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想全面的了解历史 应该买什么书来看呢
全20册,不会是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系列那套吧,口水ing……那个我眼馋很久了……
其实想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目前最权威,最简明,最全面就是高中历史课本了……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所有时间、时间、人物的脉络都很清楚……故事性嘛,有待考证,不过是带图的,还是比较有阅读性的……
通史的话,我比较推荐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吕着中国通史》。
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先生并称中国史学四大家。着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就说:“中国通史的写作,到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史家严耕望于《治史答问》言:“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并谓吕思勉为“通贯的断代史家”。
读历史如果不想钻大部头的话,还是去看大师的作品比较有启发性。我现在在读《白话本国史》,真的不错!
❷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书籍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鹖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
❸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 主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KL7HtpYjxHK1kaZZEYtQVQ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王力 主编
豆瓣评分:9.4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4-11
页数:272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你知道武王克商的繁复真相么?你知道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猫的最早实物么?你知道知名的司母戊鼎有一个假耳朵么?你知道孟姜女姓姜不姓孟么?你知道汉代穿深衣的人所穿的裤子是露屁股的开裆袴么?你知道最古老的同心结是什么样子么?你知道黄帝战蚩尤的真相么?你知道最古老的酒瓶出现在6000年前么?你知道猪肉的“腥”字本来是什么意思么?你知道中国近3500年来经历过何等让人匪夷所思的三次大规模变冷么?
精彩内文:全彩版在黑白版的基础之上,精勘精校,完善并增补了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考古新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图片解析力。
精良印刷:内文选用优质日本进口纸张,用顶尖级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印刷,并根据文物实物对印刷颜色做了校正,以期对文物影像做到高度还原。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 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后的修订版文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修订委员会还专门为有兴趣的中学生阅读本书扫清了字词和基本概念上的障碍。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后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着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翻译有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等三十余部。
◎执笔者简介(部分)
马汉麟(1919~1978),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王力等先生,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南开大学中文系。1961年,马汉麟先生应邀参加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编写工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校者简介(部分)
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着有《楚辞书目五种》《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
叶圣陶(1894~1988),着名作家、教育家。曾主编《小说月报》。着有《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应买什么版本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作者: 王力 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页数: 116
定价: 1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王力别集
ISBN: 9787300152066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通论性经典专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十四个主题论述,半个世纪以来,历经多次重要编写修订,至今仍是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书籍有哪些啊
蒙学经典:《蒙求》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小学诗》《鉴略妥注》 《了凡四训》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颜氏家训》《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鹖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❻ 哪里有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资料
因为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故通常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个中国历史。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四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此书有助于历史兴趣爱好者粗线条了解中国历史,串联历史梗概。
另有《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是描述世界各国历来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的书籍。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记载以来的历史就有几千年。在华夏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生命之源。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编者选择重要和着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但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而是广泛涉及哲学、军事、艺术、教育等领域,使本书从一般的历史性介绍上升到对中华文化各个层面的广泛介绍。
❼ 哪里有卖传统国学文化书的地方呀 急需买几套书补充精神食粮
由“国学热”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
“国学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中国大地上,虽说不期而至,却是应运而生地出现了一股“国学热”。时至2l世纪,这股“国学热”呈现出了一种持续升温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有:
许嘉璐、季羡林、杨振宁、任继愈、王蒙等72位着名学者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闭幕会上公开发表了《甲申文化宣言》,表达了“与海内外华人一起,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懈努力”的愿望。2006年新浪网隆重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汤一介、庞朴、余敦康、李学勤等国学界一线学者百余人同时加盟。央视栏目的《百家讲坛》自2001年起开始热播国学内容,2006年1月10日开始,《光明日报》正式推出《国学》专版,每月两期讨论“国学”问题。更有各大知名高校纷纷成立国学研究院和各类以国学为内容的学习班、研修班,民间涌现出了儿童读经潮和私塾,还有大学生着汉服、行古礼蔚然成风。同时,官方对也“国学热”颇为支持。 二、 何谓“国学”
从词源学上看,“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正义》日:“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 “国学”,最早乃指国家开办的学校。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设于国都的学校称“国学”。国学在汉代称“太学”,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晋代称“国子学”,隋朝至明清时期称“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设学部时才最终废止。随着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国学是中国人通称本国文化学术,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学术,一般称为“汉学”,也称为“中国学”。关于国学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般而言,“国”就是中国;“学”指学学脉、学问、学说、学派等。所谓国学就是本国学术,亦即中国学术之意。
国学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代称,其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从历史上看,国学最初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在当代中国学者的视野中,不但今日以前的中国学术是国学,当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也属于国学的范围;不但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三、 国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区别
国学与传统文化是有区别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梦溪所长指出:国学与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即国学不等于传统文化,国学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国学”指称“学术”。“学术”包含在“文化”之内,但并非所有的文化现象都称为“学术”。具体而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不仅涵盖哲学、史学、文学、医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及音乐、绘画、书法、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诸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乃至饮食、服饰等外显或内隐的行为特征和现象。从广义角度看,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
元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丰富内容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国学则指的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我们谈学理的时候,不应该把国学和传统文化混淆起来或者等同起来。
四、 “国学热”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
放眼电视媒体,几乎各地都在效法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开出一坛坛普及“国学”的老酒,听众则听得如痴如醉;观察书店书市,通俗性的文史读物铺天盖地,打的旗号也是普及“国学”,读者亦读得有滋有味。对此“国学热”有喝彩的,也有批评的。我以为这对于现代社会如何面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对于普及传统文化是有促进作用的。“国学热”的出现同时也是在昭示,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 应该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因此,上述社会层面的“国学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教育行政部门都说了很多,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也将传统文化教育列入其中。因此,我们应当分析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使学校成为有效普及传统文化的主体。
五、 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
从唐末到清末,书院是人们传授和研究所谓国学即传统文化的主要教育机关。诚如胡适所说:“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研究学问,代表时代思潮,提高文化的唯一机关全在书院里”。¨ 由于书院和科举相关联,在晚清废科举、开学堂的改革潮流里,废除了书院。此后建立起来的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中,书院已不复存在。然而随着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人们意识到了认知、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必须的。
事实上,“五四”以后在国学传授和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的机构,如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香港新亚书院,都程度不同地采纳了书院制度。实践证明,借鉴书院制度对于传授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的研究人才有着特别明显的效果。书院教育用梁启超的话来说,就是“一面求知识的推求,一面求道术的修养”。 求知的过程也是道德修养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业上的向导,也是人格上的榜样。现代学校主要以知识教育为主,即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将它作为外在的知识予以传授,接受者很难体察到其学学问与道德统一的内涵。认识到书院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的魅力,并不意味着我们今天要废弃学校而重建书院;而是说我们必须借鉴传统书院的经验。目前不少大学已经建立了国学院或其它名称的类似机构,但是似乎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不够。
教材无疑是当代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主要的载体。缺乏良好的教材是当代学校不能有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又一重要原因。学校的历史课本应该既有“说书”式的魅力,又有胜于“说书”的严谨。
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是空白。这就失去了从行为方式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有力的抓手。随着民间大众的礼仪正在急剧地西化。如果传统礼仪完全被大众所遗忘,那么认同民族文化传统就成了空话。所以在当代学校中重建传统仪礼教育是必要的。不过,这决不是要重新搬出繁复的传统礼仪,而且儒家礼仪的宗法等级色彩也是不足取的。重建传统礼仪教育,
首先要将传统礼仪中蕴含的合理思想提炼出来,如反对把践行礼仪当作外在的形式,而要以内在的德性修养为灵魂,即“德辉动于内”而“礼发诸外”的观点;再如强调礼仪的“节文”作用,即对情感、欲望起到有所节制和美化的作用。这些珍贵的思想遗产应当在今天学校教育的教育中发扬光大。其次,可以借鉴上述司马光、朱熹等对传统礼仪简化、改革的经验,首先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礼仪,如家庭礼仪、书信礼仪、人际交往礼仪、婚丧生日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融入一些具有传统色彩的礼仪,使传统礼仪在与时俱进中得到延续。还可以借鉴上述传统的韵语化蒙学读物,编写能够琅琅上口的中小学进行礼仪教育的课本。再次,学校可以和社区联手,定期举行体验传统礼仪的课程,类似于传统的民间乡校、社学。以此来达到传承传统文化、传统礼仪的目的。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涉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娃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闽。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必须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六、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国画、武术、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缶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和春节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久已不讲的“孝道”, 重新开始宣传。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亦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理念和目标追求, 在世界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它的内涵是新的, 融合了新的时代精神, 但也是对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价值和儒家思想精神的继承。
❽ 我在哪里能够买到中国历史完整版书籍
当当,卓越,京东,但建议你先在书店里看看,推荐中华书局的书。
❾ 吴晗编写的《中国历史常识》这本书还有吗我要买一本
当然有,
❿ 有关于中国所有历史的书吗在哪买价格如何
中国通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
书店。
有贵的有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