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

发布时间:2022-04-19 06:39:39

⑴ 如何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中国任何一处的文化古迹,都是炎黄子孙们的共同财富。保护文化古迹,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也需要全社会为之珍惜与爱护。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浪潮席卷神州,各地的文化古迹频频告危,许多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蒙受了相当严重的破坏;同时,还有许多文化古迹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人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之余,忽然发现与历史的传承、文明的衔接、人文的传统渐行渐远,环境变得那么陌生,若有所失。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
那么,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文化古迹,构建和谐社会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保护文化古迹观念,树立全新理念。在一些人的眼中,这些历史的陈迹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投入大量资金岂不是“让死人压活人”吗?更有一些地方官员片面强调经济利益,将推倒多少旧建筑,建立多少新建筑作为自己的政绩。在保护文化古迹过程中,要坚决摒弃这种落后观念,形成保护文化古迹要用心去疼的新理念。树立文化古迹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历史创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实为无价之宝。文化古迹是每个人的财富,每个人都应成为保护文化古迹的使者。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其次,完善保护文化古迹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虽然我国有《文物保护法》,但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只提出了较宽泛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的具体法律条文,建立和完善各项保护文化古迹的制度。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每年呈报文化古迹保护状况年度报告;将保护文化古迹的政绩列入政府主要领导的考核内容;对破坏文化古迹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处罚,对于严重违法破坏文化古迹者,必须追究有关领导人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世界文化遗产:黄山
再者,要加大保护文化古迹的宣传力度,形成保护文化古迹的新氛围。文化古迹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它们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记载着先人的智慧、劳动、情感和创造精神,是最具说服力的历史文化见证和化石。各媒体和社会舆论要大力倡导保护文化古迹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保护文化古迹与发展经济并不对立,相反它们是和谐的统一体,在社会上形成保护文化古迹的良好氛围。
文化古迹是研究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瑰宝。保护文化古迹并不是经济发展的障碍,而是构成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应树立昔日文明与当代成就融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古迹保护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构建和谐社会。

⑵ 怎样保护文化古迹

1、在阐述立法的基本原则后,从管理体系设置、民事责任、公众参与制度和私人所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以及配套的资金保障制度、程序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就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2、在保护文化古迹过程中,要坚决摒弃这种落后观念,形成保护文化古迹要用心去疼的新理念。树立文化古迹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历史创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实为无价之宝。文化古迹是每个人的财富,每个人都应成为保护文化古迹的使者。

3、在明确文物古迹保护的主体、对象、任务、目的及意义等内容的基础上,以环境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为内容论述了文物古迹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然后,考察国际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并从立法模式、管理机构、保护主体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

(2)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扩展阅读:

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大陆对确定纳入保护对象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统称,并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

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其级别分别由国务院、省级政府、市/县级政府划定保护范围,设立文物保护标志及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文物古迹都是国家保护物件。大多文物价值连城,有个别国家一级文物、那都是无价之宝。爱护、保护国家文物,人人有责!

⑶ 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故宫缓冲区虽然已经划定,《皇城保护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已公布实施,但能否落实是关键。政府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住旧城内目前依然十分强劲的房地产开发势头,切实加强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切实落实《总规》提出的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真正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 目前北京的遗产地存在管理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界遗产保护机构和科研机构。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公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护在法制建设上大大前进一步。其他遗产地的专项立法亦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合理开发,适度利用。 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宽眼界,大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益性管理单位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 4.保护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我国、我市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 5.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 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开展对各遗产地乃至整个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的专着;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北京师大附中组织学生调查北京世界遗产现状,与专家座谈,撰写论文,这一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6.作好后备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 在防止“重申轻保”偏向的同时,要作好新项目申遗的准备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备申”,使申遗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序。

⑷ 怎么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民族﹑国家记忆的精神及物质的根源,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文化历史的延续性则关系到人类的发展进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失去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是一定要走向衰落甚至走向灭亡的民族。文化遗产民族记忆的物质及精神的源泉,也是民族生存和延续的动力,还是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更是一个民族灵魂、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的来源。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呢?我认为;
第一;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及物质财富,他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在保护的同时一定要做到修旧如旧使他们能够在世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历史价值。
第二;良好的遗产保护,既能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带动我市一些相关产业的长足进步。
第三;文化遗产的良好保护还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促进并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来宣传保护遗产的重要性。比如,一些景区可以逐步实现对学生的免费参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来选产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还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它的价值不仅是文化的无价之宝,更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文物更应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
但是,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自从我国从2000年进入城市发展的加速时期,文物遗产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我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或开展一些募捐活动,我觉得用这种方式既能弥补资金的不足,又能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还能成为宣传一个城市的一种方式,更能为城市的经济注入新的力量真是一举多得.
那么,我市在城市发展中,城市发展对文化遗产有影响吗、我认为有三个阶段方面的影响;
第一;初步损毁阶段。在我市发展初期阶段,经济比较薄弱,人民的文化素质也比较低。社会的首要问题是生存和发展,工业虽说大规模开始,但是,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矛盾已经出现,文物古迹已经开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则是刚刚开始。
第二;严重损毁阶段。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市的发展进入到了加速的阶段,这也是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腾飞、城市扩大,在群众和个别领导的眼里,把经济发展和快速致富视为首要目标。文化遗产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负担或累赘,我们在对文物保护的难以应对,主要还是在保护经费上投入力度小,最终导致文化遗产遭受到了大的劫难
第三;损毁停止阶段。在全民文化素质和保护遗产的意识的提高及保护经费也大幅度提高时城市的发展也日趋平稳。在这里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对文化遗产的保.danzaiwon护模式。例如;美国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是,他们的城市里有许多殖民时期的建筑大部分都被保留下来而没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dan而损毁。而我们中国虽然有着辉煌和悠久的历史,但是在我们城市却很少能见到保存下来的遗迹,这真的值得我们深思借鉴。但大量的文物已经在第一第二阶段遭到破坏,只有一小部分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了,这些幸存下来的文化遗产终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损毁的行为得到了遏制,大部分领导也意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发展。因为,文化遗产和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两腿,缺一不可。所以,城市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中心。文化是立国之本,所以说弘扬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精神源泉,还是国民的精神源泉。如果我们不积极采取经验教训,那么将会导致更多的文物遭到破坏,我国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门槛前 在此基础上遗产保护的法律也应当建立和完善,只有把现在的文物古迹保护好、宣传好、利用好。城市才能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因为,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它的价值不仅是文化的无价之宝,还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上就是我度如何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建议。
最后我真诚祝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⑸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而非开发性的资源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保护也不是说一点都不能动、保护下来不用,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挥它的作用。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历史遗产是一种保护性的资源,而非开发性的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合理利用,利用得不好不仅会影响保护,甚至造成破坏,要防止“杀鸡取卵”式的利用。 对历史遗产的利用要考虑长远利益,过度开发将导致灭顶之灾。

⑹ 怎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建设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实践证明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互相促进。-二百年前,欧洲人在产业革命初期也曾大肆破坏古建筑古城堡,不过他们很快觉醒,从法律制度和市民意识上着手,严加保护。今天,一批批中国人去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看到的是古与今、旧与新之间的和谐生辉,古城区的原汁原味,几乎看不到拆房扩路的"旧城改造",然而那里照样游人如织,环境优美,经济发达。可是,我们不少人考察回来后只记住高楼大厦,忘记了保护历史。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年文物保护成绩是显着的,同时对文物"建设性破坏"的情况也令人吃惊。中国现有21处世界遗产中,浙江还是空白。其实浙江是文物大省,杭州、绍兴、定海、塘栖等地的古城区,原先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甚至更有优势。她们躲过了自然灾害、政治运动,却倒在现代化建设的误区中,真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实在令人遗憾。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最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从法律上筑起了又一道保护的"屏障"。只要我们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历史文化遗产就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为什么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屡禁不止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客观上,"父母官"有压力,总想在任期内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和市容市貌。这当然是好事。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尽力支持,问题是怎样正确认识并把握"政绩"。我认为,建设新城是政绩,保护古城、留住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也是政绩,后者做起来更不容易,更需要有远见。纽约、香港历史很短,是在海岛、沙滩上建成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罗马历史悠久,精心呵护古城,同样可以成为着名的国际大都市。周庄、西塘等江南6个古镇,今天名声大振,成为旅游热点,其实浙江原来条件更好的古镇有不少,但都被以"破旧"、"落后"等借口一一拆毁掉了。这些古镇虽然面貌一新,但没有特色和知名度,也没有游人和吸引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历史,坚持特色,而百城一面、千街一面正是现代化的一忌。杭州是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有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不能将精华与糟粕一起扔掉,在古城区内不宜采用深圳、上海浦东等新兴城市的办法。仇保兴同志到杭州上任不久,就与其他市领导在记者来信中批示紧急保护河坊街及其附近地区,保古城建新区,进而将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提上议程,邀请国内外专家献计献策,这适合时代潮流,符合民心,我看这就是一大政绩。

对外开放使我们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然而,我们不少人在观念、行为上仍处于一种蒙昧或自然满足的状态中。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是杭州在21世纪进一步对外开放,成为国际性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关键性步骤。因此,从现在起,有关的各项工作就应当按世界遗产的标准来衡量,与世界接轨。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努力,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小,再小的希望也会增大,直至成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352/node2354/node15917/userobject12ai146874.html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TR-c/17392.htm

http://www.xkdesign.net/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4

⑺ 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传提出自己的建议

1、提高全民素质,丰富其文化素养,虽然这是个漫长的路,但其可以达到治本的效果。

2、禁止人为破坏,其实现在大多数古建筑群都已经开辟为旅游景点,也因此对古建筑造成不小的破坏,对于旅游景点的古建筑,应当采取的是,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超载,同时设置隔离栏,防止游客直接接触,并在各个节点上设置必要的人手保护。

3、古建筑存在历史久远,随着时间迁移,也是古建筑老化损毁的原因,其实避免随着时间迁移的老化,对于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遗迹,应当以必要的手段封存,禁止开辟旅游景点。

4、损坏的古建筑应当及时修复,并在修复的过程中,请教专门的专家,详细的询问,并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持建筑原有的风貌,在保证它完整性的同时,不过度的扩建改建。

5、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各种比较珍惜的古建筑群,禁止私搭乱建,尤其是过度商业化的问题,除了相关的监管必须到位以外,对于破坏文物古迹这样一种行为,法律必须做出相关的惩戒条令,以防止再犯。

⑻ 青少年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对于他人:首先自觉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接着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不误导他人进行文物买卖和破坏活动。

对个人要加强保护理念,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不盲目寻宝盗宝。自觉遵守文物保护单位的规章制度。

(8)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扩展阅读:

保护文化遗产注意事项: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⑼ 怎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深入挖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厚重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我们民族的伟大和文明的灿烂,体现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对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支撑。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博物馆一样,都是利用文化遗产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文化、历史、艺术和科学知识等方面教育的重要场所。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为提高民族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服务,这是我们文化遗产工作的根本使命和职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多具有十分厚重而富于表现力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总起来看,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和服务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以“世界一流的遗产,世界一流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作为标准来衡量,差距显而易见。现在一些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宣传、展示,往往缺乏历史的深度和科学的严谨,缺乏生动的细节和艺术的表现;或是为招揽游客而随意编造,形同儿戏,表面上的热闹有余而对遗产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揭示、说明不足,或是见物不见人,或是见人而不见其精神,或是人、物两不见。既不能感动人,也不能愉悦人,教育人也就无从谈起。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对宣传展示工作的忽视最为主要。一些同志不明白,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对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了对其精神层面的研究、整理、分析、评介、展示、宣扬;如果我们只能让人看到遗产的表面和外部形态而不能使人了解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和珍贵价值,那就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和不力,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文化遗产在现实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影响到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影响到我们当代文明与文化的建设。我们必须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正确对待尊重历史和服务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既坚定不移地担当悠久历史的守护者,又努力成为新文化的建设者。

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去开拓局面。要看到当前工作中的差距,更要看到我们的巨大潜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宣传、展示之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供更为优质和周到的服务。总之,要善于运用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当今适应时代需要的和谐文化添砖加瓦。

2、遵守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准则,履行作为成员国的义务和承诺,同时积极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的规律、标准、措施和办法,为丰富和推进全球的世界遗产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事业,围绕着世界遗产保护而形成的一些理念、观点、技术甚至规章和传统,是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体系和较强的先进性,同时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的世界遗产不能脱离国际准则的规范和指导。我们每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都必须要放在国际准则之下考量,必须经受得住国际社会的检验,必须符合国际规则的要求。同时,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遗产保护、管理、利用方面的经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水平。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都应该成为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首善之区。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事业的最初设计和提出,主要是在总结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发展与完善也曾经主要由西方国家所主导、所推动。但是随着世界遗产事业在全球的推广,情况在逐渐发生变化。今天的世界遗产事业已经是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综合系统。有关世界遗产的基本理念、观点、技术等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产生于丰富的实践之中,又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技术传统和不同遗产类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被检验、被证明、被修正、被丰富,从而衍生和变化出新的、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点的,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实际的新内容。我们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我们在尊重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的经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不符合某些国际标准,也不应轻易抛弃而照搬国外一套;二是我们有些做法具有普遍意义的,应该积极向国际社会介绍。例如,2004年,我们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更加重视青年人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加强针对青年人的世界遗产保护教育的《苏州宣言》;今年夏天,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现任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对此给与高度评价,认为殷墟这类重要历史和考古遗址的列入,突破了陈规,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我们要善于发现并把握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规律,随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稳步发展,力争在世界遗产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方面,在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方面,都能够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当前,可以从对我国世界遗产工作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回顾、总结入手,探讨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理论、观念和专业技术研究的问题,逐步形成具有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学科。在这个方面,我希望国家文物局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

⑽ 如何保护古代文化遗产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
1、国家要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并明确规定什么样的遗产称得上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使保护有法可依。
2、加强公民的道德意识,使大家都明白保护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古代文化遗产。
3、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应该从自己做起。

阅读全文

与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