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去了解中国历史
想了解真实的历史,可以去各个朝代的网络贴吧(非正统的元清吧除外)比如汉朝吧、宋朝吧、明朝吧等,可以专找精品贴,这样可以使自己不局限于当前历史教材上的伪内容。
B. 我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该先看哪几本书
1、《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2、《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着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4、《万历十五年》:本书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国通史》: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兵制、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C. 中国的历史该怎么系统的学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知晓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间长,内容多,如果面面俱到,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也会有教不完之感。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是十分必要的。
《标准》中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限定在“重要的”范围内,这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的、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人物、事件和现象,这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和现象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最先学习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史。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还要使他们初步学习如何去了解历史和认识历史,掌握一些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中国古代史,也为他们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导言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
(3)如何了解中国历史扩展阅读
历史不是尘封的记忆,也不是埋没于故纸堆的故事。毛泽东同志说过,“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是为了创造新的历史,重在以史资政、古为今用。
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
比如,不追求一时显绩,多下打基础、利长远的苦功;不依赖个人主观,多做察实情、汇民智的工作。“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读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要不读死书、经世致用,才能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句话说得好: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从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落实,到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考验,再到破解种种现实问题矛盾,各级领导干部格外需要镜鉴启迪,格外需要从历史这部教科书中汲取继往开来的力量。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不断提升历史素养、增厚历史底蕴,我们就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写下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的雄浑篇章。
D. 怎么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
入门的话,建议你看《中华上下五千年》,通俗易懂。看完之后,当你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框架之后,你再去对感兴趣进行研究,在看二十四史之类的史书,循序渐进,你才会有兴趣了解中国历史。直接看史书,估计枯燥的看不下去,希望采纳,谢谢
E. 谁知道如何快速了解中国历史急~
推荐吕思勉的通史,言简意赅。还有,想快速了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在中学阶段,建议你慢慢看,不急。可以先从历史小说看起:1.夏商周三代,做一个了解就可以了。《封神榜》2.春秋战国,《东周列国志》3.秦汉,了解一下刘邦项羽,商山四皓,汉初三杰什么的也就可以了。中期有个王莽,也看看4.三国,《三国志》vs《三国演义》?5.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有点乱,看通史罢6.隋唐,《说唐》,我最喜欢,李元霸八百斤铁锤!包括《后传》、《三传》7.宋,《飞龙全传》,《杨家将》,《水浒》等等,太多8.元,貌似小说有点少9.明,《英烈传》,写得不好。《明珠缘》,讲魏忠贤的10.清,应该都比较了解了罢。其实明清两代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了,加起来才20几个皇帝,背都背得到
F. 如何学习了解中国历史
1、首先,掌握一些系统的历史知识、史学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凭兴趣,“跟着感觉走”,读了再多的书,看了再多《百家讲坛》中的历史讲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那么,怎样掌握基本的系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你可以根据你已有的基础,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着作下点功夫来啃。为什么要先读权威的通史着作,因为它的作者治学严谨,写的书史料翔实,论述、论证比较科学,会启迪你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这就让你初步学习到基本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加上它们是通史,这就使你的历史知识不会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东西。有些新潮的年轻人会说,那些“公认的、权威的”历史着作保守,观点不新。是有这种情况,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才是最值得学的,至于观点、结论本来就不可能永久不变的,否则历史学就不会发展了,就不是一门科学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着的同时,为了张弛结合,也为了培养兴趣,可结合阅读些既生动又严肃通俗历史着作。这些科普型的历史着作必须是公认的、久经检验的,如过去吴晗编的“历史小丛书”以及以后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学者最好不要迷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的历史书,例如大量充斥于书店的什么什么“大帝”的书。也不要迷信外国历史学家的着作,它们当中即使质量较好较权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为中心的,对东方包括中国历史或者有成见、偏见,或者并不真的了解中国历史。当然,看看人家是怎么看世界看中国还是有好处的,我只是说:不要迷信,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对自己中国人写的书也一样。
3、争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学好中国古代史,像《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古代史学名着都没有接触,只是读后人写的历史书,实在太不够了。当然,你不想把历史当作自己的专业,读多读少要根据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有可能读多点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会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胡诌。
G. 想要了解中国真正的历史,该看什么书呢
最基础的就是《史记》。
史记讲述了上古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上下3000多年的历史,而且作为通史名着,史记里面的很多历史事件记录十分完整具体,可以很好的了解历史。
之后就可以看《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讲述汉朝以及之后的历史,后续的历史书籍,很多都是明朝整理的,在清朝又有了《名史》。
历史上有总共“二十五史”,也是比较公认的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