛,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曾国藩上任后,一是整顿吏治,减轻民负,严令各地“不准于应征钱粮之外,加派分文”,告诫各级官员要“视民事须如家事”,为民众“休养生息”创造条件;二是清理狱讼,对长期积压的各类民刑案件进行了审理,并制定了《直隶清讼事宜十条》;三是治理河道,永定河清淤并加固南北两堤,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灾的发生;四是赈济灾荒,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曾氏就任直隶总督虽只有一年多,但其所做所为,却对当时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是大宁都司署、参将署,雍正初年,原来的直隶巡抚升任直隶总督,仍驻节保定,于是在原基础上重建了总督衙署。总督署的建筑布局基本上承继了前代衙署的建筑特色,主体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即中路;东西两侧各一路是相互对称的辅助建筑,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中路主体建筑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并配有左右耳房、厢房等。三开间的黑色大门上方,悬挂雍正皇帝手书“直隶总督部院”匾额,封闭式的格局和威严的气氛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不过,由于衙署地处天子脚下,因此,所有建筑都比较朴素,没有什么油漆彩画和其他华丽装饰。

总督大堂一般不直接用来审理各类案件,主要是总督举行隆重贺典和重大政务活动的地方,如承接谕旨、拜发奏折以及对皇帝、太后、皇后生辰吉礼的朝贺等。

由大堂穿厅而进是二堂,主要用于总督接见外地官员和僚属,举行一般性礼仪活动以及审理案件。二堂东侧为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后暂时休憩并与幕僚们议事之处;西侧称启事厅,是书吏们整理案卷,以便总督处理政务的地方。

由二堂向里有花墙相隔,中间有通向内宅官邸及上房的直廊及垂花门。官邸是总督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公文之所;上房则是总督及其眷属生活居住的地方。平时内宅严禁外人进入。总督府东路的主要建筑有武成王庙、寅宾馆、幕府院、东花厅等;寅宾馆主要用来招待贵宾。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吏舍、马厩、幕府院及小教场等。

在中国近代史上,直隶总督署曾与不少重要事件直接相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保定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中心。同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进犯保定,总督署被占领。留守总督署的廷雍等清室官员遵照直隶总督李鸿章“以礼相待”的指令,命直隶守军撤离省城,任侵略军烧杀抢掠,然而,侵略者却在总督署大堂以纵容“拳匪”杀洋人、烧教堂的罪名嫁祸于人,将廷雍、沈家本等清室官员加以审讯,并处以极刑,枭首示众。外国侵略者端坐于总督署大堂审判中国官员,这在中华民族和直隶总督署的历史上都是奇耻大辱,也是落后必然挨打的惨痛教训。

直隶总督府

它位于保定市中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也是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的省级衙署站,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宽134.4米,南北纵深约224米,占地3万多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由中路的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五进院落构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目前中路整体和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总督署充分体现了雍乾时期的建筑风貌,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后经多次扩建、改建,一直是各种衙署所在地。雍正七年(1729年),这里定为总督署地址后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增建。这年直隶总督唐执玉正式在次升堂办公。从1729年至1911年,历经清代八位皇帝共182年,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都曾坐镇于此。影响清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直接的联系,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南直隶是现在的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