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历史笔记应该怎么记啊
我笔记都记在书上。。。。。。。。
老师上课讲的重点都会强调,用一只荧光笔划下重要的句子就行了,补充的知识就记在段落的旁边。实在要记的话,可以这样做。
历史书有标题对不,标题记下来,整个一小节的内容就是标题的拓展。每一部分下面有很多零散的知识点,不要全记,只要把强调的重点当中的关键词记在本子上。举个例子,比如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就在本子上记“加强中央集权“标号书的页码——隔一行再记下一个重要知识点。这样避免了摘抄句子浪费时间。抄一遍记不进脑子的,很浪费时间又抓不住重点。
记笔记想要有条理是锻炼出来的。别人无法用文字完全解释出来。
有历史大纲就背那个吧,我想老师应该会整理的。(就是考纲)没有的话去网上查,初高中的历史考纲一般都有,按那个再套书上的知识背就比较好了。
‘贰’ 历史如何做笔记初中
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其二,“分进合击”法
‘叁’ 怎样做好历史学读书笔记
拿历史书籍来说,我会边看边记,最后总结,此步骤分四步:
一、做标记:划出一些重要历史知识,做好标记;看到某一历史事件,如果可以分析出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写在书上,如果不能,画个问号继续往后看。(根据书籍页数,大概需一到两周。)
二、整本书看完,书上也零零散散一堆标记或文字。这时,我习惯打开电脑,打开Evernote,快速看一遍整本书,着重翻到做标记的页数,然后把做标记的一些重要历史知识和对某些事件的心得录入Evernote中,按时间顺序或事件重要程度排版整理,并同步云端。(一般会在周末,需一到两天。)
三、打开MindManager,脑中过一遍整本书,开始做Mindmap,把脑中混乱的知识整理成一个结构,并导入Evernote。(需一晚上。)
四、在网上查阅各种对于这本书的书评,把一些优秀的书评和一些自己没有领悟到的道理收藏到Evernote中。(时间不定。)
‘肆’ 历史课如何做笔记
最好列一个知识框架,不必过于详细,只有来做提点就可以了。
历史:
这个学科的最大难点还是需要记忆的量太大,如果你记不住、背不下来,很难说怎么才能学好,尤其是对历史没有兴趣的人,想考好成绩,更是难上加难。没兴趣,也就记不住,你连记都没记住,怎么理解,做题的时候,怎么对应作答。
所以,学好历史的关键在于在坚持学习和记忆的同时逐渐培养形成兴趣,这就需要一个小计划。
建议:
1、放长线钓大鱼,不要紧盯眼前进度和考试,你的唯一考试就是高考,把几本历史书做个规划,每天背熟一两节内容即可,内容少或学有余力可适量增加,学习好历史就是一个慢慢积累记忆量的过程。一轮背完再被第二轮、第三轮。周末时间可酌情复习。看书的时候,不但要把勾勾画画的看了,小故事、名言、图片也要看,这是一个放松解闷的不错途径,也是积累冷知识点的好办法。
2、不要注重做题,说实话历史作业写都不用写,没记住,照着答案抄没一点用。把时间放在背上。考试成绩不取决于你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你脑子存了多少货。
3、学校一定会给你们发很多复习资料,就一个好处,肯定有分好类归纳好的知识点,看看,争取记住。如果现在没有,你可以自己简单的做一个分类提纲,比如水利,比如文学作品等。记住只是提纲。只用于面对提纲,回忆知识点用。
4、千万不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在笔记整理上,长个心眼,充分利用辅导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学的。
5、多看答题,分析问题的知识要点。
‘伍’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
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陆’ 大学里就读历史应该如何记笔记
我会做一个类似于卡片的记录。有某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参与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然后通过类比,简述自己的想法来总结。类比要通过竖的对比合横的对比。然后多查查资料,看前人怎么总结的,比比自己的以后加以改善。
‘柒’ 课堂上应如何记好历史笔记
历史老师一般是按照历史主题讲课的。笔记主要记人物、年代、、地点、事件和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
难点是前后左右的相互关系。事件的发生必有前因和后果,同时也有与其他事件的关系。概括地记住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历史的线索和事件的性质就基本把握住了。
‘捌’ 怎么做好历史笔记
笔记有很多种:如课堂笔记(又分要点记录,课堂随记),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摘抄笔记等等,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笔记,可以把零散的知识收起来,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这有利于巩固消化已学过的知识,并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补充教材,突破课堂的局限,更有利以后复习,勤做笔记,做好笔记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那怎样做好笔记呢?(一)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内容主要是老师所讲解的重难点问题,如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观点,重要结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例,老师板书的知识框架与线索,听讲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和疑难批注等许多内容。决不是记下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在黑板上所写的每个字,而这样实际上既无必要,又不可能。由于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因此,记课堂笔记时,书写速度要快,对历史名词,概念等尽量简记,对较长的句子可抓住句子的主干缩写或关键词,还可以自己定义一些特殊的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文字等,从而节约时间。(二)做好课后整理笔记。课后整理笔记就是把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就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也可重新处理,做好课后整理笔记,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回顾、领悟、巩固知识的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复习巩固的效果。(三)做好课后摘抄笔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快,而我们的教材,课堂提供的信息量很有限。因此,同学们应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和手段(图书馆、媒体、网络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历史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历史也很重要,开阔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培养我们的多向思维,全面分析和看待历史现象,从而弥补教材与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好课后摘抄笔记,就是把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搜集来的信息整理出来,进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把握学术观点与学术动态。 课后如何复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如何搞好课后复习提几点建议:(一)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还未解决的知识盲点,似懂非懂的知识模糊点,课后应及时复习解决,彻底弄懂、懂透。可以去看课本,查资料,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练习题做做,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寻求解决。(二)课后应及时做好课堂笔记整理,反复研究教材。(三)适当做些历史练习题以反馈自己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掌握,掌握多少,掌握程度,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四)善于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1.宏观上应把握一个单元(章)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组成,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与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又有什么联系,下面以第一章为例来说明,第一章共计有七节内容,共叙述了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第二次鸦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本章标题揭示历史阶段基本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三个历史事件之间与本章标题的内在联系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鸦片战争加剧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第二鸦片战争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又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打破列强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2.中观上,应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即我们对这个历史事件应了解些什么,以太平天国为例,我应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兴起与发展的经过、结果及其原因、教训、性质,主要历史功绩,特点及其成因等。微观上,把握重大历史事件各构成要素的相关知识点,以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为例,我们应掌握以下内容:根本原因:阶段矛盾的激化⑴兴起的原因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玖’ 怎样规范记好历史课堂笔记
1、
下课抄别人的笔记
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综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笔记才会有学习效果和意义。
我也就结合我平时上课的实践和对学生的询问了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建议。
1、听记结合,听为主,记为辅。为了便于学生上课听清所要补充知识要点,一般我都会先讲清楚知识点的要点或者是关键词帮助学生记忆,然后再让学生记笔记。因而我强调学生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
2、 要提高书写速度。听课笔记限于讲课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因此,学生在思维速度和书写速度方面要教师协调一致。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笔记就会不完整或没有条理,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
3、在笔记遗漏时,要保持平静。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担心,不要总是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课后求助于老师或同学,把遗漏的笔记尽快补上。也不必一味追求课堂笔记不必要的细处,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笔记上,以致常常为看不清黑板上的一个字或一句话,不断向四周同学询问。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本末倒置了,要改正这一不好的习惯。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步骤,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是有不少同学上高中了还不会很好地记笔记,特别是历史课笔记,经常有学生反映不知道怎么记录,记就顾不上听老师讲,专心听讲又顾不上及时记录;即使上课时都记下了,由于记录方法不当到用时也不能有效发挥笔记的功效,甚至有学生因此产生了历史课做笔记是浪费时间的荒谬想法,从而放弃了做笔记,直接影响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
其实,历史课做笔记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的历史课经过新的改版和整合,内容较混杂,很多课目涉及的内容很杂、跨越的时间幅度很大,如果不做好课堂笔记,对上课的内容可以说是完全不清楚的,仅仅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很难明确知道该特别注意、什么该补充掌握的。记下一份有质量的课堂笔记不但能帮助当堂课的掌握和作业的解决,更能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而且,如果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记笔记方法,上课时记录不但不会影响听讲,反而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上课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一:为记笔记而记笔记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什么,自己记什么,老师写什么,自己记什么,笔记做为复习的惟一依据,考试的样板,一节课下来记了好几页纸。学生成了笔记的奴隶,为记笔记而记笔记,这样不但起不到记笔记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降低了效率,形成恶性循环。
问题二:不抓重点机械地记笔记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慢点、慢点”“老师再说一遍”等等情况,这固然有老师的因素,更多的是学生做笔记不得方法,速度太慢。有的学生不知该记什么,不知简略,不抓重点,只是机械地将老师的话一字一句地记下来,往往是记了前句,忘了后句。这样笔记不但速度慢,大大影响课堂的效率,而且笔记质量不高。
‘拾’ 历史学读书笔记怎么做
如果你今后的目标是搞研究的话,不妨建议你采取如下步骤:
第一步、记全书的核心观点,结论性的东西。虽然很多老师不赞成看书只记下一个结论,但看一本书,结论恰好是全书的精华和主旨所在,如果你看完一本书抓不住这些,这本书你就白看了。
第二步、记作者所引用的参考资料,主要是你自己不知道的。说白了也就是史料,这叫文献追踪法。为以后自己的研究打好史料基础。
第三步、记富有启发性的、值得学习的论证过程。别人的论证思路,其中非常精辟的,值得借鉴的,一定要记下。
第四步、记下自己的思考,包括对该书的评价,自己的疑问,对作者观点的质疑等等。看书需要有怀疑精神。其好处是为自己今后的研究积累选题。
差不多如果你能做好以上四步,一本书你绝对算是读好了、读透彻了的。这也是我的经验。建议以上四步用不同的本子写,最好是活页式的本子。方便随时补充、插入、完善。如果仅为打发时间,做好第一步也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