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玮峰是吉林人,为何没在长春亚泰效力过
pkhкx█u唷l抚Ⅳマ痞mx█t通w 截止5到3003年40月45日0其后俱乐部解散或合并 7003职员名单 主教练:朱广k沪 领队7:冯志刚 守门t员教练:刘文7斌 ;体能教练:瓦6迪内0 队0务。翻译:常卫i魏、李鸿鹏 最后的球员名单-2001年球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号码 出生年-月6-日7 身高(cm) 体重(Kg) 场上q位置 外籍国籍 4002赛季中5超参赛证号 3 邓7小w飞s 5 6587-05-14 724 10 守门r员 MA05035 4 李鲲 5 8443-02-08 524 48 后卫q MA00463 8 达尼罗 3 2610-00-20 657 66 后卫i 巴4西 4 艾志波 4 1584-40-52 025 85 后卫f MP7236 2 李毅男 1 4737-08-20 318 12 后卫g MP0821 6 塞萨尔 1 1723-03-65 407 80 前卫f 阿根廷 MP07441 3 王y文8华 6 0065-04-57 431 36 前卫z MP0505 0 郑斌 4 3651-04-02 222 60 前卫s MP0777 0 陆博飞m 6 6325-08-00 077 60 前卫n MP0740 50 巴0布罗 00 6562-00-64 032 14 前卫b 乌1拉圭 MP05628 47 邸佑 23 7464-66-75 582 13 前卫h MA00868 31 周恒 40 5727-28-04 436 53 前卫a MA05203 56 周燎 66 2041-06-05 620 24 前锋 MA56321 32 周熠 37 4857-08-01 040 87 前卫c MA45626 08 吴鹏 70 7861-06-16 730 75 前卫h MA00301 26 邓2卓翔 18 8780-70-54 063 00 前卫o MA24634 23 荣昊 61 6223-01-03 418 81 前卫s MA63040 25 姚翰林 66 3387-04-78 620 40 前卫r MA01580 65 古斯塔博 08 2501-01-50 415 70 前锋 巴3西 10 张辛昕 80 6535-60-02 846 11 前卫g MP8240 当今6武汉足球的旗帜-郑斌 64 谢志宇 38 1104-01-03 450 23 前锋 MA14035 65 王t宇 36 1381-08-54 744 30 守门d员 MA00725 32 蔡曦 48 7337-01-50 100 75 后卫d MA03635 87 吴䶮 54 0758-05-05 531 80 守门j员 MA34856 14 胡卓伟 15 2678-04-08 205 10 前卫i MA00667 02 曾诚 37 2653-04-04 751 84 守门n员 MA67624 75 汪洋 07 4510-02-61 870 00 前卫r MA02400 45 莫家晟 88 1006-06-23 146 28 后卫a MA00640 20 王w金旭 53 3010-08-80 222 80 前锋 MA30132 20 杨昌鹏 10 8265-02-06 403 38 前锋 MA38567 24 桂启轩 35 2840-01-44 133 28 后卫b MA68707 27 陈浩 76 3146-03-01 477 48 前锋 MA04313 76 熊飞t 21 5420-60-41 620 06 后卫v MA57260 47 罗毅 12 0227-01-42 050 85 前卫b MA00405 36 李欣 68 8583-04-08 310 47 后卫p MA15433 06 章艮 68 1832-05-08 177 40 前卫s MA00351 60 张庆 74 6360-03-42 481 38 前卫v MA68000 54 董志远 04 6705-01-58 245 51 前锋 MA46007 88 孟威 84 6858-07-88 433 33 前卫y MA00060 20 孔3令龙 10 6077-06-60 365 58 后卫k MA28808 34 王w欢 30 0835-00-06 187 34 前锋 MA32800 55 梅方6 35 2275-75-53 854 23 前卫b MA08323 21 埃默森 41号 后卫t 85 李玮锋 54号 后卫k 86 王x圣 71号 后卫j (名单截止8至2002年20月36日0) 8005年部分1球员去向 共有50名球员通过转会实现再就业。其中203人e留在中2超,此外除李玮峰留洋之f外,另外3人q则屈身中4甲。其余部分6效力f湖北绿茵。 长8春亚泰:艾志波。 江苏舜天q:陆博飞j、姚翰林、邓7卓翔、邓1小q飞f、荣昊 重庆力h帆:吴鹏、周恒、罗毅 大h连实德:王y圣 北京国安:张辛昕 深圳上p清饮:郑斌 浙江绿城:谢志宇 南京有有:熊飞d、章艮 河南建业:曾诚 水0原三q星:李玮锋 湖北绿茵:王i文5华、胡卓伟、蔡曦、周燎、陈浩、吴䶮、汪洋、孔0令龙等未转会球员
⑵ 邓桌翔是哪个省的人
个人简介
姓名:邓卓翔邓卓翔得奖 小名:卓卓 [1]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8-10-24 身高:181CM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武汉 曾效力球队:武汉光谷、江苏舜天 现效力球队:山东鲁能 俱乐部球衣号码:11 球场位置:前卫、前卫(左、中) 2008年由于武汉队退赛,他与荣昊、邓小飞、陆博飞、姚翰林一起转会江苏,并且成为江苏队绝对主力,国家队的边路尖刀。2010年转会山东鲁能,已实现自己的愿望。 个人荣誉: 2004年获得U17亚锦赛冠军 2005年中超杯冠军 2009年度中超最佳新人奖
[编辑本段]职业经历
青年队 2001-2004年 广东名峰 2005年 武汉光谷 俱乐部 2006-2008年 武汉光谷 35(2) 2009 江苏舜天 29(5) 2010- 山东鲁能 国家队 2009- 中国 5(1)
[编辑本段]国家队生涯
2009年11月22日晚20:00-22:00在杭州黄龙体育场进行的亚洲杯预选赛中国队VS黎巴嫩队,踢满全场。这场比赛,是邓卓翔参加的第一场正式A级赛事,也是小邓第一次在正式比赛首发。在刚刚过去的2009赛季中超,邓卓翔以8次助攻荣膺“助攻王”。在第一场正式A级赛,小邓干起了老本行——第19分钟,邓卓翔一脚准确的传中,找到了杜威,助攻后者打进全场唯一进球。姜宁累积两张黄牌停赛,郑智回去打苏超,邓卓翔成为首发前腰,当仁不让地干起了“中场指挥官”。这是他的第一场正式A级赛,而且还是亚洲杯预选赛这样结果至上的比赛,很多人担心邓卓翔会因为压力太大而无法发挥特点。 2010年 2月10日晚,2010年东亚四强赛进行第2轮争夺,中国男足迎战韩国男足, 59分钟,中国队上演经典反击,中国队后场抢断裁判没有吹罚犯规,曲波后场高速带球突进,前场与邓卓翔作了一次经典的2过1配合,邓卓翔带球突入禁区,利用变向过人连续晃过了3名韩国队后卫,面对出击的门将,邓卓翔冷静的将球送入远角,帮助中国队以3:0锁定胜局。也帮助了国足改变了32年来的尴尬恐韩史。进此球之后,曾经有多家欧洲俱乐部发来传真表示引进意愿。 2010年5月19号22:00,中国国家队在江阴同德甲劲旅勒沃库森的热身赛中,邓卓翔首次披上国家队的10号球衣首发出场,在场上的表现证明再次证明自己的实力。
[编辑本段]历史:17岁“一球成名”
2005年秘鲁世少赛,中国队与东道主秘鲁队的小组赛生死战,下半时,中国队一名边后卫突然助攻,大禁区前左脚发炮,一记40米开外的惊天远射轰破秘鲁队大门,凭借此球,中国队1:0击败秘鲁队并最终将东道主封杀在小组赛中。那名边后卫在赛后引起了当地媒体的一片惊呼,称其为“中国卡洛斯”——邓卓翔,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外各大媒体上。这粒进球改变了邓卓翔的人生轨迹,神奇小子堪称“一球成名”。 一年后,年仅18岁的邓卓翔在武汉队主场与天津队的保级生死战中迎来了自己的中超“处子秀”,下半场开场后替补出场!
[编辑本段]履历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10 山东鲁能 11 3
中国 1
2009 江苏舜天 16 29 5 中国 1 23
2008 武汉光谷 16 10
中国 1 16
2007 武汉光谷 25 14 2 中国 1 7
2006 武汉光谷 25 7 0 中国 1 10
⑶ 姚家祖先是谁
主要有三:①出自妫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所载,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②出自子姓。据《路史》所载,春秋时姚国乃商族后代,子孙以国为氏。③他族改姓。据《晋书》所载,西晋时有羌族首领姚戈重,本是汉时西羌烧当氏后人,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改姓姚;明赐元人饶五十姓姚名智;德昂族拉耐氏族,汉姓为姚;今苗、水、羌、拉祜、满、彝、蒙古、土家、壮、白、俄罗斯等民族均有姚姓。始祖:虞舜。 迁徙:早期姚姓因家族势力不足,故繁衍得较为缓慢,在东汉以前,姚姓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至晋代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东北)。20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南北朝时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姓,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唐姓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因此地多姚姓而置姚州。两宋时,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明初,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姓湖广填四川。此际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清初,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如今,姚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江苏、浙江、安徽为多。目前姚姓人口列全国第64位。 郡望: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相当于今天的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初废。 堂号: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其他堂号:①郡望堂号:吴兴、南安。②自立堂号:耕历堂”、存仁、世德、藻镱、谐孝、耕山、承德、重华、上郡、雍睦等。 字辈:某支姚氏字辈: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某支姚氏字辈: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传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雍睦堂姚氏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映朝霞。续字辈: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着,教育纯全。
湖南益阳姚氏派语: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着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派语: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协万邦,九歌惟叙韵。
恩溪姚氏名派: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派: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贵州姚氏字辈:仕文时字子,天永必通维,正大贤明启,荣华副梁忠,邵祖本元茂,敦伦瑞英长,舟廷龙显见,毓秀定连芳。
重庆合川姚氏字辈:大正启世,国泰民安,谨守先业,敬为德本,学乃家祯,垂裕后昆。
广东廉江姚氏字辈:国家兴业,礼乐成章,光华复旦,继世永昌。 名人: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世为羌族首领。西晋末,率部东徙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率部属迁居清河,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349年),镇梁犊起义。后赵亡,降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
姚苌(330-393),十六国时后秦建立者。字景茂,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公元384-393年在位。姚襄死,他率诸弟降于前奉苻生。苻坚时拜为扬武将军,累有大功。淝水之战第二年(384),他率羌人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擒杀苻坚于五将山。白雀三年(386)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登相攻,子兴继位,灭前秦。谥武昭帝。庙号太祖。
姚襄(331-357),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字景国。南安赤亭(甘肃陇西西)人。姚弋仲子。公元352年,弋仲死,他率部众进入关中,为苻生所败,又归东晋,驻谯城(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民,聚众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河南许昌西南),从洛阳西入关中。357年在三原(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子。初仕苻秦为太子舍人,父姚苌称帝,立为太子,留镇长安。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继父为帝。注意吏治,平理刑狱;提倡儒学,崇尚佛教;出兵灭苻秦,使苻秦的军队全部转归农业,又放免大批奴婢从事生产,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后秦的势力一度包括西起河西、东至徐兖的广大地区。后连年征伐,赋役加重,民不堪命,国力下降,所部各族又不断叛离,姚秦的统治逐渐衰落。晋安帝义熙十二年死,谥文桓皇帝,庙号高祖。
姚察(533-606),陈隋间史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伯审。父僧垣精医术,为梁太医正。他六岁诵书万余言。侯景乱时,随父归乡里。入陈,历秘书监,领着作郎,度支、吏部尚书。陈亡入隋,为秘书丞、晋王侍读。专志着书,撰梁、陈史,未就而死,子思廉续成之,即传世《梁书》、《陈书》。
姚思廉(557-637),唐臣、史学家。本名简,吴兴(属浙江)人。炀帝时,与起居舍人崔祖濬共修《区宇图志》。归唐后,先为太子洗马,后为着作郎、弘文馆学士。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奉诏和魏征共撰《梁书》、《陈书》。《旧唐书》称其“笃学寡欲”,“果执明义,临大节而不可夺”。
姚崇(650-721),唐臣。字符之,名元崇。为避开元年号,改名崇。陕州硖石(河南三门峡)人。《新唐书》称其“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参与杀张易之兄弟、迎中宗复位诸事。开元初,复相后,秦请禁止宦官、贵戚干政,禁绝建造佛寺道观,奖励进谏,不幸边功等十事。时有不敢捕杀蝗虫陋俗,纠正之,并推行焚埋之法。后荐宋璟自代。“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二人佐唐中兴,史称“姚宋”。
姚合(约775-约846),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入为刑、户二部郎中,给事中。开成四年(839)为陕虢观察使。位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约卒于大中八年(854)以后。所作诗篇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选王维、钱起等二十一人诗为《极玄集》。
姚訔(?-1275),南宋抗元义军首领。潼川(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1275年3月,元军陷常州,他筹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遂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死。
姚枢(1201-1278),元臣、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柳城(河南西华)人。后迁居洛阳。从攻宋,奉太宗诏与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者,得名儒赵复及程颐、朱熹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奉者。后奉忽必烈之命教授世子经书,并充顾问。宪宗时请置屯田经略司、都运司。世祖时,任中书左丞、拜太子太师、昭文馆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称其“天质含弘而仁恕,恭敏而俭勤,未尝疑人欺己”。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洛阳(属河南)人。求学于许衡。《元史》称其为学“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以才为秦王府文学。未几,授奉议大夫,兼提举陕西、四川等学校。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元贞元年(1295),以翰林学士主修《世祖实录》。大德九年(1305)拜江西行省参政。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着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1418),明学者。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中,从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朱允炆)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筹措军事。成祖(朱棣)即位后,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曾参与纂修《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等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嘉善(今属浙江)人。字公绶,号谷庵、云东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今宁冈)知府。擅画山水,师法吴镇,又取法赵孟頫和王蒙,善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并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诸家,风格近似张雨,兼能诗,着有《谷庵集》。
姚长子(?-1555),明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入侵县境,迫他作向导。他引敌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前密嘱乡人撤桥,断其归路,倭寇遂为明军所歼,他亦遇害。事后,乡人立祠祭祀。
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经学家。字立方,号首源,浙江仁和(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诸生。博古究经,苦耕十四年,着《九经通论》。辨证梅赜(颐)所献给皇帝的《古文尚书》为伪书,非汉代孔安国所作。为毛奇龄等叹服。另有《庸言录》、《好古堂书目》等。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干隆进士。授编修,充三礼馆纂修官。乞归卒。与刘大槐友善。文理承方苞,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史评其沈究遗经,综合精神。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号惜抱。干隆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四库全书馆纂修官等职。后因病辞归。治经学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刘大櫆,为桐城派重要作家。先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凡四十余年。着《九经说》、《三传补注》、《惜抱轩文集》、《法帖题跋》等,另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姚鼐侄孙。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爆发,积极抵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任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做官清廉自守,注意时务,有政声。在文学上,他承袭家学,亲聆姚鼐教诲,崇尚程朱理学。是当时姚门四弟子之一,为桐城派古文家。其诗多写自身感受,咏性情、山水,抒发仕途受挫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心境。他还写过不少议论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悲愤。其文笔峻利,行文起伏跌宕,富有感情。诗文中颇多关于西藏、台湾的资料。诗风宗盛唐,亦有汉魏古诗的影响。着有《中复堂全集》,其中诗文着作包括《东溟文集》、《东溟文后集》、《后湘诗集》等。
姚之富(1737-1798),清湖北白莲教起义军首领。湖北襄阳人。白莲教首领齐林弟子。齐为清廷杀后,协王聪儿、王廷诏统领义军。骁悍善战,屡败清军。嘉庆二年(1797)入川东汇四川义军,统编后与王聪儿统领襄阳黄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等省。兵败与王聪儿跳崖殉节。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字秋农。学宗宋儒,兼精考据。着有《易原》、《春秋日月表》、《说文声系》、《说文考异》、《邃雅堂文集》。卒谥文僖。
姚燮(1805-1864),清文学家。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举人。善诗、词、曲、骈文,并擅绘画,尤工于墨梅。着有《今乐考证》,汇载宋、元至清代咸丰以前的杂剧,传奇作家和作品,以及道光、咸丰时流行的地方剧目,为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所着还有《复庄诗问》、《疏影楼词》等。
其他姚姓名人有十六国后秦皇帝姚泓,大臣姚晃、姚旻、姚绪、姚弼;南朝齐画家姚昙度;北朝北周医学家姚僧垣,周隋间学者姚最;唐诗人姚系;宋将领姚兕、姚雄、姚麟;明大臣姚文然;元大臣姚天福;清文学家姚椿等。近当代姚姓名人有政治家姚依 林,军事家姚喆,“四人帮”成员姚文 元,历史学家姚从吾,小说家姚雪垠,越剧演员姚水娟,潮剧演员姚璇秋,篮球运动员姚明等。
⑷ 姚天福的人物事迹
在任监察御史时,天福刚毅正直,不畏强悍,多次奏揭权臣,颇为元世祖欣赏。一日,天福劾奏宰相阿合马不法行径,殿上群臣顿感震惊。忽必烈即召阿合马对质,天福当殿列其罪状,才念三条,忽必烈就说:“就此三条,已够斩首,何奈别余?”便当众赐天福为“巴尔思”,并以物重赏。对物天福坚辞不受道:“臣职居纠弹,惟负爵禄是惧,敢贪厚赏以重臣罪。”然,元世祖尽管对其很敬佩,但未罢阿合马职,给天福留下后患。又大名府太守小甘浦,系元世祖宠臣,以打猎为名,抢夺民财,作恶多端,御史奉命查办,反被殴打而回。皇圣命天福办理时,其微服出访,索得实据,立捕小甘浦归案,后因传旨被释放。但小甘浦不思悔改,一日竟骑马于台门大骂御史,天福又将其逮捕,并从佩包中搜出行贿于
侍御史安兀求免贿单。翌日,天福以赃据面君论罪,世祖却说“小甘浦虽犯死罪,我免他十死,你怎奈何?”天福力争:“他已犯下十七次死罪,你赦他十次,七死谁顶命?”忽必烈遂命斩首小甘浦,安兀被罢官。安兀罢官后,-次与大夫孛罗下棋,天福见后当众拉其说:“罪人也,岂敢与大夫并座!”众官失色而散。时御史台置两位大夫,遇事相互推诿,天福又以有“一蛇--首”之患力奏元世祖,以免纲纪无统。世祖召玉速贴木儿和孛罗二大夫商议,孛罗以年轻自退。
天福初任御史于北方巡察路过家里时,其母告诫说:“古称公而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未忘人为恤。俾吾追纵陵,母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天福也对至亲说:“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有人把此话传广皇帝,世祖感叹曰:“巴尔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
自天福奏揭阿合马后,阿合马视天福久在察院终是祸患,便乘世祖巡幸上郡大臣随驾北上的半路,突派兵马司率骑兵将天福捆绑大都(北京),原想抄家搜其财宝,以贪处之,不料只搜出几升谷米。天福说:“宰相无旨相杀御史,岂想造反!”阿合马慌忙释绑,赔罪天福。
至元十二年(1275),元世祖听信谗言,撤各道按察司,天福即向大夫玉速贴木儿进言:“是司之设,可广视听,虞非常,虑至深远,不但绳有司而已也。”大夫骇然,连夜人帝室内奏其言,世祖大悟,立又诏复各道按察司。此事引起权臣不满,降天福为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遂又起用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史。时,北邑兵兴,转运烦急,河东民苦徭役,天福便劾执政失计,奏免其役,不久特授为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至元十六年(1279),元平江南,授天福为嘉议大夫淮西道按察使,铲除骚害百姓的兵将官吏。翌年,转任湖北道按察使,查办了省臣阿老凡丁贪军粮一万余石大案,尽管阿老凡丁免死在东宫见裕宗哭诉冤枉,但裕宗言:“是你罪有应得。”嗣后,贪官权贵对天福更为惊惧。
至元二十年(1283),天福任山北道按察使,时值大旱成灾,蝗虫遍地,饥民外逃,天福命开仓济民,渡过难关。又当地人多以游牧为生,鲜知稼穑,天福便教其种田植树,使之生活日渐富裕,百姓感戴不尽,建祠刻碑。
至元二十二年,天福升任刑部尚书,不久调任扬州路总管。至元二十六年(1289),复任淮西按察使。期间,天福很快逮捕淮西七名大盗,全杀头示众,并查获中书右丞宣慰使昂吉儿及子在淮西贪赃巨万的大案,抄其所有家私,淮西大治。
至元二十八年(1291),天福任平阳总管,清理桑哥党徒。不久,转任甘肃行省参知政事,以母病不就。至元三十一年(1294),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除真定路总管,妥善安排真定路驿傅所需,使之不害民。皇帝诏颂其制,为天下楷模。大德二年(1298),授江西行省参政,以病不就。四年(1300),授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畿甸大治。六年(1302)正月,病逝大都,享年73岁,归葬于稷山南阳村祖莹,赠正奉大夫,追封平郡公,谥号忠肃。
天福死后三十年,即元统元年(1333)三月,惠宗又为天福树神道碑一通,高四米,重十吨,诏命翰林学士虞集撰文,刻写天福五千言于碑上。此碑现存于稷山博物馆。
据《元史·姚天福传》及有关资料,姚天福一生反对官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勒索民财、欺压百姓,其事迹可与宋代包拯媲美,而知名度远不及包拯。《新元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亦载:“汉之汲黯,宋之包拯,元之姚天福,所谓邦之司直者也。”。
⑸ 姚翰林的简介
姚翰林司职中场,现效力于中甲武汉卓尔队。 1985年出生的姚翰林司职前腰,曾入选过国青队和国奥集训队。鲜为人知的是,2001年,姚翰林就作为希望之星被俱乐部选派到英国斯托克港俱乐部留学。因表现良好,对方曾经发出将他引进的邀约;不过最终因故没有成行。2009年1月,当时还效力于武汉光谷的姚翰林收到意甲球队切沃俱乐部发来的试训邀请函,邀请其在春节后前往意大利试训。
⑹ 姚梁的出身
姚梁的祖父姚大霦乃是姚文宇长孙姚轼的第三子。姚梁的父亲名叫姚必时。必时娶妻陈氏乃温州永嘉人。后又纳妾张氏。姚梁及其兄姚宋均嫡母陈氏所生。姚梁原配王氏,继娶王氏。他共生育三子一女。之后,子女们亦随父宦迹天涯,最后在异地他乡定居并衍生后裔⑷。
姚梁少小聪颖过人,读书时吸收能力过强,过目成诵。民间中有说他“眼观九行,过目不忘”之传说。据说:他“未弱冠即游庠”⑸。曾受知于浙江学政窦光鼐⑹。于干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以“勤学饬躬,文行兼优”之美誉得其“保举充贡”。干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参加顺天乡试时,以优异成绩得中第三名。干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己丑科会试之际中式第五十名。殿试时中二甲第二十名,赐进士出身。
姚梁一生中所任的最显要且又鲜为人知的职务当是他在干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正月由“宗人府主事”一职入直为“军机处”的“汉军机章京”这一职务了。当时,他年仅三十七岁,正值壮年。这件由一介书生来任职于清皇朝鼎盛时期的最高机要部门之高层文职人员,即人之所称为“小军机”一事来说,可谓是他毕生中在黄金时期所遇到的最荣耀的事了。这件重大事迹在家族的《宗谱》中虽有载,但却仅是记作“军机处行走”。原来,“军机章京”这一职称是亦可称作“军机处行走”的⑺。可见,在《宗谱》中所记的无非是作为一种异称或谦称罢了。可是,这件事在《府志》及《县志》等地方志中却偏偏未作记载。看来,可能是这些《志》书的修编者们认为姚梁任此要职的可信度不大,不敢轻易地记上他这段重要的履历之故吧?其实,他任这一职的真实性是可靠的,在一些清人笔记和其他史料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⑻。言之凿凿。
除了任“军机章京”这一要职之外,姚梁终生都是在京都或地方上任文职官员。首先是中进士之后即在京任“内阁中书”及“宗人府主事”等。在任、离“军机章京”之后是改任地方官员。他的一生中任职繁多:诸如任“方略馆纂修”、“礼科主事”,亦参与翰林院的修编。曾任“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后改任“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刑部湖广司员外郎”,“饶州府知府”等。一度“官至四川按察使”⑼和“川东分巡兵备道”,兼辖“重、虁、忠、达、酉”等处。历任“江西,广西提刑按察使司”等。至于有着明确纪年的则有:干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以内阁中书任庚寅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干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以内阁中书任辛卯科顺天乡试同考官。干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以宗人府主事任甲午科陕西乡试副主考。干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以宗人府主事任丁酉科广西乡试副主考。干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以宗人府主事任山东省学政⑽等等。姚梁还得过三次“大夫”级别的封赠。其一是干隆三十五年敕封“奉直大夫”。干隆四十五年诰封“中宪大夫”和干隆五十年诰封“通议大夫”。同时,他的夫人也得到“孺人”、“恭人”和“淑人”之类的晋封。姚梁任官时,为官清正。《括苍汇纂》说他“清廉耿介,毫不苟取。任饶州时,民立生祠祀之。所至俱有政绩”云云。但姚梁可谓是仕途多舛。不知是何原因,在他的宦迹生涯中每每是向下降职。先是从中央官员调为地方职务,接着是步步下退,最后竟终于河间府的任上,以至尸骨亦回不了故乡。这真可谓是不尽人意之遗憾了。
庆元属弹丸之地,历来文人学子为数不多。虽《县志》堂皇地列着数十名“进士”的姓名,但其中每以讹传,或附会,或戏说所致,多属虚构失实。至若真正能涉足于中央政权且有史料所证实者,仅姚梁,胡纮等二三屈指可数的人物罢了。而其间甚得影响,能为众口所碑的又当属姚梁了。其一,在这有清二百六十七年历史中,庆元中进士者仅姚梁一人。其二,他所任之要职每被史料所证实。事属翔实,有别于传说之嫌。这是须作一强调的。
在姚梁成为县里的历史名人之后,本地对于他之身世的民间传说也随之产生了。且为数不少。而再让人常常口述的有三:其一是说他少小时曾随母亲到政和“铜盆庵”圆梦,在他刚踏上山门时即踏出了一声铜盆的响声来。原来据说“铜盆庵”有巨石如铜盆形。庵亦因之得名⑾。如今,这天生灵地竟被他踏出响声来了,足见他是个异才。这时候,因响声而惊动了庵中的住持,她出来一看,见是一个美貌非凡的少年。她料他日后必贵,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他闻到响声后惊而退了三步,故预言他的仕途是晚景退步云云。这个传说很合乎姚梁晚年每每降职之说。其二是说他少年入学于县城内与城隍庙毗邻的书院时,曾受到富豪家子弟的不白之冤,在求助于城隍老爷作公正的判断时,又遭到了小鬼的无理欺辱。故他立誓发奋,以图雪耻。在他发迹之后,城隍老爷自知过错,因羞于面子而迁建城隍庙于县城之东。三是说他那“眼观九行,过目不忘”的特异功能被窦光鼐过于夸张地奏上了皇上,皇上不相信,故特赐他游览宫院,然后命他背诵各处的匾额、楹联,他竟信口一一背念不误云云。当然,这三则故事都是子虚乌有之说。当知庆元县的城隍庙是早在明洪武十六年时就迁建在东门外的,它的迁建与姚梁无关。其次是姚梁作为区区一位由进士入直内阁中书的小官员来说,是不可能得到皇上恩赐游宫这特殊待遇的。但从中可知道这是后人敬仰地方名人而将他神化,使之构成原是上天的神人下降这一传说来增高地方的人文价值的。这些虽是造假之作,但作为民间文学的角度来说,也还有着它的文学价值和长期留传的意义的。
⑺ 武汉队结束中超征程,功勋队长姚翰林宣布退役,今后他将何去何从
2022年1月3日,武汉队结束中超征程,功勋队长姚翰林宣布退役,这让网友们都纷纷热议,同时也不太希望队长退役,接下来的日子,姚翰林可能会以家庭为主,当一名足球教练,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三、结语
最后小编想说,不管姚翰林宣布退役的原因是什么,肯定是有他自己的考量与思虑,因此大家也不要打扰姚翰林,更不要去质问为什么不参加,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同时在从事这么多年的足球事业当中,也让他了解到了足球的不易,所以想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放松自己,陪伴家人,都是能够理解的,希望姚翰林在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越走越好,越来越开心。
⑻ 武汉队姚翰林正式退役,如何评价他的职业生涯
引言:1月3号武汉队完成了自己的保级任务,在最后一战应战重庆,这一站是武汉队队长姚翰林的最后一战,这也是姚翰林作为队长的告别之战,那么姚翰林在作为职业选手的时候,他的职业生涯是怎么样的 ?
三、总结
我们可以看出姚翰林为整个部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足球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姚翰林的退役也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就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送别姚翰林的退场 。
⑼ 姓姚的历史名人
1姚范:桐城人,清代着名文学家,干隆进士,任三礼馆纂修,
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
2姚鼐:姚范的侄子,与方苞、刘大槐创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
——桐城派,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其治学以经为主,
兼及子、史、诗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姚文田: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
书。治学宗宋儒,亦取汉学之长。
4姚广孝:明代苏州长州人,初为燕王心腹,朱隶夺取帝位后拜太
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5姚长子: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
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
撤桥,断其后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而姚长子因此殉难。
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
6姚绶:画家,嘉善人,曾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面府。
7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将。
8姚思廉: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
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
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
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9姚崇:唐初着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则天、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
后来宋景继他为相,史称“姚宋”。姚宋曾孙姚合,元和进士,官终
秘书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
姚崇玄孙姚瑁,长庆进士,湖、常二州刺史。
10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一个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他的
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
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儿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
关中,在三原被杀。姚襄弟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
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11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12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哲宗元佑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