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建的历史发展有哪些
福建在上古时代原为越族人的属地。越人身体矮小、短面、鼻形广、眼睛圆而大,习惯傍水而居、善于驾舟行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秦在福建设置闽中郡是第一个在福建设立行政机构的中国政权,但秦王朝并未能对福建实施直接管辖,福建地方政权作为秦的实际藩属国而存在。[4]
汉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汉朝刘邦封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封福建为闽越国,其形式仍为藩属国,都城设于东冶[5]。余善在武夷山城村修建闽越王城。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派大军攻打闽越国,在占领闽越国都城后焚毁城池宫殿,举国迁往遥远的长江淮河一带内地,此后三百年间闽地人文断层。越人北迁,汉人取而代之成为福建新主人。东汉末年汉人逐渐聚集,于建安元年在今福州市设侯官县,此为福建并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三国时期,福建属东吴,北方汉人移民福建逐渐增多,遂设置建安郡,出现了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城镇——晋安(即今之福州)。
魏晋南北朝梁时期,建安郡先后分设为晋安、建安、南安三个郡。汉人移民有8个姓氏较多:林、黄、陈、郑、詹、邱、何、胡。
隋朝废三郡置泉州,后又改为建安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军区长官职称),始出现“福建”之名。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独立,王审知兄弟设立闽国,后来为南唐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
宋朝置福建路,统辖六个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与两个军(邵武军、兴化军)。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福建行中书省于泉州,三年后省会迁福州。
南宋时,泉州发展成国际着名的港口,市内形成大批外国侨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定居的居留地“蕃坊”,当年留下的清真寺一直保留至今。
明朝置福建布政使司后,又改路为府。宋代的六州两军以及后来改称为八个路或八个府的区划建制(“八闽”的由来)。
在明代,倭寇经常袭扰福建,政府宣布海禁,福建正常的海上贸易受阻。明末清初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7月19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福京天兴府)登基,年号隆武。1646年10月6日被清军俘虏。此后,国姓爷郑成功家族以“延平郡王”之姿,先后以厦门和台湾为基地继续抵抗清军大约40年之久。
清朝时福州是与古琉球国首里(现日本冲绳县那霸市)通航贸易的指定口岸。清代,在福建本土,增设了福宁府和龙岩州、永春州。
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占领台湾,台湾郑氏王朝灭亡。并杯清政府划入福建省版图。直到清德宗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才单独设省。1895年的《马关条约》台湾主权交予日本,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放弃台湾主权。
1842年的《南京条约》将厦门和福州辟为通商口岸,向外国商人开放。1902年在厦门还开辟了鼓浪屿公共租界。在洋务运动中,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及船政学堂,成为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
1883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国袭击了马尾军港。
福建还是近代西欧传教士人数最多也最活跃的省份。
辛亥革命后,历届政权均设置福建省。1933年,19路军兵变,福州成为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多山的福建在近代一直未能修建铁路(直到1956年建成鹰厦铁路),因而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联系。
1949年国共内战后,福建省分属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金门,马祖地区)政府进行实质管辖,双方的行政区划中也都设有福建省,中华民国福建省已虚级化。
㈡ 福建的历史
可以看下网络里面的介绍,包好了基本的福建历史信息。https://ke..com/item/%E7%A6%8F%E5%BB%BA/132090?fromtitle=%E7%A6%8F%E5%BB%BA%E7%9C%81&fromid=122534&fr=aladdin&ivk_sa=1024105d&tab=lemma
㈢ 福州的城市历史有多久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唐开元十三年设福州都督府始称福州。五代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扩建城池,将风景秀丽的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成了福州的别名。
五次定都---无诸定冶城、闽国定都福州、南宋赵昰定行都、南明朱聿健定临时王都、中华共和国临时首都。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2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宋末北方动乱,端宗皇帝在福州即位,改名福安府,明末唐王朱聿键,也在福州登基,改名天兴府,又称福京,使福州先后两度成为临时京都。明清两代福建省为福州府府治。从民国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福州均为福建省省会,其中1933年,福建事变时期,曾一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政府的"国都"。
六次建城---无诸建冶城、严高建子城、唐建罗城、梁建夹城、宋拓外城、明建府城
福州历史悠久。首先,距今5000多年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先民已寓居于今平潭县壳丘头。随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青铜时期,原始民族部落在闽江下游沿岸的昙石山、黄土仑等地长期定居。其土着居民为"闽人"。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六世孙无疆为楚国所败,王族南奔,进入福建与闽族人结合,史称"闽越人"。又传七代至无诸,自立为闽越王;秦时将其降为君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助汉灭楚有功,复封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都东冶,在今福州冶山一带创"冶城",至今2200周年。经过晋代"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唐末五代"十八姓从王",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等3次中原人与闽越人的大融合,福州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城池不断扩大。晋代修"子城",唐末五代连续筑"罗城"和"夹城",宋朝拓"外城",明初砌"府城"。这前后6城,奠定了福州城区"三山鼎立、两塔对峙"的传统格局。其次,福州从秦代设闽中郡,而后一直是福建的政治中心。自晋代起屡作郡城、州城,至元朝确立了省城的地位。特别是先后5度建过帝王都,其中古代有闽越国都,闽王王审知王都和宋末、明末的两次临时京都;1933年"福建事变"中,又定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国都。第三,福州从汉代起即有海外贸易。三国吴开始建立造船基地。唐朝,这里与泉州并成为国际贸易港。宋代为全国造船中心。明朝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累次在这里候风、补给、增员,然后扬帆远航。戚继光抗倭,在这里创下光辉业迹。近代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港口。
㈣ 福建土楼的历史有多久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着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㈤ 福建省最早的古人类在多久以前
2005年11月起,考古专家陆续进驻漳州,对福建漳州市北郊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4万至8万年前先人散落于此的小石器陆续重见天日。
截至目前为止,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已发掘至更新世文化层,揭露出不同时期的旧石器时代遗物,即上、中、下三个砾石带所包含的旧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石器类型丰富。特别是下层文化出土的石器,存在于距今40万年的网纹红土层中,改写了福建史前文化的历史。
㈥ 福州的历史有多少年
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三山傲首挺立,闽江穿流城区,白塔、乌塔,两塔对峙,构成榕城独特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设、山水灵秀、气势非凡,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之美誉。 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候、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人口580万,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143万。 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因王审知受封闽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的“闽国”,定都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了“闽都”之称。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发动市民广植榕树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得“榕城”之美称。 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历代英才。他们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等等,
㈦ 福建省宁德历史有多久
莆田学院在福建省省内二本高校中属于中游院校,在地区几所高校中算是资历比较...宁德师范(10)、武夷(07)、江夏(10)等二本院校早。学校地缘没有多大...
㈧ 福建莆田有多少年历史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它具有多重的地缘特征:东临大海,近有湄洲岛、南日岛相依,远有台湾岛作屏障;西北有大山阻隔,主要山脉使莆田与周边地区形成多重屏障,陆域为福州与泉州交接处的过渡地带。莆田于唐代肇始发祥,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莆田开发初期就呈现许多优势:一是远离兵燹。唐宋两朝,中原烽火连天;这里却是世外桃源,政治上相对稳定,两宋经济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宋代成为莆田历史上文化最辉煌鼎盛时期,它留下的文化积淀为明清持续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二是由于地形阻隔,莆田发祥前是个封闭地区,当中原汉人带来他们用聪明智慧创造的华夏文化时,莆田便以拿来主义的办法,把其运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一个后来居上的态势;三是多元文化熏陶。莆田开发后,各种文化基因都融入莆田,莆田以开放的心态给予接纳。这就促进了莆田文化的成熟与发展。正由于有这多种因素,使莆田从宋代起就被称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一千多年来,随历史演进,营就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具体表现在:
一、人文璀璨。自唐至清,在选拔封建社会主体的进士考试中,钟灵毓秀的莆仙两县考中2370多名进士(含特奏名等),其中获状元的12人,榜眼7人,探花5人。进入宰相官阶的14人,当过尚书30多人,侍郎30多人,这些出仕者中,有的不仅为政坛上的俊秀,且也是文坛的高手。唐黄滔“闽中文章初祖”的称誉,宋蔡襄的政德,郑樵的史字,刘克庄的文学,林光朝的理学,还有郑侨的清正,陈文龙的忠贞,江春霖的刚直,王于浩的无畏……这些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功绩彪炳史册,浩气振兴中华。
二、文物丰厚。莆田市拥有国家级文物4处、省级文物22处、市县两级文物387处。这些文物中有名寺名刹几十处,广化寺、梅峰寺、龟山寺、三会寺、圆通寺、龙华寺、湄洲祖庙及三清殿等,有名塔几十处:广化寺释迦文佛塔、东岩山石塔、凤山无尘塔、龙华双塔。有古代水利工程陂坝多处:木兰溪、泗华陂、延寿陂,还有建筑古樵楼等古遗址、摩崖石刻等,丰富多彩。 三、着述浩瀚。莆田人历代着述卷帧浩繁,据不完全统计,唐有25部,宋有632部,元代有60部,明代有994部,清代有470部,被清代收入《四库全书》有书目57部1082卷,存目74部1196卷。
四、妈祖文化。妈祖出生于莆田沿海农村,生前除恶扶正,济世救人,逝世后人们仍信仰她,把她作为神来崇拜。随历史演化,妈祖信仰演绎为妈祖文化。至今全世界有妈祖信徒2亿多人,妈祖庙2500多座,几乎凡有华人的地方均有信仰妈祖及其庙宇。尤为台湾,上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妈祖文化寻根热,妈祖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很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全岛有一百多座妈祖庙组团来湄洲谒祖,妈祖文化架筑民间文化交流桥梁,搭台唱经济戏,莆田市外贸企业中,台资占40%。
鉴于莆田“文献名邦”久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1994年,市社科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市建委等八家,共同发起召开莆田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吴建华为组长的筹备领导小组,着手开展各项申报工作。1999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㈨ 福建历史生存人类距今多少年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街道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距今4000~5500年,是一座高出江面20米长形山岗。“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的昙石山文化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它的出现,惊现了不为人知的先秦闽族文化,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远古大大推进了一步。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将昙石山文化遗址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㈩ 福建的历史
福建地处祖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度30分至28度22分,东经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福建属于中国华东地区。福建是中国着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088万人。福建与台湾渊源流长,关系最为密切,台湾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设福建节度使,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因古时为闽越族居地,简称闽。
唐开元21年(733年)设“福建经略使”,始称“福建”。南宋设有1府5州2军,故又称“八闽”。
《辞源》的说法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
、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
关于八闽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福建古为闽地,北宋时始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因有八闽之称;另一种是:福建省在元代分福州、兴化、建宁、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明改为八府,所以有八闽之称。”"建、延、邵、汀,为上四府":福、兴、漳、泉,为下四府。共八府,号称"八闽"。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福州为福建省省会。
福建:以福州、建州(今建瓯)各取一字得名。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福建简称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