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证明有文字记录之前的时代历史的真实
历史研究方法最常用的是文献法和考古法。 考古法不用说了,是证明历史最直接的方法。而文献法则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何在没有考古的前提下证明历史的真实性,就看文献记载的情况。第一要看文献的来源,是谁写的,怎么写的
Ⅱ 老外:中国说有五千年历史,怎么证明
其实对于中国历史,虽然没有关于商朝以前历史的详细史料记载,但是殷墟文物的出土以及后来三星堆考古的发现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以前,也就是《史记》中提到的三皇五帝的时代。
外国人产生的疑惑在于,他们把国家历史和文明史的概念搞混了,我们所说的五千年是指我们的文明史,并不是外国人所说的国家历史。
Ⅲ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是奴隶社会如何证明呢
说起中国的历史,先前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中国的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是属于奴隶社会的。若是这样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就与西方的历史一样了,同样是被划分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几个递进的阶段。然而如果关注历史研究的进展,你就会发现,这个说法的论据在今天已经大面积动摇了。对夏商周三代实行奴隶制这一说法,主张最力的是郭沫若,然而郭沫若当时的论点和论据,基本都已经被后来的研究和考古发现推翻了。
我们说夏商周三代可能不是奴隶社会,首先是夏商周三代并没有大面积存在奴隶制的文字资料,没有大量人口买卖的记录。这说明夏商周虽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奴隶(其实数量和在人口中的占比还没有后来的汉代多),但是并没有形成奴隶制度。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与商品经济是有密切联系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奴隶制,与高水平的商品经济密不可分。换句话说,没有发达的全国性的奴隶市场和大规模的奴隶贸易,很难产生奴隶制。在中国的稳定小农经济状态下,是不太可能产生奴隶制的。
所以,在血缘时代,血源地位和权力地位是完全一体的。周代的家与国是合一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只是政治关系,更是血缘关系。“由宗法所封建的国家,与周王室的关系,一面是君臣,一面是兄弟伯叔甥舅。而在其基本意义上,伯叔兄弟甥舅的观念,重于君臣的观念。”
所以我们看,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中国人从氏族、部落到邦族,再到国家,血缘家族一再扩大,到了周朝,这种宗族意识达到了顶峰。可以说,在三代以前,中国人是完全生活在宗族之中的。“在春秋中期以前的中国社会中,没有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的人,有的只是许许多多以贵族为长的家族。”
Ⅳ 求证历史事实
禅让制 [编辑本段]禅让制定义禅让制(“禅”,拼音:shàn (国) / sin6(粤),中古拼音:zjenh),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编辑本段]禅让制举例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
1、在中国古代,所谓禅让制时代,是指的“五帝”的时代,即尧舜禹的时代。按儒生们编造的神话,尧年老之后,自动让位给舜,而舜年老之后,自动让位给大禹。从而,表现出这些氏族领袖们的大公无私。
然而,历史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完全不像儒生们吹的那样。是什么大公无私。而是充满了暴力和残忍。尧执政后期,争夺权力者比比皆是,尧本人将争夺权力者之一的担朱予以囚禁。但是,却没有防住另一个:舜。舜杀光了尧的支持者和家人,逼尧退位。
舜后来以治河不力为由,杀了大禹的父亲。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理由是,后者是争夺氏族部落联盟领袖的有力者。而大禹子承父业,终于将舜杀死。史书上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这只不过是不敢进家门。因为禹不敢和家人接近。否则就会被舜杀死。而在后来禹取代舜夺取权力后,则对舜的部下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报复。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逃到南方,仍不免一死的命运。史书上说,她们是因为感念舜而流下了泪,其实是因为她们在大禹支持者的屠刀下,流着泪被逼跳江自杀的。这完全是赶尽杀绝。因为大禹他自己就怕有人学他的样子。
在这三位领袖的后面,是三个部族集团的对权力的争夺。舜是东夷部落的领袖。而大禹则是华夏集团的领袖。二者之间的争权夺利是部族集团之间的争斗。在大禹死后,掌握政权的华夏集团为了不至于让权力落到东夷部落手中,将当选的东夷部落领袖伯益杀死,由禹子启继位。从而建立夏朝。以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但是,在夏朝初期,启死后,仍然发生了由东夷集团的领袖后羿和寒促争夺权力的争斗。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制向来都是充满了暴力和残酷的。禅让制根本就不是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它与民主制度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这些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禅让制是权力争夺的结果。是建立在争权夺利的基础上的。在实现禅让之前,首先要经历剧烈的权力争斗。最后由胜者掌握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在世袭制度建立之后,禅让制仍然并存着。至少,从形式上讲,从西汉朝至北宋王朝,其每一个开国统治者都是从前代的末代统治者手中“禅让”而获得政权的。其本质,与尧舜禹时代的禅让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表现为成王败寇。
2)、民主制度是民意选择的结果。是按照法律和人民意志转让权力。民主制能让社会进步。而禅让制只能使社会整体腐败。因为民主制度中执政者要取决于民意。而后者中执政者只取决于实施阴谋的能力。
所以,禅让制是一种落后的制度。长期以来,历史教科书上关于禅让制的说法是错误的。儒家制造的关于它的神话是该破灭的时候了。
2。最近看到缘故时代尧舜"禅让"的现代版本!感觉很有意思,拿来大家欣赏下! 阴谋与爱情,就这样吊诡地结合为一体,断送了尧的万世基业。 娥皇、女英,是位于中国爱情史开端的两个女人。 史记·五帝本纪》载:尧年老后,问大臣谁能继位,大臣推荐了舜。为了考察舜,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在舜的调教之下,二女“甚有妇道”。尧非常满意。三年后考察结束,尧把帝位传给了舜。 尧的这个举动,就是史所美誉的“禅让”。此后舜仿此例,亦禅让于禹。有史以来,正史所记载的出于公心的禅让仅此二例,后世仅有的几例禅让都是被逼无奈之下,为保命而演出的把戏。“禅让制”因此被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学者们称颂不已,成为“托古改制”原始依据,直到今天,还是正统历史观的宠儿,堂而皇之地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 舜是黄帝后裔中的另外一个分支,距黄帝九世,居住在黄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带),舜当是该部落的首领,名声才会被尧所闻。尧为了联合拉拢舜的部落,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这是中国史“和亲”的最早滥觞。遥想当年,舜下了重金作为聘礼,在妫水边迎娶二女的时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苍苍,野露茫茫,一丝寒意一定袭上了年轻的舜的心头:这次联姻吉凶未卜,二女所怀的,不知是怎样恶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实力,眼看即将暴露在闺房女红的闲庭信步之中;但是无论二女如何作为,舜又无法处治,毕竟,娥皇、女英是强大的尧的亲生女儿。“和亲”,脉脉的温情下面,提前隐藏着刺探和背叛的结局。 那时母系氏族早已逝去了其黄金时期,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庸,被当作工具用于各种无法言传的场合。况且娥皇、女英是庶出,尧宠爱的是正房女皇所生的长子丹朱,将来的皇位非丹朱莫属。而丹朱顽凶,娥皇、女英和另外九个庶出的兄弟,大概早已预料到了丹朱上台后自己的命运。那么,父亲密令刺探的这个叫舜的男人,能够依恃吗?毕竟,尧之前,也不是没有过非长子继位的先例,尧本人就是以次子的身份,夺了哥哥挚的皇位。在这个白露为霜的寒冷的早晨,婚媾张扬的大喜之日,娥皇、女英也是心绪复杂,滋味难辨。 婚后的日子波澜不惊。舜,“目重瞳子(两个瞳仁),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貌奇,魁梧;而且非常能干,会耕,会渔,会制陶器;又孝顺,处事公正,甚得部落百姓的爱戴。如果这样的男人不值得爱,还有什么人值得爱呢?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互相提防中,在日复一日的耳鬓厮磨中,爱情,这个神秘的烟幕,悄悄地放出来了。当舜的父亲瞽叟和异母兄弟象屡次要加害舜的时候,娥皇、女英被爱情激发出了巨大的智慧,指点舜两次逃生。先结婚后恋爱的滋味,原来更加甜蜜啊。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趁着尧派他的九个庶出的儿子,假借探望娥皇、女英之名,实为收集情报的时机,三人和九男结成了统一战线。 尧73岁时,传位于丹朱,舜和九个内应发动了政变,一击得手,囚禁了尧和丹朱,舜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 这就是“禅让”的真相。 阴谋与爱情,就这样吊诡地结合为一体,断送了尧的万世基业。舜则志得意满,江山美人一手尽揽。然而,冥冥中似有定数,数十年后,舜却重复了尧的命运:与舜有杀父之仇的禹篡位,将舜流放到极南的苍梧之野(广西),死后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一路寻觅到九嶷山,天苍苍,野茫茫,瞻前顾后,感怀身世,不禁泪下如雨,点点滴滴,渗进了竹子的肌理,凄婉动人的“湘妃斑竹”就此诞生。 感觉搞笑的成分多于事实!
档案链接
相传尧帝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种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尧、舜、禹都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明君,合称为“尧舜禹”,成为历朝历代帝王们学习的榜样。帝王死后,儿子继承皇位,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舜并不是尧的儿子,尧为什么要传位给舜呢?
尧德行高洁,胸怀博大,爱民如子,富有天下而不骄横,贵为天子而不傲慢。因此,各部落的百姓们都像冬天需要太阳那样依恋他,像旱天盼望甘霖那样仰仗他,大家互相亲近团结,各尽其职,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
尧老了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难以应付繁杂的政务,于是召集大臣讨论即位的人选。
一个大臣说:“您的儿子丹朱天性聪慧,为人开通明理,可以继承您的王位。”
尧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熟悉他的为人,他太喜欢跟人斗气,不能用。”
另一个大臣说:“共工能团结群众开展各项工作,而且业绩卓着,可以担任治理天下的重任。”
尧说:“共工为人不正派,只会讲漂亮话;他外表很老实,内心却很傲慢,甚至连上天都不放在眼里,也不能用。”
于是,尧对他最亲近的四个大臣说:“唉!我在位已经70年了,你们都能廉洁奉公,就由你们来接替我的位置吧!”
四位大臣都谦让说:“我们的品德和才能都差得远,哪里敢担当天子的重任啊!”
尧想了想,对四位大臣说:“那就请你们继续推举吧!不论是亲近的贵戚,还是疏远的族人,甚至隐居的圣人,只要德才兼备就可以。”
四位大臣议论了一会儿后,对尧说:“民间有个叫舜的单身汉,我们觉得他能够担当重任。”
尧点了点头,说:“我也曾经听说过这个人。他究竟怎么样呢?”
四大臣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不讲道德,后母爱说坏话,弟弟骄纵凶狠,但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孝道跟他们和睦相处,并能使他们上进,不干坏事。”
尧说:“那好,让我考验一下他吧。”
于是,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观察他怎样治家;又叫九个儿子和舜一起生活,以观察他怎样待人接物。舜把他们接到家里后,更加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并让他们放下架子,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舜的影响下,尧的两个女儿都谦逊谨慎地对待亲戚,大家都称赞她们贤惠;尧的九个儿子对人也比先前更加真诚。
尧对舜的做法十分赞赏,于是又让舜管理国家事务,各项事务舜都料理得井井有条。这样考验了舜三年后,尧十分满意。尧知道把天子之位让给舜,自己的儿子丹朱会不满意,但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自己绝不能让天下百姓受难而让丹朱一人得到好处。于是,尧召见舜说:“你考虑事情很周到,说了的事也能办得很有成效,就由你来继承我的王位吧。”
正月初一,舜在祖庙里接替了尧的位置。这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着名的“禅让”,是指将王位传给贤能的人,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
尧逝世后,三年的守丧期结束,舜把天下让给丹朱,以显示自己谦让的美德。但各个部落首领来朝拜天子,都不到丹朱那里去,而是来朝拜舜;百姓们都拥护、歌颂舜,而不拥护丹朱。舜说:“这真是天意啊!”于是正式登上了天子之位。
舜上任后,任用了22位大臣来主管各种专门事务。在舜的精心治理下,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尧德行高洁,胸怀博大,为了让人们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没有把天子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由于大禹治水有功,舜又把王位传给了禹。这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着名的“禅让”制,但后来为什么被世袭制所取代了呢?
大禹在治水中的丰功伟绩,大大提高了他在部落联盟首领中的威信和权力。于是,原始的民主气氛渐渐淡了下来。
有一次,禹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他怠慢了命令,下令把防风氏杀了。各部落的首领们见大禹把防风氏杀了,竟然面面相觑,都不敢多说什么。
经过这次事件后,大禹事实上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禹年老后,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指定伯益作为他的继承人。但此时,大禹的儿子启已经拥有相当大的实力,并在各部落联盟之间积极活动,企图代替伯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
大禹死后,伯益继承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后来启率领部下攻击伯益,并杀掉了他,当上了部落联盟首领。由于启本人非常贤能,所以各部落首领们也都拥戴他。这样一来,部落联盟任人惟贤的“禅让”制正式被废除,变成父死子继的世袭制了。
启即位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
另外一种,也是被人忽视的一种就是曹丕所开的禅让制。这种制度虽为很多人所不齿,但是实际意义却是很大的。它保证了一种正统思想的延承,也是中华文化不衰的保证。这种禅让在以后大量被应用,到陈桥驿为止。因为元世祖灭了宋朝,不需要所谓的正统了。
英国所谓的“光荣革命”和接下来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度,和曹丕这种禅让是不是很像呢?
Ⅳ 如何证明我们了解到的历史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从来不能这样证明。我怀疑所有历史的正确性。
Ⅵ 怎么证明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
世界古代、近代史
84.世界古代史:
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大体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85.大河文明(又称东方文明、古代亚非文明):指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地理特征:位于北纬25-30度之间,气候温和,利于灌溉,利于农业发展。
海洋文明(又称西方文明):源于古代希腊。以商业为主。
86.古代两种文明交往的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罗马扩张、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希波战争等。
和平交往:玄奘西游、马可波罗来华、鉴真东渡、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等。
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流。
87.怎样对待不同地区的文明:
A.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的文明
B.提倡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共同发展。
88.古希腊的文明成果: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荷马史诗》、《俄狄甫斯王》;
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水车。
89.古代宗教建筑:
佛教影响的建筑或雕塑:少林寺、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
伊斯兰教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基督教建筑风格:巴黎圣母院
90.了解历史的途径:
第一种:文物、遗址、实物资料、博物馆、实地调查、图书馆等(可信度高)
第二种:史书、神话传说、影像资料、口述历史等。
91.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确立与基本定型的历史。 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中国近代史: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线索:一是列强的侵略史;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三是近代化的探索史。
92.“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内在精神动力,新航路开辟证明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力量的伟大。
93.评价新航路开辟:一方面加强了直接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文明,冲击了殖民地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揭开了西欧殖民掠夺的序幕,加剧了被掠夺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Ⅶ 如何证明有文字记录之前的时代历史的真实性
考据,确实可以证明一部分。。但其实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功力是想象——即,凭借极少的物证,条分缕析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他们的工作,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一本书的题目所说的:“告诉我,你怎样去生活”(Come, Tell Me How You Live).所以说,其实信史之前的历史是无法完全确证的——除非发明了时光机器可以回到过去。但是根据蝴蝶效应,这也会有麻烦。。按下不表。当然,信史以来的历史也是无法完全确证的。。同样按下不表。历史和人类学者的工作,是不断提出理论,不断列举证据,不断证明或证伪。如此往复。依靠物证,依靠推理,依靠想象。
满意请采纳
Ⅷ 司马迁如何求证史实
1、早年游历: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父亲的身边。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2、大量考证:因为在长安任职,又缝“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盛世,司马迁得以结识汇聚于长安的天下贤能之士。包括贾谊之孙贾嘉,公孙季功(或为公孙弘),樊哙之孙樊他广,平原君朱建之子,冯唐之子冯遂,田叔少子田仁,梁人壶遂,杜陵苏建等。然而,对司马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董仲舒与孔安国。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讨论文学之时曾说过:“我听董生说:‘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 。而纵观《史记》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学对司马迁的影响主要为:其一,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成为《史记》反暴政的思想基础;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史记》贯串全书的主要观念;其三,公羊家崇让、尚耻之义是《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因孔安国为孔子后人,家中有当世失逸的《古文尚书》十余篇,并兼通今古文学。故而司马迁亦尝就《古文尚书》问故于孔安国,学习古文经学的故训,以及别择古文资料的古文学,掌握考信历史的方法。而《古文尚书》作为整个古文学的核心,司马迁写上古三代史亦从中作了大量的引用。
司马迁曾在《史记·孔子世家》给给予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度赞扬。 其亦吸收孔子学说和六艺经传的精华,效法孔子精神,继《春秋》作《史记》,完成一代大典。
Ⅸ 我们的地球至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怎么才能证明
通过对地球不断变化的地壳中的岩石以及月球和来访的陨石等地球邻居中的岩石进行测年,科学家计算出地球有45.4亿年的历史,误差范围为5000万年。 在过去的400年里,科学家们多次尝试确定地球的年代。他们试图根据海平面的变化,地球或太阳冷却到现在的温度所需的时间,以及海洋的盐度来预测年龄。但随着年代测定技术的进步,这些方法被证明是不可靠的。
岩石和锆石对地球年龄的下限设定为43亿年,因此地球本身必须比其表面上的任何物质都古老。通过使用地球上的岩石,并且还使用有关其周围系统的信息,科学家已经能够将地球的年龄定为大约45.4亿年。相比之下,包含太阳系的银河系大约有132亿年的历史,而宇宙本身的历史可追溯到138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