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日本否认侵略历史如何对待

日本否认侵略历史如何对待

发布时间:2022-04-17 08:17:52

① 面对日本人企图否认战争罪行我们应该怎么做!!!

1950年代[编辑]
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对缅甸人民说:“我们对在战争中我们对缅甸人民的作出的伤害深表抱歉。作为赎罪,哪怕只是消解一部分的伤痛,日本愿做出所有的战争赔偿。今日的日本不是过去的日本,而是像我们宪法所表明的,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2]
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访问澳大利亚时说:“出于我正式的责任,和我个人的渴望,我向澳大利亚人民表达我们对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深表抱歉”。[3][4]
1960年代[编辑]
1965年2月17日,日本外相椎名悦三郎应韩国外务部长官李东元的邀请访问韩国,首次就过去的历史问题向韩国表示公开道歉。[5]
1970年代[编辑]
1972年9月29日,首相田中角荣说:“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6]
1980年代[编辑]
1982年8月24日,首相铃木善幸。“我沉痛地了解到,日本在过去的战争中所造成的严重伤害负有责任。”,“有必要认识对于‘侵略’的批评。”[7]
1982年8月26日,内阁官房长官宫泽喜一。“一、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深刻认识到过去我国的行为,曾经给包括韩国、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国民以极大的痛苦和损害,站在反省和决心不能让这类事件再度发生的立场上,走上了和平国家的道路。我国对韩国,曾在昭和40年的《日韩联合公报》中,阐述了‘过去的关系令人遗憾,对此进行深刻反省’的认识,对中国,则在《日中联合声明》中,阐述了‘痛感过去日本国通过战争,给中国国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对此进行深刻反省’的认识。这也就确认了,上述我国的反省和决心,这种认识现在也没有任何改变。二、该《日韩联合公报》,《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科书审定之际,也当然应该受到尊重,而今天韩国、中国等国家对于此有关的我国教科书的记述,提出了批评。作为我国,在推进同亚洲近邻诸国友好、亲善的基础上,要充分听取这些批评,政府有责任予以纠正。三、为此,在今后的教科书审定时,要经过教学用图书调查审议会的审定,修改审定标准,充分实现上述宗旨。已经审定过的教科书,今后要迅速采取措施,实现上述同样宗旨。在实施这些之前,作为措施,文部大臣要表明见解,使上述第二项宗旨充分反映在教育方面。四、作为我国,今后也要努力促进同近邻国家国民的相互理解,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8]
1984年9月6日,昭和天皇。“本世纪一段时期,两国之间有一段不幸的过去,实在令人遗憾;我认为不应该重复。”[9]
1984年9月7日,首相中曾根康弘。“为贵国及贵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感到深深的遗憾”[10]
1990年代[编辑]
1990年4月18日,外务大臣中山太郎。“韩国人被强制迁移到库页岛劳动,违反了自己的意愿,而是根据当时日本政府的意思。[他们在]战争结束后仍然不能回到祖国,只能留在当地生活。日本对此悲剧抱着至诚的歉意。”[11]
1990年5月24日,明仁天皇。“我国带来这一不幸时期,想到贵国的人民感受到的苦况,我只能感到痛惜之情。”[12]
1990年5月25日,首相海部俊树。“过去一段时期,朝鲜半岛的各位人士因为我国的行为而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悲伤。藉着欢迎总统阁下这一机会,我作出谦虚的反省,并希望表达率直的歉意。”[13]
1992年1月16日,首相宫泽喜一。“我们日本国民,首先必须想起过去一段时期,贵国国民因为我国的行为而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悲伤这一事实,而且不得忘记反省之情。作为总理,我希望再次对贵国国民表达反省及歉意之情。”[14]
1992年1月17日,首相宫泽喜一。“关于我国与贵国的关系,我们不得忘记在数千年的交流之中,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我国是加害者、贵国是被害者这一事实。朝鲜半岛的各位人士因为我国的行为而经历了难以承受的痛苦和悲伤,我想借此再次表明衷心的反省及道歉之意。最近有人提及所谓从军慰安妇的问题,我认为这种事情实在令人痛心,实在是非常抱歉。”[15]
1992年7月6日,内阁官房长官加藤纮一。“不论国籍、出身地,作为所谓从军慰安妇而感受过难以描述的痛苦的所有人士,政府希望再次表达衷心的歉意及反省之情。[我们]坚决不重复这样的过去。在这样的深刻反省及决意之下,日本将坚持和平国家的立场,并致力建设面向未来的新日韩关系,以及与毗邻各亚洲国家及地区的关系。”[16]
1993年8月4日,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发表了有关慰安妇关系调查结果,后称《河野谈话》。“无可否认,这件问题在军方的参与下,深深损害了众多女性的名誉及尊严。政府借此机会,再次不论国籍、出身地,向作为所谓从军慰安妇而感受过多次痛苦、身心负着难以愈合的伤口的所有人士,致以衷心的歉意及反省之情。” [17]
1993年8月23日,首相细川护熙。“经过四十八年,我国现在得以成为享受繁荣与和平的国家。这是建于上次大战中可敬的牺牲之上,是先辈人士功绩的成果,我认为决不能忘记。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要向世界明确表示反省过去的历史,以及崭新的意志。首先在此,由于我国过去的侵略行为及殖民地支配等,而感受过难以承受的痛苦与悲伤,我们再次致以深切的反省与歉意之情。”[18]
1993年9月24日,首相细川护熙。“我使用了‘侵略战争’、‘侵略行为’词语,以直率地表达一项共同的理解:过去我国的行为令很多人感受难以承受的痛苦与悲伤,并再次致以深切的反省与歉意之情。”[19]
1994年8月31日,首相村山富市。“过去一段时期,我国所作的行为不止为国民带来众多牺牲,更给亚洲邻近诸国的人们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我国过去的侵略行为及殖民地支配等,令众多人士感受到难以承受的痛苦与悲伤;对此,我基于深刻的反省、决心不战之情,认为日本前进的道路,是要竭尽所能地迈向创造世界和平。我国必须正视与亚洲邻近诸国关系的历史。日本国民与邻近诸国国民携手为亚洲、太平洋开拓未来,不可或缺的是克服双方痛苦后所建立的互相理解与互相信赖此一稳固基础……所谓从军慰安妇问题,是深深伤害了女性的名誉与尊严的问题,我想在此机会再次表达衷心的反省及歉意之情。包含这类问题在内,我国认为表示歉意与反省之情[的方法],是要正视并正确地告诉后世过去的历史,以及努力进一步推进与相关国家的互相理解。本计划继承了这一种心情。”[20]
1995年6月9日,众议院决议。“正值二战战后五十年,本院谨向全世界的战争受难者及牺牲者致以追悼之情。另外,念及世界近代史众多殖民地支配及侵略行为,认识到我国在过去作出这样的行为,并尤其给亚洲诸国国民带来痛苦,本院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情。”[21]
1995年7月,首相村山富市。“所谓从军慰安妇……这个问题,在日本军的参与下,深深伤害了很多女性的名誉与尊严,这是完全不能原谅的。从军慰安妇身心负着难以愈合的伤痕,我对此致以深切的歉意。”[22]
1995年8月15日,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后称《村山谈话》。“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为了避免未来有错误,我就谦虚地对待毫无疑问的这一历史事实,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谨向在这段历史中受到灾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战败后50周年的今天,我国应该立足于过去的深刻反省,排除自以为是的国家主义,作为负责任的国际社会成员促进国际协调,来推广和平的理念和民主主义。与此同时,非常重要的是,我国作为经历过原子弹轰炸的唯一国家,包括追求彻底销毁核武器以及加强核不扩散体制等在内,要积极推进国际裁军。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偿还过去的错误,也能安慰遇难者的灵魂。 ”[23]
2000年代[编辑]
2001年10月8日,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我有机会参观了这个纪念馆,再一次痛感到战争之悲惨。我对遭受侵略而牺牲的中国人民感到由衷的歉意和哀悼,怀着这种心情观看了这里的许多展览。我感到,决不允许再次发动战争,些许这是对因战争惨剧而倒下的人们的一种告慰吧。我们都会在这样的心情下认识到,日中关系是不仅仅有益于日中两国的友好和平,同时也有益于亚洲和平及世界和平的非常重要的双边关系。” [24]
2005年4月22日,首相小泉纯一郎。对于过去殖民统治和侵略“深刻反省和发自内心的道歉”,强调今后日本也将继续走“和平国家”的路线。[25]
2005年8月15日,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谈话,后称《小泉谈话》。“我国由于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我谦虚地对待这一历史事实,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谨向在那场大战中遇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我们决心不淡忘这一悲惨的战争的教训,决不会再次使兵戎相见,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我国战后的历史正是以实际行动体现对战争反省的60年。”[26]
2007年3月11日,首相安倍晋三。“向当时心灵受到创伤、饱受艰辛的的人士,致以衷心的歉意。……[日本政府]将继承[1993年]官房长官河野洋平的谈话,这是一贯的立场。……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以及桥本龙太郎都给前慰安妇寄出[表示道歉的]信函,那样的心情完全没有变化。”[27]
2007年3月26日,首相安倍晋三。“此刻,我在这里以首相的身份致歉,我们的立场在‘河野谈话’裏已经表明。我对经历过那些困境的人感到同情,我为他们在当时被置身于那样的环境表示歉意。”[28]
2009年5月9日,日本政府通过日本驻美大使馆向在巴丹死亡行军事件中受到伤害的美国战俘道歉。[29]
2010年代[编辑]
2010年2月11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出席了在韩国外交通商部厅舍举行的韩日外长会谈,并在会谈后的记者会中称:“我能理解失去国家,且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重创的心情。我认为应该铭记被合并方的痛苦,并绝不能忘记受害者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展望今后的一百年,并加强走向未来的友好关系。”[30]
2010年8月10日,在韩日强制合并1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内阁会议上发表谢罪谈话,菅直人说:“要拿出勇气直面历史,承认历史,并真诚地反省过去的错误。给人带去痛苦的一方轻易就会忘记历史,但承受痛苦的一方往往会难以忘却。对于殖民统治造成的损失和痛苦,将痛彻反省,由衷地表示歉意。”[31]
2010年9月13日,日本外相冈田克也在与二战期间被日军俘虏的美国老兵会晤时表示:“在战争中,你们都受到了不人道的待遇,境况艰难。我谨代表日本政府,向各位表达深深的、诚挚的歉意。”[32]
2010年12月7日,日本首相菅直人为二战期间实施殖民统治向韩国人道歉。[33]
2011年3月3日,日本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就日军的残酷对待向一群曾被日军俘虏的澳洲军人道歉[34]。
2011年12月8日,外务大臣政务官加藤敏幸为日军于香港战役中对加拿大军人的态度和行为道歉[35]。
2013年1月9日,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南京向日军战争罪行的受害者正式道歉,并敦促日本政府承认日中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主权争议[36]。
2013年11月,鸠山由纪夫在香港城市大学出席讲座时两次为日军侵华行为道歉,并认为即使国家处于战争时期这些暴行也不可接受,而他作为日本平民有义务为此向中国人民致歉。他表示,曾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亲身面对众多历史事实,从照片看到日军在城内杀害无辜平民,也读到日本媒体在当时如何赞扬这些暴行。他指日本有责任宣布永久中止战争,以澄清国际间的争论,并向全球宣扬非军国主义[37]。

② 日本否认侵华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对待

您好!
首先要冒昧地纠正您的说法,因为在日本,多数人是承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事实的,极右翼除外。
中日两国多数国民对那段历史确实存在看法上的差异,其中有的是处境角度不同造成的,更多的是两国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教育上的差异所致。
日本侵略中国,日本是加害方,中国是受害方,加害方与受害方看那段历史的角度不同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加害方往往会有许多顾虑,避重就轻是显着的特征之一;而受害方出于愤怒也往往会情绪化;这样就产生看法上的差异了。
而日本是一个多元社会,历史教育中各种历史观百花齐放,有否定侵略的,有表示反省并一定程度上认同中方观点的,但主流还是注重历史事实的考证并通过考证建立各事件的逻辑联系的实证学派,而中国历史学研究的意识形态色彩比较厚重,倾向于定性的结论而比较忽视细节的考证,难免有不够严谨的地方。
这也造成了两国学者对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在认知上的分歧,并通过历史教育影响一般国民。
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我们当然要坚持自己的历史观,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是一种罪恶,日本侵华期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样的历史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因为本身就是事实。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必须大大提高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考证精神,绝不要再犯因落后的大而化之、不注重逻辑的习惯而授人以柄的愚蠢错误,每一个研究成果都要有严格的事实支撑。
此外,我们应正视两国国民对待那段历史在认知上的分歧,必须认识到有些分歧的存在是合理的难以避免的,但另一些分歧则是日本否定历史的势力一手制造的。对于前者我们应该包容,而对于后者我们必须坚持原则予以斗争。

③ 对于日本不承认侵华历史你怎么看

对该国来说满足虚荣心,稳住政府在国民心中形象。对世界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对我们这种爱国青年来说更是令人发指,望他们能早日承认错误。

④ 谈谈你对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的看法

这与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时期的对日政策直接有关。尽管“远东法庭”宣判日本是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并处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东条英机,但美国出于遏制世界共产主义的目的,不去认真追究日本的战争罪责,清理和彻底铲除日本产生军国主义的社会相思想基础,反而释放了一大批甲级战犯,让他们充当美国反共战略的急先锋。
同时,日本国内的“皇权思想”根深蒂固,“日本是优秀民族,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是这一思想的重要部分,并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根基。在美国的纵容下,持有这种思想的一批战犯和政客走上日本的政治舞台,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如甲级战犯岸信介以及佐藤荣作。试想,这些人怎么会清算日本的战争责任呢?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以“皇权思想”为根基的国粹主义和“优秀民族”论更加泛滥,日本政客多次话中有话地自诩日本是优越民族,声称“日本的资金能主宰世界”,认为日本应当放下包袱,堂堂正正地作一个没有负罪感的“普通国家”。
现在,日本又走到历史的岔路口。日本正以经济实力为后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并多次宣称“要为亚洲和世界多做贡献”。亚洲人民,包括日本人民都希望日本能记取历史的教训,以和平国家的姿态在非军事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今年日本一系列纪念活动中对过去侵略战争表现出的错误认识以及一批美化侵略战争的顽固分子在日本政坛的出现,则不能不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⑤ 对于日本不承认侵华历史你怎么看

是 歪曲、否定侵华战争史实,竭力美化侵略,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自我欺骗的行为。 是对世界人民的不负责,不正当的认识会受到世界人民的鄙夷。 右翼派的人也知道,不过只是他们是想逃避而已。

⑥ 当前,日本存在一种否定侵华历史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第一步先分析日本为什么否认侵略中国
个人总结为三点1 最重要的是为了掩盖天皇的战争责任 如果全部承认侵略历史日本的年轻人就会质疑为何昭和天皇没有受到追究 这是日本政治家极力想避免的事情 2 然后就是美军包庇战犯 最典型的是安倍晋三的外公 岸信介 明明是甲级战犯不但被释放了 还当上了首相 换位思考下 甲级战犯都无罪释放了 那场战争又有多大罪呢 很多人说德国认罪态度好 是因为纳粹势力被彻底消灭了 可以想象 如果戈倍尔戈林这种纳粹没死 还当上了战后德国的总理 那德国人也不可能认罪了 3 最后就是日本人只承认美国打败了自己 因为在日军穷途末路的时候 中朝两国并没组织起大规模反攻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 这些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一直在日军手上 后来投降了才还给中国 如果是我们自己打回来的 日本人态度又不一样了 然后我提醒下 有个误区 日本不是不承认侵略历史 而是不全部承认 就算是安倍这种右翼首相 也不可能说 我们没侵略任何人。
日本人为什么不忏悔,为什么不承认其侵略历史?
(一)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写过一篇名叫《牡丹》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格孤僻的老翁,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侵华战争。这个老人除了精心栽培几百棵牡丹花之外,似乎再没有别的爱好。
后来,人们才知道,老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与他早年的战争经历有关,在老人的眼睛里,
每一棵牡丹花都象征着一名当年被他所杀害的美丽的中国姑娘。一大片牡丹花丛,就是他屠杀的一群中国少女。这个老兵丝毫不为当年的杀戮感到悔恨,相反却把昔日的暴行审美化了。他觉得,那是他的骄傲,那是他的特权。
就是这样一个变态的杀人魔王,在信仰军国主义的三岛由纪夫笔下,成了一个享受着审美愉悦的艺术大师。纵观人类数千个族群,只有日本文化才有这种“化丑陋为美丽”、“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日本人看待历史,有一种奇特的自我中心的视角。把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无限夸大,而把对自己不利的一面尽量缩小。他们坚持用显微镜去看待别人的缺点,却在自己的错误前面固执地闭上了眼睛。
于是,作为战争挑动者和实施者的日本人突然消失了,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到过异国的土地上去杀害和奴役平民,他们似乎从来没有给他国的人民带去过死亡和血泪。恰恰相反,他们仅仅是广岛和长崎的受害者,他们固守着自己是“受害者”的意识。
于是,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不见了,只剩下作为被害者的日本人;作为杀人如麻的刽子手的日本士兵不见了,只剩下沉醉在美丽的牡丹中的种花老人;创造将强奸合法化和制度化的“慰安妇制度”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在天皇英明领导下的“经济强国”。他们像顽童一样,在肆意地破坏之后,却不承认自己做错了事。
日军的暴行呈现出了一种虐待狂和破坏狂的特征,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日,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在湖南常德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他在给《时代》周刊写的报道中描述说:“人们会问,日本农民在国内时视粮食为珍宝,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但为什么到了中国后,他们不仅掠夺中国农民的大米,而且朝着运不走的粮食大小便?人们会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日本兵在进入孤儿院后,偷走孤儿的被褥,并不嫌其烦从楼下的院内搬来大块石头,将一所职业学校的纺织机械砸得粉碎?他们闯入学校,向墙上猛摔墨水瓶,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
除了日本人自己,实际上大概没有人能回答这些尖锐的问题。日本文化的某些“精髓”,恰恰渗透到了日本军人这些匪夷所思的“乐趣”之中。
另一方面,日本文化中有一种源远流长的“集团主义”,既能把个人的力量放大,又可以把个人的责任缩小。当日本人在战争中杀人、强奸的时候,不仅不会有罪恶感,还会因为自己的表现比别人出色而充满自豪感。同时,因为是集团行为,既有“上级命令”,又有“大家都一样”,这就形成了一种“无责任集团”,干坏事的时候没有犯罪感,干完之后也没有责任感。
日本学者加藤周一在《日本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一书中分析说:“在十五年战争中,作为个人,日本没有一个战争责任者,即大家都有错。战争责任由全体日本国民承担,不是由领导人承担。所谓‘一亿总忏悔’,就是说无论是香烟铺的老板娘还是东条首相,都有一亿分之一的责任。一亿分之一的责任,事实上就是等于零,即变得没有责任。大家都有责任,几乎等同于没有责任。”
日本国民固然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但不可否认日本国民也是军国主义的支持者。他们不是“无辜者“和“无所事事的旁观者”。军国主义的土壤从何而来?如果整个民族不被一种拓展生存空间的观念所激动,不被大和民族天生优越的幻觉所麻醉,军国主义怎能如此迅速地开动战争机器呢?
(二)
这不是简简单单地说一句“我们受到了欺骗”就能够让人信服的。
在日本,从甲级战犯到普通士兵,大部分人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的罪过。同样是十恶不赦的战争罪犯,德国的汉斯·弗兰克在纽伦堡就刑前说:“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而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狂叫:“天皇陛下万岁!”为什么会有这种根本性的差别呢?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谈到了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的差别。罪感文化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映来做善行,耻感文化则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以耻为主要强制力的文化中,对犯罪行为,人们感到的仅仅是懊恼。而且,只要不良行为没有暴露在社会上,就不必懊恼。他们认为坦白和忏悔只能是自寻烦恼。在耻感文化中,没有坦白忏悔的习惯,甚至对上帝忏悔的习惯也没有。他们有祈祷幸福的仪式,却没有祈祷赎罪的仪式。
同样是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德国人不仅反省自己,更反省共同的人性。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欧美民众,不仅深切忏悔,而且有着对人性的怀疑和担当。但是日本人却没有忏悔和伦理责任。日本的科技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在精神层面却依然空洞而单薄。
要日本人承认错误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们最擅长把错误推诿给别人。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爱使用“移魂大法”呢?一方面,他们很重视面子,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论述说:“日本人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因此,他们宁愿用一百个错误来遮盖一个错误,而不愿诚心诚意地承认和改正这个错误。
这种特有的“耻感文化”与武士道精神相结合,将“不忏悔主义”推向了极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与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互为表里。日本武士视杀人为友谊,武士可以割下切腹自杀者的头颅;日本武士视杀人为权力,如果自己受辱之后可以杀死对方而不受制裁;日本武士又视杀人为职业,武士拔刀之后必须杀人才能收回刀鞘。在日本,只有战斗到底或者自杀才能保全名誉。万一被俘,就会名誉扫地,即使活着,他也是一个“死去的人”,甚至比死去还要糟糕。美军攻占塞班岛时,四万多日军全军覆没,岛上还有一万多名平民,日军强迫他们自杀,母亲杀死婴孩之后自杀,老人们互相他杀或者自杀。
在《朝日新闻》关于“我记忆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征文中,一位名叫熊井雅男的读者写了一篇《我们为什么没能反对战争》的文章。文章指出:“有人质问: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对战争?我想,是因为国民并不怀疑国家的政策。国民已经被教育得对‘上边’做出的决定不抱怀疑。”
首先,政府不许给国民提供正确的信息。根据治安维持法等发令,对军队和政府不利的消息被秘而不宣,进而被修改成对军队和政府有利的消息加以宣传。
其次,国民不能反对天皇的命令。天皇是神,是超越国家的存在。天皇说过,长官之命即朕之命。对于老百姓来说,军队的命令就是天皇的命令,所以不能反对战争,直到天皇下令停战为止。
第三,国民的优越感被煽动起来。战争领袖在开战以前必须煽动人民。希特勒德国煽动德意志人民是血统优秀的国民,而日本则煽动自己是天皇万世一统的世界第一的神国。
第四,领导人胡乱强调国家的危机。国家危机的说法不断传播,被煽动的国民信以为真,陷于偏狭的国家主义,成为推动战争的力量,还自以为是。
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这套强盗逻辑和战争哲学生长的肥沃土壤。
(三)
日军的兽性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日本社会阶层化的本质,使得长期以来日本军官以羞辱士兵为乐。士兵要洗军官的内衣裤,或是乖乖地站好,让长官煽耳光,直到血流如注。
在日军内部,高级将领对普通士兵的生命毫无尊重和怜悯。当年,丰臣秀吉不顾朝鲜冬季的严寒,让士兵穿着草鞋作战,结果使得几万年轻士兵冻掉了脚趾。与之相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企图通过组建“神风敢死队”来挽救失败的命运。人的生命被看成跟机器一样。高级统帅在知道盟军已经解读了密码的情况下,为了所谓的自尊和自信,依然继续使用,造成了基层士兵的大量伤亡。
权力最弱的人,如果握有更低阶层者的生杀大权时,通常最有虐待狂倾向。当日本士兵占领南京时,由这种长幼尊卑的阶层逐渐形成的疯狂,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他们压抑这么多年的愤怒、憎恨和对权威的恐惧,在南京轻而易举地爆发成不可收拾的暴力。
日军兽性化的第二个原因是,日本人对中国人充满了憎恶和鄙视,这种感情是从数十年的宣传、教育和社会教化培养出来的。在明治维新以来“脱亚入欧”的思潮中,日本人开始把自己当作“准白人”,并产生了对亚洲其他黄种人的歧视。在昔日以种族隔离闻名的南非,日本人被分类为“名誉白人”,虽然日本人是黄色人种,却坐在白人一方,享受着与白人同样的特殊待遇。为此,日本人感到洋洋得意,并忘记了自己是黄种人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
许多日本士兵认为,中国人还称不上人类,杀他们就像压扁一只甲虫,或者杀死一只猪一样。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一个日本军官把十个中国俘虏绑在一起,这样捆成很多堆。然后一堆一堆地将中国人推进洞坑,活活烧死。后来,他为自己的行为开脱说:“猪比中国人的性命还有价值,因为猪还可以吃。”
日军兽性化的第三个因素是,在日本士兵之间弥漫着的暴力具有某种神圣的意义。在日本军队中,暴力成为一种强烈的文化义务。日本军部发给士兵的作战手册中宣称:“每一颗子弹都要以皇家的方式发射,刺刀的每一刀都要燃烧着国家情操。”
既然一般日本人都认为天皇比上帝还要崇高,那么日本军队就很容易接受这样的信念:战争即使充满暴力,但最终的结果是,暴力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受害者也有利。为了达到这样一种“日本式”的胜利,暴行是必需的工具和手段。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今天的日本人并没有生活在与那场战争不同的精神世界中。战争的确已经是六十年以前的事情,而且这期间也发生过废除核武器的和平运动。但是,对个人不予尊重,一味适应集团的需要,怀着激烈的竞争心理,只看到人与人之间上下关系的文化,还是同过去一样。崇尚学历、名牌学校,注重所属组织的优劣,执着地追求在公司的地位,并对怀疑这种价值观的人施加无形的压力。此外,学校、工作场所的以强凌弱,使私生活贫乏的会社主义,加班以及应酬等同样腐蚀着日本人的个性。压制个人价值、忽视人文素养,导致日本人进入经济领域就变成经济动物,进入政治领域便门户森严,进入文化领域便沉溺于病态之美。
对此,许多日本的有识之士追问说:将今天日本人的精神状态与侵略时期日军纵容老兵欺压新兵,通过刺杀中国人把士兵培养成战争之鬼,鼓动在军队中出人头地,对被压抑者的痛苦毫无感觉的所谓“日本人的精神”相比较,能够说两者有多大的区别吗?将这种体制与侵略战争时期人们从儿童就开始残酷竞争,在羡慕和屈辱的关口提高人的攻击性,进而组织军事力量的体制相比较,两者不是如出一辙吗?
(四)
在耻感文化的左右下,日本普通民众迅速完成了对战争罪行的遗忘,日本保守派政客更是信口雌黄地篡改历史。
自民党众议员议员奥野诚亮声称:“过去日本不是发动侵略战争,也没有采取过殖民政策。”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声称:“大东亚战争并非侵略战争,而是日本为了求生存、解放殖民地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而认真思考的产物。战争的目的在当时基本上是可以被允许与正当
的。”环境厅长官樱井新说:“与其说是侵略战争,毋宁说是几乎所有亚洲国家托它的福。从欧洲殖民地的支配获得独立,结果教育也相当普及,较诸长期受欧洲支配的非洲的识字率为高。只不过半个世纪,整个亚洲便出现经济繁荣的气势。”
自民党在“终战五十周年国会议员联盟”的“成立意向书”中宣布:“日本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两百多万战争殉难者的基础上。这些殉难者为期盼日本的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而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对于这些指鹿为马的言论,一位德国知识分子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德国人是欧洲基督教文明的一员,讲究实事求是,因此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对外侵略的历史。可是日本人则不同,他们以所谓的‘东洋文明’为由,不想承认错误,这难道不是军国主义思想的体现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和日本对他们各自的战争罪行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态度。荷兰作家布鲁玛在《恍惚有无前朝罪》一书中,对比了德、日两国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犹太纪念碑前,但没有一个日本领导人有过这样的举动。在德国,否认战争罪行的是一小撮被警察追捕的极端主义光头党;在日本,却是首相、国会议员、内阁大臣和历史学家。
德国总统魏茨泽曾经在一篇演说中指出,战后德国支付了一千亿马克的个人赔款,而日本却几乎什么也没有做。他批评日本战后的四十年是“荒野的四十年”,战后日本的历届首相都不曾明确而充满真诚地想受到侵略的各国人民道歉,他们每次都含糊其词,并一味主张把对本国不利的历史从教科书中删除。
然而,日本保守势力不仅不接受魏茨泽的忠告,反而对德国进行攻击和辱骂。日本电器通信大学教授西尾干二宣称,德国的认罪和赔偿恰恰说明了德国人的“自我欺骗”。他认为,战后大多数纳粹分子都是德国人自己揭发和审判的;而日本人除了由盟军进行的东京审判和各国对乙级及丙级战犯的审判之外,并没有自己人揭发自己人的情况,这是日本的骄傲、自信和宝贵的“爱国主义”。
布鲁玛在与日本作家泽地久枝的对话中,叹息日本知识分子没有历史责任感。泽地久枝解释说:“从一九三四年至今,仍然存在着封锁压制言论的危险。”
布鲁玛吃惊地问:“右翼势力有那么强大吗?”
泽地久枝用厌恶的口吻回答道:“我还不能说日本是一个文明开化的社会。”
受欧洲民主主义教育的布鲁玛高声问道:“那么,直接谴责右翼有危险吗?”
泽地久枝回答说:“我想得豁出命来。”
泽地久枝的说法并没有夸张之处。同样是君主立宪制度,在荷兰、英国、丹麦,国民和媒体可以任意批评女王甚至辱骂她;但在日本,天皇依然具有神圣的地位,批判天皇依然被看作大逆不道的行为,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和攻击。
一个不对罪恶忏悔和反省的民族,是难以获得世界的信任和亲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日本一次又一次的掩饰和歪曲历史的行为,使得亚洲各国的国民在心理上依然把日本当作“敌人”来看待。
战后的德国能够迅速融入欧洲,与昔日战场上的对手们一起致力于建立欧盟,得益于德国彻底地清除了自身的法西斯主义毒素。而战后的日本迟迟无法完成由“战败国”向“普通国家”的转变,根本原因还是日本自己不肯告别昨天的邪恶、不愿真诚地道歉。难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一位副国务卿乔治·鲍尔惊呼道:“谁也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时候会发疯!”
对于日本来说,要想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友好相处,首要的问题是正视历史、深切反省。富裕并不意味着自动地拥有了遗忘历史、轻蔑他人的权力。

⑦ 怎样看待日本否认侵华

日本侵略者在中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不是他单方面就否定的了,就当他在放屁就行了,不过对待日本人,不能光动嘴皮子,只有握紧枪杆子才有用,所以只要一直积攒实力,必要时干他。

⑧ 对于日本不承认侵略中国的战争,我们大学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1)尊严来自于实力,中国需努力壮大自己(就像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世界所有的主流历史书都不见)
2)日本屈从强者(抗战时我们是弱势一方)是其国民性格,大唐鼎盛时期,他们的唐化时期也跪舔中国及其文化
3)日本的丰田,东芝,NEC,川崎重工,富士重工和日产尤其是三菱重工(三菱就是臭名昭着的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左右了日本政坛,如果承认侵略,那么这些超大的跨国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直接动摇日本本土经济。
4)日本充分利用了我们内战和西方(尤其美国)的支持把其塑造成二战的受害者,而获得其国民上下的理解和支持。

⑨ 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华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参拜巾帼神社,你怎么看待这种言行

(1)日本一直不为侵略战争诚恳道歉,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时甲级战犯的牌位。(2)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变(3)由敌对,转变成战略合作伙伴。演变: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态度:德国诚实面对历史并一直反思历史;日本一直不承认侵略历史,甚至否认侵略历史。作用:重塑国家形象,得到被侵略国家的谅解和接受,为德国加入联合国铺平道路。想法: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对历史没有正确认识的民族是很难对自己国家的前途作出明确的选择的;日本政府的错误立场,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合理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等国际格局(1)根据题目中的二战限定语可知日本在战争中是法西斯国家这一背景来作答(2)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日本在二战中针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根据课本即可答出(3)考查的是美日关系的变化,学生一定要写出变化的内容,然后根据课本史实写出二战后由两极向多级的转变(4)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德日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的行为为其提高了国际形象,感想之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⑩ 谈谈对日本否定侵华历史的看法1500字

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华大地,造成中华名族史上的大灾难,对中华名族的伤害罄竹难书。但是日本人为什么一再否定侵华历史?

1、日本人认为中国对于外来势力的侵略没有一视同仁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曾遭受蒙古的侵略、英法俄罗斯等国的侵略,并在鸦片战争中赔付了巨额款项、割让香港、五口通商、向俄罗斯割让大块土地等,但中国人只对日本的侵略耿耿于怀,只对日本人参拜祖先的做法抗议,对其它国家的侵略没有任何反应。

中国人到蒙古访问,还要拜访曾侵略过中国的成吉思汗的陵墓,对英法俄罗斯等国的侵略,中国人也从来没有要求过道歉谢罪等,对于抢夺中国土地最多的俄罗斯,中国甚至与其成为战略盟友。

2、日本人认为并不是日本人愿意侵略中国

实际上在日本侵略中国之前,中国已经被英法俄等国侵略了,日本如果不侵略中国,将得不到在中国的权益,一旦英法俄等国在中国坐大,下一步很可能还要侵略日本,日本没有办法只能到中国去,与列强为伍求得生存。

3、日本人认为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没有来一个清算

日本人认为中日之间之所以存在历史问题,是因为1972年田中角荣到中国访问时,没有把历史问题说清楚,没有和中国在历史问题上来一个清算,田中对中日之间历史不太了解,但他的对手是周恩来,了解中日间历史的整个过程,田中实际上被周恩来耍了,田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上了。

当周恩来提出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可以采取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长期开发援助资金(ODA)方式后,田中马上答应下来,结果错过了与中国清算历史的极好机遇。

4、日本人认为中国放弃战争赔款是个阴谋

日本向中国提供长期开发资金是一个清算历史、平等对称的做法,然而,中国放弃对日本战争赔偿在《中日建交联合声明》中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日本政府向中国提供长期开发援助资金却没有记录在《联合声明》中,这样中国在道义上占据了主动,并为以后提出这个要求那个要求埋下了伏笔,这成为中日之间历史问题总也清算不了的最大根源。

当今的日本人基本都是战后出生,从以上内容看,由于在历史问题上没有受到全面准确的教育,日本人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与中国差异还有十万八千里,所以,安倍的历史谈话谈些什么值得关注。

阅读全文

与日本否认侵略历史如何对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