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青阳县历史多久了

青阳县历史多久了

发布时间:2022-01-22 12:41:51

1. 你好你知道肇青阳历史

青阳县,安徽省池州市下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台、黄山区,西交贵池区,北与铜陵市接攘,地势南高北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雄踞其中,青阳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青阳县总面积1181平方公里,现辖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陵阳镇、新河镇、丁桥镇、朱备镇、杨田镇、九华镇、乔木乡、酉华乡、杜村乡、九华乡等13个行政区域和青阳经济开发区,其中九华镇、九华乡由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2013年常住人口24.9万人。
青阳历史悠久,自西汉年间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九华山雄踞县境西南,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戏曲"青阳腔"被誉为京剧鼻祖,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傩戏、九华民歌被广为传唱。境内有滕子京墓、太平山房、李氏宗祠等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碑碣崖刻400余处。

2. 芜湖历史多久了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芜湖设县以后经两汉时期的发展,到三国时因战争频繁,芜湖地位日显重要。吴国地处江东,以长江为天险与曹魏对峙。但其主要城镇距长江较远,为了适应军事上的需要,黄武二年(223)孙权将芜湖县治由鸠兹西迁到青弋江口不远的今城东南隅的鸡毛山一带的高地上(古鸠兹旧治再未复用),成为今日芜湖市最老的城区。东晋时期,芜湖已成为临江重镇。公元324年,大将王敦在鸡毛山屯兵筑城驻守,故有“王敦城”之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省芜湖入襄垣县,芜湖县级行政建置被撤销。隋唐时期,芜湖皆为当涂县属镇。五代十国时南唐升元(937-943)年间复置芜湖县。从此芜湖作为县一级行政建置直至1949年。 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促使农业的发展,大兴筑圩,大片湖沼变成良田。在芜湖地区修筑了政和圩、行春圩、陶辛圩和万春圩等。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城区也迅速扩大,芜湖成为当时沿江的一座名城。约在十一世纪初,芜湖筑城垣即宋城。今北门外高城板,东门外鼓楼岗等皆为宋城遗址。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金兵不断南侵,芜湖城遭兵焚毁成废墟。淳熙七年(1180)又筑城,但已不如以前繁荣。元初芜湖县城又行恢复,人口曾达五万人左右,但在元末又遭兵火毁坏。明代芜湖的经济又逐步恢复发展起来,各地商人和工匠纷至经营各业,以染浆业和炼钢业尤为发达,南北货物汇集。明万历三年(1575)芜湖再次筑城,大部分与宋城重合。清代200多年间(1876年以前),芜湖商业同手工业不断发展,成为新兴的工商业城市,沿青弋江到江口形成商业中心地带,号称“十里长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芜湖因交通位置和经济条件重要而成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据点之一。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列为通商口岸之一。次年英国在范罗山建立了领事行署,划定沿江滩地为租界。接着美、俄、法、日等帝国主义相继侵入,又于1902年将南起陶沟,北至弋矶山,东至普潼山,西至长江岸边的46.5公顷土地划为公共租界。从此大量洋货涌进芜湖市场,既严重摧残了传统的民族工业,又刺激了商业的畸开发展,同时大量粮食、农副产品及矿产原料被廉价掠夺运走。他们在租界内修马路,建码头、仓库、堆栈、楼房,开办教堂、医院、学校等,使芜湖市区由青弋江两岸一带向西北沿长江右岸发展,扩大了市区范围。 开端口通商以后,由于地理、经济条件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买办采取政治手段等,使米商云集芜湖开设米号,米市中心遂由镇江迁来芜湖,并发展成为全国着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每年“经芜湖输出之米粮数五六百万石至一千万石”,有“堆则如山,销则如江”之说。同时官僚买办资本及民族资本开办了“裕中纱厂”、“明远电厂”、“益新面粉厂”等新式工厂及其它一些小工厂,后因帝国主义侵略、压榨加剧等原因大都被迫停办、倒闭。由于经济的畸形发展,老城区与外国租界之间的大片空地辟为新的街道,使市区进一步扩大。人口由1745年的1万多人增加到1915年的10万多人。 1949年4月芜湖市获得解放。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全市人民的努力下,芜湖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的畸形发展的消费性城市,改造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城市。[2] [2] 4.2 建置沿革(一)鸠兹(春秋~秦) 春秋 ,名鸠兹,属吴国。 战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属越国,名鸠兹。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属楚国,名鸠兹。 秦 ,分全国为三十六郡,芜湖属鄣郡,仍名鸠兹。 (二)丹阳郡芜湖县(西汉~东晋) 西汉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领17县,芜湖为其中之一,芜湖县名始于此。 东汉 沿袭之。 三国 ,吴黄武二年(223),芜湖县城由鸠兹迁至今市区东南鸡毛山一带,仍属丹阳郡。 西晋 ,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分丹阳郡置宣城郡(驻宛陵)。移丹阳郡治于建业(今南京)。芜湖仍属丹阳郡。 东晋 ,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带侨置郡州县。成帝咸和四年(329),芜湖县属丹阳郡,侨立豫州于芜湖 (三)宣城郡、淮南郡(东晋~南北朝) 东晋 哀帝兴宁元年(363),芜湖属宣城郡(郡址移驻芜湖);孝武帝宁康二年(374)芜湖仍属宣城郡,并侨立上党郡。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侨郡为县,省阳毂(今繁昌)入芜湖县,后又省芜湖县入襄垣县。自此芜湖县置被撤销,襄垣、上党两县均属淮南侨郡。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的于湖(今当涂县南19公里处)。 南北朝 ,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并上党县入襄垣县,属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并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驻于湖),襄垣县属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复立淮南县属南豫州,襄垣属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属扬州淮南郡。 (四)当涂县属镇(隋~唐) 隋 文帝开皇九年(589)撤销丹阳、淮南二郡,置蒋州驻石头城(今南京),并襄垣等县入当涂县,县治迁驻姑熟(今当涂县城),原芜湖(城)降为当涂县属镇。 唐 ,将全国分为十道后又改分为十五道,芜湖一直为当涂县的一个镇,只是属道州有变动。 (五)宣州属镇(唐) 唐 太宗贞观元年(627)属江南道宣州;玄宗开元廿一年(733)属江南西道宣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属江南东道升州。上元二年(761)属江南西道宣州;德宗贞元三年(787)属江南东道宣州。 (六)江宁府芜湖县、宣州芜湖县(五代十国~北宋) 五代 ,南唐李弁升元年间(937-943)复置芜湖县属江宁府,自此以后到民国,芜湖县置未断。 宋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江南,芜湖属宣州。 (七)太平州芜湖县、太平路芜湖县(北宋~元)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升南平军为太平州,芜湖属江南路(后为江南东路)太平州。 元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为太平路,芜湖属江浙行中书省太平路 (八)太平府芜湖县(元~清)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35)改太平路为府,芜湖属太平府。 明 ,明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芜湖属中书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芜湖直属六部太平府;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南京,芜湖属南直隶太平府。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定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芜湖属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顺治十八年(1661),芜湖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从此安徽省正式成立,芜湖属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国年间(1857-1864)府、县属浙江省兼辖,后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 (九)芜湖县(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而存县、道,芜湖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设芜湖道(驻芜湖),辖皖南地区二十三县,芜湖为首县甲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芜湖县属安徽省第二专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侵占芜湖,撤销第二专区,改属第五专区,同年10月25日又改属第九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8月,属第六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抗战胜利后属安徽省皖南行署,并为第六专区驻地。 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解放芜湖。4月27日成立芜湖军事管制委员会,直属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 (十)芜湖市芜湖县分治(1949年~1980年) 1949年5月10日,成立芜湖市人民政府。从此芜湖市、县分置。5月13日设皖南行署驻芜湖市,辖芜当、池州、宣城三专区,芜湖市直属皖南行署。芜湖县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撤销芜当专区,芜湖县直属皖南行署。 1952年2月4日,芜湖县改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 1952年8月27日,撤销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芜湖市直属安徽省。芜湖县乃属芜湖专区,芜湖专区及芜湖县均驻芜湖市。 1958年2月27日,和县裕溪口镇划入芜湖市。6月21日芜湖市改属芜湖专区领导,同年11月27日专区和市合并,以芜湖专区名义出现,直属安徽省。 1959年3月12日并芜湖县入芜湖市。 1960年1月14日专区和市分开设置,市属省和专区双重领导。 1961年4月26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同年12月5日复置芜湖县,属芜湖专区,专区与县仍驻芜湖市。 1965年7月19日又划芜湖市归属芜湖专区。 1971年3月芜湖县迁驻湾址镇。同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名为芜湖地区,芜湖市、芜湖县同属芜湖地区。 1973年2月25日芜湖市直属安徽省。 (十一)芜湖市(1980年~今) 1980年1月29日,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行署移驻宣城,芜湖县属芜湖市。 1983年7月1日,当涂县的大桥公社划入芜湖市。同时将原属宣城地区的繁昌、南陵、青阳三县及九华山管理处划归芜湖市管辖。 1988年8月17日,青阳县、九华山划出芜湖市,复归池州地区。

3. 青阳镇的历史文化

九节青龙山的传说
青阳镇浒山村背靠青龙山,对于青龙山的来历曾有过一段古老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只蜘蛛修炼成精,来到浒山村。当时浒山村依傍一片水域,人们打渔采莲,安居乐业。但蜘蛛精来了之后兴风作浪,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时湖里出来一条青龙,暂时打败了蜘蛛精,并赶出了浒山村。没想到的是狡猾的蜘蛛精眼见不是对手,便买通了一个天神,并捏造了事实告诉了玉帝。玉帝龙颜大怒,将青龙与蜘蛛化作了两座山,青龙化山于小山坡村,蜘蛛化山于黄山街道大李村。青龙余愿未了,每年长出一座山峰,要把蜘蛛山吞掉。九年之后,已经长出了九座山峰,离蜘蛛山仅剩一山之遥,可是最后这年时,被卖通的天神就来挖掉了青龙的眼睛,从此青龙山就没有再生长。现在,大家仍然可以看到青龙山最北面山峰有两个圆形的巨大石坑,石坑里分别有一处泉眼,常年有水流出,而不远的地方是一座小小的蜘蛛山。

4. 安徽池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为秋浦县治,今属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贞观元年(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元和(806—820)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
五代十国杨吴顺义二年(922)改至德为建德、六年改秋浦为贵池,旧志载杨吴曾升青阳为胜远军。南唐升元二年(938)升池州为唐化军,治贵口(今市城区),隶贵池、建德、石埭三县;青阳县在南唐时复县,但属升州。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
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
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
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
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4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2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5县。
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街)等5县。
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共有14个区公所,13个镇、94个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

5. 青阳县的历史建制


夏、商、周属九州之扬州。
春秋,本县属吴地。战国,吴灭属越,越灭属楚。秦属鄣郡。
西汉初至武帝元封二年(前206~前109)间,置陵阳县(治今陵阳镇),属鄣郡。元封二年,鄣郡更名丹阳郡,属丹阳郡。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置临城县(治今蓉城东南5公里处),与陵阳县并存。临城县包括今本县东堡、杨田、城东、朱备、新河、蓉城、庙前、九华、杜村、木镇、竹阳、丁桥、乔木、酉华、童端口、五溪等乡镇及南陵丫山、河湾乡,铜陵董店乡等。时陵阳县包括今本县陵阳、南阳、沙济,石台县的广阳、七都、河口、七井乡,泾县部分乡村及黄山市岭上苏、岭下苏等地。
西晋太康二年(281),析丹阳郡以南为宣城郡,陵阳、临城同属宣城郡。东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因避杜后讳,改陵阳县为广阳县,仍属宣城郡。
东晋义熙中,因中原人士南渡,侨置定陵县,县域包括今本县丁桥(古定陵乡)、竹阳、木镇等乡镇,南陵丫山、河湾乡及铜陵部分乡村,属淮南郡。
宋齐时,定陵属淮南郡;临城、广阳属宣城郡。
粱时,同属南豫州、南陵郡。
陈时,于南陵郡置北江州,临城、定陵属南陵郡;广阳郡仍属南豫州宣城郡。
隋时,避扬帝讳改广阳县为南阳县。后南阳并入泾县,临城、定陵并入南陵县。
唐天宝元年(742),析泾县、南陵,秋浦部分地域置今县,延续至今。辖陵阳、临城故地,面积约1900 平方公里。代宗永泰元年(765),析青阳县南地域(今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广阳等乡),划为石台县(原名石埭县)。
时蓉城东至南陵县城68 公里,过金山铺社桥为南陵界;西至贵池市40 公里,过五溪桥玉山田为贵池界;南至石台县广阳乡(今属黄山市)45 公里,至硫璃岭过河为石台县界;东南至泾县70 公里,至黄箔岭(原名黄蘖岭,又名黄柏岭)脚为泾县界。面积1180 平方公里。青阳、石台两县并属池州。唐太宗后至今,县域均无大变更。
五代初,属吴。后晋以后,属南唐,隶江宁府。
宋代,属池州,隶江南东路。
元代,属江浙行省池州路。
明代,属池州府,南京直隶。
清代,康熙六年后,属安徽省池州府。
民国初年(1912),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21 年(1932),安徽省划为10 个行区,本县属第八区。
1949 年4 月21 日,属池州行署。
1952 年撤池州行署,改属安庆专区。
1965 年恢复池州专区建制,属池州。
1980 年撤池州专区,改属宣城行署。
1983 年7 月,实行市辖县体制,改属芜湖市。
1988 年9 月,恢复池州行署,划属池州。

6. 青阳县有什么名人

1、陆仲远
陆仲远(生卒年月不详),江南有名中医。明初,行医至青阳,爱九华风景,遂移家迁居 青阳姑溪。学识渊博,精通中医理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四乡登门求医者,每日数以百计 。精心研究读唐思邈的《千金方》,逐一临床实验,经过长期实践,写成《千金圣惠方》传世。
2、罗尚忠
罗尚忠 (1584-1627),字孝可,号心华,青阳(今安徽省青阳县杜村)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先后任浙江平湖知县、江西建昌知县。他为官清廉,惠政爱民,任内,曾捐俸置田,建义仓,以周济贫民。以政绩迁升户科给事中及刑科、兵科给事中,其间,曾13次上疏弹劾宦官魏忠贤罪行,有《请补建文君谥号》、《恤荫孙过诸臣》、《保杨涟》等疏奏(载《皇明通志》。后晋升太常寺正卿,并先后任江西乡试、礼部会试考官。天启七年(1627),奉命出行,途中猝然病逝。
3、章允贤
章允贤(1503-1549)字海愚,乳名勤龙,安徽青阳县二十都(今酉华石安)人。嘉靖八年(1529) 年进士,会试压魁。历任江西贵溪,河北成安知县,以廉正爱民着称。后升礼、吏二科左右给 事中。秉性刚直,不畏权贵,屡次上疏检举贪官污吏,曾上书弹劾武定侯郭勋及都御史胡守忠 擅权违法罪行,均被采纳,使郭、胡受到严惩。曾因监修九庙有功三次获“御赠”,并赐宴朝天 宫。后因直言触犯嘉靖帝,被罢职。着有《谏议集》行世。

7. 历史上广西桂林府有个青阳县吗

这个你得要去查找史书记载了,很多地方的名字都会有所改变!

8. 青阳的发展

青阳腔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国的徽调,也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包括京剧、赣剧、湘剧、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清干隆年间,史称“花部”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纷纷兴起,青阳腔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各流行地区入乡随俗,生根开花,结合当地的民歌俗曲,繁衍成当地的戏曲剧种;自咸丰三年(1853)始,由于青阳县为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青阳腔艺人纷纷弃家外流谋生,黄梅戏等剧种的引进,汉族民间歌谣的兴起等多种原因,青阳腔剧种在发祥地青阳县日渐式微,而在江西湖口县却一直兴盛到前些年。
经专家研究得出结论:青阳腔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发源于安徽青阳县,与当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昆曲并列为明代“时尚雅调”,赣剧、清戏、徽剧、黄梅戏与青阳腔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徽剧由青阳腔演变而来,是青阳腔的一个支流,四大徽班晋京产生了京剧。青阳腔,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青阳腔在明代万历年间由皖南经水路流传到江西鄱阳湖一带。1956年,戏剧史专家黄芝冈和武建伦意外地在湖口发现明代青阳腔遗响——湖口高腔。这里“乡乡村村都有青阳腔业余班社,其势炽热,如火如荼”。至1987年,该县青阳腔业余剧团发展到37个,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2000年,文化部授予湖口“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称号。由于青阳腔只限于“口传心授”,加上艺人老化断层,各种手抄剧本资料逐渐散失、损毁,青阳腔孤脉濒临绝响。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青阳县一直努力青阳腔的抢救工作,并多次派员前往江西湖口县进行考察,先后恢复上演《送饭·斩娥》、《夜等·追舟》、《百花赠剑》、《思凡下山》等多出青阳腔传统折子戏。在青阳县成功召开“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 ,结集出版《古腔新论》论文集和《青阳腔剧目汇编》。2004年2月,拟定《关于抢救珍稀古老戏曲剧“青阳腔”的议案》在池州市第一届第一次人代会上提出,得到市人大代表和市领导支持,列为池州市重点议案进行办理。6月,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组来我县拍摄“青阳腔”并在中央7台播放。近年来,县文化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调研青阳腔在我县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导杜村乡长垅村青阳腔业余剧团开展活动。得知青阳腔在我县并未“绝响”,民间还有多处遗响,群情振奋,于2005年初步建立“青阳腔艺术陈列室”,并向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经评审批准公示。
目前,我县青阳腔研究、挖掘、整理工作仍在积极开展。

9. 安徽池州历史

中国·安徽·池州市 China AnHui Chizhou

http://www.chizhou.net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长江南岸,面积8271平方公里,辖贵池市、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理处,行署驻贵池市,人口152万。
池州作为州府建制,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令已有1377年。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池州留下足迹。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池州名播青史。随着历史的变迁,池州行政区划已多次变动。建国以后,池州地区历经两撤三建,现地区复建于1988年9月。
池州地处皖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为54%,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池州境内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教名山九华山,九华山系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山势雄伟,佛教鼎盛,森林覆盖率达64%以上;二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天然庞大的动植物基因库;三是国家级水禽湿地保护——升金湖,每年有近70余种约10万只候鸟前来越冬竭息。境内还有方圆近百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以及各具特色、瑰丽多姿的溶洞群。
池州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是国家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池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发现乔木1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430余种,中药材1300多种;池州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铅、锌、白云石等40余种,尤其非金属矿产储量极为丰富,而且大多分布在沿江一带,便于开采和运输;池州是皖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同发达地区相比,池州目前经济总量较小,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但从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看,池州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池州地处长江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沿池州北缘横贯东西,流经全区160公里,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318国道和206国道纵横穿越境内;铜陵——池州——九江沿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池州人口密度小,人口压力轻;工业污染小,易于控制。地区组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区内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些有利因素决定了池州地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池州地区正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不久的将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经济强区将会屹立在皖江之滨。

阅读全文

与青阳县历史多久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