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是如何

历史是如何

发布时间:2022-04-17 16:45:18

A. 历史是怎样产生的

B. 中国古代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呢

1.从中华文明的发生到公元前3500年,可以看作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其中又分为若干阶段 :

(1)自距今大约七八百万年的腊玛古猿到距今240万年的漫长岁月,是迄今所知中国土地上人类正在形成的时期;(前人类社会)

(2)从孙村镇文化开始到大约1.4万年期间是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3)从大约1.4万年前到大约5500年左右是中国的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

8.辽、五代十国、宋、西夏、金——中华文明的多元繁荣时期:

(1)五代十国时期,中华文明的第五战国时期;

(2)辽、西夏、金等民族地方政权的兴衰;

(3)两宋时期,中国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的顶峰时期。

五代至两宋之交,中国封建经济文化重心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酝酿,最终实现了向南方地区的转移。唐宋时期,中华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鼎盛,特别是对外的全面开放,为世界新文明期的开端做了积极的铺垫。

9.元明清时期:新的发展与挑战

主要表现为专制主义的登峰造极、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和诸多新社会因素的萌芽和成长.。

五代至宋元,是我国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地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形成和发展,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一起构成了世界新文明期的开端。

C. 中国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上古的春秋战国是一次思想大爆炸,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从秦汉到清朝,中国的封建制持续了两千多年,为什么那么长呢,因为中国的封建制是中央集权式,是愚民政治,所以很长。
另外,从春秋战国的犬戎到汉朝以后的匈奴、到宋的契丹、金、蒙古、还有明朝的蒙古、后金也就是清,中国从有历史记录以来就是和北方西方的游牧民族作斗争的奋斗史。
从南北朝到唐末五代十国,汉族已经和游牧民族完成了大融合,杨坚好像有好几个老婆都是胡族,李世民有半个匈奴血统。那个时候姓宇文、尉迟、慕容、拓跋等等的都是胡姓。
隋朝杨坚治国相当厉害,他挣的钱到李世民的时候还没有花完,唐代到了郭子仪以后就不行了。而且汉代到唐代都是世家体质,有些大家族很厉害的,世家的人认家不认国。到武则天才基本上全灭。
宋代是有史以来最终是经济的朝代,思想先进,不鄙视商人,比后来的明清都好,但是不重视军队,中央集权也比较厉害,基本上皇帝好就全国好,皇帝差全国都差。
元代就是蒙古族奴役汉族甚至全天下的时候,元代甚至下发过六姓诛杀令,把姓赵、刘、李等大姓的人都杀死。
明朝就是朱元璋定的军队卫所制害了自己,让后金占据中原。清朝愚民政策无与伦比,导致中国到现在还受害。

D. 历史是如何创造的

经典的误解(一)
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着这样的“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写在我们中学的政治课本里和大学的公共课教材中。一开始我对此深信不疑,直到后来接受了另外一些教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我陷入了困惑。
何谓人民?教科书和老师都告诉我们:“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这个概念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比如,“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在被剥夺政治权利之前是否属于人民?如果是一种错误的剥夺,他算不算人民的一员?“与人民为敌的人”如何界定?这个概念是不是适合古代社会?如果不适合,古代社会又是如何定义人民?如果适合,皇帝算不算人民?他不是最大的剥削者吗?他是不是敌对分子?好皇帝和坏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不管怎么界定,总会有人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看来老师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于是我们求助于专家。有一个专家的定义比较中肯。他认为:人民只是一个政治概念,其内涵和范围可大可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问题面前,人民的范畴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值,或者可以这样界定人民:人民是占据国民主体的力量,这只力量反映了该国的主流民意,凡是为主流民意出头的政治力量就拥有了人民的支持,所以人民是倡导或者顺应主流民意的团体的政治基础,也就是该团体的“人民”。
他的意思是说,不同时间不同团体都有自己的“人民”。而且人民并不一定都代表进步和正义,只是反映主流民意。

E. 历史是怎样发展的

首先,历史敏感地依赖于出使条件。这包括作为历史主体的民族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条件以及自然地理条件等等。
其次,历史再起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分叉点,在那里,历史由多种可能的选择,而微小的条件变化,个别的人物和事件会极大地影响和决定历史的走向。在不同的时期和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不同的。
其三,在多数条件下,个人和人群对历史的影响是极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一些企图操纵历史的个人或群体,会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其四,历史的运动服从一些客观规律,但在整体上,服从自组织和混沌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多因素的,复杂的。有着各种的交叉影响。自然地理以及地缘环境,贸易,移民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历史的进程,有时还会左右历史的方向。
在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后,世界历史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趋势。

F. 历史是如何被推进的

历史是所有人共同合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说历史是全体人民群众推动向前的,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话没错。但也必须承认,历史总是借助于大人物实现转折向前发展的,历史上的大人物总能在关键时刻影响历史进程,但其实大人物也是全体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G. 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人类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

H. 历史是如何来的

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每个朝代都有个史官(民间也有百姓写),是记载发生的事,慢慢的,这些发生的事对后人来说就成为勒历史..

I. 历史是怎么来的 一个一个的朝代怎么传到至今的。

中华名族的历史本身就是多民族不断融合的产物。
对于你说的历朝更替。1947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的对话中曾对此有过解读: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对于你说的“中间丢失的事”也有存在过,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明清的文字狱,中国历代的文献以及名家典故确实散失不少,不过流传下来的是弥足珍贵的史料。字是我一个个打的,望对你有帮助

J. 历史是如何流传下来的

在文字还没被发明出来时历史是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发明之后人们通过文字的形式把历史记录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史书。后来的朝代官方都有自己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我们成为“正史”,也有民间流传的历史,我们称之为“野史”。

阅读全文

与历史是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