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日本
对于日本这个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国家,很多的心中不自觉的升起一种爱国之情。学过历史的人和经历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日本对于中国侵略,对于我们中国的伤害,这是永远不能够在历史上面所抹去的。
以史为鉴,方可知未来。在历史上,日本对于我们的种种罪行,这都是烙印在我们每个国人的心中的,不论经过了多少年,这都是挥之不去的。即使日本人在这段历史上,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些拒不承认,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到国际社会、中国社会对于日本的一种谴责,我们每个人能够做的,就是正视日本在这段时间对于我们民族的伤害,心中虽然有些愤懑,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应该更能够体会到美好生活的不易。对于日本,我们的心中不应该是一种想打仗的心情,应该是通过我们的奋斗来增强我们自己,然后让他们见识到我们的强大,才能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抛开历史不谈,日本这个民族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日本的国民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面,要高过我们国家国民素质好几个等级。这几年,虽然我们的国家进步是非常的迅速,经济总量甚至是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但是我们的科技、经济等很多方面都是落后于日本的这个与我们恩怨很深的国家。我们要能够辩证的看待这个国家,纵然历史的渊源很深,但是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地方,我们依然要去认真的学习。
⑵ 谁能评价一下日本的历史 (古代)
日本古代历史上由于四面环海,交通不便,长期处于一种闭关锁国的状态。文化上除自身发展的一些要素外,长期学习中原王朝(中国)。
⑶ 现在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日本侵华战争那段历史
不能忘记它,但不能让它左右你的思考。不能把它作为你考虑事情,特别是对日的事情的先决条件。
要客观公正的谈论那段历史,不要主观臆断,不要认为客观的看待那段历史就是亲日。我们年轻的一代,是历史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所以要客观的公正的对待那段历史。
如果我们主观臆断的去谈论那段历史,特别是对日本人,我们的愤怒不一定能震慑他们,反过来日本人觉得我们小肚鸡肠,不可理喻,同时他们也不相信我们所说的。因为我们愤怒的叙述正好表明了我们在看待这件事上充满了个人情感,不客观,不权威,不可信。所以,我们再重复这段历史时,要冷静,要不露感情,要自信,要铿锵有力,要不卑不亢,这样才让人不能反驳,才有权威感。
⑷ 如何看待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
日本在历史上犯下了滔天罪行,而现实中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华史实,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我们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维护世界和平.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本历史教科书极力歪曲历史
⑸ 如何看待中国对日本历史问题的态度
欧洲他们从没忘记历史,二战结束后每年都会搞纪念活动。
德国政府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因此赢得了法国的宽容,为法德和解奠定了基础,也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
1985年5月8日是德国投降纪念日,当时的西德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认为德国在战后四十年一直将这一天定为“战败日”是不妥的,“今天我们大家应当说,5月8日是解放的日子,它把我们大家从国家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中解放了出来。”
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心甘情愿偿还“战争债” 在战后60多里,德国一直在心甘情愿地进行彻底的赔偿。1998年,现任总理施罗德在获得大选胜利后发誓,要对那些还没有获得赔偿的纳粹受害者进行赔偿。德国的一些大公司如西门子、奔驰、大众等,提出了为“纳粹劳工”设立巨额赔偿基金,一共拿出50亿美元,对遭受纳粹迫害的100多万劳工幸存者进行最后一次赔偿。此外,德国还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1100亿马克,约合550亿美元。为让子孙后代牢记奥斯维辛集中营无辜牺牲者们曾经有过的不幸遭遇,德国政府将多处纳粹集中营遗址辟为纪念馆,供国民参观;他们还在教科书中增加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内容,以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作用。除了语言道歉和精神忏悔以外,德国议会还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防止纳粹沉渣泛起。 德国的一系列言行向外界传达着明确的信息:德国政府和人民不断肃清纳粹的影响,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就像德国副总理兼外长菲舍尔24日在第59届联大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特别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所说,德国绝不会忘记发生在纳粹集中营的种种可怕的野蛮行径,并将始终致力于建设没有偏见的宽容与开放的社会。看到德国是怎么做的?现在日本连南京大屠杀都不承认,把二战战犯当英雄参拜。如果德国把纳粹战犯当英雄供着今天欧洲会团结么? 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忘记?难道我们要和日本一样说没有南京大屠杀?还是要我们去靖国神社参拜一下才叫互利共赢? 现在日本连历史都不承认,德国法西斯认真的反思自己的问题积极赔偿各国的损失,在这点上我觉得德国人真正在祈求大家的原谅,值得我们尊敬。中国需要跟日本斗争,但是我真心希望中国人要明白,斗争不是为了历史恩怨,而是为了现实利益。,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明白,我跟你对着干是因为我要发展经济,必然会冲击你的产业结构,我要发展军事,必须要冲击你的第一岛链。所以我只能你对着干,这是基于现实利益的需求,不是仅仅因为七十年前你杀过我家人……那是小孩子做事的准则而是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我都要撬开你的嘴抢食吃,因为中国不可能永远做代工,必然要抢占一部分高端产业,这就是必须让发达国家吐出来的一部分利益。不但要抢你日本的,还要抢其他西方国家的。你以为中国就这么想弄死他吗……中国没那么闲……其实不过是自己发展的需要而已。
⑹ 中国如何看待日本
日本社会在全面侵华战争问题的认识上,是多元化的,既有企图掩盖的,也有反省的,从我们的角度,不能只看到企图掩盖的这一部分。中日之间的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不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亚洲其他国家,由于文化、宗教、信仰等复杂的原因,在二战问题上的和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一点上,欧洲各国在和解后形成了欧盟,亚洲各国在和解后,如果想形成“亚盟”,还有很漫长很艰苦的路。日本曾经是中国的学生,近代却全面超过了中国,甲午海战的失败,使得中国海军直到近一、二十年才有较大起色,影响太深远.....没有这场海战,中国本来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没有抗日战争,中国也可以好好发展一下的,结果、两次机遇都毁在日本手里。总之,日本是中国人心中的一道坎……
⑺ 如何看待日本侵华不堪回首的历史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新生的神圣战争,没有不堪回首。
一个民族不能因为自己被欺辱,就躲避和轻视这样的历史。这是弱者才会有的心态。一个强者必须直面自己的问题,就像出身一样,即使是农民也没有什么,照样有当皇帝的。那些看清抗日战争的人,又如何回首往事呢。美国曾有白宫被焚之耻,德国亦有分国之辱,就连小日本被美国击败,还能附身学习。中国难道就不能直面自己曾经的软弱。
⑻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看待中国与日本的历史与现实
(个人理解)日本人的忧患意识很严重,国家地处火山地震带,天灾不断,多山地,平原较少,物产较贫乏;中国历史上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文化先进,一直是日本所向往的“天国”,至少唐宋时期,日本是怎么也不敢想侵略中国的。后来到了日本的战国时期,日本一代枭雄丰臣秀吉第一次提出西进大陆(中国),先取朝鲜,本想以朝鲜做跳板进攻明朝,结果被明朝军队打败,丰臣秀吉死后他的这种思想却流传了下来,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骤然增强,此时清朝却开始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的国土和资源依然很丰富,日本当然会眼红。
当前大家都看得到,双方共同的利益大于矛盾,所以轻易不会打仗,但中日围绕东海与钓鱼岛问题迟早会打。
突然想起唐朝时好像和日本也有过战争,但那时是因为朝鲜半岛的问题(就像今天的朝鲜半岛中美相互对峙),唐朝的附属国与日本的附属国开打,唐朝与日本介入,结果日本惨败。
⑼ 怎么看待日本侵略和发展着的中日关系,历史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不要粘贴,谢谢各位了
必须说,我们国人反日的情绪还是挺高,特别是这几年安倍上台以来中日关系更为紧张。不过国人很多都带有不成熟的情绪。
日本人也很多对中国人没好感,他们的教科书美化了战争,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真实的情况。
但是日本也有不同声音。首先是来自主张和平的力量,这其中有的是真正爱好和平的,有的是厌倦或者
恐惧战争的,用官方的话就是“厌战病”和“恐战病”;第二股力量就是不少日本人也知
道在战争期间对中国做了亏心事,他们也是要求友好和平的。第三股力量是出自意识形态
方面的认同,他们向往社会主义,或者说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他们也要求促进友好。另外
还有一股力量,包括在执政党自民党内部非主流的势力以及日本财界,他们也想促进友好
,但主要是出自市场和资源的考虑,他们知道日本的出路主要还是在中国。他们认为中日
友好是日本唯一的出路。特别是在60年代日本的信心还没有完全恢复之前,这股势力是完
全不能忽视的。这四股力量发出不同的声音。
另外,从当时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来看,一边在反对美日安保条约,另一边却在支持它,
两股势力经常争论,发出不同声音,即日本人所说的“国论二分”。可以想象,当时日本媒体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
网上找的如下:
官方的说法是: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曾经抱着反省和道歉的态度,表示对中国人民的感情予以理解和尊重。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95年,日本发表“村山谈话”,首次承认对亚洲国家施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1998年,日本政府首次以书面形式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口头道歉。以日本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的反省和道歉态度为基础,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30多年间,中日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间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不仅给两国带来重要利益,也为亚洲以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国内接连发生审查通过歪曲、否定侵华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和公职人员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事件,给中日关系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日本政界人士“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加剧,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消极面也逐渐凸现,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人民的感情,背离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人民对日本的不良印象,除了日本两次发动侵华战争,很重要的是来自现在主导着日本政坛的右翼力量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甚至颠倒历史真相的恶劣态度。中国人民现在强大起来不受欺负了,但决不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绝不能坐视一个曾使自己痛彻骨髓的邻居在没有赔礼道歉之前就抛弃义务谋取新的权益。因此,正确对待日本侵华历史,必然成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包括多层内涵,它不是简单的历史问题,而是会直接影响到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日历史问题表面上看是日本对中国的道歉问题,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内容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事实层面。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许多惨无人道的残暴罪行,但是在战争期间和战争之后,日本政府和民间的一些右翼人士却一直在试图掩盖、歪曲和否认这些历史事实,诸如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细菌研制与细菌作战、战时劳工等。在铁的历史事实面前,他们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诬称慰安妇是妇女自愿的商业行为。在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层面,中日之间却未能达成基本共识。
二是战争性质认识层面。20世纪上半期日本对中国进行了长达14年的侵略与奴役,但是,日本一些政要和学者却将“侵略”美化为“圣战”,“侵略亚洲”美化为“解放亚洲”,“奴役中国”美化为帮助“开发中国”。作为战争受害国的中国等亚洲有关国家决不可能接受日本对这场战争的定性。
三是战争责任层面。东京审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追究了日本的战争责任,但是日本利用战后冷战格局和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矛盾,规避了许多应负的战争责任,中国放弃了日本进行国家赔偿的要求,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受害民众有权获得加害者的赔偿,但中国无辜受害民众至今也没有得到日本的战争赔偿。中国政府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之下,多次敦促日本政府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却未得到日本政府的积极回应。
历史与现实问题相通。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新政治保守主义、新民族主义势力不断抬头,一旦日本全面重新武装,更会彻底否定与中国、亚洲有关国家之间的历史问题。掩盖侵略历史,就容易使历史重演;抹杀战争性质,就容易为侵略战争开辟道路;推卸战争责任,就容易为侵略战争再找借口。日本右翼势力竭力掩盖、歪曲甚至否定日本侵华历史,就容易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就会危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因此,如何对待日本侵华历史问题,必然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焦点和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