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上的庞统真的死在落凤坡吗如果庞统不死是不是就可以帮刘备一统天下呢
庞统不是死在落凤坡,而是死后被葬在那里,那里才改名落凤坡的。
庞统的墓前有副对联,造物嫉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先生若不死,天下未必会三分;
庞统不死能不能帮刘备一统不好说,他的死却实在的给蜀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庞统如果不死,诸葛亮也不用急着入蜀,有诸葛亮在,关羽至少不会把自己的小命给折腾没了。关羽不死,张飞能死吗,关张不死,可能就没有了让蜀国大伤元气的夷陵之战,刘备也不会落得白帝托孤。
刘关张不死,蜀国又怎么会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如果关羽不死,荆州不丢,诸葛亮何必辛辛苦苦的六出祁山,他在隆中定下的可是荆州和蜀中夹攻魏国的局面就可以实行了。到那个时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所以庞统的死导致诸葛亮的入川,其实就是为关羽荆州败亡乃至蜀国后边一系列事情埋下的隐患和导火索。
❷ 三国中"凤雏先生"庞统的死地"落凤坡"在哪
落凤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是当年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家,此地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民风纯朴。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及裴松之注 刘备军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❸ 关于落凤坡的来历
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乡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是当年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家舍,是个守关打埋伏的好地方,难怪庞统会战死在此。此地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民风纯朴。现在的游人参观完庞统祠墓后很少到落凤坡来。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三国之古,揽现代之胜的好去处。 庞统祠中的庞统墓只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附1: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所咏的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日出东方雏落凤坡三国的割据已成历史战争的硝烟亦尘埃落定一个古老的事件一代贤士的命运历经千年凝聚了天地的灵气落凤坡已成为一块宝地顶天立地的英雄战死沙场的忠良古驿道的怀念古战场的凭吊让历史从此生动微风吹来,惊醒了大地落凤坡一开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流传 落凤坡位于白马关庞统祠东北一 公里的古驿道,为蜀刘璋从事张任伏 兵射杀庞统处。庞统介绍庞统:字士元(179~214),三国时襄阳人,人称凤雏先生,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于世,刘备守荆州时,被委以耒阳县令,因少理政务而被免职,鲁肃予刘备信说其“非只治百里之才”,备任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建议进兵成都,建安十九年(214)攻雒城([Luo county]西汉置雒县,为争蜀要地,备破之得成都,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被张任用计射死于落凤坡。 落凤坡位于白马关庞统祠东北一公里的古驿道,为蜀刘璋从事张任伏兵射杀庞统处。此地实为杜撰落凤坡涌金泉落凤坡东南右侧山崖卜有一眼小泉,随着泉水的外涌,细砂翻滚,金光闪闪,因此取名“涌金泉。这里为什么叫落凤坡?涌金泉为什么往外冒金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传说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 乜先统一蒙古以后,率军分四路南侵。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不听兵部尚书邝、侍郎于谦等人的谏阻、委任太监王振为统帅,八月十四日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战场在现在官厅水库北岸的土木堡。当时统帅部所在地后来名为官厅。土木之变前,于谦予感到北京的危险便去居庸关、沿河城等地布防。 当时龙门涧还没有修长城。于谦来到龙门涧,在落凤坡遇到金马驹。金马驹说,你是一位忠臣,国家的栋梁,保卫北京就靠你了。虽然八年以后你有大难(指“夺门之变”于谦被杀),但你必定名垂青史,我要得道成仙了,留这个金子躯体也没用送给你吧。于谦眼睛一亮,心生一计。对金马驹说:“在这国难之秋,承蒙你献宝,太感谢了。请你钻进这个泉,然后粉身碎骨,不知可否?”金马驹说:“你要做的事(指北京保卫战),惊天地、泣鬼神。我这驱壳留着也没用,甘愿为你粉身碎骨。”金马驹说完就全力往泉内钻,于谦又在后面推了两把。金马驹钻进泉内以后,“轰”的一声就在泉内粉碎了。然后泉就向外喷金光闪闪的金子。于谦在崖上用朱笔写了“涌金泉”三个大字,然后在落凤坡两侧山上设伏,准备了火箭、火油。 后来乜先的军队向北京进攻,在沿河城受阻后,副先锋凤栖率军通过龙门涧,来到落凤坡。瓦剌人见涌金泉喷金子,都来争抢,自相践踏,凤栖制止无效。这时山上火箭齐发,涧内瞬时着起大火,连落凤坡的树都着了火,风栖和许多将士被烧死在这里,瓦剌军被迫退出。以后这个地方因烧死凤栖就叫“落凤坡”了。后来树木也没有再长出来,涌金泉的金子喷完了,现在只剩下微量金砂了。说来也巧,《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落凤坡》也是在这里拍摄的,刘备的军师庞统在这里被乱箭射死。
❹ 凤雏落坡
凤雏先生庞统死于征西川路上,据说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落凤坡。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案发的时候,庞先生骑着刘备的坐骑。这马可是大大的有名,唤作“的卢”。有人对刘备说,你没有听说过“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吗?刘备不信,估计也是舍不得名驹。英雄一般都有这毛病。
庞统之死,是罗贯中精妙的一笔!
与许多的历史材料一样,《演义》中对庞统的才能,是极为肯定的,然而,罗贯中在写庞统被杀的时候,却故意穿插了一段:庞统在出征前因为马失前蹄,被翻下马来,刘备见他落马,认为他的马不好,所以把自己的马借给了他,但正是因为这匹马,庞统被人误认为是刘备,于是在落凤坡被箭射死~~~~这实在非常可惜,于是有人就对刘备作出议论,认为是他的不是,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故意陷害庞统的~~ 这样的观点不但不尊重作者的思想,而且还不切实际。但是,毕竟,罗贯中为什么要故意穿插这一段呢?这样岂不更加引起别人议论?对于兴刘反曹的罗贯中来说,这不是背道而弛吗?
然而并非如此,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刘备跃马过澶溪的事,那真的是有神人相助,然而,在那之前,蔡瑁曾说过,刘备所骑马名叫”的卢“骑则妨主,后来的徐庶也曾和刘备说过此话,但因徐庶的试探,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但那马毕竟”终妨一主“它不妨刘备,就一定会妨他人,这时,作者正好来个庞统换马,把庞统妨了~~~~
从中,足见罗贯中的妙处,不但与照应前面,使其连贯,还与历史紧密结合,特别穿插那一段,也正是为了此事,其精妙如此,不得不为人叹服
❺ 三国时期,落凤坡为何叫落凤坡
落凤坡东南右侧山崖卜有一眼小泉,随着泉水的外涌,细砂翻滚,金光闪闪,因此取名“涌金泉。这里为什么叫落凤坡?涌金泉为什么往外冒金子?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传说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 乜先统一蒙古以后,率军分四路南侵。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不听兵部尚书邝、侍郎于谦等人的谏阻、委任太监王振为统帅,八月十四日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战场在现在官厅水库北岸的土木堡。当时统帅部所在地后来名为官厅。土木之变前,于谦予感到北京的危险便去居庸关、沿河城等地布防。
当时龙门涧还没有修长城。于谦来到龙门涧,在落凤坡遇到金马驹。金马驹说,你是一位忠臣,国家的栋梁,保卫北京就靠你了。虽然八年以后你有大难(指“夺门之变”于谦被杀),但你必定名垂青史,我要得道成仙了,留这个金子躯体也没用送给你吧。于谦眼睛一亮,心生一计。对金马驹说:“在这国难之秋,承蒙你献宝,太感谢了。请你钻进这个泉,然后粉身碎骨,不知可否?”金马驹说:“你要做的事(指北京保卫战),惊天地、泣鬼神。我这驱壳留着也没用,甘愿为你粉身碎骨。”金马驹说完就全力往泉内钻,于谦又在后面推了两把。金马驹钻进泉内以后,“轰”的一声就在泉内粉碎了。然后泉就向外喷金光闪闪的金子。于谦在崖上用朱笔写了“涌金泉”三个大字,然后在落凤坡两侧山上设伏,准备了火箭、火油。
后来乜先的军队向北京进攻,在沿河城受阻后,副先锋凤栖率军通过龙门涧,来到落凤坡。瓦剌人见涌金泉喷金子,都来争抢,自相践踏,凤栖制止无效。这时山上火箭齐发,涧内瞬时着起大火,连落凤坡的树都着了火,风栖和许多将士被烧死在这里,瓦剌军被迫退出。以后这个地方因烧死凤栖就叫“落凤坡”了。
后来树木也没有再长出来,涌金泉的金子喷完了,现在只剩下微量金砂了。
说来也巧,《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落凤坡》也是在这里拍摄的,刘备的军师庞统在这里被乱箭射死。
❻ 三国中的“落凤坡”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落凤坡位于四川白马关庞统祠东北一公里的古驿道,为三国蜀刘璋从事张任伏兵射杀庞统处。
❼ 三国落凤坡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三国落凤坡在今天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
落凤坡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此地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民风纯朴。祠中的庞统墓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周边景点
1、白马关
白马关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是古代由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庞统祠
落凤坡旁,有当年为庞统而建的真墓,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汉昭烈皇帝刘备在白马关建庞统祠以纪念庞统。庞统祠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
❽ 庞统中箭身亡的落凤坡到底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刘备听从蜀中名士彭羕的建议,突袭驻扎在雒城外的泠苞。泠苞仓皇而逃,遭魏延生擒,后被刘备斩首示众。战后,刘备设宴款待彭羕。此时,诸葛亮从荆州派来的使者马良求见,转交了诸葛亮的一封亲笔信。诸葛亮在信中建议刘备在雒城之战中谨慎从事。不过,庞统看完此信后,却认为诸葛亮是怕自己立下头功而有意阻止,因此极力建议刘备立即出兵。
据当地的文史资料记载,庞统死后,刘备便在其殒身之处兴建了陵墓,该墓在蜀汉时期被命名为汉靖侯祠,民间则称为庞统庙。不过,该庙在一千多年间屡遭破坏,到了清代康熙年间,仅剩正门、正殿、侧殿、栖凤殿及荒冢。祠外尚有一些零星的石门、石坊、石柱等残迹犹存。上世纪八十年代,庞统墓得到了全面的修缮和扩建。如今,庞统祠已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大批三国爱好者前来凭吊和参观。
❾ 落凤坡在哪位置准确地点.
庞统:字士元(179~214),三国时襄阳人,人称凤雏先生,与卧龙诸葛亮齐名于世,刘备守荆州时,被委以耒阳县令,因少理政务而被免职,鲁肃予刘备信说其“非只治百里之才”,备任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建议进兵成都,建安十九年(214)攻雒城([Luo county]西汉置雒县,为争蜀要地,备破之得成都,今址四川省广汉县北),被张任用计射死于落凤坡。
落凤坡位于白马关庞统祠东北一公里的古驿道,为蜀刘璋从事张任伏兵射杀庞统处。
庞统祠墓 (门票5元,参观约需半小时至一小时)
位于老陕路旁,距德阳仅15公里左右,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三国之古,揽现代之胜的好去处。
庞统祠中的庞统墓只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人称凤稚先生,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刘备守荆州时,以庞统为耒阳令。在县里不理政务,因而被免职。后来东吴的军师鲁肃在给刘备的信中提及庞统非一般只能统治一个小地方的人,应该委以重任才可显示其才能。从此,刘备以庞统为军师中郞将,对他的信任仅逊于计划诸葛亮。后来随刘备入蜀,在刘备与刘璋会面时,力劝刘备取代刘璋成为汉中王,但刘备以种种理由推掉。利璋返回成都后,庞统再次劝说刘备偷袭成都,这次刘备以时机已成熟为理由,听从庞统的计策,出征成都,可惜庞统在围攻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为流矢所中,伤重不治,为刘备捐躯,时年36岁。
落凤坡
位于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是当年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家舍,是个守关打埋伏的好地方,难怪庞统会战死在此。此地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民风纯朴。现在的游人参观完庞统祠墓后很少到落凤坡来。
庞统血墓
在落凤坡旁,有当年为庞统而建的真墓,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附1:陆游路过庞统祠墓时所咏的诗一首:
鹿头山 过庞士元墓
士元死千载 凄恻过遗祠
海内常难合 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岁时思
苍藓无情极 秋来满断碑
具体地址请看地图:http://www.dreams-travel.com/sc/sc_jmsd/image/map/sanguo_700.jpg
❿ 落凤坡是在哪里呢
落凤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
落凤坡是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中描写的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此地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民风纯朴。祠中的庞统墓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落凤坡的历史
汉末三国期间,此处的地名并不叫落凤坡。在东汉时期,因地处绵竹城东,因此被称为绵竹关,隋唐时期又被改名为鹿头关。直到唐代中期,此处又被定名为白马关。这个地方,便是如今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的鹿头山。落凤坡,则位于鹿头山中。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落凤坡的得名完全是受到宋元时期三国故事及《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而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